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数学一年级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班级分析本期我继续任教一(3)、一(4)班的数学。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数一数的方法。

数学一年级Tag内容描述:<p>1、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一、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p><p>2、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班级分析本期我继续任教一(3)、一(4)班的数学,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考能力。在上期的期末测试中,高分与低分之间悬殊较大,因此,本期辅差工作应作重点抓好,让每个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二、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三、。</p><p>3、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 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 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出各种不同的凑十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 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 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 地计算6、5、4、3、2加几。 2、 8+9= 7+8= 9+5= 7+6= 8+5= 9+9= 谁是 智慧 小天 使? 欢乐城 欢乐城 探索 6,5,4,3,2加几的秘密 你会 说一 说吗 ? 动物医院 我早上吃了5颗 糖,下午吃了7颗 糖,我两次一共 吃了多少颗糖? 5+7=12( ) 5+7=15 6 + 5 = 1 6 + 5 = 11( ) 5 + 8 = ( ) + 513 5+8=( 8 )+5 ( ) 12个 ?个 12 3 = 9 12 +。</p><p>4、第一单元 数一数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先数一数,然后连线。二、把同样多的连起来。三、根据数字给下列图形涂上颜色。四、用自己喜爱的图形表示,并在 里写上数字。五、看图圈数字。六、数一数,填一填。有( )个,( )有3个,( )有2个。这一行共有( )个图形,( )最少,( )最多。7、 看数画点。例:57 3 6 48 2 1 9 4第二单元。</p><p>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大庆龙南小学大庆龙南小学 王岩王岩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 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两位数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两位数 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 位数,两位数(不退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位数,两位数(不退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 又是多位数减法的起始课,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又是多位数减法的。</p><p>6、教材简介,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 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把实验教材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准备课”。 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一、内容变动,2. 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 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只认识整时。,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二、编排特点,2. 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1-5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20以内的加减法,3. 增加了数学的背。</p><p>7、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889页。教学重点:理解“一组”和“重复”的含义,会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和创造规律。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教具准备:PPT、涂色卡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教师:同学们,聪明的熊大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盒子,这个盒子里有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花。</p><p>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级数学解决“看图列算式”问题的几种类型1、加法问题:(1)这类问题没有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提示,也没有虚线和斜线的提示,通常是写一道加法算式,如果题目给出两道算式的空要你填的话,就写两道加法算式:从左往右加写一道,从右往左加写一道。如下(2)这类问题因为有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提示,明确了问题是什么,所以通常是根据问题问的是什么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算式就可以了,所以只写一道。当小问号在大括号的小尖。</p><p>9、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 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 男生24人 女生8人 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 天真烂漫 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 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 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 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p><p>10、认识图形 二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请说出下面物体的名称 三棱柱 圆锥 长方形 正方形 圆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认一认 它们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三角形 圆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有什么不同呢 生活中你还见过这。</p><p>11、第2课时比多少,一、新课导入,小白兔的房子被大水冲垮了,小动物们帮小白兔重新盖房子。,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二、探究新知,小兔和砖,和同样多。,多,少,小猪和木头,休息时,小兔拿来了自己爱吃的萝卜和小猪爱吃的苹果。,如果每只小兔吃一根萝卜,每只小猪吃一个苹果,小兔准备的够吗?够跟小伙伴们分吗?,同样多,小猪和苹果比,没有多余的;小兔和萝卜比,也没有多余的。,图中还可。</p><p>12、第2课时比大小,数一数,写一写。,一、复习导入,每只小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这些水果够分吗?,二、探究新知,等号,读作:3等于3,3,3,和同样多,读作:3大于2,3,2,大于号,比多,读作:3小于4,3,小于号,4,比少,=,“”“”和“”书写,三、达标检测,4,4,=,1.填一填,比一比。,2.填一填,比一比。(1),2,1,(2),4,3,&gt。</p><p>13、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7 页的内容 第 21 页第 5 题 第 6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 的读法和作用 2 使学生知道用 大于 小于 等于 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建立符号感 3 培养学生互相谦让 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 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 用 教学难点。</p><p>14、执教:刘友琴,5,1,7,1,4,1,8,1,10+3= 10+7= 10+5= 10+4=,4,6,3,7,13,15,17,14,7+( )=10 9+( )=10 ( )+( )=10,9+1+6= 9+1+5=,3,1,16,15,一共有几个小女孩?,9+7=,1,6,10,16,小朋友们,我送礼物来了!你们想不想要啊?,9+5=,9+7。</p><p>15、找规律,人民教育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执教者:弋阳县三县岭镇姚畈小学 苏香,2017年6月12日,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定 义,像这样重复几次的现象我们叫规律。,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一组,规律:以( )为一组重复排列。,一红一黄,重复,一组,规律:以( )为一组重复排列。,一红一紫,后面一个应是什。</p>
【数学一年级】相关PPT文档
《对应与比较课件》小学数学沪教200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课件
一年级数学5、4、3、2加几.ppt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
一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件-11
数学一年级 第1单元 比多少
数学一年级 第3单元 比大小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公开课PPT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 数学一年级 下册《找规律》.ppt
【数学一年级】相关DOC文档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兴趣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1-5单元练习题.doc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实录.doc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看图列式练习卷.doc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学设计资料.doc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doc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