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
房颤患者PCI支架置入术后 口服抗栓治疗策略 2 房颤合并PCI抗凝背景 nCAD。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 分子基础的临床研究 柯 丹 2009.11.21 前 言 •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患者的 心率与节律管理。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心房颤动患者Tag内容描述:<p>1、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类型及发病机制分析 【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类型及相关发病因素,以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和意义。 方法 对 2005 年 9 月至 2007 年 9 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的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 进行调查,观察分析瓣膜性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梗死类型和 相关发病因素的区别,筛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的可能病因和机制。 结果 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患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心衰、高纤 维蛋白原,也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瓣膜性房颤脑卒中。</p><p>2、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1 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和定义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2 房颤与栓塞 房颤持续48 h 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见的血 栓附着部位。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其中90% 是 脑动脉栓塞。10% 是外周动脉栓塞或者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根据Framingham 研究的数据 非心脏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栓塞发生率是对照组的5.6倍 心脏瓣膜病合并的房颤引起脑栓塞则是对照组的17.6 倍 非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发生率为5% 左右 。是非房颤患者的2 7 倍 3 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p><p>3、房颤患者PCI支架置入术后 口服抗栓治疗策略 2 房颤合并PCI抗凝背景 nCAD; 冠状动脉疾病;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Lip et al. Thromb Haemost 2010 房颤患者PCI支架置入术后管理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2030% 具有持续OAC指征的AF患 者同时患有CAD,因此可能需要PCI 估计在欧洲有12 百万 抗凝患者 适合行PCI治疗 支架置入术后需要抗血小板药物持续治疗, 这使得抗凝患者的出血风险更高 n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CAD; 冠状动脉疾病;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Lip et al. Thromb Haemost 2010 4 房颤患者PCI支架置入术后有哪些风险? AFCAD/ACSP。</p><p>4、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 分子基础的临床研究 柯 丹 2009.11.21 前 言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始动因 素和维持因素尚不明确。 心房间质纤维化是房颤发生、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肌间质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心肌间质中胶原沉积 增多,各型胶原比例失调和排列紊乱。 胶原是心肌最主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心肌间质约 85%由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构成,降解胶原的最主要 蛋白酶系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研究目的 v 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心房组 织I型胶原、III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p><p>5、英国2014房颤患者管理 指南解读 一、诊断与评估 1. 对于有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心悸、晕厥 或眩晕、胸部不适感、卒中或TIA的患者, 应进行触诊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不规则脉搏, 不规则脉搏可能预示患者存在房颤。 2. 所有存在不规则脉疑似房颤的患者,无论 是否存在症状,都应进行心电图(ECG) 检查。 一、诊断与评估 3. 对于疑似阵发性房颤而标准心电图检查结 果为阴性时:(1)对于无症状或症状发作 24小时以内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 图检查;(2)对于症状发作超过24小时的 患者,使用ECG事件记录仪进行检查。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 。</p><p>6、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阵发性心房颤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作者:熊亚晴 郭红梅 王屹 仲肇舒 潘梓青 作者单位:210024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心内科【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 方法 观察36例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的血浆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36例无PAF病史的高血压患者(B组)进行比较;并在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了19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和房颤发作期的血浆BNP 水平对照,以及5例患者在房颤。</p><p>7、内三科业务查房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2014年09月 22日16:00查房地点:内三科办公室主持人:母娟娟参加人员:陈运超马丽张娟肖艳赵倩岳俞灵马玉岚刘丽霞曾晓芳曾婷婷文萍施雪萍吴莹霜罗琴吴冬梅汇报病史患者杨秀义,男,68岁,因“反复血压升高12年,加重伴头晕.心悸1天”以“高血压3级,冠心病”于2015年9月14日9:40收入我科住院。步入病房,神清,精神差,脉搏短绌。舌青紫、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来时体温36.4度,脉搏74次/分,心律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4mmhg,医嘱予以内科一级护理,病重。</p><p>8、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患者的 心率与节律管理,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工业化国家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于40岁以上的个体而言,其终身的患病风险约为25%。AF合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均好发于有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群。 AF与HF常常互为因果。AF的不良血流动力学后果包括心脏充盈压升高,长期心率增快,心律绝对不整、缺乏有效的心房收缩和房室的不同步,进而影响心室的功能和导致HF。而HF可通过影响心房大小及传导性和心房纤维化,产生罹患AF的基质条件。伴HF的AF患者与单纯的AF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很可能不。</p><p>9、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左心重构及其功能特点的研究,目录,一、前言 二、方法与步骤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前言,高血压患者有较高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其主要原因是心脏直接受累,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体循环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可引起左室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增生。早期即可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舒张期左室血流充盈不足,进一步导致左房容量负荷增加及压力升高,长期可引起左房扩大、心房容量增大、心房肌纤维化和收缩功能减退即心房组织的结构重构。而左房的病理变化必然引起心房心电活动异常,表现为心房内传导延缓、除极异质性增。</p><p>10、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5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定期随访。结果175例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维持量为(3.500.08)mg/日,INR监测结果发现INR多控制在2.0-3.0,随访期间发现INR2.0患者出现脑栓塞,而INR明显大于3.0时,患者出现脑出血、牙龈及皮肤黏膜的出血。结论心房纤颤患者INR制在2.0-3.0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INR过高易出血,过低易栓塞。 【关键词】抗凝心房颤动临床疗效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p><p>11、冠心病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西京医院心内科 刘兵,冠心病房颤抗凝治疗,房颤危害 卒中及出血危险评分 口服抗凝治疗临床研究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临床研究 抗凝指南,Wolf et al. Stroke 1991;22:983-988.,Framingham 研究,%,卒中率与房颤类型无关,J Am Coll Cardiol 2000; 35:183,年卒中率(%),冠心病房颤抗凝治疗,房颤危害 卒中及出血危险评分 口服抗凝治疗临床研究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临床研究 抗凝指南,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分层 CHADS2评分,脑卒中发生率 (% /年),n=120,n=463,n=523,n=337,n=220,n=65,n=5,CHADS2 得分,1.9,2.8,4,5.9,8.5,12.5,18.2,0。</p><p>12、1 健康人心脏的工作方式健康人心脏的激动是从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发出节律整齐的激动(60100次/分),然后激动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传至心室,使整个心脏规律协调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2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间,60岁以下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整,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p><p>13、心房颤动的患者手册马长生 (安贞医院院长)什么是心房颤动(房颤)? 窦性心律 房颤心律心脏是一个有心肌组成的动力系统,通过有节律的搏动和肌肉收缩来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向全身各个器官提供血液和氧气营养。这种有节律的搏动和心肌收缩源自心脏内部有节律的电生理信号的引导,这种电信号就像存在心脏内部的特殊“电线”,掌控者心脏各个部分在不同的时间发生有规律的顺序收缩。在正常情况下,心脏最先发生电信号的部位是窦房结,然后再这种类似电线的心脏传导系统的引导下,依次传导到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如果这种“电线”所传输。</p><p>14、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 65岁以上 7.2%, 80岁以上 10%。 房颤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 70岁以上房颤患者 5.3%, 80岁以上房颤患者 32.9%。,Hobbs FD, et al The SAFE study. 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5;9:1-90 Wolf PA, et al the Framingham Study. Stroke 1991;22:983-8,心房纤颤是心源性卒中的最常见原因,Wolf et al. stroke 1991; http:/www.nhlbi.nih.gov/health/dci/Diseases/af/af_signs.html; Fuster et al. Circulation 2006; Paciaroni et al. stroke 2007 Singer DE et al. 。</p><p>15、阿派沙班与华法林 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比较,ARISTOTLE研究 Apixaban for Reduction In STroke and Other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Atrial Fibrillation,杭州市一医院 高炎,主要目的,在有心房颤动和至少一种卒中危险因素的受试者中,确定阿哌沙班相比华法林(INR目标范围2.0-3.0)在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和全身性栓塞的联合终点方面是否具有非劣效性,次要目的,确定在伴有至少另外一种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中,阿哌沙班是否有下列效果: 预防缺血/出血性卒中、全身性栓塞联合终点阿哌沙班疗效优于华法林 在未用过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阿。</p><p>16、泰兴市人民医院陈震 特殊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亚洲房颤患者特点和风险评估体系 房颤患者的抗凝推荐 目录 01 02 特殊房颤患者的抗凝推荐 03 与非亚洲患者相比 亚洲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更高 房颤卒中导致的死亡率高。</p><p>17、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1,专业应用,前言,无论中西方国家,冠心病和房颤都是致残、致死率位居前列的两大心血管疾病,二者在发展和转归上互为恶化,其并存将导致死亡风险加倍。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表明,冠心病依靠抗血小板药物减少心血管事件,房颤则依靠口服抗凝药物降低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治疗难点在于这两类药物不能完全替代,而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又面临着出血增加的风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