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复习空调节部分潘云刚_第1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复习空调节部分潘云刚_第2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复习空调节部分潘云刚_第3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复习空调节部分潘云刚_第4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复习空调节部分潘云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册考前培训班空气调节部分考试大纲要求(空调部分)41熟悉空调房间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掌握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室内空气参数的确定原则。42了解空调冷(热)、湿负荷形成机理,掌握空调冷(热)、湿负荷以及热湿平衡、空气平衡计算。43熟悉空气处理过程,掌握湿空气参数计算和焓湿图的应用。44熟悉常用空调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方法。45掌握常用气流组织型式的选择及其设计计算方法。46熟悉常用空调设备的主要性能,掌握空调设备的选择计算方法。47熟悉常用冷热源设备的主要性能,掌握冷热源设备的选择计算方法。48掌握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49熟悉空调自动控制方法及运行调节。410熟悉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措施。(洁净部分)61掌握常用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标准及选用原则。了解与建筑及其他专业的配合。62熟悉空气过滤器的分类、性能、组合原则及计算。63了解室内外尘源,熟悉各种气流流型的适用条件,掌握洁净室送回风量计算。64掌握洁净室室内外压差风量计算及压差控制方法。专业考试的一些情况(非正式了解)1第一天考试为概念题,100道题每题一分四选一,分上、下午各三小时。2第二条考试为计算题,50道题每题两分答案为四选一,分上、下午各三小时。计算题一般需要二、三步计算(个别为四步计算),没有计算步骤只是答案正确不能得分,只有计算步骤,没有最后填写答题卡也不能得分。3试卷成绩要求(1)只有第一天的试卷达到规定的成绩(具体分数待定)后,才对第二天的试卷进行判分;(2)只有两天的试卷成绩同时达到规定的要求(第二天试卷的具体分数待定),才能作为及格入围,参加评议。4所有正式出版物(有正式出版书号)如复习手册、教材、规范汇编等等都可以带进考场。5对于模糊、不明确或有争议的问题,一般不会出考题。但是,对于规范中比较肯定的条文,如果出现争议,将以规范及其条文的解释为准。6考题范围专业概念题(1)专业计算题(2)合计采暖(含小区供热及设备)221032通风221234空调241438制冷(含冷库)201030洁净技术628建筑设备6287概念题包括(1)专业基本知识内容在复习教材中已经基本包括,但个别考题会有所引深;(2)规范部分重点是正确应用和理解;(3)设备标准这是许多设计人员不太熟悉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熟悉。8为了尽量减少设计人员对不常用的物性参数(如非标准工况下的空气密度、比热等等)的查表工作,试题中如果涉及到,将会直接给出。9规范的掌握除设计规范外,对常用的施工规范和设备产品标准也必须熟悉。同时,如果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有冲突,以国家标准为准。个人对考试的基本想法1对各种规范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尤其要知道新规范与以前规范的在一些主要问题上的区别,能够应用规范指导设计;对于各种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要熟练掌握。值得注意的是(1)关于设备的相关规范(如冷热水机组、空调机组、除尘器等等设备标准)和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是设计(考试)人员平时不太熟悉(或者容易忽略)的部分,需要适当加强和补充,这些内容可能也会在考试中以概念题(比如一些明确规定的条文风管钢板厚度、漏风量要求、或强制性条文要求)或计算题(比如计算试验压力等)的方式涉及到。2空调基本概念清晰,理论基础扎实;3对目前的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的特点有较多的了解,掌握设计计算的方法包括常用空调、通风设备的选择计算以及设备选择计算的条件;4重要数据最好能记住,一般数据和公式要知道在何处能够查到。主要的原因是即使考试并不会直接考这些数据,但尤其在对计算题选择答案时,多半会用到一些公式和相关数据。有时一个问题可能在书中的多处有相关的地方,这就要靠平时对此问题的理解(记住重要数据有助于理解),才能尽快从书中找出来所需要的东西。5作为注册考试,只是对资格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在考题的难度上与“考研”是不同的,但可能要求的面较多,涉及面广。由于大家在单位所从事的工作都有局限性(比如民用设计院的同志对工业通风包括除尘、洁净等可能不熟悉,工业院的同志对民用建筑的空调系统了解相对偏少,南方的设计院对采暖系统接触不如北方设计院多,东北地区的设计院对空调系统接触不如南方设计院多等等),因此建议对平时工作时接触较少的内容多用一些时间。6据了解,注册委编考试复习教材基本上涵盖了专业考试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想对教材本身逐一进行介绍。主要的思路是根据我对大纲的理解结合教材的内容,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熟悉的、哪些只需要了解(同时也会结合到一些具体问题来谈个人的想法)因为这是第一次考试,目前无法了解考题的情况和考题的内容,所以这些讲解是否能够完全(或者说大部分)针对考试的内容,不敢肯定。总而言之关键的一点是参加考试的人员一定要将教材的内容认真学好、读懂、读细(尤其要注意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并且能够灵活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相信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所以重点还在于各位自学(和相互交流)。其他参考书籍在有时间的条件下可以阅读,但重点应放在教材上。这里介绍的重点还是从满足实际工程空调设计的需求出发而不是重点讨论可能出的考试题的内容。同时,在应用设计理论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同样一个问题,要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样的问题,可能出题方式不同出题一般不会直接的去问答,可能会绕一些弯子,考核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另外,对于各种市场上的复习参考题等,个别题的答案存在质疑,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7当前有争议的问题通常不会在考题中出现,因此在讲解中一般也不会过多的提到。但对于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中非常明确的问题(而不是有争议的问题),则一定要清楚在有关规范中的相关规定。8对于复习手册提到的“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标准的理解(1)了解知道常规的情况;(2)熟悉清楚基本的知识,如参数选择、设计计算方法、规范规定等等;(3)掌握明确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计算要求,对知识面要求较广。9另一个要提醒的是据了解这次考试设有通过率限制水涨船高,与考大学的录取情况相似。因此,考试中要尽可能的按考试的要求将所有问题进行回答(由于考试时间有限,答题时最好先易后难),才有可能尽量提高考试成绩。10本人水平有限,加上从事的行业原因,对教材中的许多内容理解有限。因此,我也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在学习和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欢迎大家与我联系潘云钢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邮编100044办公室电话01068343882,EMAILPANYGCADGCN(以下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部分,以红色标出)(次重点部分以加黑文字标出)空气调节部分具体内容介绍首先强调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空调系统中,所有实际问题的基础基于两个平衡方程1能量平衡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冷、热量平衡,尤其还要注意的是包括耗电量也将参与到冷、热量的平衡之中。2质量平衡包括风量平衡、水量平衡、湿度平衡以及有害物浓度的平衡方程等内容。以下的讲解不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第一节空气调节基础(本节中关于湿空气的性质与焓湿图部分将放在第三节中结合空气处理过程来介绍)一、室内空气参数(室外计算参数在第二节中结合负荷计算介绍)1熟悉室内确定原则原则舒适性空调与工艺性空调要求和目标不一样。“舒适性”以人为本,“工艺性”以工艺为主。(1)在舒适性空调中,主要考虑人的“舒适性”问题(见教材P277P279)等。(2)在工艺性空调中,重点要考虑温、湿度的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由此确定相应的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3)注意暖通规范2003版与2001版的不同条文A新增加的319条要明确掌握(关于新风量的规定与原规范不同,取消了关于10的规定);B同类条文在参数上的变化情况要了解(请大家对照新老规范)。2关于人体的热舒适性(1)熟悉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几个主要空气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熟悉人体热平衡方程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条件人体蓄热率为零。并了解各参数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机理;(2)了解评价指标PMV、PPD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教材P278279);了解新规范中第314条关于这两个指标的规定。1)PMV预期评价指标,反映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有正负之分,等于“零”时为最佳;2)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总是不小于零;3)PMV0时,PPD5,说明这时还存在不满意情况。3室内空气质量部分了解民用建筑中,几个主要污染物的允许浓度和主要房间最小新风量的要求(教材表313、表314)。能够熟练应用质量平衡方程求解消除污染物所需要的通风量。二、关于空调房间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重点之一)(基础知识要求传热学;工程设计要求相关规范)1相关主要规范部分内容(不完全列举)(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第615条6110条,注意不同条件下的取值比如第618条中关于外窗遮阳系数的规定(严寒地区08,非严寒地区06)。(2)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93)中关于建筑热工的内容。(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考试复习教材P281P284(1)熟悉玻璃太阳光学性能所包含的几个主要参数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的定义(见教材P281282)及其相互关系1。(2)玻璃的“温室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由于长波辐射(波长大于45)不能穿透玻璃引起(见教材P282)。(3)掌握围护结构的热阻R0及传热系数K0计算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计算时不能漏掉内、外表面的换热系数或热阻),对于多层复合材料,能够熟练计算总热阻和传热系数。此部分计算不但对于空调房间有用,而且对于冷库的热工计算也是同样重要的。(4)热惰性指标D、衰减倍数0、延迟时间0的意义热工规范名词解释。热惰性指标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指标,越大热稳定性越好。但要注意的是K值与D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K小并不一定表示D大(D与材料的蓄热系数有关);衰减倍数在室内空气温度稳定时,室外温度谐波波幅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谐波波幅的比值,反映墙体抵抗室外温度波动的能力。延迟时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出现温度谐波极值的时间与室外温度谐波出现同性质极值的时间差,这将影响逐时空调负荷的大小。注意不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对维护结构K值(规范表615)、D值(规范表616)的限制条件和规范表617(教材P283284)。例题反映墙体抵抗室外温度波动的能力的评价指标是A传热系数,B热惰性指标,C衰减倍数,D延迟时间。答案C例题规定民用建筑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目的是答案CA达到节能要求和防止围护结构室内表面结露;B防止房间冻结和避免人体的不舒适;C防止围护结构室内表面结露和避免人体的不舒适;D达到节能要求和避免人体的不舒适。第一节重点部分归纳(共8点)供参考1概念及规范条文内容(1)人体热平衡方程,(2)合理选择室内参数,(3)反映墙体热工性能的主要指标(R0、K0、D、0、0),(4)玻璃的几个主要参数和“温室效应”问题,(5)关于最小传热阻的意义,(6)不同室内设计参数对K、D的限值。2计算内容(1)消除污染物所需要的通风量计算,(2)围护结构的热阻R0及传热系数K0计算。第二节空调冷(热)、湿负荷及平衡(基础知识要求空调负荷计算及平衡的概念;工程设计要求相关规范、规定)1空调负荷形成机理(教材P285)(1)明确得热量、冷负荷、除热量的概念区别(尤其是前两者教材P287);例题(34题)空调负荷计算中,有得热量和冷负荷之分,二者区别的实质为下列哪一项(答案B)A得热量考虑了建筑围护结构等的蓄热,(冷负荷也考虑)B冷负荷为某时刻房间空气的对流的热量,C得热量考虑了室内人体、设备等的散热量,(冷负荷也考虑)D冷负荷计入了太阳辐射得热量。(得热量也考虑)(2)熟悉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的取值要求;熟悉室外逐时温度的计算公式(掌握两个重要参数日较差TR和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教材P285)(3)掌握室外综合温度的计算公式并明确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同时考虑室外逐时温度和太阳辐射的综合作用)(教材P286);(4)掌握上述几个主要温度的关系和区别以及他们各自的应用范围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W(用于确定室外空气状态点)、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TWP(用于TSH的计算)、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TSH(用于透光部分的传热冷负荷计算和TZS的计算)、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TZS(用于非透光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TZP(用于非透光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5)掌握得热量、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时应包括的内容,熟悉具体计算方法(教材P287293),注意透光部分与不透光部分计算传热冷负荷时采用的计算参数不一样,原因是不透光部分采用的是综合考虑温差传热和辐射传热方法综合冷负荷温度法,而透光部分则是将温差传热(采用逐时冷负荷温度法)和辐射传热(冷负荷系数法)分别计算。(6)明确不同风系统情况下,系统冷负荷与房间冷负荷的关系和区别。定风量系统系统冷负荷等于所负担的各房间冷负荷的逐时最大值之和;变风量系统系统冷负荷计算时,先计算所负担的各房间冷负荷的逐时值之和,从中选取最大时刻值。例题4个房间,逐时冷负荷(W)如下房间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最大值(时刻)115001800220025002700250024002700W1400230003600390037003300280020003900W1200310001400170019002100230022002300W1500450007000650060005500450040007000W1100合计1050013800143001410013600121001060015900W从上表中计算结果为定风量系统冷负荷15900W变风量系统冷负荷14300W。不同系统的风量计算原则与冷负荷计算原则相同。2掌握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原则(教材P285)例题确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下列那个说法是正确的A夏季室外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干球温度;(应为不保证50小时)B冬季室外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C冬季室外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应采用相对湿度而不是湿球温度)D夏季室外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应为不保证5天)答案B例题(35题)计算空调房间围护结构传热量时,采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答案A)(A)计算屋顶传热量时,采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正确答案应为综合温度)(B)计算外窗传热量时,采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C)计算外墙传热量时,采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D)计算内隔墙传热量时,当邻室为非空调房间,采用邻室计算平均温度。3热、湿平衡与风量计算(1)注意热湿比的含义,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空调房间的热湿比(注意其中的余热为全热)。对热湿比的正、负含义明确通常房间冷却时定义为正,房间供热时定义为负。(2)熟悉房间(或风系统)送风量的等效计算方法(三个公式)全热冷负荷显热冷负荷湿负荷GKG/HHNHOCPTNTODNDO例题某空调房间夏季的热、湿负荷计算值为显热冷负荷35KW,潜热冷负荷10KW,室内余湿0010KG/S。该房间夏季送风热湿比应为答案B(A)3535/10;(B)45003510/001;(C)350035/001;(D)100010/001。本题的关键热湿比的定义全热/余湿,如果本题不给出显热或潜热,则无解。例题某空调系统中负担的房间夏季的热、湿负荷计算值为显热冷负荷36KW,室内余湿0012KG/S。如果要求送风含湿量差为D3G/KG,那么该房间的送风温差应为答案B(A)12;B9;C4;C3。题解思路首先计算送风量G0012/00034KG/S,然后计算送风温差36/49。(也可以通过三个等效公式直接计算)。(3)设计中有时需要对上述计算的风量G进行换气次数的校核。(4)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还要明确掌握的是送风温度不一定是“机器露点”时的温度,这与房间的空调精度有关,见教材表323。第二节重点部分归纳(共7点)供参考1概念及规范条文内容(1)明确得热量、冷负荷、除热量的概念,(2)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原则,(3)热湿比的定义,(4)空调精度与送风温度的关系。2计算内容(1)涉及到日较差TR和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的计算内容,(2)送风量计算的三个公式及其应用,(3)热湿比的计算。第三节空气处理基础知识要求湿空气的特性(ID图);工程设计要求主要热湿处理设备的特点1熟悉描述湿空气的主要参数。压力(包括干空气分压力和水蒸气分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含湿量、比焓等主要参数(尤其是后四个)的定义,掌握几个参数的相互关系及相应的计算公式。(教材P273274)(1)含湿量计算0622PQDKG/KG干空气BPQ注意单位在单位里,分母中为干空气而不是湿空气含湿量的定义。例房间中抽取的1KG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为5G,那么,该房间空气的含湿量为(KG/KG)DA5,B0005,C1005,D0005/0995。(2)比焓反映湿空气能量状态的一个物理量,计算公式H101TD2500184TKJ/KG干空气(3)相对湿度计算公式PQ/PQB。要明确了解它所反映的是空气的那方面的特性达到饱和的程度。同时明确100相对湿度的意义空气达到饱和,因此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能高于100。2掌握焓湿图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设计之中重点之一(1)明确焓湿图的来源湿空气的四个相关计算公式。(2)明确在大气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知道空气的上述任何两个参数后,即可在焓湿图上定出空气的状态点并查出其它参数。(3)注意湿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问题。在确定空气状态后,能够在焓湿图上求出空气的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4)熟悉热湿比的意义反映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5)对几种主要过程要重点掌握,同时要了解目前常用的空气处理方式所对应的过程和采用的设备方式等湿加热热湿比。通常采用表面式加热器、电加热器等等;等湿冷却热湿比。通常采用表面式冷却器(但不使处理后的空气达到饱和);等焓加湿热湿比0。采用喷循环水的方法,水温为加湿前的空气的湿球温度;在工程设计中,目前的一些水加湿器(如高压喷雾、湿膜等)可按等焓加湿过程考虑(取决于水的温度);等温加湿热湿比2500184TQ(TQ为水蒸气温度)。采用低压饱和蒸汽,当蒸汽压力过高时成为明显的“升温加湿”;减焓减湿采用表冷器(或冷水淋水室),处理后的空气温度低于处理前的空气的露点温度。此处要注意空气的露点和通常所称的“机器露点”的关系,明确后者的含义由于表冷器的旁通系数原因,一部分空气没有经过充分冷却就离开了表冷器,使得最后的空气处理点(已除湿和未除湿的空气混合)不在100线上。反过来看,也要掌握各种主要热、湿处理设备能够实现的热、湿处理过程(如表冷器、空气加热器、喷淋室、蒸汽加湿器、水加湿器、以及吸湿剂等)。见以下例题例题(36题)空调机组内表面式换热器(表冷器)的热湿交换过程,能进行三种空气处理过程,下列哪一组为正确(答案D只能是加热或冷却)A等湿加热、等湿冷却、绝热加湿,B等湿冷却、绝热加湿、减湿冷却,C减湿冷却、等温加湿、等湿冷却,D减湿冷却、等湿加热、等湿冷却。(6)能够熟练的通过能量平衡与质量平衡方程计算或者焓湿图作图求出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参数的空气混合后的状态点。(7)明确耗冷量、耗热量的概念,注意它们与冷负荷、热负荷的区别。冷负荷维持房间温度恒定时,空调制冷设备需带走的热量;耗冷量保证房间(或建筑)正常使用时,空调制冷设备需带走的热量;耗热量保证房间(或建筑)正常使用时,空调供热设备需提供的热量;(8)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耗冷量、耗热量在计算中,要注意三个焓差(或温差)的区别和应用方式送风焓差HNHO(或温差TNTO)用于计算送风量;处理焓差HCHL(或温差TCTL)用于计算盘管处理冷量;对于直流式系统HCHW(TCTW)。室内外焓差HWHN(有时也称为新风焓差)用于计算耗冷量(采用能量平衡式计算)。两种主要情况的耗冷量计算1)直流式系统(新风处理)QGHWHL(此处用到的是“处理焓差”)2)一次回风系统,有两种计算方法按照焓湿图的处理过程计算,是一种意义明确的计算方式(推荐设计时采用)QGHCHL式中HC混合风比焓,HL“机器露点”(注意HL不一定等于送风点比焓HO)。按照热平衡式计算(耗冷量的定义式)。在一般情况下,耗冷(热)量等于冷(热)负荷加上新风负荷;当送风温度有限制而在系统内增加再热时,耗冷量计算时还要加上再热量此情况在有精度要求的工艺性空调系统中经常遇到。上面提到的“新风负荷”为QXGXHWHN(此处用到的是“新风焓差”)。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讲,结果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在ID图上作图误差的原因,用ID图计算冷量有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按照热平衡式计算冷量是一个准确值。但ID图计算法可以使概念和处理过程非常明确,同时也可以得到许多实际设计中有重要用途的过程参数。热湿比线的绘制技巧在工程设计和考试中,有可能都会遇到绘制过程线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用两个三角尺推平行线。当过长线的数值较大时,平行线不容易准确,这里介绍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原理来自热湿比的定义。第一步确定过程线通过的点如室内状态点和热湿比的值(例如假定30000);第二步选取D1G/KG,根据求出HD(在例子中,H30KJ/KG);第三步,根据D、H确定线的第二个点;第四步两点连线,作出过程线。如图所示。耗热量计算的原则与上述相同。例题(40题)某空调房间总余热量Q3300W,总余湿量W026G/S,室内空气状态为T22,相对湿度为55,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25PA,如送风温差T取8,送风量应为多少KG/SA04042KG/S,B03036KG/S,C400420KG/S,D022024KG/S解题步骤(1)计算热湿比Q/W126923KJ/KG(2)在ID图上作线,与T14(送风温差8)交点为送风点O点,其参数为IO353KJ/KG(3)室内点焓值IN45KJ/KG,(4)送风量计算LQ/IOIN/1000034KG/S。(故答案(B)为正确答案)本题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1)给定的条件为总余热量,包括了显热和潜热,因此不能用LQ/CPT/1000来计算(公式中Q为显热答案(A)就是用上述公式来计算的到的错误答案),因此应采用ID图来计算;(2)注意单位换算,本题中余热的单位是W,但ID图中的单位通常是KJ答案(C)就是单位错误造成的(计算公式也有错误);(3)注意送风温差的条件(T取8),答案(D)是按照“机器露点”送风来计算的送风点约12,不满足题目要求。例题(41题)某空调房间总余热量Q3300W,无余湿量,室内空气状态为T22,相对湿度为55,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25PA,室外新鲜空气的比焓HW825KJ/KG,新风量GW0098KG/S,该空调系统所需的冷量应为多少A7680KW,B6870KW,C4348KW,D无解。解题思路本题实际上是在考冷负荷与需冷量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需冷量等于房间冷负荷加上新风冷负荷,因此本题的解决办法简化为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新风冷负荷(等于新风与室内空气的焓差X新风量)3675KW,再加上总余热量(33KW),合计6975KW答案(B)正确。据了解,除计算错误外,在答案错误的人员中,许多人选择了答案D,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因为题中对新风状态点参数给的不全,因此无法在ID图上画出处理过程,也就无法确定混合点,最后无法计算混合点与处理点的焓差。实际上,如果按照一次回风的处理方法,在ID图上是可以求出混合点的焓值的(将新风点定在新风等焓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不会影响混合点的焓值只是温度不同),这样也可以计算出需冷量,只是过于复杂(见下图示例)。如果概念清楚,此题计算非常简单。第三节重点部分归纳(共7点)供参考1概念及规范条文内容(1)湿空气的主要参数所反映的意义及相互关系,(2)耗冷量、耗热量的概念以及与冷负荷、热负荷的联系和区别,(3)常用的几种主要过程所对应采用的设备方式(或各种主要热、湿处理设备能够实现的热、湿处理过程),(4)湿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区别。2计算内容(1)空气特征参数计算,(2)三个焓差(或温差)的区别和应用(重点是一次回风的参数计算),(3)热湿比线的绘制。第四节空调系统(基础知识要求ID图、能量平衡及风量平衡原则;工程设计要求了解各种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规范的要求)1空调系统形式及分类方式(1)熟悉三种分类方式(1)按空气处理设备的位置情况来分类;(2)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来分类;(3)按集中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来分类。(教材P295296)(2)熟悉各种系统的特点。重点(1)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2)空气水系统,(3)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3)掌握新规范(63节)中关于空调系统的规定,能够按照规范的要求合理确定空调系统的型式。如独立设置风系统的条件、全空气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选择要求、定风量与变风量的条件等等。(教材P296重点内容)。2空调风系统(本节的重点之一)(1)掌握一次回风系统的流程及ID图处理过程,能够根据不同的空调机热、湿处理的组合方式在画出一次回风系统的处理过程(或者根据焓湿图上给出的处理过程,能够绘制空调机组的热、湿处理流程图)。例题某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过程组合图如图,下列那个焓湿图的在原理上是正确的(不考虑空调送风机引起的空气温升)C(2)其它要注意的是1)夏季处理过程中,设有再热时的处理方式(包括风机或管道温升引起的情况)以及由于过程线太平坦时(与L无交点或者交点过低的情况)注意规范第6312条规定;2)“机器露点”的选择原则9095。在有除湿要求时,通常情况下不能考虑无露点处理过程。3)掌握新风量的确定原则(1)卫生要求(人均新风量要求),(2)房间正压要求(指通常情况下工艺另有要求除外)。4)从实际了解的情况来看,夏季过程计算一般人员都比较熟悉,因此冬季过程部分要适当充实一下,其中有两点要注意(1)不同加湿方式(重点是等温加湿和绝热加湿)时的处理过程;(2)冬季室外温度过低时,注意混合点的状态,如果已经落入饱和区,应对新风先进行预热(或者教材P298中提到的预热情况混合点比焓低于“机器露点”)。对于冬季过程,除了教材图333提到的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混合后先加热再加湿,这时设计人员应能根据冬季的设计情况求出各种状态点及相应的热量(通常情况下采用冬季送风量与夏季相同),步骤如下(1)计算过程线并作图;(2)根据送风量和热负荷计算送风焓差(或温差),在过程线上确定送风点O;(3)根据与夏季相同的新风比确定冬季混合点C;(4)根据加湿方式和送风点与冬季混合点的含湿量差确定加湿前的空气初状态点C1(注意等温加湿时C1为TO等温线与DC线的交点;绝热加湿时C1为HO与DC线的交点);(5)计算加湿量GSDODC1、加热量GS(HC1HC)。(3)熟悉二次回风系统的原理和节能的机理(在送风温差有限制时,一次回风系统要求采用再热来达到,二次回风系统则通过改变二次回风量来调整送风温度,减少了再热量。但要注意的是1)二次回风系统对于湿度的控制较为困难,2)二次回风系统的“机器露点”低于一次回风系统的“机器露点”,这两者使得二次回风系统有一定使用限制条件1)室内散湿量较大,2)冷水温度限制。应对整个建筑的空调系统能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要求供水温度降低对冷水机组的能耗不利)和适用条件(个人认为最好是冷水进水温度不要求降低时使用关于冷水温度要求,在暖通规范6312条第一款有规定)。(4)熟悉变风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节能机理1)系统构成空调主机变风量末端装置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2)末端装置的特点(1)一次风量随控制的空调区温度自动调节风量;(2)可设定最大风量与最小风量;(3)不用时可以全关;3)了解常用末端装置的形式(目前应用的基本上都是压力无关型)、主要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节流型;(2)风机动力型(分串联合并联两种形式);(3)带再热型(其中包含前两种形式);4)掌握系统节能机理由于各末端风量自动追踪房间显热冷负荷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控制措施后,使空调机组的送风量做相应的改变。与定风量系统相比,在低负荷时节省空调机组内送风机的运行能耗由于全年绝大多数空调时间内空调负荷总是低于设计值,因此该系统能较多的节约全年能耗;5)掌握系统设计风量的确定原则和各末端风量的确定原则(与系统冷负荷和房间冷负荷的确定原则相同);(5)关于空调内、外区的划分首先要掌握的是什么是内区、外区它们各自有何特点1)谈论内、外区的针对性空调负荷及空调系统。2)内、外区特点的体现主要反映在全年空调负荷的性质上面外区受室外气候影响,体现出的负荷性质是夏季为冷负荷,冬季为热负荷;内区不受室外气候影响,体现出的负荷性质是夏季和冬季均为冷负荷;3)应该明确的是空调内、外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情况,内、外区特点的出现与建筑的平面布置、适用要求等条件有关,与采用的系统形式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在解决内、外区的问题上,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而已;4)关于内、外区划分标准,目前没有较为统一的结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房间分隔的情况;(2)对象特点负荷计算和负荷平衡情况;(3)一些标准对此有原则性规定。(6)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1)掌握不同系统形式的构成、特点及优缺点(包括ID图),熟悉风机盘管的常用形式和特点;(教材P305307)2)熟悉常见的新风不同送风方式时,系统的焓湿图处理过程(尤其是新风直接送入房间时);熟悉在上述不同方式时风机盘管冷量和新风冷量的分配关系。(教材P322)。3)掌握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应用范围或限制条件(规范633、635、639、6313等条文)。4)注意其中639条的规定经处理的新风宜直接送入室内。(7)空调系统的风平衡1)关于空调房间的风平衡,见暖通规范第613条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区空气压力按工艺要求确定;舒适性空气调节,压差510PA,不应大于50PA。2)上述只是规范的原则要求。在空调系统或房间的风量平衡设计中,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排风的通路问题。例如目前一些采用一次回风的全空气系统中,设计者希望在过渡季采用加大新风量直至采用全新风送风的方式,一些工程在回风管和新风管上设置了电动风阀,设计意图是过渡季关回风阀、新风阀全开。但是,由于空调房间大多处于较密闭的状态,如果没有考虑必要的排风出路,实际上,这种方式是不可行的,出现的问题是(1)由于房间正压过大,希望窗缝、门缝等正压排风如此大的风量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时送风量不可能达到设计希望的送风量;(2)由于同样的原因,会造成缝隙出的风速过大而出现较大的噪声。因此,这时必需考虑有组织的排风最理想的做法是采用标准的双风机系统(设回风机)并在回风管道上引出一条排风管路(上设排风电动阀),这样在过渡季可以实现边新风比控制,直至采用全新风送风方式(即全新风送风机械排风成为一个典型的直流式系统);如果由于机房尺寸、风管布置等原因不能采用上述标准的双风机系统时,也应单独设置机械排风系统这时系统称为了一个双新风比系统冬、夏设计状态时,采用最小新风比送风;过度季状态时,采用全新风送风机械排风(如果排风机不能变速,则不能调节新风比);如果排风机采用变速风机,则可以通过调节新、回风电动风阀的开度和排风机的转速来调节新风比这时的实际运行结果与标准双风机系统相同。若实在无法设置上述回风机或排风机,在一些特定条件许可时,也可考虑设置较大的自然排风管道(加电动风阀,通过控制室内正压的要求计算排风管的面积),由室内正压进行“稍有组织”的排风。但最后一种方式受到风管布置(一般此排风管的尺寸较大),自然排风口的位置和室外气候条件(如风速和风向)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于做到的。因此最好还是采用机械排风的方式。(暖通规范第6317条也提出相应的规定)3水环热泵系统(1)掌握水环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2)熟悉水环热泵系统的特点、主要节能机理以及适用范围;主要节能机理最关键的一点仍然是“能量平衡原则”在冬季,建筑内存在较多内部发热量的情况下,一部分机组供冷而另一部分机组供热时,通过循环水管的联系,使冷、热量在建筑内得到转移(按需分配),这样可以在一定时段内取消或减少外界提供给建筑的热量。适用范围(从节能观点来看)建筑内存在较为稳定、可观的内部发热量。(3)能够通过热平衡方程计算水环热泵系统的冷、热量(尤其是辅助热源用量)。辅助热源热量(设计值)QFQRQNQN式中QR建筑冬季计算耗热量,QN建筑冬季内部发热量,QN所有水环热泵机组的耗电量之和;(4)对循环水水温的要求。暖通规范736条1535;(5)由于设水环热泵系统的建筑通常不再设其它空调系统形式,因此要了解该系统的新风供应及处理方式热回收方式、混风方式(要注意此时应对使用工况与标准工况的差距进行修正)、冬季循环水预热或辅助热源加热的方式。4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调系统(VRF)(1)掌握系统构成及技术特点构成室外主机冷媒管道室内机(通常为多台)技术特点(其它特点不详述)(1)属于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2)室内机通过电子膨胀阀自动控制供液量,满足所负担的空调区的温度要求;(3)室外机根据各台室内机的供液需求,自动改变压缩机转速而改变系统的制冷剂流量,达到节能的目的;(2)了解设备选择及容量修正的内容。(3)了解该系统的几种常用的新风供应及处理方式热回收、单独集中处理、室内机混风方式。5户式空调系统户式空调系统从特点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集中空调系统或者VRF系统。1了解三种基本形式(风管系统、水管系统和制冷剂系统)及其合适的应用范围和场所。2个人认为这不是重点。第四节重点部分归纳(共12点)供参考1概念及规范条文内容(1)空调风系统的合理选择,(2)一次回风系统的流程及ID图处理过程(或者根据焓湿图上给出的处理过程,能够绘制空调机组的热、湿处理流程图),(3)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二次回风系统的原理和节能的机理和使用限制条件,(5)空调系统的风平衡原则,(6)变风量系统的节能机理,(7)水环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节能机理,(7)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应用条件以及新风送风口的位置要求。2计算内容(1)一、二次回风处理过程计算(包括风量计算、送风温度计算、冷热量计算、再热量计算等等),(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在不同方式时风机盘管冷量和新风冷量的分配计算,(3)变风量系统中,系统设计风量和各末端风量的计算,(4)水环热泵系统辅助热源热量计算,(5)风量平衡计算。第五节空调设备的选择和计算(基础知识要求空调机、风机的基本知识,设计工况与标准工况的概念;工程设计要求各种主要设备的参数特点及参数要求)(这里提到的空调设备主要指空气处理设备或空调风系统中的相关设备)一、暖通规范的要求6312条第1款、667条(关于出风温度的要求)、第四款(关于风速和冷媒温升的要求)。二、常见的热湿处理设备1、了解热、湿处理设备的分类及其特点(包括优缺点)直接接触式喷水室、各种加湿器、吸湿剂等。间接接触式表冷器、表面式加热器、直接膨胀式蒸发器等。2、在前面已经提到几个重要的热、湿处理过程应该掌握,了解固体吸湿剂和液体吸湿剂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3、了解空气过滤器的几种主要分类初效、中效、亚高效及高效及其具体的形式,熟悉表征空气过滤器特征的几个主要参数过滤效率、过滤器的穿透率、过滤器阻力、容尘量等。三、空调设备关于设备选择需要明确的最关键点是国家标准中的设备参数是就某种标准工况下而言的。例如(1)风机盘管的标准供冷工况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5、冷水温度7/12;(2)空调机组的标准工况分为两种1)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5、冷水温度7/12适用于普通空调机组,2)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8、冷水温度7/12适用于新风空调机组。供热工况也是类似的情况,这一点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的工程设计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教材表345(测定机组名义风量、机组出口余压和输入功率的规定运行工况)、346(测定名义供冷(热)量时规定的运行工况)。一般来说,厂家应该提供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参数表,或者设计提出详细的工程技术参数要求,有厂家负责按照设计要求的参数进行计算和选择。1、风机盘管(1)掌握不同类型、特点、适用范围及新风供给方式和处理方式(教材P320P323)(2)风机盘管供冷量选择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目前的风机盘管资料中,大都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工况来提供参数的,当用于实际工程时,需要校核实际工况下的参数,不能直接用标准工况的供冷量来选择(包括显热冷量和全热冷量)。2、空调机组(1)熟悉机组的构造、组成以及基本的功能段组合方式。(2)明确知道在工程设计中,选择组合式空调机组时所需的主要参数风量、冷量、热量、机外余压、电机容量、进/出水温度、进/出风温度(冷却时还包括湿球温度)、加湿量及加湿设备、过滤器要求、尺寸要求、接管方向要求、盘管水阻力限制、噪声要求等等。3、表冷器(包括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1)了解旁通系数对表冷器的影响“机器露点”例题夏季采用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冷却空气时,“机器露点”通常选择9095左右而不是100的相对湿度,其原因是由于受到表冷器旁通系数的影响,无法达到100。(2)掌握析湿系数的定义和物理含义1)析湿系数只是针对冷却而言的;2)定义全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量的比值;3)物理意义反映单位风量下除湿能力的一个指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析湿系数与旁通系数有关。(3)影响热效率的其它参数的规定迎面风速(25M/S)、管内水流速(0618M/S)、常用的进/出水温升(5)、冷却时出风温度与供水温度的关系的规定(不小于3)等等。(4)档水板设置的要求迎面风速大于25M/S。(5)掌握排水水封高度的计算大于风机段的负压值。例题某舒适性空调系统(房间正压值忽略不计)中各部分的空气阻力如图所示,保证空气处理机组的凝结水正常排水所需要的最小水封高度H为(按10PA1MM计算)40MM4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教材P335P337)(1)掌握表冷器和喷水室对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根据焓湿图能列出上述系数的定义式。(2)熟悉喷水室喷水系数的定义及其计算。5、直接膨胀式空调机组(包括热泵形式)明确知道在工程设计中,选择直接膨胀式空调机组时所需的主要参数风量、冷量、热量、机外余压、电源(包括电压和容量)、冷量调节范围要求、冷(热)盘管进/出风温度(冷却时还包括湿球温度)、加湿量及加湿设备、冷凝器冷(热)工况时的工作条件、热泵最低室外工作温度条件、过滤器要求、尺寸要求、接管方向要求、盘管水阻力限制、噪声要求等等。在空调机房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1)机组布置与合理的检修空间,(2)防火阀的设置,(3)消声器的设置位置,(4)风道布置的合理性,(5)出风口软接头的设置,(6)隔震问题,(7)水管与盘管的连接方式通常是下进上出,(8)注意凝结水排水管的设置尤其是排水管的水封高度要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6、风机选择(这里提到的风机,不仅是空调机组内的风机,也包括其它通风系统所用的风机)(1)注意输送空气的性质(尤其是温度要求);(2)注意使用地点和输送的空气温度,对于高海拔地区,当计算空调机组的送风机时,需要对其质量流量(或者说风机风压)进行密度修正(注意体积流量不存在修正问题);(3)选择风机一般应提出的参数风量、风压(全压或静压)、电源、噪声要求等。(4)熟悉各种类型风机的工作原理离心式、轴流式等。(教材第二章第七节通风课专门介绍)例题一台离心式通风机,在标准大气压下输送20空气,风量为10000CMH,出口风压为1000PA。当风机转速和大气压不变,而输送80空气时,下列风量那个为正确的(A)大于10000CMH;(B)10000CMH;(C)需要根据所输送的空气密度进行修正;(D)小于10000CMH。答案B上题要求的是对空气体积流量的计算,不存在修正。也可能考试题改为对风压或质量流量的计算,这时需要考虑修正问题。第五节重点部分归纳(共8点)供参考1概念及规范条文内容(1)各种设备标准工况与应用工况的关系和区别,(2)对空调设备提出的主要参数要求,(3)表冷器析湿系数、旁通系数、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的意义,(4)影响表冷器热工性能的几个主要空气参数,(5)不同温度下空气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关系。2计算内容(1)在应用工况下的参数计算(通常题目会给出相应的修正条件),(2)空调机组冷凝水排水水封高度的计算,(3)不同温度下空气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计算。上午内容结束第六节气流组织重点(1)等温射流、非等温射流、阿基米德数;(2)常用风口的气流组织形式一、熟悉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在气流组织设计时的不同要求1、工业建筑重点考虑的是整个空调区气流的均匀性等问题,其目的是保证要求的温、湿度及其控制精度;2、民用建筑主要考虑的几点(1)空调区的区域温差(及室内参数的均匀性而不是精度),(2)防止气流短路导致空调效果不良,(3)防止夏季吹冷风,(4)防止冬季热风不能正常送至空调区。总的来看,工业建筑对气流组织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了民用建筑的要求,上述民用建筑考虑的机点在工业建筑中通常也是要考虑的(个别除外)。3、希望认真阅读暖通规范中65节,熟悉其中的一些重要规定。如风口流型与送风方式(652条)、舒适型空调关于送风温差的规定(657条)、工艺性空调换气次数的规定(表658)等等。一、熟悉等温射流、非等温射流和受限射流(例如贴附射流这是大多数空调送风的情况)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其中要掌握的是阿基米德数的计算和它对非等温射流的影响情况(比如送冷风时教材中图352的变化情况向下弯曲)。1等温射流轴心速度的计算公式(教材P345);2等温射流断面直径的计算公式(教材P345);3非等温射流轴心温度的计算公式(教材P345);4阿基米德数的计算公式(教材P346)。二、熟悉回风口的流场变化规律可按照无限场或半无限场的点汇流原理来考虑(关于汇流原理及其计算,请参考流体力学的相关内容)某点的流速与盖点至回风口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比照送风气流的情况可以看出送风气流对房间的气流组织的影响比回风气流的影响大得多。三、由于侧送风口和散流器是使用最广泛的送风口形式,因此,要熟悉各种侧送风口和散流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见教材表352和表353)。四、掌握教材中表356和表357。注意此两个表的联系和区别表356是从空调的需求出发提出气流组织的要求和采用的风口形式,表357是列出不同的风口形式能够达到的气流组织的要求。五、熟悉几种主要送、回风方式(上送上回、上送下回、下送下回、下送上回等)的气流组织的定性分析(见教材P357P358)。六、熟悉侧送、散流器平送、孔板送风和喷口送风四种基本的器流组织计算能根据教材的指导进行计算(由于平时工作的原因,请大家多注意这些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FN、DO、VX、DX、等等)。七、了解CFD的基本内容。第六节重点部分归纳(共6点)供参考1概念及规范条文内容(1)风口流型与送风方式、舒适型空调关于送风温差的规定、工艺性空调换气次数的规定,(2)等温射流、非等温射流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