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课时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进一步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对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中出现的所有情况。教学重点与难点。平行四边形中的思想方法。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以后你一定体会到了其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Tag内容描述:<p>1、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探索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教学重点 :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难点: 1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之间的关系。2灵活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不等式23x9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不等式34x8的负整数解是_______。2已知,当k取什么值时,b为负数?二新课探究:(课本P50)问题3及分析概括。</p><p>2、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2、会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及情形.重点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难点对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中出现的所有情况,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流程学校年级组二备教师课前备课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一、回顾与思考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什么?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用数轴表示出解集。(1) X+11 (2) 2X6 7x-8 9x 合作学习,信息交流二、合作探究1、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并在数轴上。</p><p>3、课题:3.1.3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1.探究图形平移既有横向又有纵向时对应点坐标的变化特点. 探索坐标变化引起图形.2.掌握平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性质.3.初步积累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会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探究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次平移既有横向又有纵向时坐标的变化特点.难点:坐标的变化特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1:老师做了个调查,我们班的张明同学的家,在如图所示(7,5)的位置,但是张亮同学有时和刘光一起来上学,有时和李明一起。</p><p>4、平行四边形中的思想方法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以后你一定体会到了其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若在具体求解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时能灵活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就会使问题避繁就简.现举例说明.一、分类思想【例1】 在ABCD中,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若点E分BC为3和4两部分,则ABCD的周长为()A.20B.22C.20和22D.20或22【思考与分析】要求ABCD的周长,可以先画出如图1的图形,依条件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由于点E分BC为3和4两部分,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如图1,在ABCD中,因为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所以可知AEBBAE,即BABE.因为点E分B。</p><p>5、分式基本性质的六应用一、用以化简分式的分子、分母的系数例题: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它的分子和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则所得的结果为( )A、 B、 C、 D、解:原式= 所以选B二、用以判断分式值的变化情况例题: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3倍 D、缩小6倍解:依题意得= 当 x、y都扩大3倍时,分式的值不变故选B三、用以约分 例题:下列各式与的值相等的是( ) A、 B、 C、(xy) D、解:xy = 故选C四、用以通分例题:通分: ,解:由a+3a+2=(a+1)(a+2), +2a+1=(a+1)2,3a6=3(a+2),。</p><p>6、点击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图形,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这个图形是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对角线:连结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从边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从角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从对角线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从整体看:平行四边。</p><p>7、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计算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如下特殊的性质:1对角相等2对边平行且相等3对角线互相平分巧用这些性质,可以在四边形的计算中找到很好的解题途径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例1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交点,AC=38cm,BD=24cm,AD=14cm,AOB与AOD的周长之差为6cm,求AB的长解:ABCD为平行四边形,AO=1/2AC=19cm,OB=OD=1/2BD=12cm(OA+OB+AB)(OAOD+AD)=6ABAD=6又AD=14cm,AB=20cm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例2如图在ABCD的中,CE是DCB的平分线,F是AB的中点,AB=6,BC=4,。</p><p>8、纠错必备】平行四边形在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识别的实际应用中,常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把性质与判定混淆等情况,现列举几例,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区分.一、推理无据错解例1下列条件中,可以确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D两条对角线相等错解:选B或C或D项.剖析:B项一组对边平行,若再加上由这组平行线得到的邻补角互补,无法识别是平行四边形;C项也不正确,如等腰梯形;D项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只有A项中的答案。</p><p>9、分式方程典型例题例1.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整式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是未知数)例2.满足方程的的值是( )A.1 B.2 C.0 D.没有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例5.当为何值时,关于的方程的解等于零?例6.为何值时,关于的分式方程的解为零?例7.把以下公式进行变形:(1)已知(),求;(2)已知(),求. 例8.为何值时,关于的方程会产生增根?例9.分式方程有增根,求的值. 参考答案例1.解答 整式方程为:分式方程为: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式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说明 根据定义,把握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这一特征来。</p><p>10、第四章 因式分解 4.3 公式法 第2课时,1.能说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 2.能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3.理解完全平方式的概念.,上节课,我们由平方差公式(a+b)(a-b)=a2-b2得到了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a2-b2=(a+b)(a-b).那么对于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我们能否也用类似的方法得到一种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呢?,1.阅读理解: 对于二次三项式x2+2ax+a2可以直接用公式法分解为(x+a)2的形式,但对于二次三项式x2+2ax-8a2,就不能直 接用公式法了.我们可以在二次三项式x2+2ax-8a2中先加 上一项a2,使其成为完全平方式,再减去a2这。</p><p>11、课题 3 3 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 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它的基本性质 会判段中心对称图形 难点 探索 发现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扑克牌 学生准备 正多边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自然引入 猜一猜 课件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