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江泽民指出的二十世纪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Tag内容描述:<p>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大家好,是来自铜梁二中的历史老师,这节课很高兴跟大家一 起学习。下面大家把教材拿出来,请翻到课本 66 页。课本左上角有 一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我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先生于民 国五年也就是公元 1916 年 9 月 15 日在观钱塘潮后所题之词,这是 当时他与同行人员的合影。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那么孙中山先生所处 时代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呢?孙中山先生据世界潮流和中国国情提出 的救国主义是什么呢?以及这一主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什么作 。</p><p>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1)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注重探究学习,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人生。</p><p>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1)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注重探究学习,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人生。</p><p>4、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 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以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2)、过程和方法:结合教材及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3)、情。</p><p>5、专题四第1课1“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 D谭嗣同【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民族”、“民权”、反对君主等可知是孙中山的思想。李鸿章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民权思想,康有为和谭嗣同虽然主张民权,但是不反对君主。2(2014任城一中)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p><p>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二教材专题四第一课的内容。本专题主要叙述了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富强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并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的历程。三民主义是这一历程的第一个理论。(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精选典型历史事件,。</p><p>7、专题主旨: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次历史巨变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三位伟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探究一 : 从17世纪-20世纪中期,欧美 国家先后建立并日益完善资本主义 民主政治制度。通过两次工业革命 向工业化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总之,整个人类文明。</p><p>8、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三大政策;理解:团体与政党的区别,旧三民主义革命性与局限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孙中山为了国家独立、富强,牺牲个人利益,英勇奋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孙中山自1894年创办兴中会,到1924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历时30多年;领导革命的纲领随形势变化不断补充新内容;十六、七岁左右的中学生对这些背景知识了解不多;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推动作用和。</p><p>9、考点4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必修第三册 专题十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内容索引,排查 基础知识,细讲 核心考点,精练 高考模拟,排查 基础知识,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创立民国,答案,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 (1)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反对 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 。 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2)作用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答案,帝国主义,民权,微点拨 1.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1。</p><p>10、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主要阐述20世纪以来指引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指。</p><p>11、第38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江苏考试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知识点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日渐高涨。(3)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2.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p><p>1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巨变,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 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 。</p><p>13、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新知自学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3)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2提出(1)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3内容内涵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把反对清王朝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p><p>14、课时作业1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为创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创造条件,故选B项。答案:B2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解析: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p><p>15、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为创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创造条件,故选B项。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p><p>16、考点4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名称内容意义方式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把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涨价归公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社会革命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1)内容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国。</p><p>17、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比较的方法,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注意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加深对伟大思想同历史发展的关系的理解;二要注意从理论本身的内涵和重大作用两个角度去把握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重点)2.理解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认识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重难点)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p><p>18、课时分层作业(十)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民报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国内影响较大的期刊,创刊时出版6 000册,国内通过各种渠道发行3 000册,创造了中国近代期刊史上空前的发行纪录。这主要是因为该期刊() 【导学号:14322171】A宣传维新变法B倡导民主科学C宣扬民主共和 D反对传统理念C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可知民报宣扬民主共和思想。2“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导学号:1432217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