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学生运用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3.知道美国地形的特点。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叙述。D.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A.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越快越好。B.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越慢。5.1《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Tag内容描述:<p>1、1 第三节第三节 印度印度 课型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的地形区;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重点)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化及风俗;(重点)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 (重点)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检测更正训练,五主四环节高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读图分析、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p><p>2、课题】世界第一大洲(第2课时)【作者】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重点)2、通过填图了解亚洲的六大地理单元3、运用相关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重点)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极不平衡5、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探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亚洲DCABEFGMN复习引入新课师画板图,引导学生回顾: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引入新课。指图回。</p><p>3、教师 赵建 课时序号5 授课时间 _4_周_9月23_日 审核:级部主任 分包领导 课 题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 型新 授新课标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教材地位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从地球自转运动到地球公转运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学情分析1、在前一节中学生刚刚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p><p>4、1 第第 3 3 节节 印度(第印度(第 2 2 课时)课时) 【 课课 题题 】七下七下 第八章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第 3 3 节节 印度(第印度(第 2 2 课时)课时) 【 课课 型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2.运用地。</p><p>5、1 第第 3 3 节节 印度(第印度(第 2 2 课时)课时) 【课型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3.看印度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并说明工 业分布与矿产分布的关系;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p><p>6、1 第三节第三节 印度(第二课时)印度(第二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3.看印度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并说明工 业分布与矿产分布的关系;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学。</p><p>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2题,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ADBCACD二读图分析题(共20分)11.(1)400 东 (2)C 坡度较小 (3)山谷(小溪、河流) (4)1600 (每空2分,共12分)12.(1)A图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分) D图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分) (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2分) 温带海洋性(2分)三简答题(共10分)13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2分)。全球90%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2分)14世界气温分布有以下特点:一是等温线大致沿纬线。</p><p>8、第一单元地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掌握半球的划分。3、了解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4、了解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现象【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和投影片【教学过程】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大小:半径、周长,体积。(补充)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特别注意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2、在地球上认识经纬网。列表:经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定义。</p><p>9、温故知新,1.A点在B点___________方向 C点在D点___________方向 2. 写出A点坐标__ _________ D点坐标__ _________,东北,东北,(北纬60。,180 。),(南纬60。,西经30 。),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请同学们填写下表(自转规律),地球绕着地轴旋转,约24小时,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自主学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赤道上空看:,从南极上空看: ? .,从北极上空看: ? .,自 向 。,自转演示,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p><p>10、第七章 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课标要求】l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道极地地区考察科学考察的历史现状,体会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指图说出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科考站。(重点)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重点)【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模块: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出示一幅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图片,结合南极自。</p><p>11、俄罗斯(第1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这幅图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友好关系吗?介绍该国与中国的一些主要外交活动:,教学目标,1、学生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概括俄罗斯的位置特点。 2、学生运用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明 确 目 标,学生识读课本P62图821,对比填注填充图册P26空白图(图2)及相应习题:,按 图 索 骥,填注下图:,填 图 识 图,完成下列题目:,1、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北冰洋、太平洋、黑海、里海、波罗的海、伏尔加。</p><p>12、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圣彼得堡东正教堂,俄罗斯,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70N,50N,一、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里海,俄罗斯地跨亚洲、欧洲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欧洲国家,是跨经度最多的国家,北冰洋,太 平 洋,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波 罗 的 海,黑海,白令海峡,里海,贝加尔湖,朝鲜,白俄罗斯,乌 克 兰,芬兰,俄罗斯的位置,欧洲部分是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的发源地,从古至今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大部分人口、城市、交通线和工农业产值集中在欧洲部分。,思。</p><p>13、第六节 美国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的组成。2能说出美国公民的种族构成和移民的概况。3知道美国地形的特点,会分析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4从整体上认识美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并能说出美国丰富的资源学习过程1、 领土组成1自主学习:领土组成读教材P85图9.19“美国的行政区划”和P86课文完成以下内容活动步骤(1)陆地面积 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2)美国50个州组成:本土有48个州和一个特区; 海外州是: 洲和 州, 总结:夏威夷州属于 洲,美国是地跨 洲和 洲的国家。二、地理位置加 拿 大墨西哥160E02同位合作探究。</p><p>14、5.1世界的人口一、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稠密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基本相同D.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各地的增长速度不相同2.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越快越好B.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越慢越好C.人口问题只是在少数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D.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现环境、资源相协调3.某国家2011年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该国201。</p><p>15、天气(第2课时)一、基础达标1. 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B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D自行车的使用2.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焚烧废弃塑料 B开发洁净能源C随意丢弃电池 D大量使用化肥3. 当冰雹这种灾害性天气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马上到户外抢救农作物B躲在房屋中C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D撑伞外出看冰雹4. 为了防止雷电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旷野遇到雷电,应远离高大树木和建筑物,撑起雨伞避雨B。</p><p>16、5.1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课题 世界的人口单元第五章学科地理年级七上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2.知道人口增长的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3.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0,=0,<0分别代表什么含义。4.读图分析人口分布疏密的地区及通过活动题了解这样分布的原因。5.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有哪些,并能说出一些解决措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p><p>17、海陆分布课题 第一节 海陆分布(第1课时)单元第二章学科地理年级七上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半球的海陆分布情况。2.知道什么是大陆、岛屿、大洲。3.知道世界上的七大洲的名字、位置。4.认识和识记七大洲的轮廓及世界排名位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利用地图、课外知识等学习本节课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美丽的地球。重点1.海陆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2.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难点利用地图、资料分析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图分析、知识拓展。课前准备多。</p><p>18、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一、基础达标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2.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水源充足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3.如图所示景观反映哪个地区居民的住房?(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C.印度尼西亚加里曼岛的达雅克人D.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4.下列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叙述,正。</p><p>19、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基础达标1. 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呈现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政策2. 影响北戴河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的最主要因素有(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3. 一座大山,山脚的海拔是720米,气温为28.8,山顶的海拔是1520米,山顶的气温为( )A21.6 B24 C26 D164.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产生的现象是( )A大气臭氧层破坏 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 D地形雨5. 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是避暑胜地,这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