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从上面看能看到什么图形。【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中相关的练习。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第1、2、5、7、8、9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Tag内容描述:<p>1、双沟小学 王娟 王凤玲 孔艳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 3843 页观察物体 二、要点解析 1、知识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 、知识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单个及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 4、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5、在拼。</p><p>2、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第 三 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 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章内容包括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这7个方面教学目标设定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小学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认识中括号,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p><p>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预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预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 2012-03-07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p><p>4、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倍数和因数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注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是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都就是3的倍数。偶数的特征: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是偶数。奇数的特征:个位上是1,3,5,7,9的数。</p><p>5、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题1、 识记1、 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末尾添0,再继续除。2、 一个数除以小数,先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把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计算.3、 在计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4、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p><p>6、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倍数与因数(一)一、判断题( ) 1、个位上是0的数都是2和5的倍数。( ) 2、一个自然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 3、5是因数,10是倍数。( )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 5、任何非零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 6、36的全部因数是2、3、4、6、9、12和18,共有7个。( ) 7、在自然数列中,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8、15的倍数有15、30、45。( ) 9、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少有两个因数。( ) 10、一个数如果是24的倍。</p><p>7、3.3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课 题3.3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1上课时间领导签批教学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学生已经具有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经验,3的倍数特征仍可采用自主探索的方式来学习。3的倍数在百数表中都在几条斜线上,个位、十位上的数单独看都没有什么规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有什么特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突破探索活动中的障碍,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p><p>8、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批注栏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两个物体。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p><p>9、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p><p>10、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2.5时=()分 1260m=()km2.3.60.25=36() 13.70.58=()583.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是()。4.3.250.7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精确到十分位约是()。5.在0.231、0.231、0.231和0.23123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有限小数有(),无限小数有()。6.一辆汽车0.5小时行驶40km,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km,每行驶1km需要()小时。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近似数5.2与5.20的大小相等,精确度相同。()2.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3.7.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4.一个小数。</p><p>11、小数除以整数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编号主备人审核人课题小数除以整数课型新授本周习惯专题性的习惯培养学习目标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懂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2、学会知识的分析,对齐的方法。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很有成就。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商的小数点的定位。学案导学案自学探究(一)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2684=( ) 2244=( ) 2526=( )4515=( )(检查一下全做对吗?)(二)我想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即小数除法,。</p><p>12、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重点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教法:组织练习,引导回顾。学法:归纳整理,自主构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p><p>13、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课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42及练习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概念。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循环小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p><p>1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回顾反思,自主练习,合作探索,情境导入,课后作业,3 游三峡小数除法,一、情境导入,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阳光旅行社共收 入47.6万元。,山城旅行社共收 入52.5万元,,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阳光旅行社共收入47.6万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入多少万元?,二、合作探索,1.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求 什么,再求什么?,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 多收入多少万元?,先除后减,先减后除,2.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自主探究要求。</p><p>15、小数除法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4041练习九第3、4、6、10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法、“去尾”法取商。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p><p>16、小数除法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p><p>17、观察物体,渝水一小,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请思考: 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哪 几个面? 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 面吗? 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4、这3个面中有相对的面吗?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小组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分别站在物体的不同位置(正面、侧面等 )观察。 2、观察你正对的一个面,说说这个面是从物体的什么面观察的? 3、请同学们在格子纸里画出你看到的这个面的形状。,1、连一连,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练一练,3看一看,说一说,下面的图形分别是。</p><p>18、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知识内容多、概念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相对不易掌握。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阶段尚不必研究的问题。第1节倍数与因数(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3132页。</p><p>19、3.3 商的近似值(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例2 ,第58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汇报略。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演。</p><p>20、3.3 商的近似值(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商的保留位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能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求商的近似值和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教师:把下面各题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多媒体课件出示:879,0.671.52,3.580.77,0.8912.5。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