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521.3-2004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易燃气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该标准旨在为易燃气体危险货物的识别、分类、包装、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一套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以预防在处理这些货物时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标准内容概览
-
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的易燃气体种类,通常涉及在常温常压下容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遇火源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
-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实施本标准时需要参考的其他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项检验指标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
术语和定义:对易燃气体、闪点、爆炸极限等关键术语进行明确界定,便于读者准确理解标准内容。
-
检验环境与设备:规定了进行危险特性检验所需的实验室条件、安全设施及检测仪器的具体要求,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与准确性。
-
检验项目与方法:
- 物理状态与化学稳定性检验:确认气体的物理形态,评估其在常温和压力变化下的稳定性。
- 易燃性检验:测定闪点、自燃点等,评估气体的燃烧倾向。
- 爆炸极限测定:确定气体的爆炸下限和上限,评估其爆炸风险。
- 毒理学信息评估:虽然不是直接的爆炸或燃烧特性,但考虑气体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是安全评估的一部分。
-
安全操作规程:详细说明了在样品采集、处理、储存及废弃过程中应遵循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
-
标识、标签与安全数据单:要求对检验合格的易燃气体货物按规定进行正确标识,包括使用警示标签和提供详尽的安全数据单,确保下游用户能够了解货物的危险性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
记录与报告:强调了检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最终报告的编制要求,保证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实施意义
该标准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和安全管理措施,为易燃气体危险货物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供应链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安全监管框架,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免受损害。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4-05-20 颁布
- 2004-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6荡旨日日丰钧K 七多夸95213诀卜r'4,州卜,区1u.M 1土of of 小、篆辈摧埔瞥撞臀了荟发布 曰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与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13修订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与上述规章范本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 l. 1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危险品中心实验室。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亚太地区危险品协会、江南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高伟平、蒋雪枫、张江萍、马军。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验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对易燃气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的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9458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通则0156:1996气体和气体混合物燃烧潜力和氧化能力的测定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13修订版)3术语和定义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13修订版)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s in 0时,于空气中可以点燃的气体。in 0时,于空气中可以点燃的气体的最低浓度。4要求易燃气体包装上铸印、印刷或粘贴的标记、标志和危险货物彩色标签应准确清晰,符合9458有关规定要求。水分的含量应不大于10 g/5. . 体应充分的混合,并用色谱或单一的氧气分析仪精确分析混合气体的组成。5 成,内径至少为50 度至少为内径的5倍。在测试过程中反应管应保持洁净,避免杂质特别是水分的污染。5. B 花塞;2热电偶;3反应管;4通气孔;5排出气体分析;6混合器;7流量计;8进样气体分析;9减压阀门;10压缩空气;n试验气体。应管的一头应是圆柱且被设计带有:a) 1个点火用的火花塞,距管底约50 mm;b)被测试的气体混合物进气口;c)在管子底部有1减压阀门;d) 2个热电偶,1个安装在点火系统旁边,另一个安装在管子顶部,目的是易于检测火焰的蔓延;e) 1个安全装置,目的在于在偶发爆炸事件中可以使因管子的毁坏带来的危险降到最小。侧有高强度透明材料制成的窗子。能量(电极间距5 火花塞(电压15 成。 准中所用的试验气体应是制造中可以遇到的,也就是试验气体应包括正常制造过程中易燃组分最高浓度。试验气体应充分混合且仔细分析以确定其准确组成。分混合待测气体混合物,同时关闭气体入口,在点火前打开反应管出口使得气体混合物的压力等同于大气压力。注:试验前应确保易燃气体试验在爆炸范围之外,可以先于较低的安全浓度进行试验,然后控制流量计将易燃气体浓度逐渐调至可以点燃。在上述试验中,可能有以下几种现象:a)没有燃烧:在空气中此浓度的试验气体混合物不燃烧。则在更高浓度下重复试验过程;b)部分燃烧:火焰在火花塞周围开始燃烧,然后熄灭。这种现象表明试验浓度接近易燃极限,则重复试验至少5次;c)火焰在管中以10 cm/cm/d)火焰在管中以很快的速度升起。1. 1在5. 3(a)中,如气体混合物一直未燃烧,则判定气体是非易燃的。3(b)中,如在重复试验中有1次火焰升起,可认为易燃极限找到,也就是气体是易燃的。3(c)中,发生现象可认为易燃极限找到,也就是气体是易燃的。3(d)中,发生现象可认为气体是易燃的。1纯气体已获得的部分易燃气体低燃烧极限值(见0156:1996附录A)。这些数值是利用近似于5. 2条中所描述的试验设备所获得的。)表示:A, F,F;AnB,1,AB;1,AB, 1D .(1)式中:A;第;第;表示第;表示第n表示易燃气体的数量;p表示惰性气体的数量。混合物中的惰性气体成分利用表1中给定的K:值按照所有惰性气体所占分数转换为相当于氮组分系数的分数,则式(1)转化为式(2),A, F, +A+A;F=+A+K, B, +A凡(2)式中:K为第有气体组分分数之和等于1,则成分的表达式变为式(3).(;Z K,B; 于兴扮育(3) 、“一乙;E K=B= 台 1一A、为同等的易燃气体含量。 L 57'A, K;B r , , 1J 。二。某种气体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最大T。值见0156:1996 4. 6. 1条。如果满足下列式(4)应判定气体混合物为易燃:二,A 艺斤= X 1001,(4)一表1情性气体等同于氮气的转换系数K;一 1 个或多个妞化气体,一个或多个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注意:含有易燃和氧化气体的在燃烧浓度的气体混合物应在低压力和控制条件下配制。燃烧极限能随温度和大气压力的变化而改变。本安全规范没有给出关于这种气体混合物配制的信息。因此,有必要运用其他数据进行精确分析。0156:1996第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