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旅客空间位移各部门水运水运网络化运输成本流动性空间集聚水运沿河株洲格局流动和集聚交通干线产业港口沿河沿路复合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人口移动长期性行政区域就业难民内部农村城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优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Tag内容描述:<p>1、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1.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2.农业布局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3.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4.一般来说,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p><p>2、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属性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__________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___________界线为依据。,人口移动,长期性,行政区域,(3)分类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p><p>3、章末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12题。表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表年份1990年2000年2。</p><p>4、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能够从区域角度认识服务业区位因素。(区域认知)2.能够从多要素角度分析常见的服务业,培养辩证看待地理事物的意识。(综合思维)3.收集相关资料,说明某地服务业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地理实践力)知识清单一服务业概述1.含义:是指生产服务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2.特点。</p><p>5、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1.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2.农业布局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3.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4.一般来说,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环境质。</p><p>6、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知识清单一海洋权益1.含义: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_______和______的统称。2.范围:主要包括在领海的______,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________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____________权等。3.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法、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国内法。</p><p>7、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是地域联系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城市的格局,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3.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形成经济带。4.促进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国家的重大战略。5.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新时期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6.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p><p>8、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1.能够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综合思维)2.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查找有关资料,对某区域工业生产进行评价。(地理实践力)3.能够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某工业区兴衰的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结合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p><p>9、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知识清单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___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____________等。(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_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__________________,谋求___________。</p><p>10、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在各大洲、各国和城乡之间的分布均表现出不平衡性。2.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3.人口迁移受经济、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5.人口迁移改变了。</p><p>11、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在各大洲、各国和城乡之间的分布均表现出不平衡性。 2.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人口迁移受经济、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 5.人口迁。</p><p>12、章末检测(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传统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D.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2.下列哪。</p><p>13、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服务,多样化,3.分类,金融,专业化,房地产,家庭,公共组织,教育,公益性,知识清单二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服务业为例1.概念:是指经营___________的特殊行业。2.范围(1)_______:是办理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2)证券交易所:是买卖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有价证券的_______。(3)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_______行为。</p><p>14、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1.人类生产与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面临自然资源枯竭的严峻挑战。3.由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至信息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逐渐发生演变。4.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人类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模式,走可。</p><p>15、肠道末端检测(4) (小时:90分满分:100分) 第一,选择题(每个问题3分,共60分)。给每个主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主题要求。),以获取详细信息 随着生活速度的加快,人们旅行时对时间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请阅读“3种运输方法访问旅行时间图”,回答1-2问题。 1.高速铁路对航空运输的影响最大,两者的观光距离最近() a . 000公里b . 140。</p><p>16、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能够认识到海洋的战略意义,增强海洋保护意识。(人地协调观) 2.能够说明对海洋不同区域所享有的海洋权益。(区域认知)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p><p>17、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是地域联系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城市的格局,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3.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形成经济带。4.促进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国家的重大战略。5.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新时期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p><p>18、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1.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综合思维)2.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地理实践力)3.从区域视角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区域认知)4.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