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有无数个公共点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a a A a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和平面相交 直线和平面平行 面 课堂新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直线x+ y+2=0的斜率为( ) A . B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Tag内容描述:<p>1、必修2、5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与对策自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策略.因此,作为新课改样本学校的教师,我们在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领悟、总结.惊喜着新课改带来的每一点惊喜,困惑着新课改实施中的每一个困惑,更思考着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迷惘,并不断探寻着相应的应对策略.下面我就余姚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在必修2、5的在教学过程中所亲身经受的困惑、反思、以及对策向各位位老师作一下汇报.一、 模。</p><p>2、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关于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表述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p><p>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关于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表述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内容与要求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约18课时)(1)直线与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p><p>4、特别说明:本套资料所诉求的数学理念是:(1)解题活动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核心环节,(2)精选的优秀试题兼有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知识点缺漏的两项重大功能。本套资料按每章或节分三个等级:基础训练A组, 综合训练B组, 提高训练C组建议分别适用于同步练习,单元自我检查和高考综合复习。本套资料配有详细的参考答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配有详细的解题过程,解答题则按照高考答题的要求给出完整而优美的解题过程。本套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是一套非常好的自我测试题组:可以在90分钟内做完一组题,然后比照答案,对。</p><p>5、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习题课空间几何体一、选择题(每个5分,共30分)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 B.C. D1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三棱锥而得到,其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正方体的体积为1,截掉的三棱锥的体积为111,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选C.2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棱长相。</p><p>6、2.2.3 待定系数法 测试题一、 选择题:1、一次函数,在图像上有一点,则的值为 ( )(A)2 (B)5 (C) (D)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A)直线x=1(B)直线x=-1(C)直线x=2(D) 直线x=-23、已知抛物线经过点(-3,2),顶点是(-2,3),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B)(C)(D) 4、已知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顶点在直线 上,并且图象过点(3,-6),则 的值为 ( ) (A)-2,4,0(B)4,-2,0(C)-4,-2,0(D) -2,-4,05、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1),与y轴交点为(0,-4),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B)。</p><p>7、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综合训练B组 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提高训练C组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综合训练B组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提高训练C组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综合训练B组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提高训练C组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综合训练B组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提高训练C。</p><p>8、直线的方程 1.倾斜角:直线的向上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 最小正角. 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为00, 范围: 2.斜率k:当900,k=tg; 当=900,k不存在 一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 3.斜率的两种求法: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900),则斜率k=tg; 已知P1(x1,y1)、P2(x2,y2)为直线上两点且x1x2,则 4.已知斜率k,求倾斜角: k0则=arctgk; k0则=+arctgk(或=-arctg(-k) 二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已知条件 方程 说说明 点斜式 点P1(x1,y1)和斜率 k y-y1=k(x-x1) 不包括y轴轴和平行于y轴轴 的直线线 斜截式 斜率k和y轴轴上截 距 y=kx+b 不包括y轴轴和平行于y。</p><p>9、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后训练1已知点(a,2)(a0)到直线l:xy30的距离为1,则a等于()A BC D2已知直线3x2y30和6xmy10互相平行,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是()A4 B C D3已知点P(a,b)是第二象限的点,那么它到直线xy0的距离是()A BbaC D4已知x,y满足3x4y100,则x2y2的最小值为()A2 B4 C0 D15到两条直线3x4y50和5x12y130距离相等的点P(x,y)的坐标必满足方程()Ax4y40B7x4y0Cx4y40或4x8y90D7x4y0或32x56y6506已知定点A(0,1),点B在直线xy0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7两直线l1:xy2。</p><p>10、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p><p>11、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圆的方程的形式及特点,会由一般式求圆心和半径. 2.会在不同条件下求圆的一般式方程.,2.3.2 圆的一般方程,1,预习导学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2,课堂讲义 重点难点,个个击破,3,当堂检测 当堂训练,体验成功,知识链接 1.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它的圆心坐标为 ,半径为 .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 、 、 ,可以利用 与 进行判断.,(a,b),r,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代数法,几何法,预习导引,(1)当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该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D2E24F0,(2)当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p><p>1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13、第四章 圆与方程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14、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p><p>15、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p><p>16、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平面垂直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核心的知识,是抓住立体几何题的成功率的关键和突破口。线面垂直延续着平行关系的降维思想,是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连接纽带,以及定义距离、角、体积等概念的重要工具。(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3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第一课时。如图所示,在垂直关系中线面垂直是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在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本节主要是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p><p>17、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复习1: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平面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复习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思考,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交线具有什么位置关系?,一、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线线平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例1 求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已知:如图,ABCD,A, C,B,D, 求证:AB=CD,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第一步:结合图形,将原题改写成数学符号语言;,第二步:分析,作出辅助线;,A,C,B,D。</p><p>18、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p><p>19、1.3.2 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O,S4R2,1.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分别是什么?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1、球的体积公式,半径是R的球的体积是,从球的结构特征可知, 球的大小是其半径所确定的。,O,A,B,C,R,R,半径是 的球的表面积:,球的表面积是大圆面积的4倍,R,2、 球的表面积,例1.如图,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 求证:(1) 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2) 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分析:由题可得:球内切于圆柱 作圆柱的轴截面(如图),证明:(1) 设球的半径为R, 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