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六年十月II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11项目名称1112建设性质1113建设地点1114建设单位1115规划建设期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21编制依据1122编制原则2123编制范围213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概要3131项目提出理由3132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33建设规模及内容413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4135环境保护5136组织管理514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结论与建议5141结论5142建议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821项目建设背景8211巴州区概况8212巴州区交通区位13213化成镇简介1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221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的需要17222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化湖“清风景区”建设的需要18223本项目的建设是狠抓基础设施和完善城镇功能的需要18224本项目的建设是打造优美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需要19225本项目的建设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山水生态的现代小城镇的需要19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131项目建设地址及土地使用情况21311选址地点21312土地权属2132建设条件21III321建设场地区域条件21322地形地貌22323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22324不良地质作用及适宜性分析22325地震效应23326市政配套条件23327其他条件2333选址结论24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2541建设内容及规模254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25第五章工程方案2651镇域基础设施规划与现状2652设计依据2853方案设计28531改扩街道人行道28532弱电入地29533新建客运站29第六章节能减排4361标准及规范4362能耗分析4363节能措施4464节能结论44第七章环境保护4671法律法规4672环境影响分析4773环境保护措施4774结论及建议48第八章施工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981施工劳动安全措施49811防护和监控措施49812施工安全措施4982施工劳动卫生措施5083施工劳动消防措施51IV84评价结论51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5291项目组织机构5292项目组织管理52921计划管理52922质量管理53923进度管理53924资料管理5493项目建设管理54931项目法人负责制54932项目资金管理制54933项目招投标制54934项目工程监理制55935项目合同管理制55第十章项目招投标方案56第十一章项目设施进度60111编制原则60112项目实施进度601121规划建设期601122实施进度安排60113实施进度表6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6112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61122投资估算范围61123估算说明6112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2第十三章项目效益评价65第十四章社会评价6714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67142社会互适性分析69143社会风险分析71144评价结论71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72151结论72V152建议73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建设地点化成镇场镇114建设单位化成镇人民政府115规划建设期本项目规划建设期5个月。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21编制依据1、巴中市巴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巴中市巴州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3、化成镇总体规划(20142030)4、化成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现行国家和建设部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122编制原则1、遵照和贯彻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标准和规范。2、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为主要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用现代规划、设计手段,通过精心构思,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建成高标准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合理确定工程系统方案,注重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节约用地,节省材料,节约投资,降低能耗,注重“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应用环保节能材料。4、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开展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防火安全与结构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到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安全卫生、消防等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5、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的环保有关规定,对“三废”进行处理并达到规定排放标准。123编制范围我公司受化成镇人民政府的委托要求,对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我公司积极组织技术编制小组对项目研究和论证。编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工程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为项目建设单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位提供参考依据。13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概要131项目提出理由化成镇围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化成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利用地理区位、人文优势,突出廉政文化、红色文化两大主题,发挥化成水库资源优势。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厚重的人文资源。化成生态小镇位于巴州区化成镇化湖湖畔,规划面积549平方公里,2014年启动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同时化成历史悠久,现存有大量文物古迹。汉代崖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辅天墓”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是川北地下党的摇篮。产生了以开国中将吴瑞林为代表的一大批红色将领。化成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传承,原生态农耕民歌在市区比赛中多次获奖,“龙氏手工火纸”已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正在申报省级。本项目的建设是着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的需要2、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化湖“清风景区”建设的需要3、本项目的建设是狠抓基础设施和完善城镇功能的需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4、本项目的建设是打造优美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需要5、本项目的建设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山水生态的现代小城镇的需要鉴于上述,巴中市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十分必要,并具有迫切性。132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项目选址于巴州区化成镇。项目用地由政府划拨,建设地具有完备的市政规划配套设施,能保证建设项目顺利进行。133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包含三个单项工程1、改扩建人行道。建设内容改扩建长34公里,宽2米的人行道,面层铺装方砖。2、新建客运站。建设内容新建4800平方米客运站及附属工程。3、弱电入地。1线缆穿DN40波纹管埋地17公里。13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1700万元。序号项目名称投资额万元)1工程费用14962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2853预备费8095合计1700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135环境保护本项目属于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主要污染因素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和扬尘;本报告中考虑了污染治理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落实“三同时”。136组织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化成镇人民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的建设和财务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监理。14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结论与建议141结论化成镇位于巴中市东北部,距市区19公里,幅员面积672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目前已被批准为“全省旅游示范镇”、“百强示范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重点镇”。化成生态小镇位于巴州区化成镇化湖湖畔,规划面积549平方公里。2014年,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景区亮”的工作思路和建设目标启动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目前,完成道路黑化5400米、老路改造1200米、雨污水管网铺设2800米、停车场地面硬质铺装及3000平方米绿化建设和化成场镇休闲广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其余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化成历史悠久,现存有大量文物古迹。汉代崖墓,省级文物保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护单位“雷辅天墓”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化成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是川北地下党的摇篮。产生了以开国中将吴瑞林为代表的一大批红色将领。化成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传承,原生态农耕民歌在市区比赛中多次获奖,“龙氏手工火纸”已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正在申报省级。为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和化湖“清风景区”建设任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本项目被列为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本项目建设地点的外部配套条件良好,建设规模合理、方案可行,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本项目属社会公益事业,将促进巴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极大的打造优美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本项目建设方案因地制宜,定位准确,线路合理,配套设施完善,该项目建设方案切实可行。142建议1、建议业主及相关单位在建设时加强与相关居民和人员的沟通协调。2、建议建设单位在实施前与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恢复植被,绿化环境。3、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议本工程在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做好建设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4、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及项目业主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均应加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强对工程方案设计和建设资金的控制,在不影响本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前期下,通过“限额设计”“多方案比选”和“方案优化设计“以此降低工程造价。并应在施工中加强资金监督管理,防止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费用超支现象发生。5、项目完成后,及时准备好各种技术资料,施工图纸及试块试压数据,工程日志、建材单、设备清单和监督报告等,请有关部门评估验收。6、项目建设和设备配置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招标程序认真进行,上级主管部门、城建规划部门的领导专家共同组成项目监督小组,监督组对项目的招标、资金管理、建设材料、设备和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在时间安排上采取随工程进度,定期监督检查。7、本项目具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以使项目顺利实施。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巴州区概况一、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巴州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东接通江、平昌,南邻仪陇,西连恩阳,北界南江。秦属巴郡,汉属益州巴郡宕渠县,东汉和帝永元间置汉昌县,北魏延昌三年置巴州。其后,州、郡更迭,至民国二年1913改州为县。1993年7月21日,撤县建市县级市。2000年11月28日,撤市设区。2013年1月31日,行政区划调整,巴州区一分为二,设立巴中市恩阳区。至今,巴州区幅员面积约1359平方公里,辖东城、西城、回风、江北、玉堂、宕梁6个街道办事处,大茅坪、清江、水宁寺、曾口、三江、梁永、鼎山、大罗、枣林、化成10个镇,光辉、花溪、大和、关渡、白庙、金碑、凤溪、羊凤、龙背、平梁、凌云、寺岭、梓橦庙13个乡,59个居民委员会、386个村民委员会、2422个村居民小组,264万户、户籍人口77万。巴州区人民政府驻地巴城,素为川北重镇,交通要冲。自东汉以来为历代州、郡、县治地。19331935年,川陕省、党、政、军机关曾先后迁驻巴城,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川北地下党以巴城为中心,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93年7月,巴中地区建立,行署机关驻巴城,巴城成为通江、南江、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巴州、平昌、恩阳三县两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二、位置境域巴州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坐标为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东接通江、平昌,南邻仪陇,西连恩阳,北界南江。三、经济发展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稳增长系列政策,主动融入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及时增添新措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3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9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381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82和443,分别拉动GDP增长06个、42个和3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76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746363优化为168466366。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全年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均为100,工业烟(粉)尘排放达标率99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46。年末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3个。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87;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892,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8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6分贝。全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28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类。四、地形地貌巴州属盆北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及西北向南及西南倾斜。北部受大巴山构造影响,形成东北西南走向,山脊标高一般在海拔900米左右,多窄谷陡坡。东部、东南部和西部,山脊标高一般500700米,多构成台坎状低山和长梁高丘地貌,多中谷、窄谷。中部、西南部地势开阔,为平缓坡台状丘陵地貌,多连绵起伏的陇岗状低山和长菱状、馒头状浅丘,海拔高度350600米。全部山脉来源于大巴山西段与米仓山复合部分。其走向多由北而南,逶迤蜿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蜒。群山之间,峰峦叠障,形态各异林海茫茫,鸟语花香泉水淙淙,清冽爽口。巴河、鳌溪河、双桥河是境内4条主流,纵横穿越,奔腾不息,其支流交错分布,密如蛛网,沿河两岸梯田层层,群山起伏。五、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巴州气候温润,物产富庶。气候主要特征是春旱、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17,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3041小时。主要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大雪、大风、冰雹、雷电、连阴雨及地质灾害等7大类20余种,其中干旱发生频率最高,有“十年九旱”之说。全区可耕地占境域面积38432万亩的3163,共有4个土类、7个亚类、8个土属、66个变种,其中水稻土为主要土类,分布全区各地,以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含量较高著称,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物种类繁多。木本植物中,已发现的仅乔木有100余种、灌木30多种、竹类10余种,红豆、银杏、楠木、榕树、沙枣树等珍稀古树尚存有380多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95,活立木总蓄量达66924万立方米。可供药用的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已发现的有200多种饲用草有26科,300多个品种,年蕴藏量100万吨以上。鸟类有30多种,兽类有20多种,其中画鸡、猕猴分别被国家列为一、二级保护动物。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条,水力资源蕴藏量77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64万千瓦。六、历史人物和文化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巴州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杰出的人物和灿烂的文化。蜀汉右将军、宕渠候勾扶,唐兵部侍郎陈能、户部侍郎陈文汉、右补阙张署,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革命先躯董修武,当代“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等都出生在这里。1933年,辖区有13万优秀儿女参加工农红军,后来成为县团级以上干部的达500余人,其中吴瑞林、王良太、王明坤、冯丕成、刘自双、阳自碧、张世盖、张德贵、陈其通、程登志等10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在部队中被授予将军军衔的还有张美远、马明利、朱洪德、杨在忠等。七、名胜古迹巴州名胜古迹、文物众多。巴城是全国、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城东凌云塔挺拔秀美,直插云霄插旗山四季葱绿,传说三国时张飞曾在此安营城南章怀太子衣冠墓保存完好平梁城遗址、城北望王山岩径幽险,传说唐章怀太子李贤曾在此北望长安。始创于隋、继盛于唐的南龛、水宁寺磨岩造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川北胜秀的阴灵山风景区、国家级南阳森林公园、南龛坡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等交相辉映,各具特色。巴州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达两年之久,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旧址、遗址。邓小平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红军后代筹资修建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均建在这里。构成了以红军文化、石窟艺术为特色,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线。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212巴州区交通区位巴州区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有巴中广元、巴中南部、巴中达川3条,在建的有巴中陕西界、巴中广安渝重庆2条。已建成通车的铁路有巴中乐坝,在建的有巴中达川。巴州区公路总里程达1641公里,其中省道S101成南路、S202广开路、S302万阿路3条7923公里,县道8条2174公里,乡道23条4387公里,村道341条88807公里,专用公路4条176公里。全区二级含二级以上公路7923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5,其余均为二级以下公路。全区6个城区办事处、24个乡镇水泥路油路通畅率达100,462个行政村居委会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63。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巴州区现有客运车辆651台,班线78条,共有营运线路总里程813公里,日发1562班次、总运载能力达到8230人次/日,其中区到乡镇450辆、区到行政村17辆、乡到乡153辆、乡镇到村21辆、城乡公交环线10辆,目前,乡镇通客运车达100,重点村通客车达42已开通城乡公交客运试点线路1条巴州插旗山枣儿垭通木垭干堰塘凉水井七里扁巴州。全区现有货运公司33家,大型物流企业邮政物流1家,托运部47家,货运车辆11156辆其中小型货运车9490辆,中型货车709辆,大型货车957辆。全区拥有客运等级站38个其中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5个,五级客运站30个,招呼站38个。巴城东、西客运新站正在建设中,盘兴物流园等物流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届时,全区客运、货运基础设施环境将明显改善。全区共有汽车维修厂点260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2家,二类维修企业22家,三类维修企业236家,初步形成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主体、三类企业为补充的可对各种车型进行各类维护和修理的维修网络。全区水路运输通航里程15538公里,有船乡镇办事处19个,码头渡口50处,纳入海事机构登记或备案的各类营运船舶262艘,其中客运船舶113艘,渡船32艘,货运、采石采砂、工程作业船舶117艘。213化成镇简介一、化成镇化成镇是巴中市辖镇。1940年置化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年复乡,1992年建镇,1993年金光乡并入。化成镇位于巴中市东北部,距市区19公里,幅员面积672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现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13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9620人,有耕地面积14759亩,林地36700亩。镇内水域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其中,化成水库容水近亿方,目前已被批准为“全省旅游示范镇”、“百强示范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重点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镇”。化成镇现围绕化成生态小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全镇围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化成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巩固壮大吴家河珍稀畜、禽养殖园。二是建成白庙村千亩以上的珍稀花卉苗木观赏园和玫瑰产业园。三是利用地理区位、人文优势,突出廉政文化、红色文化两大主题,发挥化成水库资源优势。化成生态小镇位于巴州区化成镇化湖湖畔,规划面积549平方公里。2014年,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景区亮”的工作思路和建设目标启动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目前,完成道路黑化5400米、老路改造1200米、雨污水管网铺设2800米、停车场地面硬质铺装及3000平方米绿化建设和化成场镇休闲广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其余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化成历史悠久,现存有大量文物古迹。汉代崖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辅天墓”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化成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是川北地下党的摇篮。产生了以开国中将吴瑞林为代表的一大批红色将领。化成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传承,原生态农耕民歌在市区比赛中多次获奖,“龙氏手工火纸”已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正在申报省级。二、化成水库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化成水库一角镇内化成水库水面300万平方米,增容改造可蓄水9300万方,是四川省第四大水库,也是市级旅游风景区。2013年巴中市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决定,位于巴州区化成镇的化成水库被列为巴城饮用水水源地,化成水库是巴中城区饮用水源和兴文经济开发区的主要水源。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的需要2013年,我省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百镇试点行动”,重点打造100个省级示范镇。我市按照“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的战略构想,优化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12个重点镇建设加快提前,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人口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梯次竞相跨越的局面初步形成。在此次评选的全省2013年度100个试点示范镇中,巴州区化成镇、恩阳区柳林镇、通江县诺水河镇、平昌县驷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马镇入围,省级相关部门将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打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22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化湖“清风景区”建设的需要化成镇赵家湾村将按照“山陪衬、路成环、水灵动、景相映、教育魂、产业立”的总体思路打造化湖清风景区。“山陪衬”就是把山水融为一体,以大山为背景、以化湖为依托,山为神、水为魂,相辅相承、互为一体。“路成环”就是考虑两个环线建设,按10公里大循环考虑建设大环线,同时兼顾景区内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通。“水灵动”就是大湖、小湖、小溪要全线流动,形成活水,流水不腐方能沁人心脾。“景相映”就是景观之间要相互映衬,要全盘考虑景点的内涵,除了有廉政文化的景点外,还要有观光、休闲、健身景点。“教育魂”就是把准景区核心功能,体现清风主题,设置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墙,融入廉政文化元素,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形成教育规模。“产业立”就是要思考规划引进产业,带领百姓致富。“化湖清风景区”规划形成“一心、两环”的总体结构,同时打造“七谷、多点”的环湖游览结构。建成后的“化湖清风景区”一条隧道与经开区相连,环境优美,产业配套,必将是巴中的“后花园”。223本项目的建设是狠抓基础设施和完善城镇功能的需要化成镇作为“一城两翼四镇多点”中的四镇之一,在巴中市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总体规划中定位为依托化成水库建设融休闲度假、森林公园、体育康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型城镇。作为四川省试点镇,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化成城镇作为四川省“100个试点小城镇”之一,其城镇建设将得到专项的资金支撑,其城镇建设将对区域起到示范作用,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位优势地处巴中市城市东北部,兴文片区和清江片区的北部与中心城市(巴州区)距离约20公里;距离清江片区约8公里;化成城镇深受巴中市区、兴文片区和清江片区的经济辐射。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奠定了其发展休闲旅游接待的基础。本项目的建设是着力推进城镇文化,不断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要。224本项目的建设是打造优美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需要巴州区政府坚持把创建城市品牌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强力推进化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加强河道、铁路、公路“三线”治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增加文化元素,完善功能配套。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225本项目的建设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山水生态的现代小城镇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建设“化湖清风景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把思想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展新貌”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廉政文化,发展教育培训、康体养生、乡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把化成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山水生态的现代小城镇。通过建设本项目,将改善化成镇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环保意识,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鉴于上述,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十分必要,并具有迫切性。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1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项目建设地址及土地使用情况311选址地点项目建设地址化成镇场镇,已经具备施工条件。312土地权属拟建项目用地属政府划拨,用地预审等用地条件已经具备。32建设条件321建设场地区域条件1、地形地貌化成镇境内山峦起伏,镇域北部主要是以低山为主的中山区,镇域南部是以丘陵为主的低山区,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海拔为朱家扁村的长松梁,海拔高度831米,最低海拔为蟒堂坝,海拔高度365米。化成镇壮美的山峰、丰富的水资源、如指状般的沟谷,造就了该区域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自然生态格局。2、气候化成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7C18C左右,气候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降水量比较充沛。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常有春旱、夏旱连伏旱、秋雨连绵,最多风向是东北风及东北偏北、东北偏东,平均风力变化在16一21级之间,最大风力可达8级。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3、水文地质特征项目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河谷阶地地貌,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4、地基土和水的腐蚀性根据附近勘察资料及当地建筑经验表明,环境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2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处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场区地貌类型属低山区河谷阶地地貌,地貌类型单一。用地区整体为斜坡地形,斜坡坡度总体较缓,地质危害性较小。323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场地内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粉土、岩石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6条规定,及结合项目区的地勘情况,场地土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0S。324不良地质作用及适宜性分析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地质测绘,结合现场地表地质调查表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目前未发现构造破碎带、滑坡、泥石流、地下洞室、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泥石流、地下洞室、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建筑。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325地震效应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为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040S。拟建场地属中密土类型,场地类别属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326市政配套条件1、交通本项目拟建于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建设地紧邻道路,交通便利。2、供电巴州区拥有充足的电力资源,此项目建设所需电力资源丰富,电源有保证。项目建设供电有保障。3、供水项目拟建地,水资源丰富。拟建地供水管网已覆盖,供水充足,用水有保障。4、通讯全镇通讯已实现程控化、网络化,可提供国内、国际电话服务及电报、传真、移动通讯和公众多媒体数据网(DDN)、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一线通”(ISDN)、宽带网络(ADSL)、视频点播、邮政快递等业务,对外通讯、信息传递十分方便、快捷,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327其他条件1、物资供应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建设所需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可在巴州区购买,运输方便,完全能够满足供给。2、该建设项目已完成了项目选址、勘测、规划前期工作。3、全区总人口1359万,其中农业人口10914万。能为本项目建设提供充足劳动力。33选址结论本项目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项目拟建地点紧邻道路;用水、用电等有保障;周边环境良好,修建时不涉及电力、电缆等设施的搬迁等。场区地貌类型单一,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目前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及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适宜建设。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41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包含三个单项工程1、改扩建人行道。建设内容改扩建长34公里,宽2米的人行道,面层铺装方砖。2、新建客运站。建设内容新建4800平方米客运站及附属工程。3、弱电入地。1线缆穿DN40波纹管埋地17公里。4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1700万元。序号项目名称投资额万元)1工程费用14962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2853预备费8095合计1700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第五章工程方案51镇域基础设施规划与现状一、规划二、现状1、给水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7现状化成镇镇区有一自来水厂,自来水厂供水规模400吨/天,取水点在何家湾,水源为化成水库。镇域其它村庄一部分采用居民分散打井取水的方式,水源为地下水,一部分村庄的自备水源取水点在水库沿岸,共有11处。2、排水化成镇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镇区内污废水、雨水经合流制管道及明渠排入化成水库,目前沿化成水库南侧铺设了一条长约5KM的截污干管,沿途收集镇区污水,并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该厂已竣工,等待运行。镇域内其他村庄生活污水均自然排放到附近的沟渠、堰塘、溪河等,均未进行任何处理3、燃气化成镇区已通天然气,气源来自通江。镇区辅以罐装液化气和电作为能源。天然气配气站位于枣清路。4、电力化成镇现状用电主要由化成35KV变电站供给。供电电源来自玉堂110KV变电站,化成镇域内的由化成35KV变电站供给的用电户数共4979户,覆盖11个村,化成镇区用电主要依托化成35KV变电站。现状电力线路部分为架空敷设,比较凌乱,既影响城镇景观又危及供电的安全性。5、通信电信化成镇场镇现状有一电信支局,主要覆盖范围为化成镇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8域范围及其周边部分乡镇,通信主干线从巴中市电信局引入,镇区及镇区周边村基本覆盖电信网络,其余离镇区较远的村基本达到电信无线3G网络全覆盖。邮政现状镇区有一邮政支局,主要业务范围为包裹、信函、汇兑、储蓄等。52设计依据1、现状12000地形图2、建筑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6、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化成镇总体规划(20142030)8、化成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3方案设计531改扩街道人行道建设内容改扩建长34公里,宽2米的人行道,面层铺装方砖。路面结构石材方砖400X400X50MM厚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5水泥稳定层200MM厚天然级配砂夹石层200MM厚532弱电入地现有17公里线缆为架空敷设,比较凌乱,既影响城镇景观又危及安全。拟采用穿DN40波纹管后埋地。533新建客运站化成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将老镇区的车站迀至老镇区东侧入口处,占地约021公顷;另在游客服务中心附近新规划一客运站,占地约086公顷。本项目拟在游客服务中心附近新建4800平方客运站,占地约086公顷。一、设计依据1、汽车站站级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002004);2、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工程建设标准和强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8、其他国家相应法规,规范;二、交通组织车行流线站区车辆种类众多,本次设计流线设计大致包括车行流线和人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行流线。车行流线包括公交车流线,长途客运车流线,出租车流线以及社会车辆流线。在站区共设置三个进出口,四号口是备用通道,仅紧急情况时打开。在客运站南侧设置公交车和班车公用下客点,在客运站北侧设置出租车上客点。三、建筑设计本客运楼采用大空间钢结构形式。空间尺度大气,结构经济合理,交通流线清晰,功能完整齐备。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为4800平米。四、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4);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其他国家相应法规,规范;(2)设计荷载取值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1、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92012)取值基本风压030KN/M2,基本雪压010KN/M2。2、荷载取值1)基本活荷载候车厅、月台、商店活荷载35KN/M2走廊、门厅、楼梯35KN/M2厕所25KN/M2办公、休息室20KN/M2厕所20KN/M2屋面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M2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5KN/M22)恒荷载各层楼面面层按实际作法取值。(3)抗震设计1、结构类型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客运楼地面以上采用大空间钢结构形式。2、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3、抗震设防类别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项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4、抗震等级框架结构为二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5、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基础形式由于本项目缺乏地勘资料,根据周围地质勘察情况,建筑物基础建议拟采用箱式基础。(5)主要结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1、砼强度等级1)基础C30;2)框架梁柱、楼板C30;3)楼梯及其他结构小构件C302、钢筋砼结构部分的钢筋及型号1)框架梁、柱主筋HRB335、HRB400钢筋;2)框架梁、柱箍筋HRB335、HRB400钢筋;3)0000以上楼面、屋面板钢筋HRB400钢筋;3、砌体1)结构外围护墙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填充墙200厚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五、给排水设计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3(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10);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其他国家相应法规,规范;(2)设计范围给排水设计包括本工程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3)给水工程1、给水水源生活给水均采用市政水压供水。2、供水系统本项目从绕城路输入管接入2根DN200的给水管,分别对客运楼进行供水,并形成室外生活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室内给水管线,枝状布置,室内给水管采用聚三型聚丙烯(PPR)给水塑料管。(4)排水工程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工作人员及旅客生活污水经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4管网;快餐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及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洗车用水和停车库清洗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绿化及道路浇洒余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六、电气设计(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5);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1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13、其他国家相应法规,规范;(2)设计范围本项目设置的电气系统有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系统、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5接地及弱电系统。(3)强电设计1、供电电源本工程采用一路10KV高压进线作为正常电源。2、负荷等级电负荷应等级为二级,应急照明、消防为一级3、供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变配电房设于地下室专用机房内。为确保一、二级负荷供电,另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市网电源停电或故障时重要负荷的应急电源使用,柴油发电机房设于地下室。柴油发电机组为自启动型,当市电停电或变压器故障时,柴油发电机自启动并在15S内自启动供电。当市电恢复3060S(可调)后,柴油发电机自动停机。4、照明光源室内外照明应选用发光率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的高效节能灯具。在一层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位置设置带蓄电池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设置带蓄电池的专用技射应急照明灯具。1)走道、楼梯间等一般采用节能型照明,门厅采用节能筒灯,办公用房等采用高显色指数的节能荧光灯。2)候车大厅照明采用深罩型灯具,室外站前及停车广场各采用二套高杆灯,绿地采用草坪灯,客运楼设建筑外观照明。3)照度标准值如下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6照度标准值名称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售票台台面500售票厅、调度室、问询处075M水平面200候车厅地面200行包托运、行包提取、发车位、检修间地面100站前广场、多层停车场地面205、防雷及接地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本工程低压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CS制式。电源入户处PEN线作重复接地。进出建筑物的各种埋地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及总配箱PE母排,建筑物基础钢筋均通过404热镀锌扁钢与MEB端子板连接,使整个建筑物形成总等电位联接,MEB端子板高于总配电箱旁。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4弱电设计1、电话通信系统本客运站设置电话通信系统,进线由市政管网引入,地下室设置交接箱,在客运楼内设分线盒。2、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信号源主要是有线电视信号源。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络结构。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根据当地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预留23个频道。3、宽带网络系统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7同轴电缆网以750MHZ带宽传输平台为基础,宽带网运用分配式传输60套PACD制式模拟图像和52套调频广播节目,可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干线电缆采用沿墙等方式敷设,楼内电缆采用PVC管保护。分支器至用户的同轴电缆采用SYKV755型。宽带网络系统光缆线路由市政管网引入办公综合楼信息用房,内设数据配线架及其他网络设备,管理业务系统和内部网络系统。4、广播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将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在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新闻、通知等,若有火警,则可发出警报,进行疏散工作,主机设备选用全数字式广播系统设备,该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完善、安全可靠。室外扬声器箱可安装在地面上,也可安装在墙上。广播线路的选用及敷设方式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候车厅、售票厅、行包库房、票据库、配电室等设感烟探测器,在发电机房等设感温探测器,在适当位置设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整个系统设两个区报器,一个集报器。2)消防联动控制对空调通风设施进行监控;切断有关部位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火灾事故广播与公共广播系统合用,平时为公共广播系统,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火灾时能强制转入消防紧急广播状态。6、监控系统在车站内外设计全方位监控,以达到管理人员更好的管理车站工作以及实施现场的指挥。7、微机售票系统能迅速、准确地为旅客提供票务查询,预定、售票服务;满足远程售票作业及联网对接要求;方便相关票务信息的传递、交换、存储、处理与统计。8、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客车到站、报站、发班、销班、停车、检验等一体化管理。9、宣传告示系统设备配置齐全、有效、醒目、美观大方;应以电子显示方式清晰流动显示。10、安检系统能在不开包情况下准确查出乘客携带的危险品可查行李最大尺寸宽高900MM800MM。11、行包搬运与便民设备能实现轻快、便捷、安全的搬运作业;便民设备要与车站工艺流程相匹配、轻巧、方便旅客使用。七、通风与空调设计(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9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5、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标准。(2)空调系统本项目不设中央空调,对人流密集场所如候车厅设置多台分体柜式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值房间名称室内计算温度()候车厅、售票厅1416母婴候车室、医务室1820办公室、广播室1618厕所、门厅、走道1315(3)通风系统候车厅、售票厅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其新风量人均不应小于8M3/H。地下室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八、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1、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