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2
哲学发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注意。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2Tag内容描述:<p>1、1、政府职能是有限的(有限性)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即使是一个再好的政府,也总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说,政府也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办好,所以,政府不是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的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2、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p><p>2、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片面,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实质与核心:,形而上学,焦点和根本分歧,静止,孤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联系的普遍性,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分类,掌握系统优化的。</p><p>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生活、实践: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发展: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复习回顾,?,各自都有哪些基本形式,(最基本方面),学习目标:,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评价;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评价;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p><p>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是机械运动的矛盾;在物理运动中,有吸引和排斥、正电和负电。</p><p>5、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中政治,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注意:区别“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与“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两对概念的搭配不能搞乱,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不可知论:休谟、康德、庄周(梦蝶、鱼之。</p><p>6、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1、请从宪法规定概括出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p><p>7、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忆一忆,一、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二、矛盾的基本属性。1.斗争性和同一性。2.同一性的表现:(重难点)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互相贯通,即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重难点)统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p><p>8、默写,1、哲学的概念(从四个角度)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联系: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1、从本义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zxxkw4、从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9、唯物论复习课件(第4、5课),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高二政治备课组,高考试题的设置往往是几个知识点的整合,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较多,有些选择题以漫画、名人名言出现。非选择题的设问切入点小,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具体。在复习中,要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物质意识意识能动性认识规律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知识网络,准确理解重要原理。,(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唯物论逻辑思路探究世界的。</p><p>10、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理解哲学发展与时代经济政治变化发展的联系;领会真正的哲学成为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识记并理解真正的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思考和学习,培养时代感和使命感,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p><p>11、复习检查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是什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四课第二框,什么叫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如何?什么叫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如何?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何特点?如何把握规律?,自主学习和检测,人文厚重的小城平江之发展现状,100年前的浮桥,50年前的农场(现开发区),老城新貌,魅力平江,日往月来,斗转星移,平江这一人文厚重的小城已经是旧貌换新。</p><p>12、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孔子,春秋晚期,“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春秋晚期,自然、无为,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孙子,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孙膑,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p><p>13、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活,哲学,考试排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包含了哲学道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高二选科,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生活处处有哲学,拔苗助长,为猪把脉,你的脉怎摸不着?,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拔苗助长,为猪把脉,你的脉怎摸不着?,为猪把脉,你。</p><p>14、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局限性:(1)只是一种可贵猜测。</p><p>15、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础梳理一、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物质世界,意识是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_____的机能。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