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A. 1 B. 2 C. 3 D. 4。3、经历从认识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到推理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的过程。1、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探索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1.下列函数中。3.在探究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
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Tag内容描述:<p>1、八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目录第一章 因式分解1.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41.2.1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一) 61.2.2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二) 81.3.1公式法因式分解(一) 101.3.2公式法因式分解(二) 121.3.3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141.4 小结与复习。</p><p>2、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52频数直方图1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2学会画频数直方图;(难点)3学会分析频数直方图获取信息(重点)一、情境导入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进而作出判断观察下面一组图片,你能从中直接获取哪些信息?二、合作探究探究点:频数直方图【类型一】 绘制频数直方图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p><p>3、课题:4.1.3函数的表示法(二)教学目标1、复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进一步理解函数及函数值的概念;会在简单情况下,根据函数的表示式求函数的值。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2、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确定一个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理解函数图像的形成,能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3、经历回顾思考,训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重点: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描点法画函数图像。难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意义和求法。</p><p>4、一次函数的图象(三)一、选择题1.已知直线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下列正确的是( ) A.a0,b0 B. a0,b0 D. a0,b0yxO2.直线y=kx+b(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随x的增大而( ) A. 减小 B.增大 C. 减小或增大 D. 不确定3.已知一次函数y=kx-k,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它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A. 一,二,三 B. 一,三,四 C. 一,二,四 D. 二,三,四4、函数y=-x,y=-x+4,y=3-x的共同性质是( )A.图象都不经过第二象限. B.函数y都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C.图象都不经过原点 D.函数y都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5.若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y随x。</p><p>5、ABCDE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一、选择题1如图,ABAC,CDAB于D,BEAC于E,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对数为()A. 1 B. 2 C. 3 D. 42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1)若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若直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若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两个直角三角形都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8、10,那么它的最短边上的高为( )。A4 B5 C6。</p><p>6、课题:2.4.2三角形的中位线(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能够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知识解决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2、把“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中线”进行比较,将这一知识提升为解决图形比例关系的一个“基本相似形”。3、经历从认识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到推理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的过程,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过。</p><p>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一、选择题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2.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有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相等; 有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有两条边相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3.如图,ABEFDC,ABC=90,AB=DC,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A.5对; B.4对; C.3对; D.2对4.已知在ABC和DEF中,A=D=90,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和DEF全等的是( ) A.AB=DE,AC。</p><p>8、课题:1.4.2角平分线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演绎推理的过程,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经历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索与形成的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探索、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AOBCMNPDE难点: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课件)1、怎样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p><p>9、课题:4.3.1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用两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2、通过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思考问题。3、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归纳的学习习惯。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难点:通过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发现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课件)1、什么叫一次。</p><p>10、频数直方图一、选择题1.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为141,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A. 10组 B. 9组 C. 8组 D. 7组012345678等待时间/min481216人数2368169522、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图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它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A、5 B、7 C、16D、333. 已知一组数据8,6,10,10,13,11,8,10,12,12,9,8,7,12,9,11,9,10,11,10。</p><p>11、一次函数的图象(二)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是( )OxyA. y=-2x B. y=-2x+1 C. y=x-2 D. y=-x-22、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m0; C. m0,n0; D. m0,n0; 3、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假设途中他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前进,那么小明离家的距离与他骑行时间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5S(千米)15A5S(千米)15B5S(千米)15C5S(千米)15D二、填空题1.直线y=3x-2可由直线y=3x向 平移 单位得到.2.直线y=x+2可由直线y=x-1向 平移 单位得到。3.将直线y = 3x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p><p>12、课题:2.2.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和逻辑思维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3、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价值。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定理难点:能综合运用、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课件)1、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平行。</p><p>13、课题:2.7正方形教学目标1说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运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经历探究正方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论证能力;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3在探究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发现正方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p><p>14、函数的表示法(二)一、选择题:1、下列各点中,在函数y=x-3图象上的是( )A. (1,4) B.(-1,-4) C.(0,-4) D.(-3,0)2.小芳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行走到离家较远的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跑步到家里,下面能够反映当天小芳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3691215183006009001200150013200S(m)t(min)3.下图是李老师某天骑自行车上班的情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李老师家距学校1320m; B. 最初速度是100m/minC.途中休息了9min D.休息后的速度是120m/min。二、填空题1.小。</p><p>15、课题:4.2一次函数教学目标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这一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重点: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课件)1、我们学习了函。</p><p>16、41.2函数的表示法【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公式法;(2)列表法;(3)图象法2进一步理解函数值的概念3会在简单情况下,根据函数的表达式求函数的值【学习重点】认清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能按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学习难点】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其底边y与腰长x的关系式为y202x,x的取值范围是53)的关系式:y51.6(x3)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12P113“说一说”,完成下列内容: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特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列表法、公式法用图象法表。</p><p>17、4.1函数和它的表示法41.1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常量、变量2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意义3会分别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变量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学习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学习难点】理解“唯一对应”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买一支钢笔5元钱,买a支钢笔要5a元2矩形的长为15m,宽为bm,则面积为15b__m23出租车3公里内5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收费1.6元,x公里应收费51.6(x3)元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10动脑筋,完成下列内容:变量与常量的。</p><p>18、第4章 一次函数教学思路(纠错栏)教学思路(纠错栏)第4章 一次函数4.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4.1.1 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1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具体情境领悟函数的概念,了解常量、变量,知道自变量与函数,能写出简单的函数表达式.2探究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自主学习 一、导读:预习课本,完成以下题目:问题1: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量?观察表中数据,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平均每分上升多少米?你能用关系式表示高度h与时间t的。</p><p>19、2.5.2 矩形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矩形的判定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课前预习】1知识准备(1)矩形概念:(2)矩形性质:边:角:对角线:(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探究:一位很有名望的木工师傅,招收了两名徒弟。一天,师傅有事外出,两徒弟就自已在家练习用两块四边形的废料各做了一扇矩形式的门,完事之后,两人都说对方的门不是矩形,而自已的是矩形。甲的理由是:“我用直尺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