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是否对颜色知觉产生无意识影响_第1页
人格特质是否对颜色知觉产生无意识影响_第2页
人格特质是否对颜色知觉产生无意识影响_第3页
人格特质是否对颜色知觉产生无意识影响_第4页
人格特质是否对颜色知觉产生无意识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颜色 式,在形状辨别任务中,使用个反映无意识探测的脑电指标来考察人格特质是否对颜色知觉产生无意识影响,并考察不同人格特质个体对于偏好上有差异的颜色,是否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表现出颜色知觉上的差异。 实验一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修订版( 筛选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并采用等级排列法考察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 以确定两种人格特质个体在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和无显著差异的颜色,作为实验二的颜色材料。结果发现,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在红色的偏好等级顺序上差异显著, 在绿色的偏好等级顺序上差异不显著,且偏好顺序相同,因此将红色和绿色分别作为实验二中两种人格特质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和无显著差异的颜色。 实验二让被试进行形状辨别任务,考察当绿色,在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标准刺激,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偏差刺激时,两种人格特质个体的 应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发现,两种人格特质个体的 应没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表明:人格特质对颜色知觉没有无意识的影响。同时考察当红色,在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标准刺激,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偏差刺激时,两种人格特质个体的 应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发现,两种人格特质个体的 应没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表明:对于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不同人格特质没有在无意识层面上表现出颜色知觉上的差异。 关键词 :人格特质;颜色知觉;无意识;视觉失匹配负波 we as an in a to to is in in in In , in to we to of in is in as in . of in of no in of in of no in In , to a we is in is in in no in no of on we is in is in in no in to is in no in in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 言 .色方面的主要研究 . 颜色偏好研究 . 颜色知觉研究 .格特质、主观偏好、知觉之间关系研究 . 人格特质与颜色偏好 . 人格特质与情绪性信息知觉 . 主观偏好与知觉 .觉形式上无意识探测的脑电指标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案 . 实验一:两种人格特质个体的颜色偏好评定 .验方法 . 被试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实验程序 .果与分析 .论 . 实验二:人格特质对颜色知觉无意识影响的 究 .验方法 . 实验设计 . 被试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实验程序 . 录与分析 .果与分析 .论 . 总讨论 .种人格特质个体在颜色偏好上的异同 .格特质对颜色知觉的无意识影响 .格特质、颜色偏好、颜色知觉之间的关系 . 结论 .考文献 .记 .1 1 引 言 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经验。颜色每时每刻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对颜色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颜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颜色偏好和颜色知觉的研究上。颜色偏好属于高水平的颜色加工,它影响人类许多行为,如买车、选择衣服、装饰房子、设计网页等等。而颜色知觉属于低水平的颜色加工,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出图形和背景,还可以帮助我们检测物体是否出现,并有助于我们对环境中物体的识别和区分1。 色方面的主要研究 色偏好研究 颜色偏好是人在心理上所喜爱或偏爱的颜色2。人们面对相同的颜色会表现出不同的喜好,通常人们会倾向于选择喜欢的颜色,而回避不喜欢的颜色3。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颜色偏好进行了解释。 1971)认为,颜色偏好反映了一种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如果某种颜色是个体所喜欢的,那么这种喜欢反映了一种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满足;而如果某种颜色是个体不喜欢的,这种不喜欢就反映了一种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缺失4。而颜色偏好能够反映出一种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满足,是因为颜色本身是具有情绪效应的5 6 7。李京( 2007)认为颜色选择反映了光波反射到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和相关的情绪体验。 当客观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能引起主体肯定的情绪体验;而当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主体否定的情绪体验8。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个体喜欢某种颜色,是因为这种颜色反映的情绪效应能满足个体的需要,进而引起个体肯定的情绪;而个体不喜欢某种颜色,是因为这种颜色反映的情绪效应不能满足个体的需要,进而引起个体否定的情绪。 颜色偏好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等级排列法、对偶 比较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即将呈现的颜色刺激按照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顺序排列9 10 11 12;对偶比 2 较法,即色块成对出现,让被试从其 中选择选择一个更喜欢的颜色13 14;选择法, 即选择一种颜色绘画或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颜色15 16 17 8。 在这些方法中,等级排列法是较常用的方法,而且相对于另两种方法,它不仅使被试在每次选择的时候可以同时比较所有的颜色刺激,而且提供了更多的颜色偏好信息,且更具有生态学意义,因此被广泛使用。 国内外的研究者对颜色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颜色偏好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文化: 1931)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颜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但对白色似乎都不喜欢18;民族:不同民族间在颜色偏好上存在某些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倾向性。张增慧,林仲贤,茅于燕( 1986)考察了 4增慧,林仲贤( 1993)和肖崇好等( 1996)均考察了 3果都发现了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偏好既存在共同的特点,如壮族和蒙族儿童都比较喜欢红色和绿色,不太喜欢黑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12 19;年代:曾虹文( 1986)考察了中国学生的颜色偏好特点,并与周先庚 1936年的研究结果做比较,结果发现,一般的颜色偏好是变化发展的,在曾虹文的研究中,现在中国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已经不是白色,而是绿色;但现在中国学生最不喜欢的颜色仍与周先庚的研究相似20。葛列众,刘少英,徐伟丹( 2005)考察了 4与李文馥 90年代对 3果发现,颜色偏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规律21;性别:曾虹文( 1986)的研究发现 ,男女生在颜色偏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某几种颜色的平均值上,如对白、红、绿、黑四种颜色的平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20。葛列众,刘少英,徐伟丹( 2005)的研究发现,男女生在颜色偏好顺序上没有差异 ,但在颜色偏好程度上存在差异,如男生对蓝、绿两色的偏好程度大于女生,而女生对红、 橙、黄、紫的偏好程度大于男生21。 2001)对北美大学生的颜色偏好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偏爱蓝色区间,而女生比男生对绿色和蓝色这 两种颜色的偏爱更平均22。 2011)对颜色偏好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喜欢蓝色和绿色,而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紫色和粉红色23;年龄: 2001)考察了 19结果发现, 在成年人的生命进程中, 颜色偏好是会发生改变的24。 李京 ( 2007)对 7果发现,除了橙色以外,不同年龄组的颜色选择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变化 ,而且还会受到具体形状的影响 3 8;文理科:王益荣( 1997)的研究发现,文理科学生颜色爱好等级基本相同 , 但在白、绿、红三种颜色上存在差异。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文理科学生对白色和红色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25。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颜色偏好主要受文化、民族、年代、性别、年龄、文理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颜色偏好时需注意平衡这些因素的影响。 色知觉研究 颜色知觉是由场景中的某些区域的光而引发的知觉体验26。 颜色知觉受很多因素影响,大体可以将影响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又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客体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物体所在环境中影响颜色知觉的因素,客体因素指的是物体自身的特点对颜色知觉产生影响的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指个体自身的认知对颜色知觉产生影响的因素。 客观因素的环境因素主要指照明条件等环境因素。 ( 2006)和2011)考察了照明条件对颜色知觉的影响。 ( 2006)让被试在不同低水平的照明条件下,对 24 个颜色样本按照颜色类别进行分组。结果发现,在三种最昏暗水平的照明条件下,被试仍有明显的颜色知觉。中等亮度水平的照明条件下,被试的颜色知觉是受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来调控的,而在三种最昏暗水平的照明条件下,被试的颜色知觉仅受视杆细胞的调控。这个结果表明了照明条件的不同改变了颜色知觉的机制27; 2011)选取受过训练的被试和没有受过训练的被试,使用现代成像设备,让这两组被试在三种不同背景亮度下,使用个人计算机做出灰色标,结果发现,在人为照明条件下比自然照明,做出的灰色标更好,这说明了照明条件和背景亮度共同影响了颜色知觉28。客观因素中的客体因素主要包 括物体位置和表面光泽等因素。 2008 )的研究考察了物体位置和表面光泽对颜色知觉的影响。 通过操控测试球体与调整球体之间的距离, 让观察者将一个无光泽的球体调整到与测试球体相同的颜色, 结果发现, 测试球体的位置影响了观察者对调整球体颜色的匹配。通过操控测试球体的颜色和表面光泽, 让观察者将一个无光泽的球体调整到与测试球体相同的颜色,结果发现,观察者并不是仅仅匹配了测试球体所反映的平均亮度,视觉系统会补偿表面光泽所带来的物理效应29。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眼动、 注意、 工作记忆、 语言等因素。 O ( 2006)的研究考察了眼动对颜色知觉的影响。在实验中,让观察者带着看左右视野不同颜色的眼镜(左视野看到 的是蓝色而右视野看到的是黄色) 40 分钟,结果发现,观察者的颜色视觉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当观察者摘下眼镜扫向右侧时,觉得白色斑点更蓝了;而当扫向左侧时,觉得白色斑点更黄了。这个结果表明颜色知觉依赖于眼睛扫视的方向,这是与眼动的次数有关。当眼动与颜色改变联系在一起形成人工耦合时,就会改善颜色知觉30;研究者分别考察了内源性性注意和外源性性注意对颜色知觉的影响。 ( 1998) 和 (2004) 探讨了内源性注意对颜色知觉的影响。 1998)的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使用中央任务来调控注意的焦点,外周任务是延迟的颜色匹配任务,结果发现,注意并没有影响对颜色知觉的平均反应时,但是却减少了反应的变异性,这个结果表明了注意使颜色知觉变得更不真实31。 (2004) 通过有中央任务和无中央任务,考察对外周的颜色光栅的辨别阈限,结果发现,注意会从中央的颜色任务中转移,而损害 外周的颜色任务的成绩32;而 2006)则考察了外源性注意对颜色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注意增加了颜色的明显饱和度,但是没有改变颜色的明显色调33。工作记忆对颜色知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记忆对颜色恒常性的影响上。 2011)的研究发现, 有较高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比较低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有更好的颜色恒常性,而且工作记忆的差异依赖于场景中背景信息的利用度,有更多可利用的背景信息,就会有更好的工作记忆,进而有更好的颜色恒常性34。在主观因素方面研究较多的是语言对颜色知觉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由不同语言会产生不同颜色术语, 而不同颜色术语会直接影响颜色知觉或者通过影响颜色分类知觉间接影响颜色知觉。 2009) 的研究中选取了母语讲希腊语的被试和母语讲英语的被试, 他们对浅绿和深绿都只存在一个颜色术语, 而对浅蓝和深蓝的颜色术语不同,母语讲希腊语的被试存在两个颜色术语,母语 讲英语的被试也只有一个颜色术语。采用颜色 测任务,使用 标来考察颜色术语是否会影响颜色知觉, 结果发现, 母语讲英语的被试对绿色和蓝色分别作为偏差刺激时, 对于母语讲希腊语的被试,蓝色比绿色作为偏差刺激时,有更大的 应。这个结果表明了特定颜色术语对颜色知觉有前注意无意识的影响35。 ( 2009)和 2010)的研究都发现语言影响了颜色分类知觉,进而影响了颜色知觉。 ( 2009)的研究让被试比较呈现在左视野或者右视野的两个视觉刺激的颜色是否相同,并记录脑电指标。其中不同的颜色有 5 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同颜色类别中的不同, 一种是在不同颜色类别中的不同。 前中部的中线区域,对右视野中呈现的同类别的刺激的反应比对右视野不同类别的刺激、左视野相同类别和不同类别的刺激的反应引起更大的 且也比这三种条件引起的 分有更长的潜伏期。这个结果表明了语言影响了颜色分类知觉,进而影响了颜色知觉36。 2010)的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给实验组呈现的目标颜色和干扰颜色,由最初的共有语言中的相同颜色术语(同类别) ,后来变成训练后的新命名的不同颜色术语(不同类别) ,结果发现, 实验组对呈现在右视野的目标反应时更快, 而控制组则没有这种效应。这个结果表明了,通过人为学会的颜色分类可以影响颜色分类知觉,进而影响颜色知觉37。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颜色知觉主要受客观因素,像照明条件、物体位置、表面光泽等和主观因素,像眼动、注意、工作记忆、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考察颜色知觉现象时,要将主客观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平衡这些因素对颜色知觉的影响。 格特质、主观偏好、知觉之间关系研究 格特质与颜色偏好 人格也是影响颜色偏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已有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设计了不同的颜色偏好测验来研究人格与颜色 偏好之间的关系。罗夏克墨迹测验: 认为人们对有颜色的墨迹的反应反映出他们处理情绪的典型方法, 义出各种 色分数与人格变量之间的联系38;罗夏克颜色测验:认为颜色偏好与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有关, 通过对 8 种颜色按喜好的排序计算出来的理论分数,来确定颜色偏好顺序与哪种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相联系39;房 人( 验:认为对房子、树、人的颜色选择,反映出他们最基本的人格特征40;颜色金字塔测验( :认为通过被试的颜色选择,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异常人格特征也可以获得个体情绪 控制的信息以及其他的行为特质41; 验:认为可以通过颜色偏好来预测人格变量的分数42;以具体目的的颜色选择测验,认为为房间或日常个人用品选择颜色或上色,可以反映出被试的人格特征43。以上研究都揭示出了人格与颜色偏好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的 6 理论角度来解释颜色偏好所反映出来的人格特征,由此可以看出,人格影响颜色偏好。 而人格特质是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的、持久的倾向。人格特质是人格的一个基本单元,人格具有稳定性与独特性,主要是由于人格特质52,因此人格特质比人格更能体现个体差异。 研究者对人格特质与颜色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些研究者考察同一种人格特质处于两个极端个体的颜色偏好。1971)考察了外倾性人格特质的颜色偏好,结果发现,内倾个体的内部唤醒水平较高,因此可能更偏爱 “平静 ”的颜色,例如蓝色;而外倾个体的内部唤醒水平较低,可能更偏爱 “兴奋 ”的颜色,例如红色4。 2006)对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颜色偏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感觉寻求的人比低感觉寻求的人更偏爱红色43。 而另一些研究者考察了不同人格特质处于相同极端个体的颜色偏好。 1972)通过蒙德斯利个性调查表( 选出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采用对偶比较法考察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对 8种颜色(红、橙、黄、绿、蓝 、紫、黄绿、蓝绿)的偏好,结果发现,神经质个体比外倾个体更偏爱红色和紫色,而外倾个体比神经质个体更偏爱黄绿色44。 K. K.( 1975)同样通过蒙德斯利个性调查表筛选出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 考察了艺术生中的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与颜色偏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倾的艺术生更偏爱绘画中的原色和二级色,而神经质的艺术生没有偏爱的绘画颜色45。黎耀明、陈进贵、薛龙增和李宏建( 1995)使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筛选外倾性和神经质维度的被试,考察这两组被试对 9种颜色(红、橙、黄、绿、蓝 、紫、灰、白、黑)的偏好,实验中采用颜色字代替颜色刺激,告诉被试喜欢某种颜色就在该字底下划一横线,结果发现,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顺序是一致的,都是蓝、绿、白、红、黄、橙、紫、黑、灰46。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人格特质影响颜色偏好,不仅表现出同一种人格特质处于两个极端的个体在颜色偏好上存在差异, 还表现在不同人格特质处于相同极端个体在颜色偏好上的差异。但同时也发现,人格特质与颜色偏好方面的研究考察较多的是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这是因为,大部分基于因素的特质体系都将 倾性)和 经质)看做是最广泛、最普遍的人格维度,因此探讨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是很有意义的。 7 格特质与情绪性信息知觉 相关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会对情绪性信息的知觉产生无意识的影响。研究者一般采用后掩蔽任务、阈下情绪启动任务和情绪 务来体现这种无意识影响。 ( 2005)采用后掩蔽任务考察了高低奇异寻求特质个体和伤害避免特质个体对不同效价情绪性信息知觉的无意识影响。 目标刺激是正性情绪图片、负性情绪图片和中性情绪图片,在目标刺激短暂呈现后,立即呈现一个掩蔽刺激,采用皮肤电导反应作为情绪反应的无意识指标。结果发现,当呈现的是正性或负性情绪刺激时, 高奇异寻求特质个体比低奇异寻求特质个体有更大的皮肤电导反应, 而高伤害避免特质个体比低伤害避免特质个体对所有的刺激都有更大的皮肤电导反应,这个结果表明了,不同人格特质个体对情绪刺激的知觉有无意识的影响47。 ( 2008)采用阈下情绪启动任务考察了特质焦虑对情绪性信息知觉的无意识影响。启动刺激是高兴或害怕的面孔,呈现时间是 30即呈现目标刺激,是一个惊奇的面孔。尽管被试报告没有看到作为启动的情绪面孔而且在迫选测验中也没有表现出对作为启动刺 激的情绪面孔上有区别,结果发现, 高特质焦虑的个体比低特质焦虑的个体表现出对害怕面孔更强的情绪启动效应,而且在 幅上差异更大,这个结果表明了在视知觉的早期阶段,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表现出了对情绪信息的无意识知觉48。 ( 2007)使用情绪务考察特质焦虑对威胁性的情绪刺激知觉的无意识影响。 选取高特质焦虑个体和低特质焦虑个体,记录被试在对威胁词和中性词反应的脑电活动,结果发现,高特质焦虑个体比低特质焦虑个体对威胁词在 幅上更大,而且对于威胁词在晚期的正波上也相对较大, 这个结果表明了特质焦虑对威胁性的情绪刺激的知觉有无意识的影响49。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人格特质会对情绪性 信息的知觉有无意识的影响,而颜色也具有情绪效应,只不过相对于情绪面孔或情绪图片,其所包含的情绪性稍弱一些。吴筱珍,王骧业( 1986)考察了颜色引起的情绪反应,结果发现,蓝、绿、红三种颜色引起肯定的情绪反应,紫、黑引起否定的情绪反应,而橙、黄色引起的情绪反应居中5。黄希庭( 1991)认为:颜色本身往往带有某种特殊的情感负荷,这种伴随着颜色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叫颜色情调。他的研究发现,红色唤起兴奋喜悦的情绪,黑色唤起悲哀、厌恶、恐惧的情绪,绿色唤起舒适、愉快的情绪6。苏少冰等( 2009)的研究考察了 12 种常见颜色的情绪效应,结果发现: 8 红、黄、绿、橙、紫、粉红、黄灰、蓝灰、绿灰这 9 种颜色的情绪联想词均为积极情绪,红灰色和灰色的情绪联想词均为消极情绪7。由此可见,不同人格特质对于可以看做情绪信息的颜色的知觉也可能产生无意识的影响, 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观偏好与知觉 我们经常会快速地对环境中的人或物体产生偏好, 那么人们喜欢什么样的视觉特征而不喜欢什么样的视觉特征 ,或者对什么样的视觉特征感到害怕呢?研究发现,对视觉特征的主观偏好主要受到对称性、典型性、对比性、复杂性,知觉流畅性等因素的影响50,它取决于能快速提取出来的视觉元素。其它类型的物理特征也可以影响主观偏好的判断,像质地、形状、颜色等视觉特征都可以影响人们主观偏好,这样也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主观偏好,像质地偏好、形状偏好、颜色偏好等,其中对颜色偏好的研究居多,正如前文所述。 相关研究发现,主观偏好影响知觉,主要体现在某种类型的偏好可能会影响相应类型的知觉。 1985) 的研究发现,对方向的主观偏好影响对视觉刺激的知觉。在他的研究中,要求英语被试和希伯来语被试复制以水平方向呈现的视觉刺激和单词时,或从左到右或是从右到左,结果发现,英语被试以从左到右的方向复制视觉刺激和单词, 而希伯来人却是以从右到左的方向复制视觉刺激和单词的。 这种对视觉刺激方向的偏好影响了对视觉刺激的知觉51。 1991) 的研究表明对体形的偏爱影响对体形的知觉。他的结果发现,男生会选择理想自我的体形比现实自我略微瘦一些, 而女生会选择理想自我的体形比现实自我显著更瘦,而且女生比男生对理想成人体形的选择表现出更瘦。这与女生比男生更偏爱较瘦的体形有关52。 1998) 的研究表明了手偏爱影响了方向知觉,研究中让女大学生做手偏爱问卷和朝向匹配任务。结果发现,右手偏爱与左侧知觉偏向相关53。 2005) 考察母亲的声音、母亲的面孔偏爱、母亲的面孔知觉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母亲的声音使得对母亲的面孔更加偏爱,这种对母亲面孔的偏爱会易化对母亲面孔的知觉54。 2005)和( 2008)的研究发现颜色偏好影响颜色分类知觉,并影响眼动。实验中让婴儿在有颜色背景中(绿色) 探测有颜色的目标(蓝色) ,目标和背景处于不同的颜色类别,比目标和背景属于相同的颜色类别 (都是绿色 )的更快,且有更 9 快速的眼动。 由于测试的都是成对刺激, 因此结果反映了颜色偏好的影响55 56 ,因为相关研究表明,婴儿对蓝色比绿色更偏爱47,这就表明了颜色偏好对颜色分类知觉的影响。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某种类型的主观偏好会影响相应类型的知觉。主观偏好对知觉的影响较多集中在社会性视觉特征上,而很少集中在简单的物理特征上, 而对简单物理特征的偏好与相应知觉关系的研究更为这些知觉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觉形式上无意识探测的脑电指标 ,叫做视觉失匹配负波,是与听觉失匹配负波等同的在视觉形式上的一个无意识和前注意变化探测的指标, 不需要被试积极做出反应57 58 59 60 35。研究表明,视觉刺激的颜色、空间频率、对比度、运动方向、形状、线条朝向、刺激的空间位置、简单刺激的绑定、刺激的缺失以及刺激序列的偏差变化等等均可诱发 觉失匹配负波是在视觉 通常的做法是在视觉通道呈现的一系列经常出现的标准刺激中出现不经常出现的偏差刺激,不经常出现的偏差刺激的 经常出现的标准刺激的 得到差异波是一个明显负波,被看做是视觉失匹配负波。视觉失匹配负波是由偏差刺激引发 的,独立于集中注意61 35,看做是视觉形式上自动对变化检测的指标62。 研究者对视觉刺激的颜色诱发的视觉 失匹配负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2002) 发现了视觉通道中存在类似听觉通道的 ( 2002)的研究设置了两种实验条件,一种是 件,一种是控制条件, 件下,标准颜色刺激的概率是 在控制条件下, 8 种颜色刺激的概率都是 为了排除物理属性的影响, 以 件下的偏差刺激的 去控制条件下相同颜色刺激的 到一个出现在后部区域的负波 ,差异波的峰值在 136种出现在后部区域的负波看做是视觉形式的失匹配负波 ( 59。 2004)也发现了 应。 ( 2004)在上视野和下视野呈现视觉刺激,视觉刺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常出现的标准颜色刺激,概率为 90%,另一种是不经常出现的偏差颜色刺激,概率为 10%,结果在下视野发现了偏差颜色刺激 10 去标准颜色刺激 到了一个在 140负的差异波,这个差异波就是视觉失匹配负波60。 2009) 对母语讲希腊语的被试和母语讲英语的被试在视野中央分别呈现浅绿、深绿和浅 蓝、深蓝的圆形和正方形, 当一种颜色的浅色作为标准颜色刺激时 (概率为 70%) , 其深色作为偏差颜色刺激 (概率为 10%) ,反之亦然。结果发现,对于绿色和蓝色,在 162偏差颜色刺激皆比标准颜色刺激引起更高的负波,且偏差颜色刺激的 去标准颜色刺激的 得的差异波是一个明显的负波,这个负的差异波就是视觉失匹配负波( 35。以上研究表明,视觉刺激的颜色特征可以诱发视觉失匹配负波,因此通过 个衡量无意识的脑电指标可以更好地探讨无意识的影响。 11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总结以上研究可以发现,颜色偏好属于高水平的颜色加工,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那么对于低水平的颜色加工颜色知觉,是否会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呢?以往研究发现,颜色知觉主要受客观因素,像照明条件、物体位置、表面光泽等因素的影响和主观因素,像眼动、注意、工作记忆、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但没有研究探讨人格特质是否会影响颜色知觉。 相关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对情绪性信息知觉有无意识影响,而颜色也可以看作是情绪信息,那么人格特质是否会对颜色知觉产生无意识影响呢,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本研究要考察的问题。 由于人格特质影响颜色偏好,因此在颜色材料的选取上,应平衡颜色偏好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选择的颜色应是所考察人格特质在颜色偏好上没有差异的颜色。在人格特质的选取上,考虑到大部分基于因素的特质体系都将 E 因素(外倾性)和 N 因素(神经质)看做是最广泛、最普遍的人格维度,而且关于外倾性维度和神经质维度与颜色方面的研究都 聚焦于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的研究, 那么可以通过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研究选取他们在颜色偏好上没有差异的颜色作为颜色材料。 但是目前关于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研究,像 1972), K. K.( 1975),黎耀明等( 1995)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在使用的筛选被试个体的问卷、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上不同的,而且这些研究都没有很好地控制影响颜色偏好的因素,不能很好地考察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因此有必要选用合适的问卷,使用适当的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更好地对变量进行控制来考察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 以获得两种人格特质在颜色偏好上没有差异的颜色,作为颜色材料。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由于人格特质影响颜色偏好,不同人格特质的人会在颜色偏好上存在差异,那么不同人格特质对于偏好上有差异的颜色,是否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表现出颜色知觉上的差异呢?关 于主观偏好与知觉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某种类型的主观偏好会影响相应类型的知觉,但没有研究直接探讨颜色偏好对颜色知觉的影响,更没有研究引入人格特质变量,探讨人格特质、颜色偏好、颜色知觉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另一个欲考察的内容就是不同人格 12 特质对于偏好上有差异的颜色,是否会在无意 识层面上表现出颜色知觉上的差异。在人格特质上也选取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在颜色材料上选取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在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 可以通过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评定获得。 实验一首先对理科大学生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修订版 ( 筛选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并采用 等级排列法让被试按照偏好程度对六种颜色(红、橙、黄、绿、蓝、紫)进行排序,考察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的颜色偏好, 以确定两种人格特质个体在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和无显著差异的颜色。 以外倾个体和神经质个体在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和无显著差异的颜色作为实验二的颜色材料。 实验二采用颜色 式,将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和无显著差异的颜色分别作为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 再分别作为偏差刺激和标准刺激。在形状辨别任务中25,让被试对形状进行辨别,使用 个衡量无意识的脑电指标来考察当两种人格特质个体对于 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无显著差异的颜色, 在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标准刺激, 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偏差刺激时,两种人格特质的 应是否有显著差异,并且考察两种人格特质个体对于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在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标准刺激,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作为偏差刺激时, 两种人格特质的 应是否有显著差异。如果当偏差刺激是两种人格特质个体在颜色偏 好等级顺序上无显著差异的颜色时,两种人格特质的 应有显著差异,这就表明了人格特质影响颜色知觉,并且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如果当偏差刺激是两种人格特质个体在颜色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时,两种人格特质的 应有显著差异,这就表明了对于偏好等级顺序上有显著差异的颜色, 不同人格特质会表现出知觉上的差异,并且发生在无意识层面。 13 3 实验一:两种人格特质个体的颜色偏好评定 验方法 试 随机选取某大学的理科生 582 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