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管理PPT
二、压疮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三、压疮的护理管理。1、压疮的概念。
压疮管理PPTTag内容描述:<p>1、压疮管理,一个难以回避的临床问题,目的:希望通过学习,能正确掌握压疮的预防和评估方法,带着问题学习:1)引起压疮主要的4个因素2)BradenScale评分方法3)压疮护理新理念,正确认识压疮压疮的国际新认识,皮肤。</p><p>2、仙桃第一人民医院 王咏菊,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二、压疮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三、压疮的护理管理,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1、压疮的概念,压疮 (pressure sores)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2、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易发人群,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或排泄物刺激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机体营养不良,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2、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易发人群,易发人群长期卧床病人,如昏迷、瘫痪者、植皮或其他大手术后不能翻身或翻身较少者;久坐轮椅者(同样情。</p><p>3、仙桃第一人民医院 王咏菊,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二、压疮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三、压疮的护理管理,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1、压疮的概念,压疮 (pressure sores) 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2、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易发人群,力学因素 压力 摩擦力 剪切力 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 机体营养不良,一、压疮相关基础知识,2、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易发人群,易发人群 长期卧床病人,如昏迷、瘫痪者、植皮或其他大手术后不能翻身或翻身较少者;久坐轮椅者 。</p><p>4、压疮护理管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压疮相关内容,1,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2,我院压疮管理体系,3,内容大纲,卫生部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1年版),涉及压疮管理及监测标准章节,1,第三章 患者安全,2,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3,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4,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2,实施。</p><p>5、预警管理模式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预警管理预防压疮,风险预警技术,预警的概念,.,预警,最早源于军事术语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的威胁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张维平.关于。</p><p>6、压疮的预防及管理 ICU 吴淑君 压疮相关理论 认识篇 预防及护理进展篇 管理篇 压疮-认识篇 概 述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在护理领域仍是难题,其发生率并没有随着医学的进 步而显著控制。在全球范围来看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明显的下降趋 势. 国内外也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 的指标之一. (压疮护理质量的指示剂) 国内以前的观点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带 入院者不准扩大。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部分是可以预防的, 但并非全部, 有些患者禁止翻身,否则有生命危险.护理不当确实能 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p><p>7、压疮管理,用心听,相关理论,概念 原因 预防及护理,“褥疮”-压疮,近年来,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已替代了“褥疮”(其拉丁文意思为“躺下”),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床病人,而且也发生在坐位病人。压疮的形成存在着以压力为主的多因素学说,其病理实质为受累部位皮肤及软组织 的缺血缺氧性坏死, 称为溃疡较符合病理特征。,压疮(Pressure Sore),定义: 是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 在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老年人中较常见,特别是瘫痪患者 。 。,概 述,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在护理领域仍是。</p><p>8、钟祥市人民医院张正芳 一 压疮相关基础知识 二 压疮的风险评估及处理 三 压疮的护理管理 一 压疮相关基础知识 1 压疮的概念 压疮 pressuresores 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持续缺血 缺氧 营养不良而致软。</p><p>9、仙桃第一人民医院王咏菊 一 压疮相关基础知识 二 压疮的风险评估及处理 三 压疮的护理管理 一 压疮相关基础知识 1 压疮的概念 压疮 pressuresores 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持续缺血 缺氧 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一 压疮相关基础知识 2 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易发人群 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或排泄物刺激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机体营养不良 一 压疮相关基础知识 2。</p><p>10、压疮质量控制与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韩斌如 压疮质控系统建立及运行 1 可编辑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目前无明确定义质量控制的内涵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中的基础 建立标准化 统一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护理管理 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职能 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 的质量意识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认真落实前馈控制 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 才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实现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