青岛版数学八
6、计算(+)(-)的值是( ).。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1.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性质。4.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和计算。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9.1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3)。学习、体会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法则。
青岛版数学八Tag内容描述:<p>1、教学目标 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并 从中体会无理数无限逼近的思想。 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无理数 。 复习 1什么是有理数? 有理数 正分数 0 负整数 正整数 分数 整数 负分数 所有的分数都是有理数。 实验与探索 请同学们按下例步骤操作: (1)画出一个腰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量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大约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 (3)应用勾股定理,计算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结论 : 量得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大约在1.41.5之间。 应用勾股定理。</p><p>2、9.2 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1、计算:(1)+2+3 (2)3+232、计算:(1)+ (2)3、计算:(1)+ (2)(+)+(-)4、计算:(1)(+) (2)(+6)(3-)5、计算:(1)(4-3)2 (2)(+)(-)6、计算(+)(-)的值是( )A2 B3 C4 D17、计算:(1-2)(1+2)-(2-1)2=_______8、若x=-1,则x2+2x+1=________9、已知a=3+2,b=3-2,则a2b-ab2=________10、已知4x2+y2-4x-6y+10=0,求:11、计算:12、的结果是 ( )A B C D13、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14、计算: 15、化简:的结果为。</p><p>3、9.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教师寄语:知识靠积累、能力靠训练:学习目标: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2经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悟类比思想.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重点: 经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悟类比思想. 难点: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一、前置测评 :1化简: =____ 2在2、中,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有:__________二、认定目标(指一生读出,其他学生默记)三、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 内容,要求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会利。</p><p>4、7.5 平方根学习目标: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知道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知道负数没有平方根;2、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3、了解开平方运算的意义,知道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学习导航:(一)复习回顾:1、如果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是 .2、当a0时,= .3、4的算术平方根是 ,2的算术平方根是 .(二)阅读课本61页的“交流与发现”,然后解答下列问题:1、 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根式如果,那么 叫做 的平方根.2、正数a有 个平。</p><p>5、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二次根式中,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2、下列二次根式合并过程正确的是( )3若 ,则y的值为 ( )A.3 B.12 C.24 D.304、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和,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或二、计算题(1) (2)(3)三、解答题EBACD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DE垂直于AB,E点在AB上,DE=AE=EB=5,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p><p>6、第9章 回顾与总结(1)教师寄语: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性质 2了解代数式的定义 3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 4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学习重点: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和计算学习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一、前置测评:1形如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为代数式.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最简二次根式.4二次根式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及法则:______________。</p><p>7、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继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预习指导:(一) 复习回顾: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二)阅读课本第6页的“实验与探究”,并解答其中的问题,然后再解答下面的问题:1、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求证:OA=OC; OB=OD. 证明: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3、小结:平行四边形具有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另外还有以下特殊性质:(1)平行四边形有关“边”的性质是 ; ;(2)平行四边形有关“角”的性质是 ;(3)平行四边形。</p><p>8、第10章10.1函数的图像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5巴中)小张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星期天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打了一会太极拳,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下面能反映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2(2015娄底)如图,挂在弹簧称上的长方体铁块浸没在水中,提着弹簧称匀速上移,直至铁块浮出水面停留在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弹簧称的读数F(kg)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3(2015济宁)匀速地向一个容器内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p><p>9、第11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复习目标:1、回忆平移、旋转和位似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了解平移、旋转和位似的区别于联系.3、会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换后的图形.4、会利用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进行图案设计.复习指导:(一)回顾本章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图形的平移? 什么叫图形的旋转? 什么叫图形的位似?2、分别说出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位似的性质.3、图形的平移、旋转、成轴对称的图形及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 .4、举例说明中心对称与旋转的关系?(二)典型练习:阅读下列问题,然后。</p><p>10、9.1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3)教师寄语: 知识是取之不尽的矿山,越往深处挖掘,你就越会得到更加丰富的宝藏.学习目标:1会熟练地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2学习、体会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法则,熟练将二次根式简化成最简二次根式;重点:熟练地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难点:学习、体会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法则,熟练将二次根式简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一、前置测评:1选择题,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Aa1Ba3且a1Ca1 Da32化简: = 二、认定目标:(师生共同认定)三、自主探究:(让学生认真看课。</p><p>11、4.4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目标:1、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概念;2、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与数据的集中趋势是两类不同的数据特征.预习指导:(一)复习回顾:1、求下列一组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6,4,9,10,5,6,8,8,92、平均数描述数据的 ,中位数描述数据的 众数描述数据的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二)阅读课本92页的“交流与发现”,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面的表格: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甲乙2、分析甲乙两人的成绩,你有什么想法?(三)阅读课本130页到13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p><p>12、正方形,6.4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 培养推理能力,养成主动探究习惯。 2、探索并掌握正方形有关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能运用正方形有关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6页,回答以下问题:,1、正方形的定义? 2、正方形的性质有哪些? 3、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4、正方形的判断方法有哪些?,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菱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矩 形,正方形,邻边,相等,发现: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是正方形,一个角,是直角,正方。</p><p>13、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7.2 勾股定理,学习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尝试用多种办法验证勾股定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论:,如图,假设四个直角三角形纸的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那么它们组成的大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动动脑,直角三角形的这个 性质叫做勾股定理,探究与发现,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那么,数学语言:,自然语言:,。</p><p>14、11.3.2图形的中心对称1、如图,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2、给出下列图形:(1)角;(2)直角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4)平行四边形;(5)圆。其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4)(5) B(2)(3)(5) C(3)(4) D.(1)(3)(4)(5)3、在数字0至9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4、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以下来自现实生活的图形中都有圆,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美丽与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性。请问以下三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5、如图,已知ABC和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则AO 。</p><p>15、3.7分式方程(3),复习导入,回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清题意;设未知数,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其他未知量;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写出。</p><p>1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泰山版),第6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6.1.2 不 等 关 系和不等式,泰山出版社出版,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 (或a-c=b-c),知识回顾,5___ -3 (1) 5+3___ -3 +3 (2) 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