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doc

笔盖注塑模具设计【三维SW】【1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笔盖注塑模具设计【三维SW】【1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rar
英语翻译.doc---(点击预览)
英文原文.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译文封面.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原文封面.doc---(点击预览)
三维图
00_BUW_MACHINE-1.sldprt
00_BUW_MACHINE.sldasm
00_BUW_MACHINE.sldprt
01_FIX_HALF_2-1.sldprt
01_FIX_HALF_2-10.sldprt
01_FIX_HALF_2-11.sldprt
01_FIX_HALF_2-12.sldprt
01_FIX_HALF_2-13.sldprt
01_FIX_HALF_2-2.sldprt
01_FIX_HALF_2-3.sldprt
01_FIX_HALF_2-4.sldprt
01_FIX_HALF_2-5.sldprt
01_FIX_HALF_2-6.sldprt
01_FIX_HALF_2-7.sldprt
01_FIX_HALF_2-8.sldprt
01_FIX_HALF_2-9.sldprt
01_FIX_HALF_2.sldasm
01_FIX_HALF_2.sldprt
01_MOVING_HALF-1.sldasm
01_MOVING_HALF-1.sldprt
01_MOVING_HALF-10.sldprt
01_MOVING_HALF-11.sldprt
01_MOVING_HALF-2.sldasm
01_MOVING_HALF-2.sldprt
01_MOVING_HALF-3.sldasm
01_MOVING_HALF-3.sldprt
01_MOVING_HALF-4.sldprt
01_MOVING_HALF-5.sldprt
01_MOVING_HALF-6.sldprt
01_MOVING_HALF-7.sldprt
01_MOVING_HALF-8.sldprt
01_MOVING_HALF-9.sldprt
01_MOVING_HALF.sldasm
01_MOVING_HALF.sldprt
01_MOVING_HALF_1-1.sldprt
01_MOVING_HALF_1-10.sldprt
01_MOVING_HALF_1-11.sldprt
01_MOVING_HALF_1-12.sldprt
01_MOVING_HALF_1-13.sldprt
01_MOVING_HALF_1-14.sldprt
01_MOVING_HALF_1-15.sldprt
01_MOVING_HALF_1-2.sldprt
01_MOVING_HALF_1-3.sldprt
01_MOVING_HALF_1-4.sldprt
01_MOVING_HALF_1-5.sldprt
01_MOVING_HALF_1-6.sldprt
01_MOVING_HALF_1-7.sldprt
01_MOVING_HALF_1-8.sldprt
01_MOVING_HALF_1-9.sldprt
01_MOVING_HALF_1.sldasm
01_MOVING_HALF_1.sldprt
01_MOVING_HALF_2-1.sldprt
01_MOVING_HALF_2-10.sldprt
01_MOVING_HALF_2-11.sldprt
01_MOVING_HALF_2-12.sldprt
01_MOVING_HALF_2-13.sldprt
01_MOVING_HALF_2-14.sldprt
01_MOVING_HALF_2-15.sldprt
01_MOVING_HALF_2-16.sldprt
01_MOVING_HALF_2-17.sldprt
01_MOVING_HALF_2-18.sldprt
01_MOVING_HALF_2-19.sldprt
01_MOVING_HALF_2-2.bak
01_MOVING_HALF_2-2.sldprt
01_MOVING_HALF_2-20.sldprt
01_MOVING_HALF_2-21.sldprt
01_MOVING_HALF_2-22.sldprt
01_MOVING_HALF_2-23.sldprt
01_MOVING_HALF_2-24.sldprt
01_MOVING_HALF_2-25.sldprt
01_MOVING_HALF_2-26.sldprt
01_MOVING_HALF_2-27.sldprt
01_MOVING_HALF_2-28.sldprt
01_MOVING_HALF_2-29.sldprt
01_MOVING_HALF_2-3.sldprt
01_MOVING_HALF_2-30.sldprt
01_MOVING_HALF_2-31.sldprt
01_MOVING_HALF_2-32.sldprt
01_MOVING_HALF_2-33.sldprt
01_MOVING_HALF_2-34.sldprt
01_MOVING_HALF_2-35.sldprt
01_MOVING_HALF_2-36.sldprt
01_MOVING_HALF_2-37.sldprt
01_MOVING_HALF_2-38.sldprt
01_MOVING_HALF_2-39.sldprt
01_MOVING_HALF_2-4.sldprt
01_MOVING_HALF_2-40.sldprt
01_MOVING_HALF_2-41.sldprt
01_MOVING_HALF_2-42.sldprt
01_MOVING_HALF_2-43.sldprt
01_MOVING_HALF_2-44.sldprt
01_MOVING_HALF_2-45.sldprt
01_MOVING_HALF_2-5.sldprt
01_MOVING_HALF_2-6.sldprt
01_MOVING_HALF_2-7.sldprt
01_MOVING_HALF_2-8.sldprt
01_MOVING_HALF_2-9.sldprt
01_MOVING_HALF_2.sldasm
01_MOVING_HALF_2.sldprt
123_asm.igs
123_asm.rpt
123_asm.SLDASM
123_asm__out.log.1
MFG0002_REF-1.sldprt
MFG0002_REF-10.sldprt
MFG0002_REF-11.sldprt
MFG0002_REF-2.sldprt
MFG0002_REF-3.sldprt
MFG0002_REF-4.sldprt
MFG0002_REF-5.sldprt
MFG0002_REF-6.sldprt
MFG0002_REF-7.sldprt
MFG0002_REF-8.sldprt
MFG0002_REF-9.sldprt
MFG0002_REF.sldasm
MFG0002_REF.sldprt
MFG0002_WRK.sldprt
MFG0003.sldasm
STOP_SYSTEM.sldasm
二维caxa图
主浇套图纸.exb
动模座板.exb
动模板.exb
型腔.exb
定模座板.exb
定模板.exb
推杆固定板.exb
推板.exb
支撑板.exb
笔套工件图纸.exb
主浇套.dwg
动模座板.dwg
动模板.dwg
型腔.dwg
定模座板.dwg
定模板.dwg
总装配图.dwg
推杆.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板.dwg
支撑板.dwg
笔套工件图纸.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08641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8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8-05-11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注塑 模具设计 三维 sw 12 十二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摘  要    


注塑成型在整个制造业的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估计注塑成型的制品约占模具塑料制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及以上,注塑模具在模具工业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现在注塑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传统方法早已满足不了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为赢得竞争市场,持续发展,模具生产必须变革传统的生产方法,引进新技术、新思维。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计算机运用于注塑模具以及制造业中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和成果如下:

    本文具体的阐述了模具CAD/CAE的技术特点,以及先进制造模式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在分析的国际国内模具市场,国内模具CAD/CAE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手段的辅助模具设计的新方法。主要针对注塑模具常见的成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达到将注塑模具过程智能化在熟悉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分析并设计出系统的总体框架。 我们运用Pro/E软件中的模具模块以及塑料仿真模块来进行对模具进行了各个系统的设计。

本论文是对笔盖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详细的介绍,这次的笔盖模具设计我们主要采用了侧抽芯注射模。每个笔盖有一个大孔,成型需要侧抽芯。本模具采用一模十二腔,二次分型,点浇口进料,弹簧和斜导柱分别抽芯。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笔盖的设计,笔盖材料的选择,注塑机的选用、分型面、型腔布局、浇注系统、型腔尺寸计算、型芯尺寸的计算、螺纹型心、模架的选择、推出脱模机构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和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等。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塑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要求进行注射成型工艺的工艺分析、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重点在侧抽芯机构的设计。在这过程中分析了模具受力,推出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以及排气系统等,并绘制完整的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图。设计中力求模具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实用,使得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全自动操作。




关键词:注塑模;一模12穴;型腔;导柱。


                     



Abstract

      Injection molding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hole manufacturingproduc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about one third of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mold plastic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more importance in the mold injection mold industry is obvious,now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had failed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o wi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ld production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y, new think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fic mold CAD/CAE, as well a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mode in the mold industry, mold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 analysis, the domestic mold cadcae trends on the proposed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s a means of secondary mold design new method. The main injection mold for forming a common method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achieve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intelligence In the familiar basic knowledge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based on system analysis anddesign of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We use proe software modules and plastic mold simulation module to perform a type ofmold, core pulling, each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Daily necessity, sometimes adopt the not that high plastics of accuracy and strengths to spread to move, because the plastics has the plasticity strong, the density is small, higher than strength, the knot good luck, the chemistry stability is high,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appearance, as a result be subjected to more and more factories house and the people's fancies.The plastics industry is a newly arisen industry, i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but should but living of, the plastics system piece almost have already entered each realm of the whole industry sections and people's daily lifes currently.Along with the machine industry  electronics industry, aviation industry, the instrument appearance industry and us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ng industry, the plastics models the demand of make the piece more and more, the quantity request i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this will beg model the pie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lding tool, the level of the design manufacturing also the beard is more and more high.This text also design the process to carry on elaborate to a cover molding tool.

Key words:Injection mold; Exactly 12 holes; Cavity; Guide post;



目  录


引言 1

1  塑件总体分析 2

1.1 尺寸分析 2

1.2 材料的选择 2

1.3 体积及质量计算 4

1.3.1体积的计算 4

1.3.2质量及面积的计算 4

2  型腔数目的确定 5

3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6

3.1 型腔、型芯工作尺寸计算 6

3.1.1型腔尺寸计算 6

3.1.2型芯尺寸计算 6

3.2 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7

3.2.1刚度校核 7

3.2.2强度校核 7

4  分型面的选择 7

5  浇注系统的设计 9

5.1 浇注系统的构成 9

5.2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9

5.3 主流道的设计 9

5.3.1主流道的形状设计 9

5.3.2主流道的尺寸设计 10

5.4 分流道的设计 11

5.4.1分流道截面的设计原则 12

5.4.2分流道截面的具体设计 12

5.4.3分流道的尺寸的设计 13

5.4.4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14

5.5 冷料穴的设计 15

6  冷却系统的设计 15

6.1 模具温度的影响 15

6.2 冷却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16

6.3 冷却回路尺寸的确定及布置 17

6.3.1水道孔径的设计 17

6.3.2冷却回路的布置 18

6.4 冷却时间计算 19

6.5 用水量M的计算 20

6.6 成型周期计算 21

7  模具材料选择 21

7.1 模具满足工作条件要求 21

7.2 模具满足工艺性能要求 22

7.3 模具满足经济性要求 23

8  选择注射机 23

8.1 注射机型号选取 23

8.2注射机参数的校核 25

9  模具主要参数的计算 27

9.1 脱模力的计算 27

9.2 初始脱模力 27

9.3 推杆直径计算 28

9.4 推杆的应力校核 28

9.5 推板的厚度计算 29

9.6 推出机构的设计 29

9.6.1推杆的设计 29

9.6.2复位杆的设计 30

9.7  脱模方式的确定 30

10  模具结构设计 31

10.1 结构设计主要原则 31

10.2 模具强度的设计 32

10.2.1凹模的设计 32

10.2.2 嵌底式组合凹模侧壁强度的计算 33

10.2.3  支撑板的强度计算 33

11  排气系统的设计 34

11.1 排气会产生的缺点 34

11.2 排气方式及机构的设计 35

12 模架的选择 36

13  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37

14  结束语 39

参考文献 40


引言

模具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被不断生产出来,其中大多数商品的生产都依赖于模具的多样化。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业的发展也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模具在制造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模具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模具有着高精度、长寿命、高生产率、型腔形状和模具结构复杂的特点。如今模具的生产方式广乏采用CAD/CAM/CAE技术,采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的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模具未来的加工也向着粗加工向高速加工发展,成型表面的加工向精密、自动化发展,光整加工向自动化发展,快速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模具CAD/CAM/CAE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但我国模具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足:发展不平衡,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大多数企业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以上的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我国模具的发展,以上缺点成为我国当前模具工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塑料制品在社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对塑料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年学习的结束,使自己对模具的认识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次设计的题目是笔盖进行注塑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分析、对模具结构的设计和计算。通过pro/E进行造型分析,最后用Auto/CAD软件对主要的零部件与装配图进行绘制,虽然对模具的结构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也进行过实践和相应的课程设计,但这次设计是对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由于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使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详细的查阅资料,以及和同学们的讨论,解决了不少的问题相信这次设计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完成设计的任务。由于自身知识的不够完善,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恳请老师指正。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笔盖注塑模具设计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单位姓名职称讲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4年5月4日摘要编号注塑成型在整个制造业的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估计注塑成型的制品约占模具塑料制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及以上,注塑模具在模具工业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现在注塑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传统方法早已满足不了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为赢得竞争市场,持续发展,模具生产必须变革传统的生产方法,引进新技术、新思维。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计算机运用于注塑模具以及制造业中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和成果如下本文具体的阐述了模具CAD/CAE的技术特点,以及先进制造模式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在分析的国际国内模具市场,国内模具CAD/CAE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手段的辅助模具设计的新方法。主要针对注塑模具常见的成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达到将注塑模具过程智能化在熟悉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分析并设计出系统的总体框架。我们运用PRO/E软件中的模具模块以及塑料仿真模块来进行对模具进行了各个系统的设计。本论文是对笔盖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详细的介绍,这次的笔盖模具设计我们主要采用了侧抽芯注射模。每个笔盖有一个大孔,成型需要侧抽芯。本模具采用一模十二腔,二次分型,点浇口进料,弹簧和斜导柱分别抽芯。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笔盖的设计,笔盖材料的选择,注塑机的选用、分型面、型腔布局、浇注系统、型腔尺寸计算、型芯尺寸的计算、螺纹型心、模架的选择、推出脱模机构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和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等。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塑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要求进行注射成型工艺的工艺分析、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重点在侧抽芯机构的设计。在这过程中分析了模具受力,推出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以及排气系统等,并绘制完整的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图。设计中力求模具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实用,使得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全自动操作。关键词注塑模;一模12穴;型腔;导柱。ABSTRACTINJECTIONMOLDINGOCCUPIESAVERYIMPORTANTPOSITIONINTHEWHOLEMANUFACTURINGPRODUCTION,ITISESTIMATEDTHATABOUTONETHIRDOFINJECTIONMOLDINGPRODUCTSMOLDPLASTICPRODUCTSPRODUCTIONANDMOREIMPORTANCEINTHEMOLDINJECTIONMOLDINDUSTRYISOBVIOUS,NOWINJECTIONMOLDDESIGNANDMANUFACTUREOFTRADITIONALMETHODSHADFAILEDTOMEETTHENEEDSOFMODERNPRODUCTIONDEVELOPMENT,TOWINTHECOMPETITIONINTHEMARKET,SUSTAINABLEDEVELOPMENT,MOLDPRODUCTIONMUSTCHANGETHETRADITIONALPRODUCTIONMETHODS,THEINTRODUCTIONOFNEWTECHNOLOGY,NEWTHINKINGTHISPAPERDESCRIBESTHETECHNICALCHARACTERISTICSOFTHESPECIFICMOLDCAD/CAE,ASWELLASADVANCEDMANUFACTURINGMODEINTHEMOLDINDUSTRY,MOLDONTHEBASISOFINTERNATIONALANDDOMESTICMARKETANALYSIS,THEDOMESTICMOLDCADCAETRENDSONTHEPROPOSEDAPPLICATIONOFCOMPUTERTECHNOLOGYASAMEANSOFSECONDARYMOLDDESIGNNEWMETHODTHEMAININJECTIONMOLDFORFORMINGACOMMONMETHODWEREANALYZED,INORDERTOACHIEVETHEINJECTIONMOLDINGPROCESSINTELLIGENCEINTHEFAMILIARBASICKNOWLEDGEOFINJECTIONMOLDDESIGNBASEDONSYSTEMANALYSISANDDESIGNOFTHEOVERALLFRAMEWORKOFTHESYSTEMWEUSEPROESOFTWAREMODULESANDPLASTICMOLDSIMULATIONMODULETOPERFORMATYPEOFMOLD,COREPULLING,EACHSYSTEMHASBEENDESIGNEDDAILYNECESSITY,SOMETIMESADOPTTHENOTTHATHIGHPLASTICSOFACCURACYANDSTRENGTHSTOSPREADTOMOVE,BECAUSETHEPLASTICSHASTHEPLASTICITYSTRONG,THEDENSITYISSMALL,HIGHERTHANSTRENGTH,THEKNOTGOODLUCK,THECHEMISTRYSTABILITYISHIGH,DIVERSECHARACTERISTICSOFEXTERNALAPPEARANCE,ASARESULTBESUBJECTEDTOMOREANDMOREFACTORIESHOUSEANDTHEPEOPLESFANCIESTHEPLASTICSINDUSTRYISANEWLYARISENINDUSTRY,IS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THEPETROLEUMINDUSTRYBUTSHOULDBUTLIVINGOF,THEPLASTICSSYSTEMPIECEALMOSTHAVEALREADYENTEREDEACHREALMOFTHEWHOLEINDUSTRYSECTIONSANDPEOPLESDAILYLIFESCURRENTLYALONGWITHTHEMACHINEINDUSTRYELECTRONICSINDUSTRY,AVIATIONINDUSTRY,THEINSTRUMENTAPPEARANCEINDUSTRYANDUSUALLYTHEDEVELOPMENTOFTHETHINGINDUSTRY,THEPLASTICSMODELSTHEDEMANDOFMAKETHEPIECEMOREANDMORE,THEQUANTITYREQUESTISALSOMOREANDMOREHIGH,THISWILLBEGMODELTHEPIECEOFTHEDEVELOPMENTOFTHEMOLDINGTOOL,THELEVELOFTHEDESIGNMANUFACTURINGALSOTHEBEARDISMOREANDMOREHIGHTHISTEXTALSODESIGNTHEPROCESSTOCARRYONELABORATETOACOVERMOLDINGTOOLKEYWORDSINJECTIONMOLDEXACTLY12HOLESCAVITYGUIDEPOST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目录引言11塑件总体分析211尺寸分析212材料的选择213体积及质量计算4131体积的计算4132质量及面积的计算42型腔数目的确定53成型零部件的设计631型腔、型芯工作尺寸计算6311型腔尺寸计算6312型芯尺寸计算632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7321刚度校核7322强度校核74分型面的选择75浇注系统的设计951浇注系统的构成952浇注系统设计原则953主流道的设计9531主流道的形状设计9532主流道的尺寸设计1054分流道的设计11541分流道截面的设计原则12542分流道截面的具体设计12543分流道的尺寸的设计13544分流道的布置形式1455冷料穴的设计156冷却系统的设计1561模具温度的影响1562冷却系统主要设计原则1663冷却回路尺寸的确定及布置17631水道孔径的设计1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632冷却回路的布置1864冷却时间计算1965用水量M的计算2066成型周期计算217模具材料选择2171模具满足工作条件要求2172模具满足工艺性能要求2273模具满足经济性要求238选择注射机2381注射机型号选取2382注射机参数的校核259模具主要参数的计算2791脱模力的计算2792初始脱模力2793推杆直径计算2894推杆的应力校核2895推板的厚度计算2996推出机构的设计29961推杆的设计29962复位杆的设计3097脱模方式的确定3010模具结构设计31101结构设计主要原则31102模具强度的设计321021凹模的设计321022嵌底式组合凹模侧壁强度的计算331023支撑板的强度计算3311排气系统的设计34111排气会产生的缺点34112排气方式及机构的设计3512模架的选择3613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规程3714结束语39参考文献40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0页共40页引言模具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被不断生产出来,其中大多数商品的生产都依赖于模具的多样化。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业的发展也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模具在制造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模具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模具有着高精度、长寿命、高生产率、型腔形状和模具结构复杂的特点。如今模具的生产方式广乏采用CAD/CAM/CAE技术,采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的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模具未来的加工也向着粗加工向高速加工发展,成型表面的加工向精密、自动化发展,光整加工向自动化发展,快速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模具CAD/CAM/CAE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但我国模具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足发展不平衡,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大多数企业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以上的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我国模具的发展,以上缺点成为我国当前模具工业首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塑料制品在社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对塑料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年学习的结束,使自己对模具的认识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次设计的题目是笔盖进行注塑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分析、对模具结构的设计和计算。通过PRO/E进行造型分析,最后用AUTO/CAD软件对主要的零部件与装配图进行绘制,虽然对模具的结构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也进行过实践和相应的课程设计,但这次设计是对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由于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使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详细的查阅资料,以及和同学们的讨论,解决了不少的问题相信这次设计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完成设计的任务。由于自身知识的不够完善,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恳请老师指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页共40页1塑件总体分析11尺寸分析图11笔套的截面图纸塑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未注公差按SJ137278,8级材料采用ABS12材料的选择通常,选择塑件的材料依据是它所处在的工作环境及使用性能的要求,以及原材料厂家提供的材料性能数据。对于常温工作状态下的结构件来说,要考虑的主要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屈服应力,弹性模量,弯曲强度,表面硬度等。综合各项因素最后选择ABS塑料作为本次设计所使用的材料最为适合。ABS性能ABS无毒、无味,外观呈象牙色半透明,或透明颗粒或粉状。密度为105118G/3,收缩率为0409,弹性模量值为02GPA,泊松比值为0394,吸湿性250。力学性能ABS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冲击强度极好,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使用;ABS的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又具有耐油性,可用于中等载荷和转速下的轴承。ABS的耐蠕变性比PSF及PC大,但比PA及POM小。ABS的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属塑料中较差的。ABS的力学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热学性能ABS的热变形温度为93118,制品经退火处理后还可提高10左右。ABS在40时仍能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可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电学性能ABS的电绝缘性较好,并且几乎不受温度、湿度和频率的影响,可在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2页共40页多数环境下使用。ABS成型工艺ABS也可以说是聚苯乙烯的改性,比HIPS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和更好的机械强度,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使用注塑机、挤出机等塑料成型设备进行注塑、挤塑、吹塑、压延、层合、发泡、热成型,还可以焊接、涂覆、电镀和机械加工。ABS的吸水性比较高,加工前需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7085,干燥时间为26H;ABS制品在加工中容易产生内应力,如应力太大,致使产品开裂,应进行退火处理,把制件放于7080的热风循环干燥箱内24H,再冷却至室温即可,ABS在升温时粘度增高,所以成型压力较高,故塑件上的脱模斜度宜稍大,ABS易吸水,成型加压前应进行干燥处理,ABS易产节痕,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在正常的成型条件下壁厚,熔料温度对收缩率影响极小,在要求塑件精度高时,模具温度可控制在5060C,而在强调塑件光泽和耐热时,模具温度应控制在6080C。ABS注塑工艺ABS是最常用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制造齿轮、轴承、把手、泵叶轮、电视机、计算机、打字机壳体、键盘、电器仪表、储电池槽、冰箱部件等及机械工业部件、各种日用品、消费品包装等制品。ABS注塑成型温度160220之间,注射压力在70130MPA之间,模具温度为5575。图12笔套的三维模型图如图所示塑料制件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查表得收缩率为0308,取值06;大批量生产1)该塑件尺寸较小,一般精度等级4,为降低成本,采用一模多腔,并不对制品进行后加工。2)根据塑件的生产效率及为提高成型效率采用侧浇口。3为了方便加工和热处理,型腔与型芯采用拼镶结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3页共40页13体积及质量计算131体积的计算将笔套分成3个部分进行计算,如下图所示图13面积分割图已知,40MH285,350M,H810,R7M,R640,R83M,R10,313212LH4第一部分的体积为RR4926/RR1H59/V2122211LH315346113得V12RL1从而总体体积为V127848M查表塑料模设计手册之二表14可知ABS塑料的密度为104G/CM132质量及面积的计算(1)单个塑件质量310427810296MVG(2)在分型面上面的投影面积为427288M投影S(3)曲面的整体表面积23820511E032总(4)曲面的平均厚度为VL081380512/417/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4页共40页图14三维剖视图2型腔数目的确定一次注射只能生产一件塑件的模具称为单型腔模具;一次注射能生产两件或两件以上塑件的模具称为多型腔模具。与多型腔模具相比较,单型腔模具具有塑件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性好、成型的工艺条件容易控制、模具结构简单紧凑、模具制造成本低、制造周期短等特点。但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多型腔模具应是更为合适的形式,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塑件的整体成本。在多型腔模具的实际设计中,确定型腔数目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首先确定注射机的型号,再根据注射机的技术参数和塑件的技术经济要求,计算出要求选取型腔的数目;另一种方法是先根据生产效率的要求和塑件的精度要求确定型腔的数目,然后再选取择注射机或对现有的注射机进行校核。一般可以按下面几点对型腔的数目尺寸精度等级要求一般,根据经济性来确定型腔数目,经计算采用一模12腔总体积及质量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5页共40页图21型腔排布图塑件总体积3M48127V总塑件总体质量GM95612总3成型零部件的设计31型腔、型芯工作尺寸计算查表塑料模设计手册之二表14塑料ABS收缩率0308,取值06。型腔径向尺寸LM0Z1SLS(05075)0004531型腔深度尺寸HM0Z1SHSX0Z32型芯径向尺寸LM0Z1SLS(05075)0Z33型芯高度尺寸HM0Z1SHSX0Z34式中LS塑件外型径向基本尺寸的最大尺寸(MM);LS塑件内型径向基本尺寸的最小尺寸(MM);HS塑件外型高度基本尺寸的最大尺寸(MM);HS塑件内型深度基本尺寸的最小尺寸(MM);CS塑件中心距基本尺寸的平均尺寸(MM);X1/31/2;塑件公差(MM);Z模具制造公差,取(1/31/5)。311型腔尺寸计算尺寸公差值/MM计算14044LM0Z10651407504400110137610011030018LM0Z10653507501800045288450004548064HM0Z1065511/3064001648525312001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6页共40页312型芯尺寸计算尺寸公差值/MM计算83032LM0Z1065830750320008811395000835052HM0Z1065351/3052001335400816001332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321刚度校核MAX35EJPH84342LS化简得出S11534PH式中E型腔材料弹性模量;J梁的惯性矩S侧壁厚度P型腔内单位面积熔体压力根据查表结果得出E20610MPA005MMP取30MPA,代入计算得5结果19115,成立故能满足其刚度要求。34EPH322强度校核SR3612P式中型腔材料许用拉应力为150MPA代入计算得出19R成立,12P故能满足其强度要求,确定最小壁厚之后,结合模具抽芯原则,初步确定选用B型模架,模架周边尺寸为246249MM。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7页共40页4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设计在注射模的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分型面的设计可以对塑件的质量、模具的整体结构、工艺操作的难易程度及模具的制造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因此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所以要根据以下几条原则选择分型面(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当已经初步确定塑件的分型方向后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即通过该方向上塑件的截面积最大,否则塑件无法从型腔中脱出;(2)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通常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助于动模内设置的推出机构动作,否则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往往会增加模具整体的复杂性;(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与分型面垂直方向的高度尺寸,若精度要求较高,或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外形或内孔,为保证其精度,应尽可能设置在同一半模具型腔内。如果塑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成型表而被分型面分割,就有可能由于合模精度的影响引起形状和尺寸上不允许的偏差,塑件因达不到所需的精度要求而造成废品;(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选择分型面时应避免对塑件的外观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需考虑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飞边是否容易修整清除,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分型面处产生飞边;(5)便于模具加工制造。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应尽量选择平直分型面或易于加工的分型面;(6)对成型面积的影响。注射机一般都规定其相应模具所允许使用的最大成型面积及额定锁模力,注射成型过程中,当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超过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时,将会出现涨模溢料现象,这时注射成型所需的合模力也会超过额定锁模力,因此为了可靠地锁模以避免涨模溢料现象的发生,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减少塑件型腔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7)对排气效果。分型面应尽量与型腔充填时塑料熔体的料流末端所在的型腔内壁表面重合;(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当塑件需侧向抽芯时,为保证侧向型芯的放置容易及抽芯机构的动作顺利,选定分型面时,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凸台放置在开合模方向,并尽量把侧向拍芯机构设置在动模一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8页共40页经综合思考,我们采用的是以笔套的中截面为分型面。5浇注系统的设计51浇注系统的构成浇注系统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四个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使使熔体均匀充满型腔,并使注射压力有效地传送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形状完整、质量优良的塑件。浇注系统的设计是否适当,直接影响成形品的外观、物性、尺寸精度和成形周期。52浇注系统设计原则浇注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1分析塑料的成型性能,分析浇注系统对塑料熔体流动的影响以及在充模、保压补缩和倒流的各阶段中,型腔内塑料的温度、压力的变化情况,使设计出的浇注系统适应所用塑料的成型性能,保证塑件制品的质量;2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出;3避免塑料熔体直接冲击型芯或嵌件,以防其变形或移位;4尽量缩短流程和减少拐弯,减少熔体压力和热量的损失,保证充填压力和速度,减少塑料用量,提高熔接强度;5防止塑料制品的变形,设计时应注意由于冷却收缩的不均匀或多浇口进料、浇口收缩等原因引起制品的变形;6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应尽量小;7浇注系统的位置应尽量与模具的中心线对称;8浇口的去除、休整应方便,保证制品外观质量。9浇口应设在制品壁厚的部位,以利于补缩;10浇口的位置应选择在能避免制品产生熔合纹的部位;11对于细长型心的模具,宜采用中心顶部进料方式,以免型芯受冲击变形;12不要在制品中承受载荷或冲击载荷的部位设置浇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9页共40页53主流道的设计531主流道的形状设计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中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出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塑料体的流动通道,主流道设计如下1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型,其锥角为24,对于黏度较大的熔体可以增大6内壁粗糙度RA取16M。2主流道截面设计成圆形截面加工容易,且热量损失与压力损失均不大,为常用形式。3圆形截面主流道的直径可根据塑件的流动性良好,所以造圆形截面。532主流道的尺寸设计有关的尺寸计算4/DVK51式中D为主流道大端直径(MM)V流经主流道的熔体容积(3CM)K因熔体材料而异的常数V4133CM/SK15得出D630MM表51主流道截面直径推荐值注射机注塑量1030601252505001000主流道进口端与出口端的直径D1D2D1D2D1D2D1D2D1D2D1D2D1D2聚已烯、聚苯乙烯345355456456456555755586ABS、AS3453554564565457558558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0页共40页聚砷、聚碳酸酯3554555655757568569主流道尺寸的确定1、以上两个表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得主流道的进口端直径D可取355MM,出口端直径可取4585MM。2、由于塑件的单件重量为13296G,所以注塑机选择注射量为30G的,从而可得到主流道进口端直径为D135MM,出口端直径D2630MM。查表可知K的取值主要参数如下表52材料的K推荐取值材料种类PSPE,PPPAPCPOMCAK值25451521225图51主浇套剖视图54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是主流道的连接部分,介于主流道和浇口之间,起分流和转向作用。分流道必须在压力损失最小的情況下,将熔融塑胶以较快速度送到浇口处充模,因在截面积相等的条件下,正方形之周长最长,圆形最短。面积如太小,会降低塑料流速,延长充模时间,易造成产品缺料、烧焦、银线、缩水;如太大易积存过多气体,增加冷料,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在多型腔的模具中分流道必不可少,而在单型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1页共40页的模具中,有时则可省去分流道。在分流道的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小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体温度的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小流道的容积。指塑料熔体从主流道进入多腔模各个型腔的通道,对熔体流动起分流转向作用,并且要求熔体压力和热量在分流道中损失小。经过综合性的考率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为RA小于16MM。541分流道截面的设计原则分流道型式有多种,它因塑胶和模具结构不同而异,常用型式有圆形、半圆形、矩形、梯形、形、正六边形,分流道的截面选择分析如下在条件允许下,分流道截面积尽量小,长度尽量短。分流道较长时,应在末端设置冷料穴,以容纳冷料和防止空气进入,而冷料穴上一般会设置拉料杆,以便于浇道脱模。在多型腔模具中,各分流道尽量保持一致,长度尽量短,主流道截面积应大于各分流道截面积之和其表面不要求过分光滑RA16左右,有利于保温如分流道较多时,应考虑加设分流锥,可避免熔融塑胶直接冲击型腔,也可避免塑料急转弯使塑胶平稳过渡分流道一般采用平衡式分布,特殊情况可采用非平衡方式,要求各型腔同时均衡进胶,排列紧凑,流程短,以减少模具尺寸流道设计时应先取较小尺寸,以便于试模后有修正余量542分流道截面的具体设计1分流道的截面形状常用的流道截面形状有圆形、梯形、U形和六角形等。在流道设计中要减少在流道内压力损失,则希望流道的截面积大;要减少传热损失,又希望流道的表面积小,因此可用流截面积与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表53分流道截面优缺点分析截面形状热量损失加工性能流动阻力最终效果矩形大易大差圆形小较难小好梯形较小易较小一般U形较小易小比较好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2页共40页通过上表可知,圆形截面的效果最好,但是加工难度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采用U形的分流道截面形状。分流道在模具中均匀分布,因为U形截面的热量损失小,而且加工容易,效率较高且能够保证各型腔进料均匀,保证塑件的质量比较高。543分流道的尺寸的设计分流道的直径计算经验公式如下4/37DWL52式中D各级分流道的直径(MM)W流经该分流道的熔体重量(G)L流过熔体的分流道长度(MM)W15955GL120MM推出D38,考虑到分浇道的最小直径,所以取D48MM分流道断面尺寸的选择要看塑件的大小、注塑速度、分流道长度、流动性等因素。根据经验公式所得一般分流道宽度为3295才是合理的,当分流道的直径在56MM一下的时候,对注塑液的流动性影响较大,当直径大于8MM时,对流动性影响较小。故分道流道宽度B4MM,半径RB/22,深度H125225,为了能够使塑料流动平衡均匀,使排列紧凑流程尽量短,使胀模力的中心与注射机锁模力中心一致。表54表各种材料允许的最小分流道直径塑料种类D塑料种类DPE16MMABS,SAN48MMPS,POM32MMPSF,PPO64MMPP,PC48MMPMMA80MM表55各种塑料分流道直径推荐值塑料种类D塑料种类DABS,SAN4895MMPP4898MMPOM3295MMPE1695MMPMMA895MMPPO6495MMPMMA8127MMPS3295MMPA61695MMHPVC95127MMPC4895MM综合表3和表4的数据可得,当采用ABS塑料的时候一级分流道直径可选在D16MM二级分流道D248MM。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3页共40页图52分流道图纸图53浇注质量仿真图54分子流向仿真544分流道的布置形式由于采用一模十二腔,塑件成型尺寸较小,综合分析后分流道布置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4页共40页图53所示图55浇道布置55冷料穴的设计冷料穴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或处于分流道末端。其作用是捕集料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开模时又将主流道的凝料拉出。冷料穴的直径宜大端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此次模具设计是不带顶料杆的冷料穴,其作用仅是为了捕集料流前锋的“冷料”。这类冷料穴的底部由一个以主流道下端半径为半径的半球。6冷却系统的设计61模具温度的影响注射模具的温度是指模具型腔的表面温度,对于大型塑件是指模具型腔表面多点温度的平均值。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直接影响到塑件的质量如收缩率、翘曲变形、耐应力开裂性和表面质量等,并且对生产效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采用温度调节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模具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冷却和加热两个方面,对于大多数要求较低模温一般低于80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ABS等,只需设置模具的冷却系统即可,因为,通过调节水的流量就可达到调节模具温度的目的。但对于要求模温较高80120的塑料如聚碳酸醋、聚矾、聚苯醚等以及大型注射模具,需设置加热系统。因为大型模具散热面积广,有时单靠注人高温塑料来保持模具温度是不够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5页共40页1模具温度调节对塑件质量的影响塑件的质量与模具的温度有密切关系,低的模具温度可降低塑件的成型收缩率,避免塑件收缩产生凹陷,降低脱模后的塑件变形,从而提高塑件尺寸精度。从塑件的耐应力开裂能力来看,结晶型塑料结晶度越高该能力就越低,因此也应降低模温。但模具温度过低将影响塑料的流动,造成充模流动阻力大、不易充满型腔、内部应力过大等缺陷,使塑件易出现翘曲、扭曲、流痕、银丝、注不满等问题。提高模具温度可以改善塑件的表面质量,使塑件的表面粗糙度降低。高的模具温度,对于结晶性聚合物,结晶在模内充分达到平衡,因此,提高模具温度可使塑件尺寸稳定,避免后结晶现象造成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别是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的聚烯烃类塑件。但是,模具温度过高将导致成型周期延长和塑件发脆的缺陷模温过高又会使冷却时间大大延长,易造成滋边、脱模变形等模温高,则熔体冷却速度慢,收缩率波动大。如果模具温度不均匀,型腔与型芯温差过大,则塑件收缩不均匀,导致塑件产生翘曲变形,影响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不均匀的冷却也会使制品表面光泽不一,出模后产生热变形。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模具温度,才能确保塑件的质量。2模具温度调节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在塑件成型周期中,冷却时间占了很大比例,一般可占成型周期的2/3。由于冷却所需的时间长,使得注射成型生产率的提高受到了阻碍,因此,缩短成型周期中的冷却时间便成了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影响冷却时间的因素很多,如冷却管道与型腔的距离、塑料种类和塑件厚度、开模温度、模具热传导率、冷却介质水初始温度及流动状态等。缩短冷却时间,可通过增大冷却介质流速、增大传热面积和调节塑料与模具的温差来实现。此外,冷却管道距型腔表面越近,则冷却效果就越好。因考虑到距离太小,则每一个冷却管道影响型腔表面的范围较小,型腔不易达到均匀冷却冷却管道距型腔表面太近,就会减小模具型腔表面的强度,在型腔内熔融塑料压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影响塑件尺寸精度及外观质量。综合这两种情况,一般冷却管道的管壁距型腔表面的距离取1525MM。塑件的厚度、开模温度及冷却水温度对降低冷却时间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从产品设计和工艺设置入手来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对模具温度的要求塑料品种不同则对于模具的温度要求也不同。对模具温度总的要求是使模具温度达到适宜制品成型的工艺条件要求,能通过控温系统的调节,使模腔各个部位上的温度基本相同在较长时间内,即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成型周期中,模具温度应均衡一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6页共40页62冷却系统主要设计原则1尽量保证塑件的收缩均匀。维持模具的热平衡;2冷却水孔的数量越多,孔径越大,责对塑件的冷却效果越均匀,根据经验,一般冷却水孔中心线与行腔壁的距离应为冷却水管直径的12倍(常为1215MM)冷却水管的中心距一般为冷却水管直径的35倍,冷却水管的直径一般为812MM,但是不能超过14MM;3尽量是冷却水管距离行腔表面的距离相等,当塑件的壁厚均匀时,冷却水管与行腔表面的距离应该处处相等,当塑件的壁厚不均匀时,厚壁处应该加强冷却,冷却水管应该靠近行腔,距离小但是也不应小于10MM;4浇口处加强冷却,一般在注塑时,浇口附近的温度最高,距浇口越远的温度越低,因此要加强浇口处的冷却。即冷却水从浇口附近流入;5应该降低进水与出水的温差,如果进水与出水的温差较大,将使模具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尤其对于流程很长的大型塑件,料温越流越低,对于矩形模具,通常沿模具宽度方向开设水孔,进水与出水的温差不大于5度(精密模具的温差要控制在2度以内);6合理选择冷却水管的形式,对以收缩大的塑件(如聚乙烯)应沿收缩方向开设冷却水孔,对于不同形状的塑件,冷却水管的排列形式也不进相同。具体排列形式自行考虑;7合理选择冷却水管接头的位置,为了不影响操作,进出口水管接头通常设在注射机背面的模具同一侧;8冷却系统的水管尽量避免与模具上的其他机构如推管孔,小型芯孔等发生干涉现象,设计是要全盘考虑;9冷却水管的进出接头应该埋入模板内,以免模具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最好在进出口位置打出标志如INANDOUT;63冷却回路尺寸的确定及布置631水道孔径的设计(1)水道孔径与流量及流速有直接关系。水道中的水流处于紊流状态,由于冷却水道的位置、结构形式、孔径、表面状态、水的流速、模具材料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模具的冷却,因此用塑件的平均壁厚来确定水孔直径。塑件平均壁厚为108MM,尺寸较小,确定水孔直径为8MM。通过调节水温、水速来满足要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7页共40页(2)水孔位置的确定水孔的中心位置距离型腔表面不可太进,太进则使型腔壁面温度不均,同时当型腔压力大时,可使正对水孔的型腔壁面压溃变形。水孔间的位置不可太远也不能太近。在17D3D之间为好,所以我们此处采用间距L2D2816MM(3)水道布置方式水道布置一般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串联水道的优点为水道中间若有堵塞能够及时发现,但是如果流程长,温度不易均匀,流动阻力大。并联水道的优点是分几路通水,流动阻力小,温度较均匀。缺点为中间有堵塞时不易发现。经过综合考虑,我们采用内循环式的冷却水道布置方式,如图61所示图61水道的布置632冷却回路的布置设置冷却效果好的冷却水回路的模具是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冷却回路设置的基本原则(1)冷却水道应尽量多、截面尺寸应尽量大。(2)冷却水道离模具型腔表面的距离要适当。(3)水道出入口的布置要使得出入口温差小。(4)冷却水道应沿着塑料收缩方向设置。(5)冷却水道的布置应避开塑件易产生熔接痕的部位。冷却回路有外接直通式,平面回路式、多层回路式、冷却水道的形式是根据塑件的形状确定的。本设计由于采用整体嵌入式型腔,且型腔外形为矩形,故水道布置在模板上,其具体结构如图所示如图62冷却水道注冷却水孔打空后,应用堵头堵住不需要的通道。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8页共40页图62水道的整体形式64冷却时间计算为使模具表面温度均匀,型腔与冷却回路的分布状态也就是距离和间隔问题值得重视冷却回路通常按制件形状及所需温度分为直通式、圆周式、多级式、螺旋线式、涡旋式、平面U形弯曲式、垂直U形弯曲式、喷射式扩散管式、隔离板式挡板式GL又可按流量和回路数目分为直列冷却和并列冷却M按模具内是由塑料模设计手册,冷却时间依塑件种类、塑件壁厚而异,一般用下式计算61228LNWCEFESTTS式中最低冷却时间(S);CT塑件平均壁厚(MM);S塑件平均热扩撒率(MM2/S);EF模具平均温度();WT熔体平均温度();M塑件脱模时平均温度()。ET式中S108MM查表得4524030WTTET热扩散率的计算公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19页共40页A/PC62式中A热扩散率(MM2/S);塑料热导率W/MKPC塑料比热容J/GK塑料密度KG/3式中293410W/MMKPC1047KJ/KGK105KG/3CM代入数据计算得A02702M/S42SCT由塑料模设计手册,取20S。计算用水量的多少来确定孔径是否合适。65用水量M的计算计算公式为10I/TPMQC63式中Q1每次注射由冷却系统传去的热流量(W)M每一次注射所需的单位时间用水量(KG/S)PC水的必定压热容J/KG。KIT水的入口温度()0水的出口温度()P41790TI10M38KG/S我们水道选择为直径8MM的,水流量为M5KGS38KG/S表61PC主要取值温度020406080CP值42214183417941914199表62冷却水道在稳定紊流下的流速与流量水管直径(MM)最低流速(M/S)流量(3M/MIN)8166000510132000621211000074150870009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20页共40页66成型周期计算注塑成型周期涉及不止流道大小和直径啊,还有浇口的大小、运水、注塑机和注塑工艺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来说把因素考虑全的话,还没有比较科学的计算方法。注射成型周期一般用下式计算64INCRTTS式中TI冲模时间,由PROE计算总注塑质量(包括浇注系统)为309G,查塑料模设计手册表549,取TI05S;TN保压时间,取20S;TC冷却时间;TC20STR其余时间,包括脱模区间及开闭模时间,取TR40S。代入数据计算得T805S7模具材料选择71模具满足工作条件要求1)耐磨性坯料在模具型腔中塑性变性时,沿型腔表面既流动又滑动,使型腔表面与坯料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模具因磨损而失效。所以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2)强韧性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为防止模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3)疲劳断裂性能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往往导致疲劳断裂。其形式有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断裂、拉伸疲劳断裂接触疲劳断裂及弯曲疲劳断裂。模具的疲劳断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材料中夹杂物的含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21页共40页(4)高温性能当模具的工作温度较高进,会使硬度和强度下降,导致模具早期磨损或产生塑性变形而失效。因此,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5)耐冷热疲劳性能有些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反复加热和冷却的状态,使型腔表面受拉、压力变应力的作用,引起表面龟裂和剥落,增大摩擦力,阻碍塑性变形,降低了尺寸精度,从而导致模具失效。冷热疲劳是热作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帮这类模具应具有较高的耐冷热疲劳性能。6)耐蚀性有些模具如塑料模在工作时,由于塑料中存在氯、氟等元素,受热后分解析出HCI、HF等强侵蚀性气体,侵蚀模具型腔表面,加大其表面粗糙度,加剧磨损失效。72模具满足工艺性能要求模具的制造一般都要经过锻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等几道工序。为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及可磨削性;还应具有小的氧化、脱碳敏感性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1)可锻性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塑性好,锻造温度范围宽,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2)退火工艺性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球化率高。(3)切削加工性切削用量大,刀具损耗低,加工表面粗糙度低。(4)氧化、脱碳敏感性高温加热时抗氧化怀能好,脱碳速度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产生麻点倾向小。(5)淬硬性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6)淬透性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7)淬火变形开裂倾向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形状翘曲、畸变轻微,异常变形倾向低。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1)可磨削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22页共40页砂轮相对损耗小,无烧伤极限磨削用量大,对砂轮质量及冷却条件不敏感,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73模具满足经济性要求在给模具选材是,必须考虑经济性这一原则,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选用价格较低的,能用碳钢就不用合金钢,能用国产材料就不用进口材料。8选择注射机81注射机型号选取1、注射机的主要参数有注射量、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塑化能力、锁模力等,这些参数是设计、制造、购买和使用注射机的主要依据。(1)注射量指在对空注射的情况下,注射螺杆或柱塞做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时,注射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射量,反应了注塑机的加工能力。(2)注射压力为了克服熔料流经喷嘴、浇道和型腔时的流动阻力,螺杆或柱塞对熔料必须施加足够的压力,此压力即为注射压力。(3)注射速率为了使熔料及时充满型腔,除了有必须有足够的注射压力外,熔料还必须有一定的流动速率,此参数即为注射速率。(4)常用的注射速率如表所示。表为注射量与注射施加的关系表81注射机的参数注射量/CM3125250500100020004000600010000注射速率/CM/S125200333570890133016002000注射时间/S11251517522533755(5)塑化能力单位时间内所能塑化的物料量。塑化能力应与注塑机的整个成型周期配合协调,若塑化能力高而机器的空循环时间长,则不能发挥塑化装置的能力,反之则会加长成型周期。(6)锁模力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最大夹紧力,在此力作用下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23页共40页具不应被熔融的塑料所顶开。2、注射量的计算V1R12R12H387CM3V2R22R22H070CM3V3R2B170CM3VV1V2V3387070170618CM3其中,V1外圆柱的体积V2内圆柱的体积V3底面圆的体积另有塑件的投影面积为789CM2MVD618905559CM3一般的,熔体密度在07左右,故取值072GCM3,因此,注射量VM/D559/072776CM3根据塑件的大小和实际中常用的注射机,注射端盖塑件选用SZ32型螺杆式注射机。初选注射机注射量该塑料制件的单件重量MS13296G浇注系统重量的计算,根据浇注系统尺寸先计算浇注系统的体积主浇道部分体积1459263/221RRHV3M分浇道部分体积LHL/212368V469132268695933J粗略计算浇注系统重量MJVJ703G总体积V塑件12784812CM153CMM塑件1531041596G总质量M1596703G2299GABS的密度为103105G/CM。满足注射量/080153/0819125CM机V塑件式中V机额定注射CM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纸第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笔盖注塑模具设计【三维SW】【1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08641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