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精密与超精密磨削技术.doc

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11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093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2-09 上传人:信达机械Q****3512... IP属地:江苏
39
积分
关 键 词:
JTK1.2 提升 提升绞车 绞车 滚筒 设计 JTK1.2提升绞车滚筒 cad图纸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 外文翻译
资源描述:

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

57页 18000字数+论文说明书+11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JTK1.2提升绞车总装图A0.dwg

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开题报告.doc

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说明书.doc

主轴A3.dwg

主轴装置A1.dwg

制动器 A1.dwg

制动支轮A2.dwg

卷筒壳A2.dwg

外文翻译--精密与超精密磨削技术.doc

实习报告.doc

支轮A2.dwg

绳卡A4.dwg

衬木A4.dwg

轴承底座 A3.dwg

轴承盖A2.dwg

摘 要

绞车滚筒是用来缠绕钢丝绳,并且承受钢丝绳的拉力所造成的各种载荷的主要部件和传递动力的元件,是绞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滚筒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筒壳、法兰盘(支轮)和支环。筒壳是滚筒最基本和最薄弱的元件,是滚筒的主要承载部分。支环的作用是增加滚筒的稳定性。筒壳和支轮的材料为 钢板。矿井提升机的运转实践证明,木衬对筒壳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故设计时在筒壳外装有木衬。但木衬对筒壳的保护只有在筒壳的形状比较规则,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形,并且用合适的木材制作木衬(现常用柞木、水曲柳或榆木等制作),使木衬与筒壳能各处均匀严密接触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故在安装提升机时,要求筒壳的外形是比较规则的圆柱体,木衬用上述木材制作,并按规定车制绳沟。装设木衬时,应使木衬衬条在长度方向上与筒壳均匀严密的接触,木衬衬条之间的缝隙应尽量予以消除。在使用过程中当木衬已经磨损时,应及时予以更换。

该课题从实际出发,首先对绞车滚筒的用途、工作原理进行概述,进而对绞车滚筒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具体零部件的分析设计;主要包括了电动机的选型,钢丝绳的选择,滚筒筒壳、支轮、主轴等部件的设计计算和校核以及制动系统的选择等若干环节。在结构设计完成后,利用CAD进行装配分析和设计,最后完成绞车滚筒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钢丝绳  支轮  主轴

Abstract

Winch wire rope winding drum is used, and to bear the tension of wire rope caused by the load of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inch. Drum general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namely, tube shell flange (round sticks) and the support ring. Drum drum shell is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vulnerable components is the drum part of the main bear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role of support ring is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drum. Cylinder shell and support material for the steel wheel. The operation of the mine hois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wood lining on the cylinder shell can play a role in the protection, so the design of the shell in the outer tube equipped with a wood lining.However, wood lining to protect the shell of the cylinder only in the shape of the shell tube comparison rules, no larger deform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wood of suitable timber liner (now commonly used oak, Manchurian ash or elm, such as production), so that wood lining with the cylinder shell can be uniform throughout the case of close contact to be effective, the hoist is install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ylinder shell shape of the cylinder is more rules, wood contrast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timber prod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car rope groove . The installation of wood lining, the lining should be trees lining the length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drum shell with uniform tight contact with wood liner lining the gap between articles to be eliminated should be. When using the process of lining has been worn wood should be replaced promptly.

The subject from a practical point, first of all, the use of the winch drum, the work outlined in principle,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winch drum program analysis, and then carry out specific parts of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motor selection, the choice of wire rope, drum cartridge case, support wheel, spindle and other parts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s and check the braking system, as well a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the selection. Upon completion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the use of CAD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assembly, and finally to complete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winch drum.

Key words: Wire Rope  Support wheel   spindle

目录

前  言 6

第一篇  浅谈绞车滚筒 7

第二篇  总体设计方案 8

2.1设计任务说明 8

2.2总体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8

第三篇  电动机的选择 9

第四篇  钢丝绳设计计算及选择 10

4.1最大悬垂长度 12

4.2钢丝绳每米重 13

4.3验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13

第五篇  滚筒的设计 14

5.1滚筒的宽度寸计算 14

5.2 钢丝绳最大静张力以及最大静张力差 14

5.3 滚筒的结构设计 15

5.4 滚筒的强度计算 17

5.4.1筒壳的外载荷 17

5.4.2 钢丝绳拉力降低系数 18

5.5筒壳的失效形式 18

5.6滚筒筒壳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20

5.6.1 空间的坐标分量 20

5.6.2 单元的应变矩阵——轴对称空间问题 25

5.6.3 单元的应力矩阵、刚度矩阵和总刚度矩阵 27

5.7滚筒滚壳强度的校核 30

5.7.1滚筒筒壳自由段压缩应力的校核 30

5.7.2支轮处筒壳应力的校核 31

5.8筒壳的强度稳定性校核 33

5.9 滚筒右支轮部件的结构 33

第六篇  主轴的设计 35

6.1主轴的结构设计 35

6.2联轴器及轴承的选择 36

6.2.1联轴器的选择 36

6.2.2滚动轴承的选择 38

6.3 主轴强度和刚度计算及校核 39

6.3.1 固定静载荷分配于主轴各轮毂作用点上的力 40

6.3.2 钢丝绳拉力分配于主轴各轮毂作用点上的力 42

6.3.3 作用于轴上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合力 43

6.3.4弯矩计算 44

6.3.5 扭矩计算 45

6.3.6危险断面的安全系数计算 46

6.3.7按弯扭组合校核强度 47

6.3.8 挠度计算 48

6.4主轴承强度校核 51

第七篇  制动系统 52

7.1制动系统的作用 52

7.2制动系统的要求 52

结论 55

致谢 56

参考书目 57

前  言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素质,使之能较快地适应工程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如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总结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检验我们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

通过毕业设计进行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具有较强的应用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培养学生,应把对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设计课题通过实习,结合工程实际独立完成设计工作。受到一次机械工程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能较快适应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管理工作。

(2)通过毕业设计,使我们受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科研和工程实际中的技术水平,也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识图和制图能力,查阅手册、使用国家级标准和信息资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3)培养自己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提高自己运用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能力,以及对现有机械设备和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点和技术经济观点。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针对以上要求,我认真的进行了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实际生产经验不足,所以在设计中难免出现错误与不足,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一篇  浅谈绞车滚筒

滚筒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主轴把电动机传递给它的转速和转矩转化成绕在它上面的钢丝绳的线速度,以提升和下放物体。

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可把提升机的滚筒结构分为铸造一焊接混合型(支轮为铸造,滚筒为焊接)和焊接型。

当支轮的变形与简壳的变形相比可以忽略时,称它为刚性支轮,均为刚性支轮。如支轮的变形与筒壳变形相比不可忽略时,称它为弹性支轮。它的特点是筒壳与支轮的应力分布较均匀。经验表明,刚性支轮的结构在制造工艺上较复杂,而且往往容易出现早期失效。因此,现代大中型提升机滚筒常采用的弹性支轮滚筒结构。

弹性支轮滚筒这种结构共同的持点是取消了支环,用较厚的简壳来承担载荷,并且支轮改为辐板式 (即在支轮上开有两个人孔)或圆环式。这样做工艺上较简单,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焊接工艺不当造成加强筋附近的局部应力过高。经验表明,这种改进是成功的。

弹性支轮滚筒结构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刚性支轮的辐板与轴线垂直,而弹性支轮滚筒的支轮与轴线成某一角度(约3?一6。),初看起来,这种倾斜式辐板似乎可以减少筒壳与支轮连接点的刚度.从而减小其弯应力,但由于增加了压缩应力,故对减小合成应力水平并不有效,加上它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故不再倾向于使用它了

根据制动和紧急制动的方式,矿井提升机的制动装置可分为以下几类:重锤式,气动式,液压式,弹簧式,机械电器式和混合式等。

 紧急制动时,制动传动装置运动零件的加速度超过其自由沉落的加速度,这种装置叫快速动作制动装置。属于这类的大多为混合式或弹簧式两类。

 矿井提升机制动系统的执行机构有两大类,即块式闸和盘形闸。常见的块式闸有角移,平移式和综合式三种。

 上述两大类闸均作用在与提升机卷简固接在一起的制动环或制动盘上。

为了使装置可靠,要求工作制动与紧急制动互相独立,以免失灵后互相影响。二者的制动力矩不能叠加,以避免减速度过大。但目前不少制动装置的工作制动和紧急制动在系统上都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大部或共用的。

 制动装置由工作机构(制动器)及传动机构组成。工作机构是直接作用于只动轮上的部分,按结构分为盘式和块式(闸瓦式)制动器;传动机构是使工作机构产生或消除制动力得的部分,按机械传动的动力源分为液压、气压和弹簧传动系统。国产新型系列矿井提升机采用液压盘式制动装置(包括盘式制动器和液压站);而老产品则分别采用油压或气压块式制动装置。前者与后者比具有下列优点;

1)同时工作,即使有一副失灵,也只影响部分制动力矩,故可靠性较高;

2)惯量小,制动较灵敏;

3)通用性好;

结构紧凑,可调行好。

液压盘式制动装置的缺点是:

1)对制动盘和盘式制动器的制造要求较高;

2)对闸瓦的性能要求较高;

3)不宜用于调整运行速度。

结论

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的最后一段经历,是对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对本人实际能力的考察和锻炼。

在指导老师与同组同学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下,经两个月的埋头苦干,终于使这次设计圆满地划了句号,回顾设计的日子,从迷茫无从下手到稍微有眉目,从进入状态到得心应手,日日夜夜地伏案疾书、计算、查阅各类手册,围着设计桌打转,其中多少的苦与乐,腰酸背痛无一表达。可是在设计中,每每有一点的进展,看到自己的小小成绩,心中便涌起几多安慰和满足。由于时间较紧,设计中的主轴部件的连接部分还是不太完美,它是否能用于实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修改与调整。

在设计过程中,我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邓小玲老师,他从设计一开始就带我到校属机械厂进行参观实习,给我们介绍需要借的书籍和设计资料。在自己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还抽出时间到设计室为我们答疑,做出耐心地指导,并给我们认真细致的讲解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在设计工作中,避免了许多错误。在谈话中提出对我们设计工作颇为有益的经验,使我们受益匪浅。在这次设计中,难免会有许多失误与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通过这次设计,我觉得真正的接触到设计工作的实质。如若今后从事设计研发工作,毕业设计的经验与教训将会对今后工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带着毕业设计后对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自信的走上工作岗位。相信,今后的世界将是属于勇于创新的我们的!衷心的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关怀与帮助! 

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我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邓小玲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半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指导,特别是在本次的毕业设计中更是给很多帮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论文的写作。

在本文的写作中得到了机械学院诸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向以上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许多同学的帮助,同时也向我提出了许多的宝

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研制工作及撰写论文期间,焦作华科公司液压系统车间的领导和河南理工大学附属机械厂的工程师、对我论文中的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也感谢学院的领导,是你们给了我这次系统设计的机会,让我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了一次大练兵,同时感谢亲人和朋友,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参考书目

[1] 吴相宪 王正等著.《实用机械设计手册》.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3

[2] 严万生著.《矿山固定机械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3] 煤炭工业部.《煤矿机械设计手册》(上、中册).上海.上海机械研究所,  1970

[4] 刘洪著.《煤炭安全规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昆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中国矿业学院.《矿井提升设备》.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5

[7] 王洪欣 李木等著.《机械设计工程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8]唐大放 冯晓宁等著.《机械设计工程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9]王绍定著.《矿用小绞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

[10]苏翼林著.《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11]顾崇衔著.《机械制造工艺学》.西安.陕西科技术出版社,1999

[12]纪名刚 濮良贵等著.《机械设计》(第八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3]潘英著.《矿山提升机械设计》.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内容简介:
精密与超精密磨削技术 摘要 : 磨削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发展迅速 ,国内外都采用超精密磨削、精密修整、微细磨料磨具进行亚微米级以下切深磨削的研究,以获得亚微米级的尺寸精度。当前磨削除向超精密、高效率和超硬磨料方向发展外,自动化也是磨削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砂带磨削 ,磨削自动化 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 关键词 : 砂带磨削 ,磨削自动化 、 in is to to is of on 精密与超精密磨削技术 国内外都采用超精密磨削、精密修整、微细磨料磨具进行亚微米级 以下切深磨削的研究,以获得亚微米级的尺寸精度。微细磨料磨削,用于超精密镜面磨削的树脂结合剂砂轮的金刚石磨粒平均直径可小至 4 m。日本用激光在研磨过的人造单晶金刚石上切出大量等高性一致的微小切刃,对硬脆材料进行精密磨削加工,效果很好。超硬材料微粉砂轮超精密磨削主要 用于磨削难加工材料,精度可达 m。日本开发了电解在线修整 (精密镜面磨削技术,使得用超细微 (或超微粉 )超硬磨料制造砂轮成为可能,可实现硬脆材料的高精度、 高效率的超精密磨削。作平面研磨运动的双端面精密磨削技术,其加工精度、切 除率都比研 磨高得多,且可获得很高的平面度 , 在工具和模具制造中,磨削是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技术关键除磨床本身外、磨削工艺也起决定性的作用。在磨削脆性 材料时,由于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切屑形成多为脆性断裂,磨剂后的表面比较粗糙。在某些应用场合如光学元件,这样的粗糙表面必须进行抛光,它虽能改善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但由于很难控制形状精度,抛光后经常会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 80 年代末日本和欧美的众多公司和研究机构相继推回了两种新的磨削工艺:塑性磨削( 镜面磨削( (1)塑性磨削 它主要是针对脆性材料而言,其命名来源出自该种工艺的切屑形成机理,即磨削脆性材料时,切屑形成与塑性材料相似,切屑通过剪切的形式被磨粒从基体上切除下来。所以这种磨削方式有时也被称为剪切磨削( 由此磨削后的表面没有微裂级形成,也没有脆必剥落时的元规则的凹凸不平,表面呈有规则的纹理。 塑性磨削的机理至今不十分清楚在切屑形成由脆断向逆性剪切转变为塑断,这一切削深度被称为临界切削深度,它与工件材料特性和磨粒的几 何形状有关。一般来说,临界切削深度在 100 m 以下,因而这种磨削方法也被称为纳米磨削( 根据这一理论,有些人提出了一种观点,即塑性磨削要靠特殊磨床来实现。这种特殊磨床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l)极高的定位精度和运动精度。以免因磨粒的切削深度超过 100 m 时,导致转变为脆性磨削。 2)极高的刚性。因为塑性磨削的切削力远超过脆性磨削的水平,机床刚性太低,会因切削力引起的变形而破坏塑性切屑形成的条件。 对形成塑性磨削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切削深度不是唯一的因素,只有磨 削温度才是切屑由脆性向塑性转变的关键。从理论上讲,当磨粒与工件的接触点的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工件材料的局部物理特性会发生变化,导致了切屑形成机理的变化。作者从实践中找到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许多证据:比如在一台已经服役 20 多年的精度和刚度不高的平面磨床上磨削 40金刚石砂轮。工件表面粗糙度小于 m,表面上看不到脆断的痕迹。另外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 授作了如下试验,在普通的车床上,用激光局部加热一个瓷试件,即能顺利地进行车削。这些实验均间接地说明温度对切屑形成机理有决定性的 影响。 ( 2)镜面磨削 顾名思义,它关心的不是切屑形成的机理而是磨削后的工件表面的特性。当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反射光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该磨削过程被称为镜面磨削。镜面磨削的工件材料不局限于脆性材料,它也包括金属材料如钢、铝和钼等。为了能实现镜面磨削,日本东京大学理化研究所的 授发明了电解在线修整磨削法 镜面磨削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达到境面,必须使用尽可能小的磨粒粒度,比如说粒度 2 m 乃至 m。在 明之前,微粒度砂轮在工业上应用很少,原因是微粒度砂轮极易堵塞,砂轮必须经常进行修整,修整砂轮的辅助时间往往超过了磨削的工作时间。 整与磨削在时间上的矛盾,从而为微粒度砂轮的工业应用创造条件。 削是在磨削过程中,利用非线性电解修整作用和金属结合剂超硬磨料砂轮表层氧化物绝缘层对电解抑制作用的动态平衡,对砂轮进行连续修锐修整,使砂轮磨粒获得恒定的突出量,从而实现稳定、可控、最佳 的磨削过程,它适用于硬脆材料进行超精密镜面磨削。 削技术以其效率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装置简单及加工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日本已较广泛用于电子、机械、光学、仪表、汽车等领域。 削原理是金属结合剂超硬磨料砂轮与电源正极相接做阳极,工具电极做阴极,在砂轮和电极的间隙中通过电解磨削液,利用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溶解效应,对砂轮表层的金属基体进行电解去除,从而逐渐露出崭新锋利的磨粒,形成对砂轮的修整作用:同时形成一层钝化膜附着于砂轮表面,抑制砂轮过度电解,从而使砂轮始终以最佳磨削状态连续进行磨削加工。所以该技术将砂轮修整与磨削过程结合在一起,利用金属基砂轮进行磨削加工的同时利用电解方法对砂轮进行修整,从而实现对硬脆材料的连续超精密镜面磨削。 面磨削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电解预修锐阶段、在线电解修整动态磨削阶段和光磨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对砂轮进行动平衡和精密整形,减小砂轮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预修锐阶段使砂轮获得适当的出刃高度和合理的容屑空间,并形成一层钝化膜:动态磨削阶段形成加工表面:光磨阶段则进一步提高表面质量。 削去除材料的机理与其他镜面加工有所不同。通常的镜面加工是通过磨削 、研磨和抛光来获得的。研磨和抛光是以柔性的研磨盘把磨料压在材料表面并产生相对运动,磨料借助研磨盘的压力以滚动方式使材料破碎,以滑动和滚动方式去除破碎后的材料。 而在 削中,一方面由于磨粒固着在结合剂中,对于单颗粒的固着磨粒而言,其有效磨削尺寸只有磨粒尺寸的 1/3,磨粒主要以微切削的方式去除材料,所以造成的破碎区要小得多:另一方面,砂轮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且容纳有脱落磨料的钝化膜,成为一种具有良好柔性的研磨膜。精磨时,由于进给量很小,钝化膜的厚度远大于磨料的出刃高度,使砂轮基体表层磨料在磨削中 不可能直接与工件接触,砂轮上覆盖的这层钝化膜将代替金属基砂轮参与真正的磨削过程。当电解作用完全抑制时,钝化膜对工件进行光磨。所以削实际上是一种将磨、研、抛合为一体的复合式精密镜面加工技术,其中磨粒主要是以滑动方式去除工件材料的 削技术是对金属结合剂超硬磨料砂轮在线修整、修锐的复合磨削技术,它有别 于电解磨削、电火花磨削,在精密加工领域独树一帜,具有自身的一些显著特点。 磨削过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易于实现磨削过程的最优化: 加工精度高,表面裂纹少,表面质量好: 适应性广泛,磨削效率高 :装置简单,成本低,推广性强等。 削的必备装置主要有砂轮、电源、电解装置、电解液和磨床等五个要素。 削对磨床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较高的主轴回转精度。 削用砂轮的结合剂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解性能,而结合剂元素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不导电。目前常用的砂轮有铸铁纤维结合剂 (铸铁结合剂 (铁粉结合剂 (金刚石砂轮, 削的电源可以采用直流电源、交流电源、脉冲电源等。电解装置的主要部分是工具电极。磨床结构不同,工具电极的位置和形状也不同,电极宜用不锈钢制造 ,与砂轮的间隙控制在 0. 5 1. 5围内,而且应与机床充分绝缘。工具电极固定在绝缘板上,再用调节栓将绝缘板固定在砂轮防护罩上。电极上开有蓄水槽,电解磨削液采用中心送液法,依靠重力和离心力充满电极间隙。 削液兼做电解液,一般采用弱碱性电解质水溶液。但结合剂和磨粒粒度不同,磨削液的主要成分也不同。磨削液对电解过程中形成的钝化膜的厚度、性质乃至最终的磨削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削技术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主要集中在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 学等。哈尔滨工业大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 削专用的脉冲电源、磨削液和砂轮,在国产机床上开发出平面、外圆和内圆 削装置,并对多种硬脆材料进行了 面磨削的实验研究。目前正积极推广普及该技术,实现产品化。国内已有十几家单位应用该技术,如 230 厂用于加工动压马达零件, 23 所用于相阵雷达互易移相单元陶瓷、微晶玻璃、铁氧体等航天材料零件加工, 8358厂用于光学玻璃非球曲面加工, 205 所用于光学玻璃加工,华侨大学用于加工大理石,福建南安宏伟陶瓷厂用于加工陶瓷等。 尽管 削技术在我国 的发展落后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但是 削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基础已经具备。特别是该技术显著的特点,尤其适合我国国情。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推广,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它潜在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并采用该技术,从而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削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镜面加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精密与超精密磨削技术 摘要 : 磨削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发展迅速 ,国内外都采用超精密磨削、精密修整、微细磨料磨具进行亚微米级以下切深磨削的研究,以获得亚微米级的尺寸精度。当前磨削除向超精密、高效率和超硬磨料方向发展外,自动化也是磨削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砂带磨削 ,磨削自动化 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 关键词 : 砂带磨削 ,磨削自动化 in is to to is of on is of at it is of is in to of of in of to of m a of on is to to to m. he of of or of a to of to to of to in it is a of of of to a of of it is of is is , a on in it of it is to be of in in 980s is of (1)it it of it it is to is by of So of as of of a to in to so as to it to do of 00 m, as to a of be by l)In in of 00 m 2)is to to of it is to it is a to to of of is to of of a of of of on 0 iC in 0. of is m, is In as on a on on ( 2) of is as it is of of of its to of as of to of to it as In to be to of is of to . of of it of as as m m. of is in is of is to be to of of of on of of It is in of to to to of of of it is of of of as in as is in of in to of of on of a of at to of it is to to So of to of to to of of of to to of in on to a of of of of in of a of of of to to of is by It is by on of of to by of of it is to by of on is in as to of it , in a to a so is On of is to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JTK1.2提升绞车滚筒设计【11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0937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