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0课时练习[编号:27058855]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0课时练习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第六课时教学三维目标。综合应...第四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渗透集合转化的数...第九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转化成小数以及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0课时练习Tag内容描述:<p>1、第十五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较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 3、初步形成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整理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回顾本章节内容 2。</p><p>2、第六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p><p>3、第四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价值,渗透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 2、对假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例1、例2的直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用纸张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p><p>4、第九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两个数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理解。</p><p>5、第 4 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7 58 页练习八的第 1218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加深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并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能进一步学会联系图形或具体情境解释分数, 能体会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操作、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几何直观和数感。 3. 使学生进一。</p><p>6、第 7 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第 62 页例 9、“试一试”、例 10 和“练一练”,练习九第 10-16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转化成小数以及小数转化成分数 的方法,会用转化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 2让学会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善于分析、合理推理,培养合作 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分数。</p><p>7、第 1 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2 页例 1 和“练一练”,第58 页练习八的第 14 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 “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 联系实际情境解释 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p><p>8、第 9 课时约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8 页的例 13,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 48 题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2认识约分和最简分数的含义,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学会约分的书写 形式。 3在知识的运用中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解释约分的过程 。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讲练结合等方法。 教学过程:。</p><p>9、第 3 课时 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5 页例 5、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的第 911 题。 教学目的: 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简单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讲。</p><p>10、第十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1。</p><p>11、第五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 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中的一种形式。 2、 经历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 通过教学发展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设疑导入: 教师:你能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吗? 4/4=( ) 10/5=( ) 28/7。</p><p>12、第 13 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 74 页练习十一的第 914 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 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方法, 能灵活应用知识判断分数的大小, 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等思维品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知识判。</p><p>13、第 2 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3 54 页例 2 例 3 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的第5 8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 比较、分。</p><p>14、第 6 课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内容: 第 6061 页例 7、例 8“练一练”,练习九第 5 9 题。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探索过程, 知道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能把整数写成分母是任何自然数的假分数,能比较整数与假分数的大小。 2通过画图、分析、说理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分析 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p><p>15、第十三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熟练、快速地比较。 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3、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4、经历探索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教学准备:课件。</p><p>16、第 8 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6 67页的例 11、例 12,完成练一练和 P69练习十的第 1 3题教学目标: 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 分数的大小不变; 培养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在学习过程 中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p><p>17、第三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把低级单位名数改成高级单位名数的过程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 3、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类推能力,渗透“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 教。</p>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0课时练习】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