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Tag内容描述:<p>1、1 第第 2 2 章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第第 2 2 节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气压带和风带(第 1 1 课时)气压课时)气压 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下图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 13 题。 1外圆为赤道,那么( ) 【导学号:23010097】 A是东北信风 B是西北风 C是东南风 D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2外圆为赤道,为赤道低气压带,那么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外圆为赤道,按照空气流动方向判断出。</p><p>2、怀远一中 刘清 气压带和风带(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轻松、愉悦、投入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移 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 响 教学重点、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 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及与季风影响的比较。 第一课时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 称为大气环流反映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 均状态 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 热量差异 意义:驱使大气不断。</p><p>3、气压带和风带的 形成 颚拢握杭迭鳟渑碗亻笠卿轩洋喃虎郦绁蟮钎疮些窕郊扰秒储鞠憬匍蜾搴闶帷宏杨四雀闯踏怫樱翱鞒长襁按纽历烦谆籀跤僵椋燎蚵墉摘浈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 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对全球 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 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驭炜丨狸浯第肆能浏僚重署寓嘣淙壑鬼匿州挖肚 假设1 v地表均匀; v地球静止不动; v太阳直射在赤道。 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 那在赤道和极地之间会产生大范 。</p><p>4、北京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北京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 流。 2、大气环流的特点 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 3、大气环流的原因 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4、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 地区,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天 气和气候。 5、大气环流的类型 最典型的大气环流有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知识点回顾: 受热冷却 高压低压 上升 下沉 高压 低压 热力环流示意图 如果把A换成是赤道,而B换成是极地,结果 将会是怎样? 低压高压 假设情 境一 。</p><p>5、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944年夏,日本为了扭转战局,采纳了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利用太平洋的西风带,将气球改装后装上炸弹放出,以期达到轰炸美国本土的目的。1944年8月1日,日本实施了“飞象行动”,在日本四国岛东部的军事基地内,几百只乳白色的大气球携带着一束束炸弹徐徐升起,到达高空后,气球受气流推动,越洋跨海向东飞去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的气象秘密武器。</p><p>6、最新考纲 (2008广东地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 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2008广东地理)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 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考试题扫描 (2008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 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p><p>7、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陈永兴一、 复习热力环流(图示),导入新课。二、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1、 假设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推导:单圈环流赤道、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引出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原因是热力原因。2、 实际上,地球在自转,考虑地转偏向力,否定单圈环流,推导:三圈环流(图示教学)。A、气压带及其位置、成因、气流、天气(表格规纳、比较“两低”、“两高”)气压带位置成因气流天气极地高压带(2个)极点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多晴朗天气副极地低压带(2个)60N(S)附近。</p><p>8、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热或冷却,气流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入新课,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一.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三圈环流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p><p>9、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A.B.C.D.解析: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原因。答案:C2.(2016重庆高一检测)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B.C.D.解析: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为南半球的副极。</p><p>10、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这些氢气球炸弹“飘”洋过海,借助的风带是()A.东北信风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解析 日本氢气球炸弹顺西风带自西南向东北飘往美国西海岸,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答案 C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23题。2.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盛行风带B. b带盛行西南风C. 气压带影响下多雨,气压带影响下少雨D. 。</p><p>11、精心选择了10轮别具一格的问题,用于测试成年人和儿童敏捷的思维。 这10轮测试包括逻辑推理、词汇、数字、记忆力和空间思维5个方面。 不要小看这些测试,只有最优秀的选手才能够通过。然而,一旦成功通过,你一定会有无限的满足感!,门萨超级脑力体操,作者:基顿 ,史基特(英国)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年,通过测试1:你听讲认真,敢想敢说 通过测试2:非常优秀! 通过测试3:这个难度极大,一定需要集体的智慧! 通过测试4:这个几乎不太可能了! 提示:前两道题尽量不要看书!,今天地理课的脑力体操,第二章 大气圈,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p><p>12、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一)概念:,意义: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的水热平衡,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二)大气环流的形成,第一步假设:,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3、太阳直射赤道,(1)单圈环流的形成,高,低,高,低,赤道低气压带,热,极地高气压带,冷,北风,南风,形成因素: 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不均,第二步假设:,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太阳直射赤道,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纬环流,(2)三圈环流的形成,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p><p>1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重庆市璧山大路中学 姚兰,干旱,2011年5月21日,武汉,一位农民站在开裂的鱼塘地面上。受持续干旱影响,湖北武汉周边鱼塘出现大面积干塘,地面开裂。,2011年4,5月,由于持续干旱,洞庭湖因干涸变成大草原 。,洪灾,2011年6月9日晚至10日晨,湖北省咸宁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2006年7月16日,持续的强降雨, 使得湖南郴州成了一座水城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环流,(一)概念:,具有,热力环流,近地面,高空,热,冷,低压,高压,高压,低压,地表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赤道和极地之间冷热不均,会形成。</p><p>14、2.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程类型】 新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能够说出单圈环流与三圈环流各自形成的条件、过程和原因能够画出单圈环流与三圈环流的示意图能够画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能够指出春秋分、夏至日、冬至日的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方向和位置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结合板书板画讲解单圈环流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讲授法学生观察气压带的形成过程动画,分析气压带形成的原因观察分析法。学生根据板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培养。</p><p>15、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郊高中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以及成因。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2、 理解单圈环流的形成原理,了解单圈环流成立的假设条件3、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环流原理。4、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过程,并能归纳出其移动的规律。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想状态下的三个假设条件。2、气压带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带的画法3、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气压带、风带移动之间的关系。难点:绘制南北极与赤道之间的热力环流。三、教学媒体:电脑、数字星球、白板、实物投影、投影仪。四、教学流程。</p><p>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下题。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为()A 下沉热干B 上升暖湿C 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 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2.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 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3.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B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p><p>17、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3、情感态度: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其季节移动。【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p><p>18、第一节全球性大气环流课时1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学习目标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单圈闭合环流(1)形成条件: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仅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影响。(2)环流名称: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3.三圈环流(1)三圈环流(2)七个气压带(3)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南北。</p><p>19、第二章】 第一节 全球性大气环流,课时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专项提能2 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判读,01,自主学习 ZI ZHU XUE XI,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 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闭合环流 (1)形成条件: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仅是受 的影响。 (2)环流名称:赤道与 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