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
第五节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颅内肿瘤 04/18/18 2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A.神经纤维髓鞘破坏 B.病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 C.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神经轴索严重坏死 E.神经细胞相对完整 2.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无关。中枢神经系统(CNS)包括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Tag内容描述:<p>1、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静药与安定药镇痛药全身麻醉药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镇静药和安定药 镇静药 减弱机能活动 调节兴奋性 消除躁动不安 恢复安静情绪 安定药 可缓解焦虑 紧张而不产生过度抑制大脑皮质的药物 两者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 无本质区别 镇静与安定药多兼有镇吐 抗惊厥 强化麻醉作用 可用于麻醉前给药 静脉复合麻醉以及局部麻醉的辅助用药 常用镇静安定药分类一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p><p>2、男性 54岁 头晕2个月余 1 2 Question 1 您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 本病一般有何特点 3 如何鉴别呢 4 DWI上呈高信号的颅内病变有哪些 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4 女 71岁 言语迟缓3天 5 6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请描述主要征象及最可能之诊断2 主要的鉴别病变有哪些 7 左额叶 恶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8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9 定义 分类 原发性。</p><p>3、,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s)抗精神失常药(Antipsychiatricdrugs)抗抑郁药镇痛药中枢兴奋药,.,镇静催眠药:使人的紧张、烦躁、失眠等精神过度兴奋受到抑制,使人变为平静、安宁,进入睡眠状态。抗精神失常药:在不影响意识的条件下能控制躁动、焦虑、忧郁及消除幻觉,使人产生安定作用,加大剂量不会引起麻。</p><p>4、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第十七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sdisease,AD)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disease,H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第一节,抗帕。</p><p>5、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及传入神经系统药理学 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 选择题 A 型题 1.局部麻醉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是 : A.阻断 Na+内流 B.阻断 Ca2+内流 C.阻断 K+外流 D.阻断 ACh 释放 E.降低静息跨膜电位 ,抑制复极化 2.局部麻醉药的作用原理是 : A.局麻药促进 Na+内流 ,产生持久去极化 B.局麻药阻碍 Na+内流 ,阻碍去极化 C.局麻药促进 K+内流 ,阻碍去极化 D.局麻药阻碍 Ca2+内流 ,阻碍去极化 E.以上都不对 3.局麻药对细而无髓鞘的神经 纤维敏感 ,首先麻醉 : A.痛觉纤维 B.温度觉纤维 C.触觉纤维 D.压觉纤维 E.以上都不对 4.局麻药在炎症组织。</p><p>6、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1,血管母细胞瘤病例影像学图像,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2,男,14岁。手术证实:血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3,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4,男,23岁。确诊病例:多发血管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5,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6,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7。</p><p>7、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现、临床预后与 子表达相关性研究 1 第一章 前言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早是由 1929年首次 提出,由于肿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很难与一些血管周围的小细胞肿瘤区分开 ,因此当时被命名 为“血管周围肉瘤”( 1,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这种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仅局限于颅内、脊髓及眼内等中枢神经系统,并没有其他系统受累 2,但是正常脑组织缺乏内生的淋巴组织,因此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一种非常少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学类型主要是 B 细胞性,约占 95%,。</p><p>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nfection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1,问题一:是不是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发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2,问题二:什么部位的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脊髓炎脑脊髓膜炎脑脓肿硬膜下脓肿硬膜外脓肿颅内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3,抗生素透入血脑屏障的情况,4,问题三:病原体是什么?,细。</p><p>9、药物学基础(第3版),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目录,第一节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第二节抗癫痫药第三节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第四节抗精神失常药第五节镇痛药第六节解热镇痛抗炎药第七节中枢兴奋药,学习目标,掌握地西泮、苯妥英钠、氯丙嗪、吗啡、哌替啶、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尼可刹米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了解其他中枢兴奋药的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熟悉其。</p><p>10、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ThehigherfunctionofCNS,CNS高级机能的范畴:conditionedreflexlearningandmemorysleepandwakefulnessmotivatedbehavior对复杂行为的调节控制高级神经活动CNS高级机能的研究方法:条件反射法:巴甫洛夫综合法:电生理学方法、神经化学方法、形态学方法、药理学方法(微电极技术、脑内注射法、微。</p><p>11、,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模板下载:,程纯儒,2015四川自贡,.,第一节镇静催眠药,第二节抗癫痫药物,第五节镇痛药,第四节抗抑郁药,第三节抗精神病药物,第六节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第一节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镇静安静消除焦虑、激动,生理性睡眠,麻醉、抗惊厥,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依赖性!戒断症状!,.,镇静催眠药的分类,.,结构特点:苯二氮体系苯环和七元。</p><p>12、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1、头颅影像学2、脊柱影像学,头颅影像学,1、检查方法2、影像观察与分析3、疾病诊断,检查方法,1、头颅平片2、脑血管造影3、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Tomography(CT)4、磁共振成像(MRI),头颅平片(PlainFilm),一般应用正、侧位主要用于:1、外伤:骨折、异常气体等2、骨质破坏、增生及颅内高压等。,脑血管造影(Cerebr。</p><p>1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若干问题,神经外科医生对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观点脑肿瘤的界面:粘连与粘连性影像学医生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认识高度神经放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应用目的,神经外科医生对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观点,神经外科医生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与神经病理医生不同的看法。神经外科医生认为“对有症状的需要治疗的,是活生生的疾病,神经病理医生认为:应通过固定的或培养的肿瘤材料对肿瘤性质作出判。</p><p>14、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精神障碍治疗药,Sedative-hypnotics,AntiepilepticsandPsychotherapeuticDrugs,第一节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第二节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s第三节精神障碍治疗药PsychotherapeuticDrugs,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苯二氮卓类药物。</p><p>15、第二章centralnervoussystemdrugs,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centralnervoussystemdrugs,第一节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第二节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s第三节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第四节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s第五节镇痛药analgesics第六节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dru。</p><p>16、中枢神经系统 脑 一、检查技术 常规横断面,需要时行矢状或(和)冠状面扫描 观察后颅窝和脊髓病变,首选矢状面扫描 层厚 8薄层 2对比剂用 按 重计算 可发现平扫未能显示的细小和多发病灶 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 鉴别病变及水肿,肿瘤和术后复发与术后改变 颅脑横断面 脑横断面 脑增强扫描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表现 脑脊液 脂肪 骨皮质、钙化和脑膜 血管因“信号流空” 血流缓慢或异常时,其信号增高且不均匀) 正常颅脑横断面 常颅脑横断面 常表现 水肿: 出血,因血肿期龄而异 3天内急性血肿: 3天 围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形成的低。</p><p>17、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精简版) 1 背 景 胶质瘤 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 近 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 ,在老年人种尤为明显; 根据 性胶质瘤约占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 70%, 年发病率约为 5/100,000,每年新发病例超过 14,000例, 65岁以上 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高。 尽管神经影像学及胶质瘤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胶质瘤的 预后远不能使人满意。 国脑肿瘤注册中心 2 目的 更新 2009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扩大共识所含内容,以满足广大临床医务工。</p><p>1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张英英 概述 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和脑室炎症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致密的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低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和薄弱的补体介导的免疫防御、细菌的耐药性 并发症:癫痫、脑积水、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听力丧失、认知功能损害和人格改变 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临床表现 社区感染常见病原体: 47%肺炎链球菌, 25%脑膜炎奈瑟菌, 13%8%李斯特菌, 7%流感嗜血杆菌 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菌等)和耐药菌比例越来越大 三联征:发热、颈强直、精神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