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答案柴诚敬主编_第1页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答案柴诚敬主编_第2页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答案柴诚敬主编_第3页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答案柴诚敬主编_第4页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答案柴诚敬主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1.在 吸 收 塔 中 用 水 吸 收 混 于 空 气 中 的 氨 。 已 知 入 塔 混 合 气 中 氨 含 量 为 5.5%( 质 量 分 数 , 下 同 ) , 吸 收 后 出 塔气 体 中 氨 含 量 为 0.2%, 试 计 算 进 、 出 塔 气 体 中 氨 的 摩 尔 比 、 。1Y2解:先计算进、出塔气体中氨的摩尔分数 和 。1y212.5/170.93.0942./.4.8y进、出塔气体中氨的摩 尔 比 、 为1Y210.93.Y2.4.0由计算可知,当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很小时,摩尔比近似等于摩尔分数。2. 试 证 明 由 组 分 A 和 B 组 成 的 双 组 分 混 合 物 系 统 , 下 列 关 系 式 成 立 :( 1) 2)B(ddMxxw( 2) 2A)(BAw解 : ( 1) Mxw BA)1(Mxx2)BA)(Adxxx 2)BA(x由 于 1B故 2)BA(ddMxw( 2) BAwx2)()(dBAB11MwMwx 2)(BA1()Mw2)(B12故 2)(dAdBAMwx3. 在直径为 0.012 m、长度为 0.35 m 的圆管中,CO 气体通过 N2 进行稳态分子扩散。管内 N2 的温度为 373 K,总压为 101.3 kPa,管两端 CO 的分压分别为 70.0 kPa 和 7.0 kPa,试计算 CO 的扩散通量。解 : 设 A CO; B N2查 附 录 一 得 s1038.24D31.kPa71B1 p原 9.A222.53.14ln9lB1 Mpsmkol10273.smkol7.0-12.573.08.314 2624A2A RTzPDN4. 在总压为 101.3 kPa,温度为 273 K 下,组分 A 自气相主体通过厚度为 0.015 m 的气膜扩散到催化剂表面,发生瞬态化学反应 。生成的气体 B 离开催化剂表面通过气膜向气相主体扩散。已知气膜的气相主体一BA侧组分 A 的分压为 22.5 kPa,组分 A 在组分 B 中的扩散系数为 1.8510-5 m2/s。试计算组分 A 和组分 B 的传质通量 和 。 NB解 : 由 化 学 计 量 式 3可 得 A3NBA2代 入 式 ( 7-25) , 得 AAdNpzRTNycD原分 离 变 量 , 并 积 分 得 原原pzDA1AB2ln215 252.80.30.2.5l kmol/(s)1.0 kmol/(s)347 52BA31.2kmol/(s) 3.610l/() N 5. 在温度为 278 K 的条件下,令某有机溶剂与氨水接触,该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 。 氨 自 水 相 向 有 机 相 扩 散 。在 两 相 界 面 处 , 水 相 中 的 氨 维 持 平 衡 组 成 , 其 值 为 0.022( 摩 尔 分 数 , 下 同 ) , 该 处 溶 液 的 密 度 为 998.2 kg/m3;在 离 界 面 5 mm 的 水 相 中 , 氨 的 组 成 为 0.085, 该 处 溶 液 的 密 度 为 997.0 kg/m3。 278 K 时 氨 在 水 中 的 扩 散 系 数 为1.24109 m2/s。 试 计 算 稳 态 扩 散 下 氨 的 传 质 通 量 。解 : 设 A NH3; B H2O3离 界 面 5 mm 处 为 点 1、 两 相 界 面 处 为 点 2, 则 氨的 摩 尔 分 数 为,08.A1x0.A2x915.8.B712x46.095.ln.0lB12 BM点 1、 点 2 处 溶 液 的 平 均 摩 尔 质 量 为kmolg92.17kolg8.0785.82 溶 液 的 平 均 总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33kol/58.kol/98.172.0211 原原原原原 Mc故 氨 的 摩 尔 通 量 为 )(A21BAxczDNx原2 29 71.2405.7(0.85.)kmol/(s)9.10kmol/(s)6 6. 试 用 式 ( 7-41) 估 算 在 105.5 kPa、 288 K 条 件 下 , 氢 气 ( A) 在 甲 烷 ( B) 中 的 扩 散 系 数 。ABD解 : 查 表 7-1, 得cm3/mol0.Av查 表 7-2, 计 算 出 33B(16.5984)c/ol24.cm/olv由式 7-41 23/1B3/1A75.)()(0.BvpMTD原s2m51024.6sm)42.07.(5168. 3/13/1/5. 7. 试 采 用 式(7-43)估算在 293 时 二氧化硫( A) 在水( B) 中的扩散系数 。ABD解 : 查 得 293 K 时 水 的 黏 度 为sPa105.B查 表 7-3, 得 .6查 表 7-4, 得 4cm3/mol bA4.8V由式(7 -43) 0.6bAB15B2/)(0.7VTMD/sm1058./sm8.415.29386. 22960/1 8. 有 一 厚 度 为 8 mm、 长 度 为 800 mm 的 萘 板 。 在 萘 板 的 上 层 表 面 上 有 大 量 的 45 的 常 压 空 气 沿 水 平 方 向 吹 过 。在 45 下 , 萘 的 饱 和 蒸 汽 压 为 73.9 Pa, 固 体 萘 的 密 度 为 1 152 kg/m3, 由 有关公式计算得空气与萘板间的对流传质系数为 0.016 5 m/s。 试计算萘板厚度减薄 5所需要的时间。解 : 由 式 ( 7-45) 计 算 萘 的 传 质 通 量 , 即 AbiLAckN式 中 为空气主体中萘的浓度,因空气流量很大,故可认为 ; 为萘板表面bc 0Abci处气相中萘的饱和浓度,可通过萘的饱和蒸气压计算,即 kmol / m3 3Ai 5i73.9kmol/2.7910814pRT2 2LiAb 7()0.65()(s)4.610kol/(ms)Nkc 设萘板表面积为 S,由于扩散所减薄的厚度为 b,物料衡算可得bM2.168hs086.7s1206.4837A1 第 8 章2. 在温度为 25 及总压为 101.3 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 3.0%(体 积 分 数 )的混合空气与含 二氧化碳为 350 g/m3 的 水 溶 液 接 触 。 试 判 断 二氧化碳的 传 递 方 向 , 并 计 算 以 二氧化碳的 分 压 表 示 的 总 传 质 推 动 力 。 已 知 操作 条 件 下 , 亨 利 系 数 kPa, 水 溶 液 的 密 度 为 997.8 kg/m3。5106.E解:水溶液中 CO2 的浓度为 33350/ol/.8ol/4c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kmol/m33t97.8kml/5.41水溶液中 CO2 的摩尔分数为 4t0.31054cx由 kPa5*6kPa23.95pE5气相中 CO2 的分压为kPa t10.3kPa.039py*p故 CO2 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以 CO2 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kPa*(23.954.0)ka2.915p3. 在总压为 110.5 kPa 的条件下,采用 填 料 塔 用 清 水 逆 流 吸 收 混 于 空 气 中 的 氨 气 。 测 得 在 塔 的 某 一 截 面 上 ,氨的 气 、 液 相 组 成 分 别 为 、 。 气 膜 吸 收 系 数 kG=5.210-6 kmol/(m2skPa), 液 膜吸收系数.y3.6oml/ckL=1.5510-4 m/s。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溶解度系数 H0.725 kmol/(m 3kPa)。(1)试计算以 、 表示的总推动力和相应的总吸收系数; pc(2)试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解:(1)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kPat 1.06*(10.532)kPa2.7475cpyH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246GLG1( )(msa)/ol0.7251.0.1Kk32 52(8.9)(sPa/kol.0(sP)/kmlkmol/(m2skPa)64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33*(10.53.7251.06)kol/1.504kol/cpHc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m/s8./s102.5.1 664GL kK(2)吸收过程的控制因素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 %58.9102.5974/16GkK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绝大部分,故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4. 在某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汽。操作压力为 105.0 kPa,操作温 度 为 25 。 在 操作 条 件 下 平 衡 关 系 符 合 亨 利 定 律 , 甲 醇 在 水 中 的 溶 解 度 系 数 为 2.126kmol/(m3kPa)。测得塔内某截面处甲醇的气相分压为 7.5 kPa,液相组成为 2.85 kmol/m3,液膜吸收系数kL=2.1210-5 m/s,气相总吸收系数 KG1.20610 -5 kmol/(m2skPa)。求该截面处(1)膜吸收系数 kG、k x 及6ky;(2)总吸收系数 KL、K X 及 KY;(3)吸收速率。解:(1) 以纯水的密度代替稀甲醇水溶液的密度,2 5 时 水 的 密 度 为kg/m30.97溶液的总浓度为kmol/m33t.kmol/5.918c232xtL.210kol/(ms)1.740kol/(ms) 原 255G( Pa) .6.kKH4273(sa)/ l51.40kolP5232ytG.10l/(1.790kol/(s)kp ( 2) 由 m/s6L 3.s26. HK248.10.5.97SMpm总233yx1()(s/kol7.9610(s)/kmol1.2.k32.60ol(msK3242xy.48.60l/().l/() 因 溶 质 组 成 很 低 , 故 有 6242XtL5.3971kol/(s)3.10kol/(s)c 5 3YtG1026mp( 3) 吸 收 速 率 为 6 2AL*.7.85l/(s)NKc 521.0kol/(ms)5. 在 101.3 kPa 及 25 的 条 件 下 , 用 清 水 在 填 料 塔 中 逆 流 吸 收 某 混 合 气 中 的 二 氧 化 硫 。 已 知混合气进塔和出塔的组成分别为 y1=0.04、y 2=0.002。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为 4.13103 kPa,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45 倍。(1) 试计算吸收液的组成;(2) 若操作压力提高到 1013 kPa 而其他条件不变,再求吸收液的组成。解:(1) 10.4.17yY2.23t4.10.7Emp7吸收剂为清水,所以 02Xn,L1,V2mi .417.238.1/0qY所以操作时的液气比为n,Ln,L,V,Vmi1.451.4538.6.27q吸收液的组成为 n,V 4112,L 0.417.207.5156.qXYX(2) 3t4.0Empn,L12,Vmi .4170.23.81/qYXn,Ln,L,V,Vmi.45.5.6qqn, 3112,L10.47.207.51.XYX6. 在 一 直 径 为 0.8 m 的 填 料 塔 内 , 用 清 水 吸 收 某 工 业 废 气 中 所 含 的 二 氧 化 硫 气 体 。 已 知 混 合 气 的 流 量 为 45 kmol/h, 二 氧 化 硫 的 体 积 分 数 为 0.032。 操 作 条 件 下 气 液 平 衡 关 系 为 , 气 相 总 体 积 吸 收 系 数 为 0.056 2 34.YXkmol/(m3s)。 若 吸 收 液 中 二 氧 化 硫 的 摩 尔 比 为 饱 和 摩 尔 比 的 76%, 要 求 回 收 率 为 98%。 求 水的用量( kg/h)及所需的填料层高度。解: 10.32.1yY21A098.624.*.534Xm4110.7617.0惰性气 体 的 流 量 为n,V5(.2)kol/h43.56kmol/hq水的用量为n,12 3,L 4().0.1.2l/1.980kmol/h79YX 3m,.98kg/h.8kg/hq8求填料层高度m429.08.75.062.3/42YVn,OG aKqH11*17522.61m2920930.75lnlnY.193.6m1OGNm7407HZ7. 某 填 料 吸 收 塔 内 装 有 5 m 高 , 比 表 面 积 为 221 m2/m3 的 金 属 阶 梯 环 填 料 , 在 该 填 料 塔 中 , 用 清 水 逆 流 吸 收 某混 合 气 体 中 的 溶 质 组 分 。 已 知 混 合 气 的 流 量 为 50 kmol/h, 溶 质 的 含 量 为 5 ( 体 积 分 数 ) ; 进 塔 清 水 流 量 为 200 kmol/h, 其 用 量 为 最 小 用 量 的 1.6 倍 ; 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 ;气 相 总 吸 收 系 数 为2.7YX; 填 料 的 有 效 比 表 面 积 近 似 取 为 填 料 比 表 面 积 的 90 。 试 计 算 (1)填料塔的吸收率;(2)42310l/(s)填料塔的直径。解:(1)惰性气 体 的 流 量 为n,V50(1.)kmol/h47.5kol/hq对于纯溶剂吸收n,L12A,Vmi/YqX依题意 n,L,Vmi20.6347.51qn,L,inA(/).95.71%(2) 1026.yY21A510.97.26012.0.5.2421Ln,V1 XYqX11*0.56.701.969026.75.206.*22 Y83.19lnln21m26.083.56m1OG YN79.2.OGZH由 aKqYVn,224OGn, m7.098.021336/5.7H填料塔的直径为 5.m 14.3704D8. 在 101.3 kPa 及 20 的条件下,用清水在填料塔内逆流吸收混于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