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诊断。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但仅出现于约10%~20%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糖尿病肾病治疗对策。
糖尿病肾病治疗Tag内容描述:<p>1、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常见于病史超过 10 年的患者, 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与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有关。糖尿病患者机 体中氧化自由基产生增加或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活力下降,可导致自由基的生成与机体抗 氧化能力间失衡,肾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引起肾损伤,导致 DN。目前还多认为,可能与长 期高血糖,蛋白激酶糖基化,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压增高,血小 板聚集功能亢进和基底膜电荷改变有变。临床治疗多采用药。</p><p>2、糖尿病肾脏疾病(DKD) 的诊治进展 武汉市第一医院肾病科 张燕敏 定义的变迁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糖尿病肾脏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糖尿病肾小球病变() diabetic glomerulopathy 肾穿病理证实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推荐 提 纲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诊断与分期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防治 流行病学 起病的20-25年内,25%-40%的1型糖尿病或 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 K。Fukami,et,al。Endocrine,Metabolic 69: 205763. Prevalence of Albuminuria (China n=5143) 。</p><p>3、NM0008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应用原则 中国专家共识介绍 糖尿病肾病的规范化诊疗 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 李全民 NM0008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26 (Suppl. 1):S78S7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 每10人有8人 死于心血管事件4 卒 中 危险性 增加2-。</p><p>4、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综合的治疗过程。目前,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诊断,理想的降血糖、降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脂代谢异常的调节和低蛋白饮食等,当糖尿病肾病发展至终末期时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措施将不断浮现。本文简述了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终。</p><p>5、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治疗尿糖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所引起,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是老年人糖尿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尿毒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出血、昏迷等。病因糖尿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这些损害可以累及肾脏所有的结构,但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又称为糖尿病。</p><p>6、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新进展耿克明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其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肾小球周边部位出现嗜酸性K-W结节,是糖尿病性肾病具有诊断意义的改变。但仅出现于约10%20%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糖尿病性肾病其他病理改变特点包括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以及由于细胞外系膜基质增多所致肾小球增大。疾病晚期可出现肾小管萎缩肾内纤维化。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在两方面:诱发因素的控。</p><p>7、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内分泌科 何学峰,内容提要,慢性肾脏病定义分期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肾病定义及诊断 糖尿病肾病治疗,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肾脏损伤(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病理学检查异常)3个月,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异常 GFR60ml/min1.73m2 3月,有或无肾损伤证据,CKD的发病率,美国 14.5-17.8% 北欧 6.5-10% 澳大利亚 16% 北京 13.0% 广州 12.1%,CKD的病因,Cockcroft-Gault公式 GFR=(140-年龄) 体重 (kg)/72 血清肌酐值(mg/dl) (0.742 if female) (国内推荐使用女性 0.。</p><p>8、糖尿病肾病治疗对策,HbA1c在接近达标时餐后血糖占 70%,50%线,HbA1c越接近达标,越要重视控制PPG,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885.,70%,50%,45%,40%,30%,30%,50%,55%,60%,70%,0%,20%,40%,60%,80%,100%,7.3,7.3-8.4,8.5-9.2,9.3-10.2,10.2,HbA,1c,的范围,对,HbA,1c,的贡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权威指南的血糖控制标准,1 IDF Clinical Guidelines Task Force. Brussels: IDF, 2005 2 ACE/AACE Diabetes Road Maps:AACE, 2007 3 Diabetes Care 2006;29(Suppl. 1):S4-S42. 4 IDF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p><p>9、AIIA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北大医院内分泌科 贾培红 副教授,亚洲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剧增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肾脏并发症的重要性 RENAAL研究亚洲人群的解析关注降压治疗和控制蛋白尿 AIIA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地位: Who When, How,在过去10年中, 糖尿病发病率分别增加了88%,37%,12%,Diabetologia. 2003 Sep;46(9):1190-8,在3574岁的糖尿病患者中, 2000年 IFG达6005万,Diabetologia. 2003 Sep;46(9):1190-8,糖尿病和高血压: 导致ESRD主要原因,进入透析的患者的初步诊断分类,Glomerulonephritis,13%,Other,10%,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p><p>10、保护您的肾脏,控制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治疗,1. 糖尿病及其易患人群,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个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惩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者 (3)身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4)脂肪代谢紊乱者 (5)反复感染病毒者 (6。</p><p>11、保护您的肾脏,控制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治疗,1. 糖尿病及其易患人群,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个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惩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者 (3)身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4)脂肪代谢紊乱者 (5)反复感染病毒者 (6。</p><p>12、糖尿病肾病 临床处理新策略,糖尿病的处理策略 肾脏病的处理策略,HbA1c在接近达标时餐后血糖占 70%,50%线,HbA1c越接近达标,越要重视控制PPG,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885.,70%,50%,45%,40%,30%,30%,50%,55%,60%,70%,0%,20%,40%,60%,80%,100%,7.3,7.3-8.4,8.5-9.2,9.3-10.2,10.2,HbA,1c,的范围,对,HbA,1c,的贡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权威指南的血糖控制标准,1 IDF Clinical Guidelines Task Force. Brussels: IDF, 2005 2 ACE/AACE Diabetes Road Maps:AACE, 2007 3 Diabetes Care 2006;29(Suppl. 1):S4-S42. 4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