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内容索引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作业 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特征。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Tag内容描述:<p>1、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考纲要求 1. 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的动态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内容索引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作业 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一定的 , 同种生物的 。 梳理知识要点 自然区域内 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性别比例 死亡率 出生率 衰退型稳定型增长型 。</p><p>2、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课时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变化 1.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所谓“华南 虎照片”系假照片,“拍照人”周正龙涉嫌诈 骗罪被逮捕。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 A.野生华南虎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直接影响野生华南虎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 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C.如果野外发现野生华南虎,可进行易地保护 D.生活在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组成一个种群 解析 现现代生物进进化理论认为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进化 的基本单单位,是同种个体的总总称;动动物园中的老 虎可以是一只或多只,只有具有。</p><p>3、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解析:选D某池塘生活着150多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为群落特征,不是种群特征。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p><p>4、9-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2018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解析】 根据“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结合图示曲线可知,a、b两点出生率/死亡率都等于1.5,即出生率死亡率1/2死亡率,由于死亡。</p><p>5、课后定时检测案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D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解析: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且可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比如马、驴能够交配,但是后代骡子不可育,马和驴就是两个物种。答案:C22019南师大附中联考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p><p>6、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强,B项正确,D项错误。鱼塘。</p><p>7、1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析】选D。据题图分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A错误;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B错误;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p><p>8、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深化拓展种群年龄组成的。</p><p>9、配餐作业(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依次为大于、等于和小于,A正确、C错误;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错误。答案A2种群。</p><p>10、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解析:选D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p><p>11、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解析:选D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p><p>1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每年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之一是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病原微生物的()A出生率和死亡率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 D种群密度解析:选D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定时开窗通风,能降低病原体的数量,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的措施。2(2019泰州中学模拟)下列关于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可能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B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C将影响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D必将导致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利用解析:选D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可。</p><p>13、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明细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P60正文)()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是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P60正文)()3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P61探究)()4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P63思考与讨论)()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不会。</p><p>14、课时作业(二十八)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时间 / 30分钟基础巩固1.如图K28-1表示种群数量特征的相互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K28-1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甲、乙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2.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分布1棵野稗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上全部鱼的数量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零B.K。</p><p>15、抓住2个基础知识点,掌握2个核心考点,高效训练6道题,提 能,课时限时检测,第二单元 种群和群落,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 (2)调查方法 样方法,抓住 2 个基础知识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数量特征,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 a适用范围:____________、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计算公式:___________ (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重捕数量为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对农林害虫的。</p><p>16、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2017衡阳一模)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解析:选D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2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p><p>17、课时分层训练(三十)(建议用时:45分钟)命题报告知识点题号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1,2,6,7,8,10,11,14种群数量的变化3,4,5,6,7,9,10,12,14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7,9,13,14综合提升12,13,14A组 基础达标1(2017衡阳市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D D项描述了某池塘中的生物的种类数目的多少即丰富度,是群落研究的内容,不。</p><p>18、考点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1)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2)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2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估算法(1)适用条件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跳蝻、蚜虫、昆虫的卵)。(2)样方法误差归纳未做到“随机”取样。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3)标志重捕。</p><p>19、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总分67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23只/hm2B80只/hm2 C92只/hm2 D160只/hm2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p><p>20、汉水丑生群大型活动之二,历年高考题PPT版分类汇编,【新】汉水丑生:侯伟,新疆乌鲁木齐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川】余万喜:余万喜,四川南充市 阆中市老观中学,制作团队:,【豫】 天勤86:杨书伟,河南三门峡 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滇】树袋大熊:田孟学,云南曲靖市 富源县第四中学,【粤】次生壁:黎静,广东信宜 信宜中学,【渝】足教:王永洪,重庆市大足中学,【滇】二十多年:蒋和生,云南保山 保山市实验中学,【鲁】冷水泡茶:李凤艳,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制作团队:,【鲁】掌上的沙:袁庆军,山东郓城二中,【鲁】暖风:王文芳,山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