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Tag内容描述:<p>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015-2016学年度?学校1月月考卷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坐其次(旁边)B不能喻之于怀(比喻) C而卒莫消长也(到底)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课文知识的积累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喻:明白考点。</p><p>2、第 1 页 共 10 页 人教版必修二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说课稿说课稿 兰亭集序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 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 物 记述游览经历为主 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 中 往往融入了抒情 说理的内容 在记游览胜的同 时 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 像。</p><p>3、高二语文必修五学案 兰亭集序 二 编者 孙薇 审核 汤巧君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本文情景交融 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 情。</p><p>4、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p><p>5、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叙写了在暮春三月,天朗气清的美丽景色中,与朋友们一起欢宴的美好场景。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p><p>6、兰亭集序 王羲之 书圣 天下第一行书 飘如浮云 矫若惊龙 唐太宗极爱此帖 后将真迹殉葬 没入昭陵 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 学习目标 了解书序的特点 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本文出现的虚词 实词 特殊文言句式朗读全文 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人身感慨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并背诵全文 序言 简称 序 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 同 跋 是一类书中位置 序 卷首 跋 卷末 书序 说明编写的情况 目的 介绍内。</p><p>7、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 流畅地翻译全文 并能背诵 2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把握文章的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 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p><p>8、兰亭集序 学案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王羲之 303 361 字逸少 汉族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有 书圣 之称 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 后迁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 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 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 草 楷 行各体 精研体势 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 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 摆脱了汉魏笔风 自成一家 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 笔势委婉含蓄 遒美健秀 代表作 兰。</p><p>9、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说课稿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像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江月、山川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p><p>1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往往包含抒情或说理的成分,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忧,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阅读这一类的文章,一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二要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感情和旨趣。二、说教法和学法反复阅(诵)读体味法。在反复阅(诵)读中体会其中节奏、语气和韵味,养成良好。</p><p>11、高考资源网 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 一 设计说明 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作为书法作品 历来为人推崇 被尊为 墨皇 有 天下第一行书 之誉 其实 作为入选教材的文章 它也是文辞优美 识见高远 脍炙人口 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p><p>12、第 1 页 共 6 页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敢于冲破时俗 否定当时流行的庄 子 一死生 齐彭殇 观点 2 体味本文叙议结合 直抒胸臆的特色 3 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学习重点 仔细揣摩本文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研读步骤 步骤一 课前预习 1 解决生 难字的读音 能顺利诵读 2 查注释 疏通文意 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常用 文言词语 3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p><p>13、兰亭集序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3、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4、积累文中的名句。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学法建议】1、采用师生互动,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 1、 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2、 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p><p>14、兰亭集序 (二课时)第一课时I、教材分析1本文是一篇书序,而要被作序的书是因宴集赋诗结集而成,因而这篇序言并没有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而是把笔力集中在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所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又因为本文有一定的消极色彩,所以教学中必须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在作者深沉的感叹中的积极情绪。这是全文学习的难点。 2。</p><p>15、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p><p>16、兰亭集序导学案二高一语文组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文言知识2、对课文内容做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教学过程:(一) 齐读全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趣舍万殊 悟言一室之内 后之视今,亦由今。</p><p>17、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 2. 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3. 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过程与方法1.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2. 背诵课文,赏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叙、议巧妙融合。</p><p>18、第 1 页 共 7 页 苏教版高二必修苏教版高二必修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 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的变化 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感受幽远的 文思 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情感思路 了解文章内容 揣摩作 者的感情 2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和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 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 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