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组合模板工程_第1页
【2017年整理】组合模板工程_第2页
【2017年整理】组合模板工程_第3页
【2017年整理】组合模板工程_第4页
【2017年整理】组合模板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模板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的重要工具。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所用模板工程的造价,约占混凝土结构工程总造价的三分之一,总用工量的二分之一。因此,采用先进的模板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模板技术,自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钢代木”的技术政策以来,现浇混凝土结构所用模板技术已迅速向多体化、体系化方向发展,目前除部分楼板支模,还采用散支散拆外,已形成组合式、工具化、永久式三大系列工业化模板体系,采用木(竹)胶合板模板也有较大的发展。不论采用哪一种模板,模板的安装支设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2)要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和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4)模板的拼(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5)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所使用的模板,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效果。除上述规定外,第一应优先推广清水混凝土模板;第二宜推广“快速脱模”,以提高模板周转率;第三应采取分段流水工艺,减少模板一次投入量。81组合式模板组合式模板,是现代模板技术中,具有通用性强、装拆方便、周转次数多的一种“以钢代木”的新型模板,用它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可事先按设计要求组拼成梁、柱、墙、楼板的大型模板,整体吊装就位,也可采用散装散拆方法。型组合钢模板型组合钢模板又称组合式定型小钢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用性组合模板。部件组成组合钢模板的部件,主要由钢模板、连接件和支承件三部分组成。1钢模板钢模板采用Q235钢材制成,钢板厚度25MM,对于400MM宽面钢模板的钢板厚度应采用275MM或30MM钢板。主要包括平面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连接角模等,见表81。钢模板的用途及规格表81钢模板规格编码,见表82。钢模板规格编码表(MM)表822连接件连接件由U形卡、L形插销、钩头螺栓、紧固螺栓、扣件、对拉螺栓等组成,见表83。连接件组成及用途表83对拉螺栓的规格和性能,见表84。对拉螺栓的规格和性能表84螺栓直径(MM)螺纹内径(MM)净面积(MM2)容许拉力(KN)M121011761290M1411841051780M1613841442450T12950711205T1411501041765T1613501432427T1815501893208T2017502414091扣件容许荷载,见表85。扣件容许荷载(KN)表85项目型号容许荷载26型26碟形扣件18型1826型263形扣件12型123支承件(1)钢楞又称龙骨,主要用于支承钢模板并加强其整体刚度。钢楞的材料有Q235圆钢管、矩形钢管、内卷边槽钢、轻型槽钢、轧制槽钢等,可根据设计要求和供应条件选用。常用各种型钢钢楞的规格和力学性能,见表86。常用各种型钢钢楞的规格和力学性能表86截面积A重量截面惯性矩IX截面最小抵抗矩WX规格(MM)(CM2)(KG/M)(CM4)(CM3)4830424333107844948354893841219508圆钢管5135522410148158160402545735921887298040204523553713928矩形钢管100503086467811212224280403045035343921098轻型槽钢1005030570447885212208040153050839948921223内卷边槽钢100502030658516100282006轧制槽钢8043501024804101302530(2)柱箍又称柱卡箍、定位夹箍,用于直接支承和夹紧各类柱模的支承件,可根据柱模的外形尺寸和侧压力的大小来选用(图81)。图81柱箍(A)角钢型;(B)型钢型1插销;2限位器;3夹板;4模板;5型钢;6钢型B常用柱箍的规格和力学性能,见表87。常用柱箍的规格和力学性能表87材料规格(MM)夹板长度(MM)截面积A(MM2)截面惯性矩IX(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X(MM2)适用柱宽范围(MM)扁钢6067903601080104360103250500角钢L755051068612348610468310325075080X43X5134010241013010425301035001000轧制槽钢1004853138010741983010439701035001200483512004891219104508103300700钢管513512005221481104581103300700注采用Q235。(3)梁卡具又称梁托架。是一种将大梁、过梁等钢模板夹紧固定的装置,并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其种类较多,其中钢管型梁卡具(图82),适用于断面为700MM500MM以内的梁;扁钢和圆钢管组合梁卡具(图83),适用于断面为600MM500MM以内的梁,上述两种梁卡具的高度和宽度都能调节。采用Q235。图82钢管型梁卡具1三角架;2底座;3调节杆;4插销;5调节螺栓;6钢筋环图83扁钢和圆钢管组合梁卡具1三角架;2底座;3固定螺栓(4)钢支柱用于大梁、楼板等水平模板的垂直支撑,采用Q235钢管制作,有单管支柱和四管支柱多种形式(图84)。单管支柱分C18型、C22型和C27型三种,其规格(长度)分别为18123112MM、22123512MM和27124012MM。单管钢支柱的截面特征见表88。四管支柱截面特征见表89。图84钢支柱(A)单管支柱;(B)四管支柱;(C)螺栓千斤顶单管钢支柱截面特征表88类型项目直径(MM)壁厚截面积截面积惯性矩I回转半径R外径内径(MM)(CM2)(CM4)(CM)插管484325357928116CH套管6055254521870203插管4841354891219158YJ套管6053356212488200四管钢支柱截面特征表89管柱规格(MM)四管中心距(MM)截面积(CM2)截面惯性矩I(CM4)截面抵抗矩W(CM3)回转半径R(CM)4835200195720053412124101248302001696173906105141013(5)早拆柱头用于梁和模板的支撑柱头,以及模板早拆柱头(图85)。图85螺旋式早拆柱头(6)斜撑用于承受墙、柱等侧模板的侧向荷载和调整竖向支模的垂直度(图86)。图86斜撑1底座;2顶撑;3钢管斜撑;4花篮螺丝;5螺帽;6旋杆;7销钉(7)桁架有平面可调和曲面可变式两种,平面可调桁架用于支承楼板、梁平面构件的模板,曲面可变桁架支承曲面构件的模板。1)平面可调桁架(图87)用于楼板、梁等水平模板的支架。用它支设模板,可以节省模板支撑和扩大楼层的施工空间,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图87轻型桁架平面可调桁架采用角钢、扁钢和圆钢筋制成,由两榀桁架组合后,其跨度可在21003500MM范围内调整,一个桁架的总承载力为20KN(均匀放置)。2)曲面可变桁架(图88)曲面可变桁架由桁架、连接件、垫板、连接板、方垫块等组成。适用于筒仓、沉井、圆形基础、明渠、暗渠、水坝、桥墩、挡土墙等侧向构件,曲面构筑物模板的支撑。图88可变桁架示意图1内弦;2腹筋;3外弦;4连接件;5螺栓;6方垫块桁架用扁钢和圆钢筋焊制成,内弦与腹筋焊接固定,外弦可以伸缩,曲面弧度可以自由调节,最小曲率半径为3M。桁架的截面特征,见表810。桁架截面特征表810项目杆件名称杆件规格(MM)毛截面积A(CM2)杆件长度L(MM)惯性矩I(CM4)回转半径R(MM)上弦杆636726002719194下弦杆63672120027191943642728763311平面可调桁架腹杆3642726393311内外弦杆254212250493157曲面可变桁架腹杆18254277052045(8)钢管脚手支架主要用于层高较大的梁、板等水平构件模板的垂直支撑。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一般采用外径48,厚壁35的焊接钢管,长有2000MM、3000MM、4000MM、5000MM、6000MM几种,另配有200MM、400MM、600MM、800MM等长的短钢管,供接长调距使用。详见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5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2)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又称多功能碗扣型脚手架。详见建筑施工手册(第四册)中“5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3)门式支架又称框组式脚手架,内容详见“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8112施工设计1施工前,应根据结构施工图及施工现场实际条件,编制模板工程施工设计,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模板工程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绘制配板设计图、连接件和支承系统布置图,以及细部结构、异形模板和特殊部位详图;(2)根据结构构造型式和施工条件,对模板和支承系统等进行力学验算;(3)制定模板及配件的周转使用计划,编制模板和配件的规格、品种与数量明细表;(4)制定模板安装及拆模工艺,以及技术安全措施。2为了加快模板的周转使用,降低模板工程成本,宜选择以下措施(1)采取分层分段流水作业;尽可能采取小流水段施工;(2)竖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分开施工;(3)充分利用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结构,支承上部模板结构;(4)采取预装配措施,使模板做到整体装拆;(5)水平结构模板宜采用“先拆模板(面板),后拆支撑”的“早拆体系”;充分利用各种钢管脚手架作模板支撑。3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验算,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模板承受的荷载参见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2)组成模板结构的钢模板、钢楞和支柱应采用组合荷载验算其刚度,其容许挠度应符合表811的规定;钢模板及配件的容许挠度(MM)表811部件名称容许挠度部件名称容许挠度钢模板的面积15柱箍B/500单块钢模板15桁架L/1000钢楞L/500支承系统累计40注L为计算跨度,B为柱宽。(3)模板所用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应按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取用。并应根据模板的新旧程度、荷载性质和结构不同部位,乘以系数10118;(4)采用矩形钢管与内卷边槽钢的钢楞,其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有关规定取用;强度设计值不应提高;(5)当验算模板及支承系统在自重与风荷作用下抗倾覆的稳定性时,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115。风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有关规定取用。4配板设计和支承系统的设计,应遵守以下规定(1)要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2)要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各种施工荷载。(3)力求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不妨碍钢筋绑扎,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柱、梁墙、板的各种模板面的交接部分,应采用连接简便、结构牢固的专用模板。(4)配制的模板,应优先选用通用、大块模板,使其种类和块数最小,木模镶拼量最少。设置对拉螺栓的模板,为了减少钢模板的钻孔损耗,可在螺栓部位改用55MML00MM刨光方木代替。或应使钻孔的模板能多次周转使用。(5)相邻钢模板的边肋,都应用U形卡插卡牢固,U形卡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端头接缝上的卡孔,也应插上U形卡或L形插销。(6)模板长向拼接宜采用错开布置,以增加模板的整体刚度。(7)模板的支承系统应根据模板的荷载和部件的刚度进行布置1)内钢楞应与钢模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直接承受钢模板传递的荷载;外钢楞应与内钢楞互相垂直,承受内钢楞传来的荷载,用以加强钢模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其规格不得小于内钢楞;2)内钢楞悬挑部分的端部挠度应与跨中挠度大致相同,悬挑长度不宜大于400M,支柱应着力在外钢楞上;3)一般柱、梁模板,宜采用柱箍和梁卡具作支承件。断面较大的柱、梁,宜用对拉螺栓和钢楞及拉杆;4)模板端缝齐平布置时,一般每块钢模板应有两处钢楞支承。错开布置时,其间距可不受端缝位置的限制;5)在同一工程中可多次使用的预组装模板,宜采用模板与支承系统连成整体的模架;6)支承系统应经过设计计算,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当支柱或其节间的长细比大于110时,应按临界荷载进行核算,安全系数可取335;7)对于连续形式或排架形式的支柱,应适当配置水平撑与剪刀撑,以保证其稳定性。(8)模板的配板设计应绘制配板图,标出钢模板的位置、规格型号和数量。预组装大模板,应标绘出其分界线。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应在配板图上标明,并注明固定方法。5配板步骤(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区段的划分、施工工期和流水段的安排,首先明确需要配制模板的层段数量。(2)根据工程情况和现场施工条件,决定模板的组装方法。(3)根据已确定配模的层段数量,按照施工图纸中梁、柱、墙、板等构件尺寸,进行模板组配设计。(4)明确支撑系统的布置、连接和固定方法。(5)进行夹箍和支撑件等的设计计算和选配工作。(6)确定预埋件的固定方法、管线埋设方法以及特殊部位(如预留孔洞等)的处理方法。(7)根据所需钢模板、连接件、支撑及架设工具等列出统计表,以便备料。8113模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安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其工作步骤是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2)做好标高量测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3)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常用的找平方法是沿模板边线(构件边线外侧)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图89A)。另外,在外墙、外柱部位,继续安装模板前,要设置模板承垫条带(图896),并校正其平直。图89墙、柱模板找平(A)砂浆找平层;(B)外柱外模板设承垫条带4)设置模板定位基准传统作法是,按照构件的断面尺寸先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5000MM的导墙,作为模板定位基准。另一种作法是采用钢筋定位墙体模板可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焊成定位梯子支撑筋(钢筋端头刷防锈漆),绑(焊)在墙体两根竖筋上(图810A),起到支撑作用,间距1200MM左右;柱模板,可在基础和柱模上口用钢筋焊成井字形套箍撑位模板并固定竖向钢筋,也可在竖向钢筋靠模板一侧焊一短截钢筋,以保持钢筋与模板的位置(图810B)。图810钢筋定位示意图(A)墙体梯子支撑筋;(B)柱井字套箍支撑筋1模板;2梯形筋;3箍筋;4井字支撑筋5)合模前要检查构件竖向接岔处面层混凝土是否已经凿毛。(2)按施工需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3)采取预组装模板施工时,预组装工作应在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的地面上进行,并按表812要求逐块检验后进行试吊,试吊后再进行复查,并检查配件数量、位置和紧固情况。钢模板施工组装质量标准(MM)表812项目允许偏差两块模板之间拼接缝隙20相邻模板面的高低差20组装模板板面平面度20(用2M长平尺检查)组装模板板面的长宽尺寸长度和宽度的1/1000,最大40组装模板两对角线长度差值对角线长度的1/1000,最大70(4)经检查合格的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运输。重叠平放时,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运输时,要避免碰撞,防止倾倒。应采取措施,保证稳固。(5)模板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且做样板,经监理、有关人员认可后,再大面积展开;2)支承支柱的土壤地面,应事先夯实整平,并做好防水、排水设置,准备支柱底垫木;3)竖向模板安装的底面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按施工设计要求预埋支承锚固件;4)模板应涂刷脱模剂。结构表面需作处理的工程,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或其他油类。2模板的支设安装(1)模板的支设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1)按配板设计循序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2)配件必须装插牢固。支柱和斜撑下的支承面应平整垫实,要有足够的受压面积。支承件应着力于外钢楞;3)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4)基础模板必须支撑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5)墙和柱子模板的底面应找平,下端应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垫平,在墙、柱子上继续安装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承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6)楼板模板支模时,应先完成一个格构的水平支撑及斜撑安装,再逐渐向外扩展,以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7)预组装墙模板吊装就位后,下端应垫平,紧靠定位基准;两侧模板均应利用斜撑调整和固定其垂直度;8)支柱所设的水平撑与剪刀撑,应按构造与整体稳定性布置;9)多层支设的支柱,上下应设置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下层支架的立柱应铺设垫板。(2)模板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条拼缝上的U形卡,不宜向同一方向卡紧;2)墙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应平直相对,穿插螺栓不得斜拉硬顶。钻孔应采用机具,严禁采用电、气焊灼孔;3)钢楞宜采用整根杆件,接头应错开设置,搭接长度不应少于200MM。(3)对现浇混凝土梁、板,当跨度不小于4M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4)曲面结构可用双曲可调模板,采用平面模板组装时,应使模板面与设计曲面的最大差值不得超过设计的允许值。(5)模板安装及应注意的事项模板的支设方法基本上有两种,即单块就位组拼(散装)和预组拼,其中预组拼又可分为分片组拼和整体组拼两种。采用预组拼方法,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和模板的安装质量,但必须具备相适应的吊装设备和有较大的拼装场地。1)柱模板保证柱模的长度符合模数,不符合部分放到节点部位处理;或以梁底标高为准,由上往下配模,不符合模数部分放到柱根部位处理;高度在4M和4M以上时,一般应四面支撑。当柱高超过6M时,不宜单根柱支撑,宜几根柱同时支撑连成构架。柱模根部要用水泥砂浆堵严,防止跑浆;柱模的浇筑口和清扫口,在配模时应一并考虑留出。梁、柱模板分两次支设时,在柱子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最上一段柱模先保留不拆,以便于与梁模板连接。柱模的清渣口应留置在柱脚一侧,如果柱子断面较大,为了便于清理,亦可两面留设。清理完毕,立即封闭。柱模安装就位后,立即用四根支撑或有张紧器花篮螺栓的缆风绳与柱顶四角拉结,并校正其中心线和偏斜(图811),全面检查合格后,再群体固定。图811校正柱模板2)梁模板梁柱接头模板的连接特别重要,一般可按图812和图813处理;或用专门加工的梁柱接头模板。图812柱顶梁口采用嵌补模板图813柱顶梁口用木方镶拼梁模支柱的设置,应经模板设计计算决定,一般情况下采用双支柱时,间距以60100CM为宜。模板支柱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剪刀撑等,均应按设计要求布置;一般工程当设计无规定时,支柱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M,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的上下间距不宜大于15M,纵横方向的垂直剪刀撑的间距不宜大于6M;跨度大或楼层高的工程,必须认真进行设计,尤其是对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必须进行结构计算,按设计精心施工。采用扣件钢管脚手或碗扣式脚手作支架时,扣件要拧紧,杯口要紧扣,要抽查扣件的扭力矩。横杆的步距要按设计要求设置。采用桁架支模时,要按事先设计的要求设置,要考虑析架的横向刚度上下弦要设水平连接,拼接桁架的螺栓要拧紧,数量要满足要求。由于空调等各种设备管道安装的要求,需要在模板上预留孔洞时,应尽量使穿梁管道孔分散,穿梁管道孔的位置应设置在梁中(图814),以防削弱梁的截面,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图814穿梁管道孔设置的高度范围3)墙板板组装模板时,要使两侧穿孔的模板对称放置,确保孔洞对准,以使穿墙螺栓与墙模保持垂直。相邻模板边肋用U形卡连接的间距,不得大于300MM,预组拼模板接缝处宜满上。预留门窗洞口的模板应有锥度,安装要牢固,既不变形,又便于拆除。墙模板上预留的小型设备孔洞,当遇到钢筋时,应设法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不得将钢筋移向一侧(图815)。图815墙模板上设备孔洞模板做法优先采用预组装的大块模板,必须要有良好的刚度,以便于整体装、拆、运。墙模板上口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严防墙顶标高不一。4)楼板模板采用立柱作支架时,从边跨一侧开始逐排安装立柱,并同时安装外钢楞(大龙骨)。立柱和钢楞(龙骨)的间距,根据模板设计计算决定,一般情况下立柱与外钢楞间距为6001200MM,内钢楞(小龙骨)间距为400600MM。调平后即可铺设模板。在模板铺设完标高校正后,立柱之间应加设水平拉杆,其道数根据立柱高度决定。一般情况下离地面200300MM处设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设一道。采用桁架作支承结构时,一般应预先支好梁、墙模板,然后将桁架按模板设计要求支设在梁侧模通长的型钢或方木上,调平固定后再铺设模板(图816)。图816梁和楼板桁架支模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组拼时,宜以每个节间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相邻模板边肋应按设计要求用U形卡连接,也可用钩头螺栓与钢楞连接。亦可采用U形卡预拼大块再吊装铺设。采用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时,在支柱高度方向每隔1213M设一道双向水平拉杆。要优先采用支撑系统的快拆体系,加快模板周转速度。5)楼梯模板楼梯模板一般比较复杂,常见的有板式和梁式楼梯,其支模工艺基本相同。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休息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模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安装外帮侧模和踏步模板。安装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斜向支柱(斜撑)的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移动。楼梯段模板组装情况,见图817。图817楼梯模板支设示意6)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设置梁顶面和板顶面预埋件的留设方法,见图818。图818水平构件预埋件固定示意(A)梁顶面;(B)板顶面预留孔洞的留置,见图819。图819预留孔洞留设方法(A)梁、墙侧面;(B)、(C)楼板板底当楼板板面上留设较大孔洞时,留孔处留出模板空位,用斜撑将孔模支于孔边上(图820)。图820支撑固定方孔孔模(6)钢模板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验收1)钢模板工程安装过程中,应进行下列质量检查和验收钢模板的布局和施工顺序;连接件、支承件的规格、质量和紧固情况;支承着力点和模板结构整体稳定性;模板轴线位置和标志;竖向模板的垂直度和横向模板的侧向弯曲度;模板的拼缝度和高低差;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及固定情况;扣件规格与对拉螺栓、钢楞的配套和紧固情况;支柱、斜撑的数量和着力点;对拉螺栓、钢楞与支柱的间距;各种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固定情况;模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有关安全措施。2)模板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或有关模板排列图和支承系统布置图;模板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及验收记录;模板工程支模的重大问题及处理记录。现浇混凝土结构所用模板的安装尺寸偏差,以及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参见本手册“87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要求”。3施工安全要求模板安装时,应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1)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应采用36V的低压电源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2)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内,不得掉落;(3)高耸建筑施工时,应有防雷击措施;(4)高空作业人员严禁攀登组合钢模板或脚手架等上下,也不得在高空的墙顶、独立梁及其模板等上面行走;(5)模板的预留孔洞、电梯井口等处,应加盖或设置防护栏,必要时应在洞口处设置安全网;(6)装拆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应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7)装拆模板时,必须采用稳固的登高工具,高度超过35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挂上安全带;(8)安装墙、柱模板时,应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9)预拼装模板的安装,应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10)预拼装模板垂直吊运时,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吊运应采取四个吊点。吊点应作受力计算,合理布置;(11)预拼装模板应整体拆除。拆除时,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接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后再起吊;(12)拆除承重模板时,必要时应先设立临时支撑,防止突然整块坍落。4模板的拆除(1)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2)先拆除侧面模板(混凝土强度大于1N/MM2),再拆除承重模板;(3)组合大模板宜大块整体拆除;(4)支承件和连接件应逐件拆卸,模板应逐块拆卸传递,拆除时不得损伤模板和混凝土。(5)拆下的模板和配件均应分类堆放整齐,附件应放在工具箱内。8114模板的运输、维修和保管1运输(1)不同规格的钢模板不得混装混运。运输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模板滑动、倾倒。长途运输时,应采用简易集装箱,支承件应捆扎牢固,连接件应分类装箱。(2)预组装模板运输时,应分隔垫实,支捆牢固,防止松动变形。(3)装卸模板和配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掷,并应防止碰撞损坏。严禁用钢模板作其他非模板用途。2维修和保管(1)钢模板和配件拆除后,应及时清除粘结的灰浆,对变形和损坏的模板和配件,宜采用机械整形和清理。钢模板及配件修复后的质量标准,见表813。钢模板及配件修复后的质量标准表813项目允许偏差(MM)板面平整度20凸棱直线度10钢模板边肋不直度不得超过凸棱高度U形卡卡口残余变形12配件钢楞和支柱不直度L/1000注L为钢楞和支柱的长度。(2)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模板及配件,不得使用。(3)对暂不使用的钢模板,板面应涂刷脱模剂或防锈油。背面油漆脱落处,应补刷防锈漆,焊缝开裂时应补焊,并按规格分类堆放。(4)钢模板宜存放在室内或棚内,板底支垫离地面L00MM以上。露天堆放,地面应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模板底支垫离地面200MM以上,两点距模板两端长度不大于模板长度的1/6。(5)入库的配件,小件要装箱入袋,大件要按规格分类整数成垛堆放。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作者单位摘要归纳、分析了电厂DCS系统出现的故障原因,对故障处理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为提高分散控制系统可靠性,从管理角度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建议,供参考。关键词DCS故障统计分析预防措施随着机组增多、容量增加和老机组自动化化改造的完成,分散控制系统以其系统和网络结构的先进性、控制软件功能的灵活性、人机接口系统的直观性、工程设计和维护的方便性以及通讯系统的开放性等特点,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功能在DAS、MCS、BMS、SCS、DEH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上,正逐步向MEH、BPC、ETS和ECS方向扩展。但与此同时,分散控制系统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后迅速判断原因的能力,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电网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运行中发生的几个比较典型故障案例的分析处理,归纳出提高分散系统的可靠性的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1考核故障统计浙江省电力行业所属机组,目前在线运行的分散控制系统,有TELEPERMME、MOD300,INFI90,NETWORK6000,MACS和MACS,XDPS400,A/I。DEH有TOSAMAPGS/C800,DEHIIIA等系统。笔者根据各电厂安全简报记载,将近几年因分散控制系统异常而引起的机组故障次数及定性统计于表1表1热工考核故障定性统计2热工考核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根据表1统计,结合笔者参加现场事故原因分析查找过程了解到的情况,下面将分散控制系统异常(浙江省电力行业范围内)而引起上述机组设备二类及以上故障中的典型案例分类浅析如下21测量模件故障典型案例分析测量模件“异常”引起的机组跳炉、跳机故障占故障比例较高,但相对来讲故障原因的分析查找和处理比较容易,根据故障现象、故障首出信号和SOE记录,通过分析判断和试验,通常能较快的查出“异常”模件。这种“异常”模件有硬性故障和软性故障二种,硬性故障只能通过更换有问题模件,才能恢复该系统正常运行;而软性故障通过对模件复位或初始化,系统一般能恢复正常。比较典型的案例有三种(1)未冗余配置的输入/输出信号模件异常引起机组故障。如有台130MW机组正常运行中突然跳机,故障首出信号为“轴向位移大”,经现场检查,跳机前后有关参数均无异常,轴向位移实际运行中未达到报警值保护动作值,本特利装置也未发讯,但LPC模件却有报警且发出了跳机指令。因此分析判断跳机原因为DEH主保护中的LPC模件故障引起,更换LPC模件后没有再发生类似故障。另一台600MW机组,运行中汽机备用盘上“汽机轴承振动高”、“汽机跳闸”报警,同时汽机高、中压主汽门和调门关闭,发电机逆功率保护动作跳闸;随即高低压旁路快开,磨煤机B跳闸,锅炉因“汽包水位低低”MFT。经查原因系1高压调门因阀位变送器和控制模件异常,使调门出现大幅度晃动直至故障全关,过程中引起1轴承振动高高保护动作跳机。更换1高压调门阀位控制卡和阀位变送器后,机组启动并网,恢复正常运行。(2)冗余输入信号未分模件配置,当模件故障时引起机组跳闸如有一台600MW机组运行中汽机跳闸,随即高低压旁路快开,磨煤机B和D相继跳闸,锅炉因“炉膛压力低低”MFT。当时因系统负荷紧张,根据SOE及DEH内部故障记录,初步判断的跳闸原因而强制汽机应力保护后恢复机组运行。二日后机组再次跳闸,全面查找分析后,确认2次机组跳闸原因均系DEH系统三路“安全油压力低”信号共用一模件,当该模件异常时导致汽轮机跳闸,更换故障模件后机组并网恢复运行。另一台200MW机组运行中,汽包水位高值,值相继报警后MFT保护动作停炉。查看CRT上汽包水位,2点显示300MM,另1点与电接点水位计显示都正常。进一步检查显示300MM的2点汽包水位信号共用的模件故障,更换模件后系统恢复正常。针对此类故障,事后热工所采取的主要反事故措施,是在检修中有针对性地对冗余的输入信号的布置进行检查,尽可能地进行分模件处理。(3)一块I/O模件损坏,引起其它I/O模件及对应的主模件故障如有台机组“CCS控制模件故障“及“一次风压高低”报警的同时,CRT上所有磨煤机出口温度、电流、给煤机煤量反馈显示和总煤量百分比、氧量反馈,燃料主控BTU输出消失,F磨跳闸(首出信号为“一次风量低”)。4分钟后CRT上磨煤机其它相关参数也失去且状态变白色,运行人员手动MFT(当时负荷410MW)。经检查电子室制粉系统过程控制站(PCU01柜MOD4)的电源电压及处理模件底板正常,二块MFP模件死机且相关的一块CSI模件(模位153,有关F磨CCS参数)故障报警,拔出检查发现其5VDC逻辑电源输入回路、第4输出通道、连接MFP的I/O扩展总线电路有元件烧坏(由于输出通道至BCS(24VDC),因此不存在外电串入损坏元件的可能)。经复位二块死机的MFP模件,更换故障的CSI模件后系统恢复正常。根据软报警记录和检查分析,故障原因是CSI模件先故障,在该模件故障过程中引起电压波动或I/O扩展总线故障,导致其它I/O模件无法与主模件MFP03通讯而故障,信号保持原值,最终导致主模件MFP03故障(所带AF磨煤机CCS参数),CRT上相关的监视参数全部失去且呈白色。22主控制器故障案例分析由于重要系统的主控制器冗余配置,大大减少了主控制器“异常”引发机组跳闸的次数。主控制器“异常”多数为软故障,通过复位或初始化能恢复其正常工作,但也有少数引起机组跳闸,多发生在双机切换不成功时,如(1)有台机组运行人员发现电接点水位计显示下降,调整给泵转速无效,而CRT上汽包水位保持不变。当电接点水位计分别下降至甲300MM,乙250MM,并继续下降且汽包水位低信号未发,MFT未动作情况下,值长令手动停炉停机,此时CRT上调节给水调整门无效,就地关闭调整门;停运给泵无效,汽包水位急剧上升,开启事故放水门,甲、丙给泵开关室就地分闸,油泵不能投运。故障原因是给水操作站运行DPU死机,备用DPU不能自启动引起。事后热工对给泵、引风、送风进行了分站控制,并增设故障软手操。(2)有台机组运行中空预器甲、乙挡板突然关闭,炉膛压力高MFT动作停炉;经查原因是风烟系统I/O站DPU发生异常,工作机向备份机自动切换不成功引起。事后电厂人员将空预器烟气挡板甲1、乙1和甲2、乙2两组控制指令分离,分别接至不同的控制站进行控制,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23DAS系统异常案例分析DAS系统是构成自动和保护系统的基础,但由于受到自身及接地系统的可靠性、现场磁场干扰和安装调试质量的影响,DAS信号值瞬间较大幅度变化而导致保护系统误动,甚至机组误跳闸故障在我省也有多次发生,比较典型的这类故障有(1)模拟量信号漂移为了消除DCS系统抗无线电干扰能力差的缺陷,有的DCS厂家对所有的模拟量输入通道加装了隔离器,但由此带来部分热电偶和热电阻通道易电荷积累,引起信号无规律的漂移,当漂移越限时则导致保护系统误动作。我省曾有三台机组发生此类情况(二次引起送风机一侧马达线圈温度信号向上漂移跳闸送风机,联跳引风机对应侧),但往往只要松一下端子板接线(或拆下接线与地碰一下)再重新接上,信号就恢复了正常。开始热工人员认为是端子柜接地不好或者I/O屏蔽接线不好引起,但处理后问题依旧。厂家多次派专家到现场处理也未能解决问题。后在机组检修期间对系统的接地进行了彻底改造,拆除原来连接到电缆桥架的AC、DC接地电缆;柜内的所有备用电缆全部通过导线接地;UPS至DCS电源间增加1台20KVA的隔离变压器,专门用于系统供电,且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N线与接地线相连,接地线直接连接机柜作为系统的接地。同时紧固每个端子的接线;更换部份模件并将模件的软件版本升级等。使漂移现象基本消除。(2)DCS故障诊断功能设置不全或未设置。信号线接触不良、断线、受干扰,使信号值瞬间变化超过设定值或超量程的情况,现场难以避免,通过DCS模拟量信号变化速率保护功能的正确设置,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类故障引起的保护系统误动。但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此功能未设置或设置不全,使此类故障屡次发生。如一次风机B跳闸引起机组RB动作,首出信号为轴承温度高。经查原因是由于测温热电阻引线是细的多股线,而信号电缆是较粗的单股线,两线采用绞接方式,在震动或外力影响下连接处松动引起轴承温度中有点信号从正常值突变至无穷大引起(事后对连接处进行锡焊处理)。类似的故障有民工打扫现场时造成送风机轴承温度热电阻接线松动引起送风机跳闸;轴承温度热电阻本身损坏引起一次风机跳闸;因现场干扰造成推力瓦温瞬间从99突升至117,1秒钟左右回到99,由于相邻第八点已达85,满足推力瓦温度任一点105同时相邻点达85跳机条件而导致机组跳闸等等。预防此类故障的办法,除机组检修时紧固电缆和电缆接线,并采用手松拉接线方式确认无接线松动外,是完善DCS的故障诊断功能,对参与保护连锁的模拟量信号,增加信号变化速率保护功能尤显重要(一当信号变化速率超过设定值,自动将该信号退出相应保护并报警。当信号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或手动恢复该信号的保护连锁功能)。(3)DCS故障诊断功能设置错误我省有台机组因为电气直流接地,保安1A段工作进线开关因跳闸,引起挂在该段上的汽泵A的工作油泵A连跳,油泵B连锁启动过程中由于油压下降而跳汽泵A,汽泵B升速的同时电泵连锁启动成功。但由于运行操作速度过度,电泵出口流量超过量程,超量程保护连锁开再循环门,使得电泵实际出水小,B泵转速上升到5760转时突然下降1000转左右(事后查明是抽汽逆止阀问题),最终导致汽包水位低低保护动作停炉。此次故障是信号超量程保护设置不合理引起。一般来说,DAS的模拟量信号超量程、变化速率大等保护动作后,应自动撤出相应保护,待信号正常后再自动或手动恢复保护投运。24软件故障案例分析分散控制系统软件原因引起的故障,多数发生在投运不久的新软件上,运行的老系统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少,但一当发生,此类故障原因的查找比较困难,需要对控制系统软件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通过分析、试验,判断可能的故障原因,因此通常都需要厂家人员到现场一起进行。这类故障的典型案例有三种(1)软件不成熟引起系统故障此类故障多发生在新系统软件上,如有台机组80额定负荷时,除DEH画面外所有DCS的CRT画面均死机(包括两台服务器),参数显示为零,无法操作,但投入的自动系统运行正常。当时采取的措施是运行人员就地监视水位,保持负荷稳定运行,热工人员赶到现场进行系统重启等紧急处理,经过30分钟的处理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故障原因经与厂家人员一起分析后,确认为DCS上层网络崩溃导致死机,其过程是服务器向操作员站发送数据时网络阻塞,引起服务器与各操作员站的连接中断,造成操作员站读不到数据而不停地超时等待,导致操作员站图形切换的速度十分缓慢(网络任务未死)。针对管理网络数据阻塞情况,厂家修改程序考机测试后进行了更换。另一台机组曾同时出现4台主控单元“白灯”现象,现场检查其中2台是因为A机备份网停止发送,1台是A机备份网不能接收,1台是A机备份网收、发数据变慢(比正常的站慢几倍)。这类故障的原因是主控工作机的网络发送出现中断丢失,导致工作机发往备份机的数据全部丢失,而双机的诊断是由工作机向备份机发诊断申请,由备份机响应诊断请求,工作机获得备份机的工作状态,上报给服务器。由于工作机的发送数据丢失,所以工作机发不出申请,也就收不到备份机的响应数据,认为备份机故障。临时的解决方法是当长时间没有正确发送数据后,重新初始化硬件和软件,使硬件和软件从一个初始的状态开始运行,最终通过更新现场控制站网络诊断程序予以解决。(2)通信阻塞引发故障使用TELEPERMME系统的有台机组,负荷300MW时,运行人员发现煤量突减,汽机调门速关且CRT上所有火检、油枪、燃油系统均无信号显示。热工人员检查发现机组EHF系统一柜内的I/OBUS接口模件ZT报警灯红闪,操作员站与EHF系统失去偶合,当试着从工作站耦合机进入OS250PC软件包调用EHF系统时,提示不能访问该系统。通过查阅DCS手册以及与SIEMENS专家间的电话分析讨论,判断故障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在三层CPU切换时,系统处理信息过多造成中央CPU与近程总线之间的通信阻塞引起。根据商量的处理方案于当晚11点多在线处理,分别按三层中央柜的同步模件的SYNC键,对三层CPU进行软件复位先按CPU1的SYNC键,相应的红灯亮后再按CPU2的SYNC键。第二层的同步红灯亮后再按CPU3的同步模件的SYNC键,按3秒后所有的SYNC的同步红灯都熄灭,系统恢复正常。(3)软件安装或操作不当引起有两台30万机组均使用CONDUCTORNT50作为其操作员站,每套机组配置3个SERVER和3个CLIENT,三个CLIENT分别配置为大屏、值长站和操作员站,机组投运后大屏和操作员站多次死机。经对全部操作员站的SERVER和CLIENT进行全面诊断和多次分析后,发现死机的原因是1一台SERVER因趋势数据文件错误引起它和挂在它上的CLIENT在当调用趋势画面时画面响应特别缓慢(俗称死机)。在删除该趋势数据文件后恢复正常。2一台SERVER因文件类型打印设备出错引起该SERVER的内存全部耗尽,引起它和挂在它上的CLIENT的任何操作均特别缓慢,这可通过任务管理器看到DEVEXE进程消耗掉大量内存。该问题通过删除文件类型打印设备和重新组态后恢复正常。3两台大屏和工程师室的CLIENT因声音程序没有正确安装,当有报警时会引起进程CHANGEEXE调用后不能自动退出,大量的CHANGEEXE堆积消耗直至耗尽内存,当内存耗尽后,其操作极其缓慢(俗称死机)。重新安装声音程序后恢复正常。此外操作员站在运行中出现的死机现象还有二种一种是鼠标能正常工作,但控制指令发不出,全部或部分控制画面不会刷新或无法切换到另外的控制画面。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CRT上控制画面打开过多,操作过于频繁引起,处理方法为用鼠标打开VMS系统下拉式菜单,RESET应用程序,10分钟后系统一般就能恢复正常。另一种是全部控制画面都不会刷新,键盘和鼠标均不能正常工作。这种现象往往是由操作员站的VMS操作系统故障引起。此时关掉OIS电源,检查各部分连接情况后再重新上电。如果不能正常启动,则需要重装VMS操作系统;如果故障诊断为硬件故障,则需更换相应的硬件。(4)总线通讯故障有台机组的DEH系统在准备做安全通道试验时,发现通道选择按钮无法进入,且系统自动从“高级”切到“基本级”运行,热控人员检查发现GSE柜内的所有输入/输出卡CSEA/CSEL的故障灯亮,经复归GSE柜的REG卡后,CSEA/CSEL的故障灯灭,但系统在重启“高级”时,维护屏不能进入到正常的操作画面呈死机状态。根据报警信息分析,故障原因是系统存在总线通讯故障及节点故障引起。由于阿尔斯通DEH系统无冗余配置,当时无法处理,后在机组调停时,通过对基本级上的REG卡复位,系统恢复了正常。(5)软件组态错误引起有台机组进行1中压调门试验时,强制关闭中间变量IV1RCO信号,引起14中压调门关闭,负荷从198MW降到34MW,再热器压力从204MP升到40MPA,再热器安全门动作。故障原因是厂家的DEH组态,未按运行方式进行,流量变量本应分别赋给IV1RCOIV4RCO,实际组态是先赋给IV1RCO,再通过IV1RCO分别赋给IV2RCOIV4RCO。因此当强制IV1RCO0时,所有调门都关闭,修改组态文件后故障消除。25电源系统故障案例分析DCS的电源系统,通常采用11冗余方式(一路由机组的大UPS供电,另一路由电厂的保安电源供电),任何一路电源的故障不会影响相应过程控制单元内模件及现场I/O模件的正常工作。但在实际运行中,子系统及过程控制单元柜内电源系统出现的故障仍为数不少,其典型主要有(1)电源模件故障电源模件有电源监视模件、系统电源模件和现场电源模件3种。现场电源模件通常在端子板上配有熔丝作为保护,因此故障率较低。而前二种模件的故障情况相对较多1)系统电源模件主要提供各不同等级的直流系统电压和I/O模件电压。该模件因现场信号瞬间接地导致电源过流而引起损坏的因素较大。因此故障主要检查和处理相应现场I/O信号的接地问题,更换损坏模件。如有台机组负荷520MW正常运行时MFT,首出原因“汽机跳闸“。CRT画面显示二台循泵跳闸,备用盘上循泵出口阀86信号报警。5分钟后运行巡检人员就地告知循泵A、B实际在运行,开关室循泵电流指示大幅晃动且A大于B。进一步检查机组PLC诊断画面,发现控制循泵A、B的二路冗余通讯均显示“出错”。43分钟后巡检人员发现出口阀开度小就地紧急停运循泵A、B。事后查明A、B两路冗余通讯中断失去的原因,是为通讯卡提供电源支持的电源模件故障而使该系统失电,中断了与PLC主机的通讯,导致运行循泵A、B状态失去,凝汽器保护动作,机组MFT。更换电源模件后通讯恢复正常。事故后热工制定的主要反事故措施,是将两台循泵的电流信号由PLC改至DCS的CRT显示,消除通信失去时循泵运行状态无法判断的缺陷;增加运行泵跳闸关其出口阀硬逻辑(一台泵运行,一台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