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
《数豆子》是2012年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第三个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数豆子》。学生数感的建立。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五)检测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学会数100以内的数。
数学一年级下册Tag内容描述:<p>1、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12 分) 70+2= 15-9= 2+64= 18-7= 6+17= 29-9= 13+4= 39+60= 80-20= 98+8= 85+3= 6+70= 5+53= 40+8= 58-8= 18-9-3= 8+7-8= 13-7+8= 10-6+6= 4+3+9= 50-20+9= 62+7-60= 10+9-8= 66-6-20= 二、填一填( 33 分) 1、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 第二位是( )位。 2、46 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从大到小写出四个十位上都是 6 的两位数 ( ) 、 ( ) 、 ( ) 、 ( ) 。 4、里面有( )个十。10 个 10 是( ) 。 5、比( )大,比( )小。 6、十位是,个位是,这个数。</p><p>2、1 一年级下期数学复习资料 一 本册知识要点; 1、能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能说出 100 以内各个数位的名 称以及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 100 以内 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和应用。 3、会口算 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 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进行 100 以内的 连 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 、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p><p>3、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2013 年 7 月 课程 名称 数学趣闻 课程 类型 赏析探究类课程 主讲 教师 庄燕华、王玉萍 授课 对象 一年级学生 教学 材料 小学趣味数学题集 授课 时间 2013 年秋 课 程 目 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 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p><p>4、2017 乐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写一写。 (11 分) ( )元( )角 ( )元( )角( )分 ( )元( )角 ( )元( )角 ( )元( )角 二、换一换。 (10 分) 1、1 张 能换( )张 或换( )张 。 2、1 张 能换( )张 或换( )张 。 3、1 张 能换( )张 ,还能换 ( )张 。 4、1 张 能换( )张 。 5、1 张 能换( )张 和( )张 。 三、填一填。 (12 分) 1、在( )里填上“元、角、分” 。 一枝铅笔 5( ) 一把小刀 8( ) 一盒酸奶 2( )5( ) 一件衣服 65( ) 一瓶爽歪歪 3( ) 一个文具盒 6( )9( ) 2、在里填上“” 、。</p><p>5、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一年级五班共 54 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 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 能熟练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 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 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 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 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全册。</p><p>6、2011 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精选 11 份) 一、你会填吗? 1.汽车行驶时,车轮做( )运动,车身做( )运动。 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3.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 4. ( )最大能填几? 60( )182 80( )568 64( )360 19( )160 5.50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 公顷=( )平方米 3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 平方千米=( )公顷 6. 用 2 个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 ,面积是( ) 。 7. 占全部图形的( ) 。 占全部图形的( ) 。 8.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6 分。</p><p>7、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跳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p><p>8、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题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题 姓名 学号 得分 二、填空。二、填空。 (68 分)分) 1. 一个数的十位上是 4,个位上是 9,这个数是( ) ,它后面的数是( ) 。 2. 7 个一和 3 个十合起来是( ) ,4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 。 3. 100 里面有( )个十, ( )个十是 80。 4. 最小的两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它们相差( ) 。 5. 一个加数是 15,另一个加数是 3,两个数的和是( ) 。 6. 减数是 9,被减数是 19,差是( ) 。 7. 68 里面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8“在( )位上,表示( )个(。</p><p>9、100以类数的认识课题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数数第 课时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个十是一百教具100根小棒,橡皮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导 学 设 计一、创设情景1、出示P1情景图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一三、练习1、课堂活动:12、练习一:13、游戏:对口令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这些数都是比20。</p><p>10、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班级分析】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4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来看,上期67人参考,总分5350分,均分79.85分,及格62人,及格率为92.4%,90分以上15人,占全班22%,5人不及格,占全班学生数的7.4%。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p><p>11、一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案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 一 单元 课题 十几减9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执教者:赵达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教学具准备:教师:主题情境图。学生:小。</p><p>12、我买9枝铅 笔。 15枝铅笔, 卖出9枝, 还剩多少枝 ? = 我买9枝铅 笔。 15枝铅笔, 卖出9枝, 还剩多少枝 ? = 一根一根地减 。 1、2、3、4、 把15分成了10和5. 10-9=11+5=6 15 - 9 = 5 10 6 1 把9分成了5和4 15-5=1010-4=6 15 - 9 = 5 4 6 10 6 也可以这样做: 9+6=15 15-9=6 13-9= 14-9= 15-9= 14-8= 15-8= 16-8= 17-7= 17-8= 17-9= =。</p><p>13、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 2.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 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 3.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 ,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 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千 百 十 个 个十减个十是个十 ; 个一减个一是个一;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 。 4 7 - 3 2 1 5 万 千 百 十 个 个十减个十是个十 ; 个一减个一是个。</p><p>1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1、82页。二、教材解析:本课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是本单元安排的第一个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知道1时=60分,教材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三、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会读、会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知道1时=60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2、直观理解1时=60分。</p><p>15、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最常见的吃午饭的时间这一事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尝试、猜测。在出现不同答案时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由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p><p>1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港区第十五小学 郭军洁 1 2 3 4 5 6 一 、 教 材 分 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 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 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 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 知找规律的方法。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 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 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也是一个独立的 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 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而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 变化规律。</p><p>17、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 正确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 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 顺序;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3.经历数100个数的过程培养同学们动手操 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 流能力,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88、89、90、91、92 、93、94、95、96、 97、98、99、100 35、36、37、38、39 、40、41、42 69、70、71、72、73 55、60、65、70、75、 80、85、90、95、100 13( )个十和( )个一组成 。 3 1 100以内数的认识 24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