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绪论 1
1.1 题目的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模具工业的发展状况 1
1.3塑料模具发展走势 2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2 复印机小端盖的工艺性分析 4
2.1塑件的材料与结构分析 4
2.1.1塑件的体积及质量计算 4
2.1.2塑件的结构与材料 5
2.2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7
2.2.1塑件的尺寸精度 7
2.2.2塑件的表面质量 7
2.3 工艺性分析 7
3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8
3.1分型面的确定 8
3.2浇口的确定 10
3.3型腔数目的确定 11
3.4浇注系统设计 12
3.4.1主流道 12
3.4.2 分流道 13
3.4.3 浇口的设计 13
3.4.4 浇口套的形式及固定方式 14
3.5成型零部件设计 14
3.5.1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 15
3.5.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8
3.6导向零件的设计 19
3.7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的设计 21
3.7.1抽芯机构的设计 21
3.7.2顶出机构的设计 22
3.8脱模结构的设计 24
3.8.1 脱模力的计算 24
4 冷却设计及排气系统 26
4.1冷却水道热传面积 26
4.1.1塑料传给模具的热量 26
4.1.2冷却水的体积流量 26
4.1.3冷却水道热传面积 27
4.2排气系统的设计 27
5注射机的选择及校核 28
5.1选择注射机 28
5.2 注射机的校核 28
5.2.1 注射压力的校核 29
5.2.2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30
5.2.3锁模力的校核 30
5.2.4 喷嘴尺寸校核 30
5.2.5 注射机固定模板定位孔与模具定位圈的关系 31
5.2.6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31
5.2.7 模具的安装紧固 31
5.3 本章小结 31
6 模具材料的选择 32
7 模具装配图及制造工艺 33
7.1模具装配图 33
7.2模具制造工艺 35
7 模具可行性分析 36
8.1本模具的特点 36
8.2市场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36
9 结论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40
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41
附录 42
1 绪论
1.1 题目的背景和意义
在现代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型。由于模具成型具有优质,高产,省料和低成本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家电,机械制造,石化,轻工日用品等工业部门。美国是世界上超级经济大国,也是世界模具工业的领先国家,日本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模具工业的迅猛发展是重要原因之一[1]。一个国家的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机械制造水平[2]。
塑料模具是现代塑料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装备,塑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3]。用塑模成型零件的主要优点是制造简便,材料利用率高,产品的尺寸规格一致,特别是对大批量生产的机电产品,更能获得价廉物美的经济效果。
1.2 国内外模具工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塑料机械虽然发展很快、生产品种也较多,基本上能供给国内塑料原料加工与塑料制品加工、成型所需的一般技术装备,个别产品也进入世界前列,但与工业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相比,中国塑料机械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品种少、能耗高、控制水平低、性能不稳定等方面。目前中国塑料机械产品主要集中在通用的中小型设备上,技术含量低,20 世纪80-90年代的低档产品供大于求,机械制造能力过剩,企业效益下降。有的品种特别是超精大型高档产品还是空白,仍需进口[4]。
欧美许多模具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国际上是一流的。将高新技术运用于其中已成为快速制造优质模具的有力保证。CAD/CAE/CAM的广泛运用,显示了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工业的优越性,在欧美,这些已经达到了广泛应用[5]。CAE技术在欧美也逐渐成熟,在注射模具设计中应用CAE分析软件,预测成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CAE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意大利CONAU公司应用CAE技术后,试模时间减少了50%以上。为了缩短制模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普遍采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在欧洲模具展上,成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占据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有SLA、SLS、FDM和LOM等各种类型的快速成型设备,也有专门提供原型制造服务的机构和公司[6]。
1.3塑料模具发展走势
塑料新材料及多样化成型方式今后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未来的塑料模具无论是品种、结构、性能还是加工都必将有较快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展望未来,下列几方面发展趋势预计会在行业中得到较快应用和推广。
a. 超大型、超精密、长寿命、高效模具将得到发展。
b. 多种材质、多种颜色、多层多腔、多种成型方法一体化的模具将得到发展。
c. 为各种快速经济模具,特别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RP/RT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d. 模具设计、加工及各种管理将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e. 更高速、更高精度、更加智慧化的各种模具加工设备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
f. 更高性能及满足特殊用途的模具新材料将会不断发展,随之将产生一些特殊的和更为先进的加工方法。
g. 各种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如涂覆、修补、研磨和抛光等新工艺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h. 逆向工程、并行工程、复合加工乃至虚拟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i. 热流道技术将会迅速发展,气辅和其它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也将会有所发展。
j. 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k. 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产品被日益重视的今天,“绿色模具”的概念已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即,今后的模具,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及模具修复和报废,以及模具的回收利用等方面,都将越来越考虑其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利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