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归纳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以基本化学思想为核心(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选定主要物质(或基本概念)构建基本知识框架收集、整理、归纳相关知识材料形成思维导图完善创作。实验和探究问题考察的内容。
整理与归纳Tag内容描述:<p>1、物质构成的奥秘,一轮复习之,课堂目标:,1、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2、从微粒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3、从微粒的观点探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1)、概念: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方法: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如:氧分子原。</p><p>2、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上节内容回顾,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固体沉积),(液体分层),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乳化现象,乳化液,怎样才能较快地溶解某固体物质?,建议1:。建议2:。建议3:。,溶解时不断搅拌,用。</p><p>3、整理与归纳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1 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的是 A 胆矾 纯碱 液态空气 B 盐酸 澄清石灰水 变质烧碱 C 石灰石 生石灰 含氮35 的硝酸铵 D 冰水 浓硫酸 碘盐 2 给农作物施用下列一种化肥就能增加两种营。</p><p>4、整理与归纳 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中学化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打好基础很重要 通过总结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运用分类 比较 归纳 概括等方法对第七章知识进行小结 2 能清楚地表。</p><p>5、物质的检验和提纯废液处理,化学=污染,物质的检验和提纯废液处理,(1)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2)判断成分一定含有(NaCl),还可能有:猜想1:猜想2:;(3)验证猜想:某同学取样,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烧杯中溶液里一定不含;,NaOH,盐酸(HCl)与氢氧化钠溶液(NaOH)反应后废液的溶质是什么?,NaOH,HCl,(4)废液处理:,验证其余猜想不可选。</p><p>6、整理与归纳 教材分析 对现代社会来说 能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能源 本课讲的是能源的综合利用 学习本科的知识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p><p>7、如何构建思维导图,以基本化学思想为核心(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选定主要物质(或基本概念)构建基本知识框架收集、整理、归纳相关知识材料形成思维导图完善创作,1.组成元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8;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11.1%(氧为88.9%)2.物质类别:水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1.物质构成:水有水分子构成。</p><p>8、红茶的秘密 溶液复习课学案 活动一 我的红茶我做主 实验用品 纯净水 白砂糖 柠檬酸 红茶粉 柠檬酸钠 精制盐 焦糖色 实验步骤 取150mL水于烧杯中 分别加调味品 配制成你想要的红茶吧 思考 1 所配制的饮料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来解释 2你所配制的饮料各部分的浓度都一样吗 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 3溶解在饮料中的物质在外界温度不变 水分不蒸发的情况下 放置一段时间 能否从饮料。</p><p>9、备课人 王婷 6 2溶液组成的表示 1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溶质和溶剂 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 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掌握溶液定量组成的表示方法 3 熟练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难点 溶液的组成 溶质质量分数 新知探究 溶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解溶质的物质的物质叫 活动一 分别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蔗糖水 碘酒 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p><p>10、第六章溶解现象 复习 感受关爱 为了感谢妈妈的呵护 小红决定学习并作一碗汤 献给妈妈 下面就让我们和小红一起去完成这碗汤吧 学会感恩 想一想 小红做汤时相继放了盐 油 面粉 大家想一想 会出现哪些现象呢 物质溶解时的现象 1 物质 消失 了 2 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变化 例 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 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 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 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p><p>11、金属的性质及应用,城北初级中学 殷志珍,医生,我妈妈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怎么办好害怕,别害怕,你妈妈是缺铁了,补铁治疗就行,补铁?!,Fe,Fe3O4,FeSO4,Cu,想一想:如何实现下列转化?,1,2,3,?,4,金 属 的 化 学 性 质,与氧气反应,与稀硫酸(或 盐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规律:,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生成盐和氢气(仅活泼金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