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以工代赈(国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公路改建以工代赈(国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公路改建以工代赈(国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公路改建以工代赈(国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公路改建以工代赈(国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一、项目名称公路改建以工代赈(国债)示范项目二、项目概况远离县城百公里的深山特困镇。位居百里镇腹部,由原三村合并而成,27个村民小组,2448人,耕地1600亩,山场7000亩。人均日产200公斤,经济组成以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1560元。是的相对贫困村。境内村级主干公路西线路正在筹建,全长26公里,计划投资62万元。西线公路的贯穿不但解决了村民的交通问题,更多的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发展,能够更大地促进新村建设。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山区公路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早日进入小康生活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山区公路易遭受水毁,每年雨季期间,山水汇流直接冲刷路面,轻则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重则将中断交通,危及公路的行车安全,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公路地形复杂,坡陡弯急,路面较窄,防护工程设置较少。而山溪河流变化幅度较大,洪水来势凶猛,经常造成水淹路面。同时洪水中夹带大量的树枝及泥石,常常使边沟及涵洞进水口阻塞,导致排水不畅,山洪直冲路面,形成路基缺口,影响交通的安全畅通。因此,改建至是势在必行的。三、项目业主单位和主管部门1、项目业主单位投资公司法人代表2、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四、编制依据(1)交通部颁发的水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998年);(2)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DGB012003;(3)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第二版);(4)中国公路学会编制的交通工程手册(5)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公路发1996611号);(6)参考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1996年12月);(7)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五、公路现状1、区域交通现状拟建改建全长26公里,原老路为山岭重丘区的等外公路,存在公路线形差、路基窄、弯道多、坡度陡等问题。路基宽仅35米,无路面。所有桥涵等结构荷载等级及净宽度不够。尤其是大部分涵洞,布局不合理,且损毁严重,对沿途公路排水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历年来水毁造成大部分路基沉陷,路面变形,两侧山体滑塌,路基路面破坏严重,安全隐患较大,不能适应当地群众的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2、区域经济特征该地区属山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铁砂、铅锌矿、铜矿等,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山芋为主。但是由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等原因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生产效益极为低下。六、主要结论公路改建项目在政治上是必要的,政策上是扶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条件上是成熟的。通过改建,将为构建地区交通网络,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开发,确保交通安全,加速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巨大的扶贫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理由一、项目建设背景是集革命老区、山区、水库库区、长江蓄洪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西南边陲,东临,南临,四周同、及本省、等七县接壤。全县辖个乡镇,56万人口,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距周边最近的大中城市210公里,250公里,距300多公里。建国前,刘伯承、邓小平和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县进行过革命活动,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县又是已故的故乡。境内有总面积31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4亿立方米的水库,可谓山峦叠嶂,河道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交通事业的发展倍增难度。全县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工农业生产还相当落后,县乡财政经济非常困难。近几年来,在省、市、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我县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成效尤为显着,全县公路建设高潮迭起,城乡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县特殊的地理条件(境内水库淹没了原有的交通道路,使现有公路穿越崇山峻岭等)和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县目前公路现状,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公路骨架网络不是标准公路相连,断头路较多,深层的通达能力还不够;大部分通乡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许多公路弯急坡陡,无路面,缺桥少涵,抗灾和通行能力弱;全县个行政村中仍有多个只通简易机动车道,还有少数村境内无公路,且通村公路以机耕路为主,晴通雨不通,服务功能差。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干线公路和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项目区属山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现有公路无铺装路面,线型差,晴通雨阻,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的居民爱路护路意识不强,经常在公路边坡上开山取石,在路肩上堆放杂物,造成边坡或路基坍塌,更有甚者因房屋建在公路边坡下,为了阻止路面水的排泄,在公路路肩上用泥土筑起一道屏障,导致雨季期间常常水淹路面,危及行车安全。为改善该项目区沿线群众的交通出行,进一步拓宽农村市场,加强沿线乡镇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拟将公路改建工程列入2008年以工代赈国债示范项目。二、项目建设理由公路改建全长26公里,直接受益人口2448人,影响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1、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项目沿线所在地属山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现有公路无铺装路面,线型差,晴通雨阻,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修建该路势在必行。2、项目的建设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沿线经济基础、交通设施十分落后。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建立以山区为主、逐步向丘陵岗地延伸的板栗、茶叶基地,丘陵地区以发展优质蔬茶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桑蚕生产基地、家禽生产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对发展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加强沿线乡镇与周边地区交流,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调整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促进资源开发,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公路网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十五”期间公路建设规划的总目标是以沪蓉(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为主干,以“两纵、两横、六条出口线”为主干,以乡村道路为支干,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向周边地区辐射。百里镇柳青至关畈公路是我县农村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迈出了发展农村公路网的重要步伐,对完善路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一、交通量预测思路及方法1、预测思路(1)远景交通量组成本项目途经镇村,沿线经济、交通相对落后;原有老路等级低,部分路段平、纵线型标准低,行车条件较差,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地方交通出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影响区域内交通环境得以改善,道路交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得以提高,原有老路交通量将会直接向本项目转移,产生趋势交通量;原有老路等级较低,部分地区尚未通公路,人民外出仍靠步行,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改善了该地区的出行条件,因此将产生一定的转移交通量。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产业结构布局的良性发展,刺激、诱发潜在的交通出行,产生诱增交通量。因此,本项目的远景交通量由原有老路趋势交通量和诱增转移交通量组成。(2)预测年限和特征年根据交通部1996年颁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讨论稿)的规定,交通量预测年限为调查年到项目建设后20年。本项目拟于2008年初开工,2009年建成。因此,交通量预测特征年定为2008年、2011年、2021年、2027年。预测基年是2006年。2、预测方法及步骤本报告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编制,未来年交通量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趋势交通量预测以老路历史交通量为基础,分析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的联系,在经济预测和弹性系数预测的基础上对交通量增长率进行预测,计算趋势交通量;诱增转移交通量主要考虑项目的建成对路网格局以及地区经济的影响,采用相对于趋势型交通量的比例法进行预测。二、交通量预测1、趋势性交通量预测(1)老路历史交通量预测本项目系新老路改建,交通量没有历史资料。为了准确预测未来年机动车交通,2007年5月底,项目组进行实地调查,同时,结合交通局提供的交通资料,得到基年2006年机动车交通量。(折合中型车)为25辆/日。(2)未来交通量增长率根据影响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及弹性系数的预测结果,计算未来影响区交通增长率见表31表31未来影响区机动车交通量增长率路段年份20062011201120162016202120212026机动车15865(3)趋势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基年交通量,结合机动车交通量增长率对本项目交通量进行预测,趋势型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32。表32趋势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日,折算中型车路段车型2011201620212026机动车51751011292、诱增转移交通量本项目建设,导致沿线乡镇交通出行条件得以改善,交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附近相关公路将会向本项目转移,产生转移交通量;同时,对农村经济、城镇布局、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刺激了潜在的交通出行,将产生诱增交通量。结合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同时考虑它的建设对沿线城镇结构布局以及交通状况的改变。诱增转移交通量相对于趋势交通量的诱增转移比例预测见表33。表33本项目诱增转移交通量相对趋势交通路段2011201620212026107533、非机动车预测非机动车在混合交通中的比率,与沿线乡镇分布、人口分布、人们生活水平等有着密切联系。本项目系东南部地区重要公路,项目建成后,沿线居民出行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非机动车在混合交通中的比例较近期将有所上升。综合考虑相关公路的非机动车比例对本项目非机动车在混合交通中的比例进行预测,其结果见表34。表34本项目非机动车在混合交通中的比例预测路段2011201620212026109874、交通量预测结果综上所述,把正常增长率的趋势交通量以及诱增转移交通量合计起来得到机动车交通量,考虑非机动车比率即得到本项目混合交通量,见表35。表35本项目未来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日,折算中型车路段车型2011201620212026机动车5781107133非机动车791010混合交通6490117143第四章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一、建设规模1、全长26公里,建设性质改建;2、砌筑挡土墙、护坡、驳岸等防护工程380立方米;3、完成路基土石方2600立方米,其中土方022万立方米,填方004万立方米;4、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91千平方米;5、桥涵工程涵洞2座/22延米。二、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四级;2、地形类别山岭重丘区;3、设计时速20KM/小时;4、路基宽度5M(拟按此标准);5、路面宽度35M,水泥路面类型;6、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7、设计洪水频率1/25;6、安全防护设施陡坡、急弯、山崖路段设防撞护栏、警示桩等。全线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1。表41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公路备注地形类别山岭重丘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行车速度KM/H20路基宽度M5行车道宽度M35停车视距M20最小平曲线半径M20凸型M2000一般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型M2000最大纵坡8最小坡长M100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汽20,挂100设计洪水频率1/25第五章改建方案及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在进行本项目研究过程中,通过实地勘察,结合万分之一地形图选择方案,按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在原有老路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重点调整平行线型,完善排水、防护设施,提高路面等级,从而提高公路抗灾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公路起点为村,终点为,中间主要控制点为、。二、投资估算1、本项目投资总估算为5500万元(详见附表及附件)。2、估算依据(1)交通部颁发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2)土地征用、拆迁工程及有关建筑材料均按地方价格编制。(3)人工费根据省公路局有关文件规定。三、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需投资5500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3700万元。四、工期安排本项目工程计划2008年1月开工建设,2009年1月竣工通车;总工期为12个月。2008年2月底完成公路的勘测设计、土地征用、建筑物征迁、工程招投标等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2008年7月份前完成路基土石方及防护工程等,2008年8月10月份完成路面工程等,2009年1月份完成其它附属设施工程,并组织竣工验收通车。五、资金安排2008年7月份前应到位资金37万元,2008年10月份前到位资金18万元。第六章改建条件及环境保护一、改建条件1、国家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给交通提出相适应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加大交通建设投入,支持县乡公路建设,为该项目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2、至公路全长26公里,直接沟通两个村,直接受益人口多,影响区域面积大,同时经多年建设,该路已有部分路基,具备改建条件,且沿线群众及各级政府热情高涨,符合国家发改委项目国债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统筹兼顾、典型带动、集中投入、注重实效”的原则及实施条件。3、我省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至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本项目完全符合其要求,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4、本地区公路技术力量雄厚,完全具备该项目的组织、施工、管理能力。二、沿线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项目影响区内以高山为主,其间镶嵌一条带状河谷,总的地面高程东西低中间高,山地的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吻合,大都为东西走向。根据绝对高程基相对高程,区域可划分河谷、岗地、丘陵、山地等结构。2、地质、地震公路改建沿线属大别山南麓,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主要为变质较深的片麻岩及粒状岩类。土壤主要为棕壤,呈酸性。沿线地区属中等地震活动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区),本项目一般桥梁及构造物均按度设防。3、气象、气候至公路改建沿线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沛,秋干冬寒。4、水文沿线地区,风化壳厚度3050米,地下水位风化型裂隙水。因岩石富水性差,地形强烈切割,地下水交替活跃,迁移途径短促,能很快地短距离内以泉水形式排出或补给地表水。地下水位一般在距地表4米左右。洪涝灾害频繁,占同类灾害的40以上。5、耕地沿线耕地以种植水稻、油料及茶叶、柑桔、板栗等农经作物为主。三、环境影响因素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交通闭塞状况已不适应项目区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为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项目区内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带的逐渐形成,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项目区内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这是最主要的影响。其次,本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空气、声音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1、公路布线将对原始自然地貌造成一定程度的改变和破坏。公路建设时期,挖填土石方,势必破坏土体的自然结构,干扰天然水系,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2、公路营运时期,汽车噪声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可能污染大气、农用土壤和作物,洗车污水带来的土壤铅污染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植物栖息、生长的环境。3、由于局部工程防护稳定、植被恢复尚需时间,因而先期会发生一些水土流失。四、对策和措施公路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