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2 2 章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第第 2 2 节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气压带和风带(第 1 1 课时)气压课时)气压 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下图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 13 题。 1外圆为赤道,那么( ) 【导学号:23010097】 A是东北信风 B是西北风 C是东南风 D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2外圆为赤道,为赤道低气压带,那么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外圆为赤道,按照空气流动方向判断出图示为北半球示意图,因 此是东北信风;是西南风;是极地东风,风向为东北风;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 2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赤道以北即位置偏北,所以是北半球的夏季。 第 3 题,赤道地区常年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两极地区由于气候严寒,空气冷却 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形 成的。 【答案】 1.A 2.B 3.D 4(2016银川高一检测)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解析】 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高,气流是往外扩散的,而北半球受地球偏转力的作 用是向右偏转,四幅图中,A、B 表示中心是低气压,由周围向中间汇合,不符合题意,C 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偏转力是向左运动,故选 D。 2 【答案】 D 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回答 56 题。 5.甲地( ) 【导学号:23010098】 A冬季吹西北风 B冬季吹西南风 C夏季吹西北风 D夏季吹西南风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冬至至春分甲地风力增大 B春分至夏至甲地风力增大 C夏至至秋分甲地风力减小 D秋分至冬至甲地风力增大 【解析】 第 5 题,冬季甲地在西风带的控制下,盛行西南风,夏季甲地在副热带高 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第 6 题,秋分至冬至期间,甲地逐渐受西风带控制,因此风力 逐渐增大。 【答案】 5.B 6.D 7读地球上风带、气压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字母代号写出有关下列风带或气压带的名称: H_,I_,K_。 (2)在图中表示北半球中纬环流圈上添画箭头。 3 (3)图中 AM 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中,表示盛行东南信风的是_,表 示盛行西南风的是_。 【导学号:23010099】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纬度确定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根据气压带画出 环流圈上的箭头;根据月份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带来的影响。 【答案】 (1)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略 (3)F J 能力提升 (2016益阳市高一检测)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89 题。 8图中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导学号:23010100】 A B C D 9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解析】 第 8 题,图中纬度北高南低,为北纬;30N 和 60N 为中纬西风带,北 半球盛行西南风,如所示。第 9 题,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南北纬 30附近,纬度较低,炎 热,同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所以,气候特征为高温少雨。 【答案】 8.A 9.B 10(2016广东风度中学高一检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_。 (2)C 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 C 气流与 D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导学号:23010101】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赤道附近的气流运动方向,可以判断赤道低气压带位 置偏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北半球是冬季。第(2)题,读图,根据纬度分布,C 气 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D 气流来自极地高气压带。C 气流较暖而轻,遇到来自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