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某地铁通信专业监理实施细则_第1页
km某地铁通信专业监理实施细则_第2页
km某地铁通信专业监理实施细则_第3页
km某地铁通信专业监理实施细则_第4页
km某地铁通信专业监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轨道交通工程某市轨道交通某地铁机电设备采购安装及装修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机构(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日期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1项目概况112通信系统简介1121专用通信系统1122警用通信系统2123商用通信系统2第二章监理服务范围及目标221监理及相关服务范围222监理工作目标2第三章监理依据3第四章监理工作程序441监理工作总流程442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程序54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程序644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框图745成品、构配件及设备质量控制程序框图846工序质量控制程序框图947设备安装工程监理工作程序1048分部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框图11第五章质量控制要点1251通信管线安装控制要点12511电缆支架、吊架安装12512线槽安装13513保护管安装14514缆线布放1552通信光、电缆线路及终端16521光、电缆敷设16522光、电缆接续及引入终端17523光电缆线路特性测试1953传输系统20531传输设备安装20532传输设备配线21533传输设备单机调试22534传输系统调试23535传输系统网管调试2554公务电话系统27541公务电话设备安装27542公务电话设备配线28543公务电话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29544公务电话系统网管功能检验3055专用电话系统31551专用电话设备安装31552专用电话设备配线32553专用电话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33554专用电话系统网管功能检验3556无线通信系统36561天馈线安装36562漏泄同轴电缆安装37563无线通信设备安装39564无线通信系统指标检测40565无线通信系统功能检验42566无线通信系统网管功能检验4357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44571设备安装44572设备配线45573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46574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网管功能检验4758广播系统48581广播设备安装48582广播设备配线49583广播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50584广播系统网管功能检验5359时钟系统53591时钟设备安装53592时钟设备配线54593时钟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55594时钟系统网管功能检验56510电源及接地系统575101电源系统设备安装575102电源系统设备配线585103电源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595104电源监控系统功能检验605105接地装置61511集中告警系统62512乘客信息显示系统(PIS)635121乘客信息显示设备安装635122乘客信息显示设备配线645123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65513计算机网络系统665131网络设备安装665132设备配线675133设备配置及单机调试685134系统网络及功能调试69514设备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控制71515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725151单位工程竣工验收725152竣工验收备案及文件归档72516设备保修期的质量控制735161设备试运营阶段735162设备正式运营阶段73第六章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7361监理工作的方法7362主要控制措施75621管理措施75622技术措施77623经济措施78624制度措施78第七章旁站与见证78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第一章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某市轨道交通某地铁位于某市OOXX新区,与首期工程形成Y型交路,将某市南站、新的行政中心、OOXX新区及大学城联为一体,同时连接了轨道交通4号线和9号线。线路自首期工程春融街站接轨,沿彩云南路向南,至朝云街东拐,经市政府于春融东路设置市政府站,沿朝云街继续东行至龙华路设置白龙潭俊园站,出站后南拐穿过祥和路、锦绣大街,经祥和路延长线穿过白龙潭公园,并设白龙潭公园站,出站后沿东南向拐进新某市南站,设地铁某市南站站。根据工程方案和工程进度,某地铁配合某市火车南站同步投入运营。建成后,起点站(市政府站)与首期工程春融街站换乘,终点站(某市南站站)与国铁换乘。为确保运营安全,方便运营管理,某地铁配置通信系统,接入大梨园控制中心。12通信系统简介121专用通信系统专用通信系统,包含传输系统、公务电话、专用电话、无线通信、闭路电视监视、广播、时钟、乘客信息、信息网络、综合网管、电源及接地等子系统工程。专用通信系统为运营提供通信服务。其中乘客信息显示子系统PIS、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和集中网管子系统是专用通信子单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客信息系统是实现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地铁为乘客服务质量、加快各种信息传递的重要设备,是提高地铁运营管理及经营开发水平,扩大对乘客服务范围的有效工具。在正常情况下,提供乘车须知、服务时间、列车到发时间、列车时刻表、管理者公告、政府公告、出行参考、股票信息、媒体新闻、赛事直播、广告等实时动态的多媒体信息;在火灾、阻塞及恐怖袭击等非正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使乘客通过正确的服务信息引导,安全、便捷地乘坐轨道交通。是运营信息、资源开发兼顾的系统。PIS系统分为三层结构,第一层是线网PIS总编播中心,实现对线网PIS系统的统一播控,第二层是一号线分线编播中心,第三层是车站及车载设备,本次工程完成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建设,并预留与PIS总编播中心的接口。信息网络系统既能为某市地铁首期工程运营管理指挥服务,又能辅助某市地铁运营公司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能够借助于相应的应用软件提供诸如工程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修管理信息、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多种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化办公手段。集中网管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本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对专用通信系统中的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将各系统的运行状态集中反映到某一管理终端设备上,使专用通信维护人员能及时、准确了解专用通信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以便于处理。系统能够对各子系统的主要状态信息(包括告警)进行汇总、显示、确认及报告,能进行故障定位,达到集中监视、管理的目的。系统应具备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基本功能。122警用通信系统警用通信系统包含警用视频监控、警用无线通信、警用有线电话、警用计算机网络、电源及接地等子系统工程。警用通信系统为地铁公安提供通信服务。123商用通信系统商用通信系统,包含商用传输、移动电话引入、集中监测告警、电源及接地等子系统,为乘客提供商用通信服务。本项目中,商用通信系统不在本监理合同范围内。第二章监理服务范围及目标21监理及相关服务范围1服务范围某市轨道交通某地铁工程中通信系统专业设备采购、安装监理服务。在设备、材料生产阶段配合建设单位合同谈判、设计联络配合、设备出厂检验,施工阶段组织设备开箱检验、接口管理、安装和调试监理,组织单位工程预验收,参与综合联调和竣工资料移交,处理试运行、试运营和缺陷责任期内质量问题责任核定、缺陷整改的监理服务。2监理服务时间范围为本项目计划开工日期是2015年8月1日,计划竣工时间是2016年6月30日,工期334日历日。监理服务周期为施工工期加24个月的缺陷责任期,共1064日历日22监理工作目标按照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做好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使本专业工程按照预定工期节点保质保量完成。质量目标施工质量满足合同约定的合格标准,即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862007的合格标准。进度目标在合同约定的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本系统施工及调试。投资控制目标协助建设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控制工程费用,在目标控制值内完成本专业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杜绝较大及以上等级的施工安全事故,杜绝死亡责任事故;无因建设引起的重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无重大及以上等级的火灾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第三章监理依据本专业的监理工作主要依据有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本项目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3、合同指定使用的技术规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试验规程等;4、经批准的设计图纸、参考标准图集及说明;5、经XXXX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批准的本项目监理规划;6、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7、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10、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11、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1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2011;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17、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1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1802012)19、某市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技术文件及工程管理规章制度;20、设备出厂图纸、资料、说明书、操作手册。第四章监理工作程序41监理工作总流程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参加设计交底审核施工方案审核分包单位资质材料、构件、配件进场验收,设备开箱验收检验批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参加系统联合试运转组织竣工验收42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程序图纸审核设计交底3D3D业主、承包人、监理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审核并收集各方审核意见7D设计单位书面答复意见提交监理分发各方各方核对答复意见业主、承包人、监理部图纸分发各方审核其他有关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单位设计交底形成会议纪要设计单位书面答复所有图检意见和设计交底提出的问题其他有关单位4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程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否总监审查总监签署审批意见批准报业主备案承包商执行是否是设计单位、业主其它有关单位参加承包商编制并自审提出修改意见44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框图NOYES36小时NOYES施工单位订货采购施工单位进货检验施工单位进场申报检监理验证判断材料、配件进场,标识监理现场见证取样判断投入使用见证退场45成品、构配件及设备质量控制程序框图查验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技术说明书、备品、备件及设备外观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检查承包人申报构配件、设备报验单抽查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对符合设计和技术规格书的设备、构配件签认允许使用通知单对不符合设计、技术规格书的设备、构配件签发不允许使用通知对影响使用功能和观感的原材料等进行质量预控46工序质量控制程序框图NOYESNOYES工序施工完毕施工单位自检、专检监理工程师验证(24小时内)检查工序质量,现场检验、资料检查工序质量判断质检合格意见签证进行下道工序进行整改处理施工单位整改47设备安装工程监理工作程序不合格合格合格系统单机无负荷试验承包人现场检查或复测监理工程师审核测试结果返工、整改签认单机试转运记录监理工程师由业主负责、对系统进行负荷测定与调试监理工程师测试结果返工、整改签认测定数据与调整报告业主、设计院、承包人、监理工程师审核该单项所有质量验收记录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资料监理工程师竣工验收48分部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框图分部工程完成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施工单位提交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监理工程师检验判断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分部工程验收质量检验评定表上签认整改处理准备内业资料第五章质量控制要点51通信管线安装控制要点511电缆支架、吊架安装1施工范围临时控制中心、各车站、区间等处所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施工作业面现场核验支架、吊架制造和运输现场定标支架、吊架安装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施工前,监理人员查验工程材料、安装工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2协助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作业面调查,为施工创造条件;3支架、吊架进场前,监理人员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检查外观质量;4现场定标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施工图纸,监理人员组织施工人员、设计、业主代表对首件检验批进行定标,确定施工安装标准;5支架、吊架安装阶段,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安装的支架、吊架进行检验批和分项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支架、吊架等进场时的质量检查验收;支架、吊架宜经过热镀锌处理,切口处不应有卷边,表面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应准确,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与吊架的各臂应连接牢固。监理观察检查;2安装过程中的牢固程度(强度)检查;支架、吊架安装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安装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0MM。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吊架应间距均匀,同层托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平敷设时宜为0815M,垂直敷设时宜为10M。监理测量检查;3支架、吊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应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监理观察检查;4支架、吊架安装在区间时,严禁超出设备限界;监理全部测量检查;5施工作业面的协调,重点是区间或车站交叉施工作业时的安全,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安全法规和安全规程相关标准执行,预防安全事故。512线槽安装1施工范围临时控制中心、各车站等地方;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施工作业面现场核验线槽制造和运输现场定标线槽安装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施工前,监理人员查验工程材料、安装工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2协助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作业面调查,为施工创造条件;3线槽进场前,监理人员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检查外观质量;4现场定标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施工图纸,监理人员组织施工人员、设计、业主代表对首件检验批进行定标,确定施工安装标准;5线槽安装阶段,监理人员及时对已经完成安装的线槽进行检验批和分项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线槽进场时的质量检查验收;金属线槽宜经过热镀锌处理,在缆线转弯处,槽道开口的大小应与缆线相适应,切口处应光滑,不应有卷边,内、外壁及盖板表面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准确。槽底与盖板均应平整,侧壁应与槽底垂直。2线槽安装工艺和强度检查;监理观察检查、量测检查;1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金属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内层平整,不应有明显的变形,埋设时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应牢固。2槽与槽之间、槽与设备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两列线槽拼接偏差不应大于2MM。3线槽与机架连接处应垂直,连接牢固;线槽终端应进行封堵。4预埋线槽的出线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的出线口宜与地面、墙面平齐。线槽的连接处、出线口、分线盒,均应做防水处理。5架空线槽其上部与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垂直排列的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线槽拐直角弯时,其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6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当直接由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采用合适的护圈保护电缆。3金属线槽应接地,接缝处应有连接线或跨接线。监理全部测量检查;4施工作业面的协调,重点是区间或车站交叉施工作业时的安全,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安全法规和安全规程相关标准执行,预防安全事故。513保护管安装1施工范围控制中心、各车站、区间等地方;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施工作业面现场核验保护管及相关材料运输现场定标保护管安装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施工前,监理人员查验工程材料、安装工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2协助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作业面调查,为施工创造条件;3保护管进场前,监理人员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检查外观质量;4现场定标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施工图纸,监理人员组织施工人员、设计、业主代表对首件检验批进行定标,确定施工安装标准;5保护管安装阶段,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安装的保护管进行检验批和分项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保护管进场时的质量检查验收;金属保护管宜经过镀锌处理,不应有变形及裂缝,管口应光滑、无锐边,内、外壁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准确。2金属保护管应接地,金属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通性。3预埋保护管宜采用整根材料,如必须连接时,在连接处应做防水处理。预埋保护管管口应做防护处理。预埋保护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伸入箱、盒内的长度不小于5MM,并固定牢固,多根管伸人时应排列整齐。2预埋的保护管引出表面时,管口宜伸出表面200MM;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底内面50MM。3预埋的金属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4预埋保护管埋人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4保护管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接线盒或拉线盒开口朝向应方便施工。预埋箱、盒位置应正确,并固定牢固。5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管两端管口应密封。6施工作业面的协调,重点是区间或车站交叉施工作业时的安全,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安全法规和安全规程相关标准执行,预防安全事故。514缆线布放1施工范围控制中心、各车站、区间、等安装设备或终端的地方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缆线材料包装运输缆线布放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施工前,监理人员查验工程材料、机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2缆线进场前,监理人员核验质量证明文件并核查外观质量;3缆线布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督管理;4缆线布放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已完成布放的缆线进行检验批和分项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缆线的质量检查验收;电源线、信号线,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和设计标准时准许进场;2电源线、信号线不应破损、受潮、扭曲、折皱,线径正确。每根电源线或信号线不应断线、错线,线间绝缘、组间绝缘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或设计要求。3强电和弱电的缆线应分开布放。数条水平线槽垂直排列时,布放应按弱电、强电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4线槽内的电缆、电线应排列整齐,不应扭绞、交叉及溢出线槽。5缆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缆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6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应大于08M。屏蔽线应单端接地。7电源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应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8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过伸缩缝、转接盒及缆线终端处应做余留处理。9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宜大于50,保护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宜大于40。10室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层;应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转弯处应保持足够的弯曲半径,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光缆连接线两端的余留、处理应符合工艺要求。52通信光、电缆线路及终端521光、电缆敷设1施工范围区间)光、电缆的敷设、接续、引入终端和测试等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光、电缆配盘光、电缆径路复测光、电缆运输光、电缆敷设质量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施工前,监理人员查验施工单位的工程材料、机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光、电缆的接续、测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2光、电缆进场前,监理人员核验合格证及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并核查外观质量;抽测单盘光、电缆的电气特性指标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3光电缆敷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督管理;4光、电缆敷设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已完成的光、电缆进行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光、电缆的质量检查验收;光、电缆和光、电缆配线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成品的低(无)烟、低(无)卤、阻燃特性,应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测试报告。监理观察检查;2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测试指标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及设计要求。监理见证检测;3光、电缆线路的径路、敷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线路施工前应按照施工图进行径路复测,并对区间支架、管道或槽道进行检查。监理观察检查;4光缆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光缆增加接头。监理观察检查;5光、电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变形或扭伤,接头处应密封良好。监理观察检查;6光、电缆在区间支架上敷设安装时,采用人工或机械牵引时,牵引张力应不大于光、电缆允许张力的80;人工敷设时,直线段人员间距在1015M为宜,遇有转弯或过障碍时,人员分布应适当加密,光、电缆不得在硬质地面上拖拉,杜绝损伤光电缆外护层。监理量测检查;7管道光缆敷设时,经过的人孔均应设专人监管,转弯处应安装滑轮;当人孔两侧的管孔高度不一致时,应设专用工具或PE管予以引导,或符合设计要求。监理观察检查;8光、电缆在人(手)孔内固定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铅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在人孔中有接头时,采取措施予以固定保护。监理量测检查;9光、电缆线路的防蚀和防电磁设施的设置地点、区段、数量、方式和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观察检查;10光、电缆线路余留的设置位置和长度,以及与其他管线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观察检查;11光、电缆在区间电缆支架上应敷设时,应按照设计要求绑扎固定牢固,不得有松动。监理观察检查。522光、电缆接续及引入终端1施工范围临时控制中心、各车站、区间、电缆的接续及引入终端2施工流程接续准备光、电缆芯线接续接头盒封装(引入终端设备)密封检查(终端设备成端检查)质量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施工前,监理人员查验施工单位的接续材料、工具和仪器仪表的准备情况,接续人员的持证上岗证书;2光、电缆接续及引入终端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旁站监理);3光、电缆接续及引入终端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已完成的光、电缆接续及引入终端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光、电缆芯线应按顺序一一对应接续,接续完成后应检查无错线、断线,绝缘良好。监理见证试验;2人(手)孔内的光、电缆接头应放在托板架上,相邻接头放置位置应错开。旁站监理;3光、电缆接头的固定方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旁站监理;4光、电缆引入室内时,其金属护套与相连接的室内金属构件间应绝缘或符合设计要求。监理见证检测试验;5引入光、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监理观察检查;1成端的弯曲半径铝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铅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2室内电缆分线盒、交接箱安装在墙上时,其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从引入口到分线盒的电缆宜用线槽保护。6数字电缆引入应终接在数字配线架DDF上,音频电缆引入应终接在总配线架MDF上。电缆进入引入室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7数字配线架(DDF)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监理观察检查;1数字配线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架体安装应牢固可靠,紧固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2数字配线架上的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连接器单元上应有标识。3同轴头焊接应牢固、可靠。4架内同轴缆应进行绑扎并有适当余留。5数字配线架接地应可靠。8总配线架(MDF/ODF)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监理观察检查;1总配线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架体安装应牢固可靠,紧固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2总配线架上的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卡接(绕接)模块上应有标识。3接线端子应卡接(绕接)牢固,接触可靠。4接线排上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和金属固定件之间,其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5总配线架的总地线和交换机的地线应实现等电位连接;引入总配线架的用户电缆其屏蔽层在电路两端应接地,局端应在入局界面处进线室内与地线总汇集排连接接地接地应可靠。6总配线架告警系统应能发出可见可闻的告警信号。9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色谱、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用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旁站监理;10光缆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光缆接头盒的封装和固定方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直埋光缆,埋于地下的接头应设防护。旁站监理;11光缆引入室内时,应做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旁站监理;12光缆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12M。监理量测检查13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3M;光缆接头处的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15倍。监理量测检查14光缆进入引入室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监理观察检查15光配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监理观察或量测检查1光配线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架体安装应牢固可靠,紧固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2光配线架上的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光缆终端区光缆进、出应有标识。3光纤盘纤盘内,光纤的盘留弯曲半径应大于40MM。4裸光纤与尾纤的接续,其接头应加热熔保护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并按顺序加以排列固定。5余留尾纤应按单元进行盘留,盘留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523光电缆线路特性测试1施工范围控制中心、各车站设备室、车辆段(停车场)设备室等的光、电缆。2施工流程测试准备相关仪器仪表光、电缆测试测试数据检查质量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测试前,监理人员查验施工单位的测试仪器仪表的准备情况和年检合格证,测试人员的持证上岗证书;2光、电缆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旁站监理3光、电缆测试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已完成的测试内容的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光缆线路在一个区间内,每根光纤的背向散射曲线应平滑,无阶跃反射峰,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监理见证试验;单模光纤008DB1310NM、1550NM;多模光纤02DB。2光缆线路区间光纤接头衰减测试值和全程线路衰减测试值应小于设计计算值。监理见证试验;3光纤用OTDR测试,在1310NM和1550NM两个窗口进行测试;当AB方向测试完后,进行BA方向测试;监理见证检测;4光缆线路区间(中继段)S、R点间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STM11550NRN波长不大于25DB;STM41310NM波长不大于25DB;STM41550NM波长不大于27DB;STM161310NM、1550NM波长不大于27DB。监理见证检测;5光缆线路区间(中继段)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STM11550NRN波长不应小于20DB;STM41310NM波长不应小于20DB;STM4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4DB;STM161310NM、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4DB。监理见证检测;6市话电缆的电特性指标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第554、555条规定的标准。监理见证检测;53传输系统531传输设备安装1施工范围临时控制中心通信设备室、各车站通信设备室通信设备室等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设备底座固定传输设备安装首件检验批定标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传输系统包括SDH设备、MSTP设备、ODF/DDF机架等;2施工前,监理人员核验工程材料、机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3传输设备安装包括机架底座、机架、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协助施工单位核验各设备房是否具备施工条件,协调出现的相关问题;5传输设备安装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进行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传输设备到达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1开箱检查对照设计文件检查传输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和检验单、图纸等质量证明文件,按照装箱清单仔细清点,包括零附件和备品备件等,并做好记录。2设备外观质量检查;包括机柜内部板卡、元器件及机柜内部配线完整等;2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1根据机架尺寸和机房防静电地板高度加工制作防震底座,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应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机房地面上,并做好接地;2设备机架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3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要求。4机架(柜)安装的垂直倾斜度偏差应小于机架(柜)高度的1;列内机架间隙不应大于3MM。5安装的子架与机柜应固定可靠;安装机盘(单元板)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各电路板接插件安装时应用力适度,延滑槽导入,插板与插座完全接触良好。6机架(ODF/DDF)及设备地线应按照设计要求连接到相应的接地端,并连接良好。3首个站传输设备安装后,监理组织相关业主代表、设计、施工、供货商等对首件检验批进行定标,确定设备安装标准,作为后续其他传输设备安装的标准。532传输设备配线1施工范围控制中心通信设备室、各车站通信设备室、车辆段(停车场)通信设备室等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传输设备安装检查传输设备配线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传输系统包括SDH设备、MSTP设备、ODF/DDF机架等;2施工前,监理人员核验工程材料、工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3传输设备配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传输设备配线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的设备配线进行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配线电缆、数字中继电缆、尾纤等到达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1配线电缆、数字中继电缆、尾纤等的型号、规格、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要求;2对照设计文件进行开箱检查,核验缆线的产品合格证、检验单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对照装箱清单核验数量,检查外观质量。2设备配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线缆布放前应进行测试和外观检查,检查线缆有无断线、混线和外皮破损现象;测试电缆的绝缘电阻、耐压等电气指标符合设计要求;2)通信电缆与电源线必须分开布放,水平距离应保持在50MM以上;3)光缆尾纤应按标定的纤序连接设备。光缆尾纤应单独布放并用垫衬固定,不得挤压、扣曲、捆绑。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4)电源端子配线必须正确,配线两端的标志应齐全;5电缆、电线的屏蔽护套应接地可靠,并应与接地线就近连接;设备地线必须连接良好;6配线电缆在电缆走道上应顺序平直排列,电缆槽道内配线应顺直,配线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5倍;7设备配线采用焊接时,焊接后芯线绝缘层应无烫伤、开裂及后缩现象,绝缘层离开端子边缘露铜不宜大于1MM。8设备配线采用卡接时,卡接电缆芯线的卡接端子应接触牢固。9ODF箱内连接盘中,光纤的盘留弯曲半径应大于40MM;光缆芯线终接应按光纤色谱排列和系统使用要求对应接续,终接的工艺符合相应的工艺要求。3首件检验批定标,监理组织业主代表、设计、施工、供货商等现场检查验收,确定标准后作为后续设备配线的标准。533传输设备单机调试1施工范围临时控制中心通信设备室、各车站通信设备室、通信设备室等;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传输设备安装检查传输设备配线检查单机设备调试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传输系统设备单机调试主要包括SDH设备调试和MSTP设备调试;2施工前,监理人员核验工程材料、工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3传输设备单机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传输设备单机调试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的设备调试内容进行检查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测试用的仪器仪表到达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1仪器仪表的年检标签和年检合格证检查;2仪器仪表的校对。2传输设备安装、配线等的检查1机房环境(温湿度、防尘、防震、防静电)等符合设计要求;2机架安装位置和强度、子架安装位置、单元电路板插入可靠、位置正确;设备配线已完成并且核对无误;电源和接地符合设备运行的要求;3设备单机调试的质量控制1设备单机加电后运转良好,内置风扇正常启动,各单机告警状态显示符合当前实际使用情况;2设备单机性能检测宜在设备开机通电后30MIN后进行;3复核出厂检验报告,SDH设备光接口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159412008)的规定;4按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B/T16814)测试SDH单机光接口的传输性能、误码性能、抖动性能、同步性能、告警功能等应符合GB/T159412008的标准规定;5复核出厂检验报告,MSTP设备以太网业务模块的各项指标,包括千兆物理接口、透传功能、汇聚功能、二层交换功能、RPR功能、SDH接口功能、ATM接口功能以及时钟功能等应符合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6试验SDH设备的告警性能应正常,包括电源告警、机盘失效、机盘空缺、参考时钟失效、信号丢失(LOS)、帧失步(OOF)、帧丢失(LOF)、收(AIS)、远端接收失效、误码等指标检测试验应符合设备现状;534传输系统调试1施工范围控制中心通信设备室、各车站通信设备室、车辆段(停车场)通信设备室等;2施工流程调试准备单机节点设备检查传输系统全程调试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传输系统全程调试包括整条地铁线的所有节点传输设备的调试;2施工前,监理人员核验调试所需的仪器仪表、测试人员配备等情况;3传输系统全程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传输系统调试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的传输系统调试内容进行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测试用的仪器仪表到达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仪器仪表的年检标签和年检合格证检查;仪器仪表的校对。2节点传输设备的检查1机房环境(温湿度、防尘、防震、防静电)等符合设计要求;2各节点传输设备单机已经加电超过24H,且运转良好,内置风扇正常启动,各单机告警状态显示符合当前实际使用情况;3传输系统调试的质量控制1在单机测试正常的情况下,按系统设计,光纤已可靠连接各设备单元,用传输网管进行数据配置;2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结果应符合光纤中继段相关标准的要求;3按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B/T16814对SDH系统数字段误码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159412008)的规定;4按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B/T16814对SDH系统抖动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159412008的规定;5按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B/T16814对SDH系统保护倒换时间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159412008)的规定;6按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B/T16814对SDH系统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159412008)的规定;7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以太网透传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8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以太网业务汇聚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9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以太网二层交换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10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ATM业务进行功能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11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ATM物理接口和下列信元传送质量进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12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时钟定时功能和时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13按相关技术规范和测试要求,对MSTP系统RPR功能和性能进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T5119的规定;14用低速误码测试仪测试传输系统低速数据接口的端到端误码,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15用PCM话路特性测试仪测试传输系统音频接口的下列音频特性,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535传输系统网管调试1施工范围控制中心通信设备室、各车站通信设备室等;2施工流程调试准备传输系统网管调试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传输系统网管调试包括SDH网管、MSTP网管的调试;2调试前,监理人员核验调试所需的仪器仪表、测试人员准备等情况;3传输系统网管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传输系统网管调试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的传输系统网管调试内容进行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测试用的仪器仪表到达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仪器仪表的年检标签和年检合格证检查;仪器仪表的校对。2节点传输设备的检查1机房环境(温湿度、防尘、防震、防静电)等符合设计要求;2各节点传输设备单机已经加电运行,且运转良好,内置风扇正常启动,各单机告警状态显示符合当前实际使用情况;3传输系统网管调试的质量控制1对SDH系统网管的下列故障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T5080的规定A告警监测;B故障定位;C故障隔离;D故障修正;E路径测试;(根据设计要求可选)F报告管理。2对SDH系统网管的性能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T5080的规定3对SDH系统网管的配置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T5080的规定4对SDH系统网管的安全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T5080的规定5对SDH系统网管的本地维护终端(LCT)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T5080的规定6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网管的通用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7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网管的故障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8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网管的性能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9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网管的配置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10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1276,对MSTP系统网管的安全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的规定54公务电话系统541公务电话设备安装1施工范围临时控制中心、各车站、区间、)等安装公务电话的场所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机房设备底座固定机房设备安装电话机安装首件检验批定标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公务电话系统设备包括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用户电话机、区间电话机、站间电话机、紧急电话、站内集中电话等;2施工安装前,监理人员核验所需工程材料、机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安装人员配备情况;3机房设备安装包括机架底座、机架、设备安装,以及外围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公务电话设备安装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进行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程控交换设备到达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1开箱检查对照设计文件检查程控交换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和检验单、图纸等质量证明文件,按照装箱清单仔细清点,包括零附件和备品备件等,并做好记录。2设备外观质量检查;包括机柜内部板卡、元器件及机柜内部配线完整等;2公务电话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1根据机架尺寸和机房防静电地板高度加工制作防震底座,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应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机房地面上,并做好接地;2设备机架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3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要求;4机架(柜)安装的垂直倾斜度偏差应小于机架(柜)高度的1;列内机架间隙不应大于3MM;5安装的子架与机柜应固定可靠;安装机盘(单元板)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各电路板接插件安装时应用力适度,延滑槽导入,插板与插座完全接触良好;6机架及设备地线应按照设计要求连接到相应的接地端,并连接良好;7区间电话安装严禁超出设备界限,固定牢固,线缆弯曲、余留美观,设备接地良好。3首站公务电话设备安装后,监理组织相关业主代表、设计、施工、供货商等对首件检验批进行定标,确定设备安装标准,作为后续设备安装的标准。542公务电话设备配线1施工范围临时控制中心、各车站、区间、等安装公务电话的场所;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机房及外部设备安装检查设备配线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配线施工前,监理人员核验所需工程材料、工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施工人员配备情况;2公务电话系统机房设备配线和外部设备配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设备配线完成后,监理人员及时对现场已经完成的设备配线进行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4质量控制点参照相关验收标准1配线电缆到达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1配线电缆的型号、规格、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要求;2对照设计文件进行开箱检查,核验缆线的产品合格证、检验单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对照装箱清单核验数量,检查外观质量。2设备配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线缆布放前应进行测试和外观检查,检查线缆有无断线、混线和外皮破损现象;测试电缆的绝缘电阻、耐压等电气指标符合设计要求;2通信电缆与电源线必须分开布放,水平距离应保持在50MM以上;3光缆尾纤应按标定的纤序连接设备。光缆尾纤应单独布放并用垫衬固定,不得挤压、扣曲、捆绑。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4电源端子配线必须正确,配线两端的标志应齐全;5电缆、电线的屏蔽护套应接地可靠,并应与接地线就近连接;设备地线必须连接良好;6配线电缆在电缆走道上应顺序平直排列,电缆槽道内配线应顺直,配线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5倍;7设备配线采用焊接时,焊接后芯线绝缘层应无烫伤、开裂及后缩现象,绝缘层离开端子边缘露铜不宜大于1MM;8设备配线采用卡接时,卡接电缆芯线的卡接端子应接触牢固;9区间电话、紧急电话进线孔应做防水处理,并符合相应的工艺要求。3首件检验批定标,监理组织业主代表、设计、施工、供货商等现场检查验收,确定标准后作为后续设备配线的标准。543公务电话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1施工范围控制中心、各车站、区间等安装公务电话的场所;2施工流程测试准备设备安装及配线检查设备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质量检查验收。3监理工作内容1设备性能指标测试前,监理人员核验所需仪器仪表、工具和设备准备情况,测试人员配备情况;2公务电话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和功能检验过程中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