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变异与进化
a基因还还可能再突变为变为 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变为 A1、A2、A3……。它们为们为 一组组复等位基因 C.基因突变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D.基因突变变可以改变变种群的基因频频率 解析 A基因突变为变为 a基因。
遗传变异与进化Tag内容描述:<p>1、高考真题体验限时规范训练核心整合归纳 (2011上海生物,8)基因突变变在生物进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错误 的是( )。 AA基因突变为变为 a基因,a基因还还可能再突变为变为 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变为 A1、A2、A3,它们为们为 一组组复等位基因 C基因突变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D基因突变变可以改变变种群的基因频频率 解析 A基因突变为变为 a基因,a基因还还可以回复突变为变为 A;基因突变变具有不定向性, 可以产产生一组组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变大多是有害的,但有害突变变不能作为为生物进进化 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变能够够改变变种。</p><p>2、1,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复习的思考和建议,2,五、遗传、变异与进化 (一)遗传与变异(22个考点) 1遗传的物质基础(7个)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基因的概念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人类基因组研究 2基因工程简介(3个) 基因操作的工具 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3遗传的基本规律(2个)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2个) 性别的决定 伴性遗传,3,5细胞质遗传(2个)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6生物的。</p><p>3、第2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C生物多样性包含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D2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体频率越来越高D青。</p><p>4、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通过探究活动,阐述生物的遗传多样性。2了解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3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重点)生 物 的 多 样 性1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遗传多样性(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也称为基因多样性。(2)层次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且个体间DNA的差异比蛋白质大;种群间的个体差异比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大,种群间的遗传。</p><p>5、第1章 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解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存在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形成。【答案】D2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这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在物种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A变异B遗传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p><p>6、第4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基因突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选择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优胜劣。</p><p>7、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重点)3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重难点)现 代 生 物 进 化 理 论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1)种群的概念(3)进化发生在种群而不是个体。2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保存了有利变异,消除了有害变异,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1)隔离的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同时环境条件也不同,因此,对不同种群生物的选择方向也不同,使不同。</p><p>8、课时检测(二十六) 生物进化一、选择题1(2018宜宾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解析:选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p><p>9、专题整合提升,核心术语 (1)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 (3)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4)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5)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内连外展 本讲常将变异的内容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育种和进化等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与航天育种等结合起来考查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与特点;育种方面常常通过新的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各种育种知识;结合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及染色体组的内容,考查。</p><p>10、课时检测(二十二)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DNA分子的核糖核苷酸有4种B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D双链DNA分子中,ATGC解析:选C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位于DNA分子长链结束部位的脱氧核糖上只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AGTC。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CG的碱。</p><p>11、第三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之一基因突变1.回答与基因突变有关的问题(1)据图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病原因: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A替换为AT。(2)判断正误:A基因可突变为a基因,a基因也能再突变为A基因()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发。</p><p>12、专题4第3讲变异、育种和进化一、选择题1下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B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2甲、乙为两种果蝇(2n),如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p><p>13、答案2018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详解】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所以选D。【点睛】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p><p>14、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10每个2分,1140每个1分,共计50分)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3、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AC,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A+T)/(G+C)1 B.(A+C)/(G+A)1C.(G+C)/(A+T)1 D.(A+G)/(T+C)14、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p><p>15、综合能力提升练(四)遗传、变异与进化(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是逆转录R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存在有AT的配对B细菌不能独立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C人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在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的过程中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基因和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解析 HIV是逆转录RNA病毒,逆转录时以RNA分子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中存在有AT的配对,A叙述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由单个细胞独立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B叙述错误。人体细胞中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的遗传物质,其遗传不遵。</p><p>16、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梳理核心概念排查常考基础点1基因表达(1)概念:基因表达(P6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的转录翻译(基因表达的主语或单位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整个DNA分子)。(2)解读起点、过程和终点:从基因开始,到合成多肽链(翻译的直接产物),中间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条件说明:a.不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脱氧核苷酸;b.蛋白质(相关酶)和核酸(DNA3种RNA)都和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高考选项)。特点不能成功表达的原因病毒基因表达需宿主细胞提供场所、原料、酶和ATP,但模板和逆转录酶需病毒自身提供。。</p><p>17、考纲要求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C)。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B)。4.DNA分子的复制(B)。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B)。,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p><p>18、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纲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B)。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19、第8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命题点一,命题点二,命题点三,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命题点一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两大定律的实质与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命题点一,命题点二,命题点三,整合提升,题。</p><p>20、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C)。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3.伴性遗传(C)。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A)。6.人类基因组计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