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
象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常称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为数轴。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Tag内容描述:<p>1、1.2.2 数轴,5,0,-10,一、情景引入,(1)图中的0点,相当于00C或出发点的点,叫做原点; (2)规定了正方向。 图中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向左为负方向。 (3)选取了适当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的10C 占1小格的长度。,数轴,将温度计倒过来,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象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常称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为数轴的三要素,数轴的画法:,0,1,2,3,-1,-2,-3,-4,4,1、画一条水平直线,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2、在直线上取一点0,叫原点。 3、选取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就得到了数轴。</p><p>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章 有理数,1.2.4 绝对值(第1课时),观察,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思考:1、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路线不相同,因为方向不同.,远近相同,如图示,即线段OA的长度等于OB的长度,O,B,A,0,10,10,10,10,2、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两辆车到达终点共耗油多少升?,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与正负性无关。例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p><p>3、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时作业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运算结果符号为负的有 3 0 1 2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若两数的和为负数 则这两个数一定 A 两数同正 B 两数同负 C 两数一正一负 D 两数中一个为0 3 两个。</p><p>4、课题 1 4 1有理数的乘法 2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 培养观察 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 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 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导学指导 一 温故知新 1 有理数乘法法则 二 自主探究 1 观察 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 5 23 4 5 2 3 4 5 2 3 4 5 思。</p><p>5、1 2 1有理数 第一课时 学习流程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综合归纳形成新知 分析探究拓展新知 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小结作业巩固引伸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活动5 生活 数学 生活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女力士唐功红在女子 75公斤级举重比赛中 不负众望 以抓举122 5公斤 挺举182 5公斤 总成绩305公斤夺得第18枚金牌 与获银牌的韩国选手相比 她的抓举重量 7 5公斤 挺举重量。</p><p>6、有理数的乘法 1 乘法法则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 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通过教学 渗透化归 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 比较 概括等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 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 乘方运算的基础 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 方程 函数等。</p><p>7、单项式 2 1整式 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 小时 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3小时呢 t小时呢 情景问题 解 它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 2 200 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 3 300 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 t 100t 千米 注意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 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省略不写 如 100 a可以写成100 a或100a 1 边长为a的正。</p><p>8、1 4 1有理数的乘法 1 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并用法则进行计算 2 学会有理数的倒数概念 2 自主学习指导 8分钟 请自学教材第28 29页的内容 归纳并识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 同号 异号 并把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3 自学检测 5分钟 例1 计算 1 3 9 2 8 1 3 6 0 4 6 1 5 5 6 6 4 我会学 我会教 10。</p><p>9、1 3 1有理数的加法 1 课前复习 1 一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可看作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3 小学里学过什么数的加法运算 正数及零的加法运算 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1 22与15 2 与 3 2 7与 3 5 符号 绝对值 答案 1 22 2 3 3 5 一个物体做东西方向的运动 我们规定向西为负 向东为正 向东运动5m记作5m 向西运动5m记作 5m 如果物体先向东运动5m 再向东运动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