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诱因及耐药分析。 摘要 目的 为了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抗生素耐药情况及临床感染诱发因素。方法 对临床分离出的3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了感染诱因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诊治和防控。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Tag内容描述:<p>1、摘要】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 肺部感染的临 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 36 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继发 SMA 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 行统计分析,分析所收集的术后经气管插管吸出物培养分离出的 36 株 SMA 的药敏材料。 结果:36 例患者均存在呼吸机应用时间超过 3 d、应用了广谱抗生素;伴有多器官功能不 全综合症(MODS,83 3%)、混合感染(61 1%)、体外循环时间超过 2 h(58 3%)也是本病 高危因素;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敏感率大于 50%的抗生素依次为米诺环素 (85 2)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81 5%),。</p><p>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诱因及耐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年第3期第9卷 论著作者:杨立军林桂秋王素兰李春英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生素;-内酰胺酶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抗生素耐药情况及临床感染诱发因素。方法对临床分离出的3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了感染诱因分析,同时采用肉汤稀释法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菌株对头孢一代、头孢二代全部耐药,头孢哌酮耐药率54.3%,头孢他啶为60.0%,喹诺酮类体外呈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培养阳性的患者当中34.3%患有恶性。</p><p>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闵嵘 宣武医院 检验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属于黄单胞菌目的黄单胞菌科,该菌在1961年根据其鞭毛特征命名为嗜麦芽假单胞菌,1983年根据核酸同源性和细胞脂肪酸组成等归入黄单胞菌属,命名为嗜麦芽黄单胞菌。但由于其无黄单胞菌素,无植物病原性,能在37生长等,与其他黄单胞不同,1993年有学者提议将此菌命名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农副产品、人体和动物体表面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在医院环境。</p><p>4、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 及主要耐药机制,卓 超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chaosheepsina.com,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农副产品、人体和动物体表面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在医院环境中亦广泛存在。 中国CHINET监测资料和Mohnarin监测资料显示,该菌分离率一直居于所有革兰阴性杆菌的第5-6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第3位。,1. Brooke JS. ClinMicrobiol Rev. 2012; 25:2-41. 2. Nicodemo AC, Garcia Paez J I.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 2007; 26:229-237. 3. Abbott IJ, Sla。</p><p>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方成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诊治和防控,www.themegallery.com,Company Logo,概念,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属于黄单胞菌目的黄单胞菌科 非发酵、无孢子、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该菌在1961年根据其鞭毛特征命名为嗜麦芽假单胞菌 1983年根据核酸同源性和细胞脂肪酸组成等归入黄单胞菌属,命名为嗜麦芽黄单胞菌,但由于其无黄单胞菌素,无植物病原性,能在37生长等,与其他黄单胞不同 1993年有学者提议将此菌命名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嗜麦芽。</p><p>6、3 40 中 国 抗感 染化 疗杂 志 2 0 0 3年 l 2月 3 O日第 3卷 第 6期 C h i n J I n f e c t Ch e mo t h e r , De e 2 0 0 3,Vo 1 3,No 6 论 著 产金属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 3株 的耐药谱和基 因型分析 卓 超 钱 元恕 郑行 萍 李崇智 刘鸿渝 陈 海 摘 要 目的 : 研 究产 金 属 p内酰胺 酶 ( MB L) 的嗜 麦芽 窄食 单胞 菌感 染 的菌株 同源性 和 耐药 谱 。方 法 : MB L E试 验检 测 I临床 分离 对亚胺 培 南耐 药 嗜麦 芽 窄食 单 胞菌 的产 MB L菌株 ; E试 验 检测 MB L 阳性 株 对 1 1种 抗 菌 药 物 的药 敏 结果 ; 用 肠 杆 。</p><p>7、临床肺科杂志 2 0 0 8 年2 月 第1 3 卷第2 期 2 3 5 检验 4 4 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石燕陈拥军邓为之 【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 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特点。 方法收集我院2 0 0 6 年6 月至2 0 0 7 年7 月住院病人痰 标本中分离的4 4 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进行1 6 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左载氛 沙星的敏感率最高, 为8 6 . 3 6 %, 其他1 4 种杭生素敏感率均低于5 0 %, 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 0 0 %. 结论嗜麦芽 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高度耐药的细菌, 应尽早根据药敏情。</p><p>8、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作者单位: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郑专杰 王 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院内具有易感因素患者严 重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因其外膜渗透屏障、 外排 系统、 各种酶类及迅速突变的靶位等原因对多种广 谱抗菌药物包括泰能等碳青霉烯类先天耐药。目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耐药性日益严重,抗菌药物选择有一定困难,因而引 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p>9、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卓 超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农副产品、人体和动物体表面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在医院环境中亦广泛存在。 中国CHINET监测资料和Mohnarin监测资料显示,该菌分离率一直居于所有革兰阴性杆菌的第5-6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第3位。,1. Brooke JS. ClinMi。</p><p>10、Company Logo,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ompany Logo,概念,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属于黄单胞菌目的黄单胞菌科,该菌在1961年根据其鞭毛特征命名为嗜麦芽假单胞菌,1983年根据核酸同源性和细胞脂肪酸组成等归入黄单胞菌属,命名为嗜麦芽黄单胞菌。但由于其无黄单胞菌素,无植物病原性,能在37生长等,与其他黄单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