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语文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语文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 左传 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在诵读过程中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
烛之武退秦师Tag内容描述:<p>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p><p>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文言文该学些什么?,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2、理解词语和句式:(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常见的虚词(高中三年要掌握18个常见的虚词).(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译成现代汉语。,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p><p>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年级:高中一年级 第一学期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第一课注意点:烛之武退秦师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本文的学习在整个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文被安排在本单元的首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文章,为以后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至关重要。教学目标(三维):(一)知识与技能目标。</p><p>4、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课 题】:烛之武退秦师【备 课 组】:高一语文【主 备 人】:钟海英【审 核 人】:顾美娟【备课时间】:2010-3-5【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 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 学习古人再国难当头。</p><p>5、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一、说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此外,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该篇文章记述了秦、晋联合。</p><p>6、精品文档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字词读音汜(fn)南佚(y)之狐夜缒(zhu)而出共(gng)其乏困阙(qu)秦秦伯说(yu)逢(png)孙 不知(zh) 杞(q)子 戍(sh)之失其所与(y)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p><p>7、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文言文该学些什么?,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2、理解词语和句式:(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常见的虚词(高中三年要掌握32个常见的虚词).(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译成现代汉语。,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p><p>8、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句末语气词,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p><p>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左传突出。</p><p>10、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烛之武退秦师中审美素养的落 实和实施途径 语文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依据不 同的教学内容,实施“ 审美 ”这一核心素 养的途径会有所不同。而文言文教学是 高中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 学习惯是侧重于文言字词句的识记理解 和文章的背诵,至于“ 审美 ”素养的培育 几乎是被遗忘的一个真空地带。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86230.htm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文言文中, “文言” 、 “文章”、 “文学” 和 “文化”,可谓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p><p>1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选多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 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 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 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 义和用法。并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 概括能力。 b、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 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 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 内容。。</p><p>1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n)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p><p>1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通“矣”,语气词,通“供”,供给,通“悦”,高兴,通“智”,明智,1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那人今:一般尊称人的妻子,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古今异义,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p><p>1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课前预习导学目标导航1. 能了解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能记住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式等文言知识,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 会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4. 能读懂课文,会分析其写作特点及烛之武的语言艺术。文本助读1. 连线作者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史官。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p><p>15、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作业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弱小的国家,同时受到秦晋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占领,形势十分危急。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军埋下了伏笔。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