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总论练习_第1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_第2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_第3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_第4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法学总论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一)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 )作斗争。A 一切违法行为 B 一切犯罪行为C 严重刑事犯罪行为 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2刑法学是研究( )的学科。A 刑事法律 B 犯罪 C 刑法 D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二)1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2累犯从重、坦白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重刑主义与( )基本原则相违背。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4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 。A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三)1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2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2我国刑法第 12 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3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 。A行为地在我国,而结果地不在我国B行为地在我国领域之外,结果地也在我国领域之外,但被害人是中国公民C行为地不在我国,而结果地在我国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4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 。A日本刑法 B巴西刑法 C中国刑法 D美国刑法 5某国驻华使馆的武官甲因交通肇事将中国公民乙撞死,对甲的刑事责任问题,应通过( )解决。A外国法院 B中国法院 C外交途径 D我国安全部6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我国司法机关对下列何种罪行享有普遍管辖权( )?A故意杀人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C劫持航空器罪 D走私淫秽物品罪7 1997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的生效时间是( ) 。A从刑法确定的生效时间生效B从公布之日起施行C从批准之日起施行D公布一段时间以后施行8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有关溯及力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溯及力( )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当时的法律处刑和刑法一样重 9我国公民胡某出国探亲期间,侮辱他人情节严重,对胡某应按( )处理。A不能适用中国刑法B所在国刑法C应当根据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D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1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是( )A外国在华留学生 B外国驻我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C外国游客 D我国大学里的外聘教师11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或中国公民犯罪,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在( )以上的,可以适用本法。A五年 B七年 C三年 D六年12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主张不问犯罪人属于哪国,也不问犯罪地点在国内外,只要侵害了本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都适用于本国刑法。这种原则称为( ) 。3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13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指( ) 。A被害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被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14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原则(四)1犯罪的形式概念只揭示犯罪的( ) 。A法定性 B违法性 C危害性 D阶级性2犯罪行为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惩罚性 D行为人具有可惩性3我国刑法第 13 条“ 但书” ,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可以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 D缩小打击面的策略4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C主观恶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5触犯刑法的行为,( )。A即使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已构成犯罪B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和危害不大的,就不认为是犯罪C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或危害不大的,就不认为是犯罪D如果是情节轻微和危害不大的,就不认为是犯罪(五)1犯罪构成是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 )的有机统一。A主观要件 B客观要件C案情 D主观和客观要件(六)1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社会危害性的轻重主要取决于( ) 。A行为的手段、结果 B行为侵犯的客体C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D行为侵害的客体,行为的手段、结果、时间、地点以及行为人的情况和主观因素2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量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罪不同的原因是( )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4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D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D某一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4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 。A诬告陷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5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有( ) 。A故意伤害罪 B刑讯逼供罪C爆炸罪 D抢劫罪6我国刑法将犯罪划分为十类的根据是( )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七)1甲与乙恋爱,乙的父亲丙坚决反对,对乙多次辱骂殴打,并对其进行看管,不许乙与甲见面而致乙自杀。在这里,作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原因是( ) 。A 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B乙的自杀行为C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和乙的自杀行为 D乙与甲的恋爱行为2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遗弃罪 C破坏电力设备罪 D抢劫罪3陈某驾车前行,突遇风沙迷了眼睛,遂用右手揉眼睛,结果使方向盘失控,车冲向路边,撞倒了电线杆,致使断电 10 余小时,陈某的行为是( ) 。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 B故意毁坏公共财产罪C意外事件 D交通肇事罪4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就是( ) 。A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 B主观心理与客观行为间的关系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D危害行为与犯罪客体的关系5什么是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 。A危害结果 B危害行为C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性6危害行为可以分为(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作为与不作为C有意识行为与无意识行为 D自愿行为与无意识行为7危害结果是( ) 。A任何犯罪的必备要件 B过失犯罪的必备要件C既可以是选择要件也可以是必备要件 D是故意犯罪的必备要件8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要条件是( ) 。A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B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C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义务,并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致使某种危害结果发生D行为人具有某种职务而不履行 5(八) 1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 )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所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C所有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 。A辨认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D意识和意志能力3根据现行刑法典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 。A盗窃 B制造毒品 C强奸 D破坏交通工具4醉酒的人犯罪, ( )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 5甲在 13 周岁时抢劫价值 2000 元的物品,在 15 周岁时抢劫价值 8500 元的物品,在17 周岁时他又抢劫价值 4000 元的物品,在 18 周岁时又抢劫价值 1000 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数额应为( ) 。A15500 元 B13500 元C1000 元 D5000 元6甲于 1982 年 3 月 6 日出生,到下列哪一个时间才算已满 14 周岁( ) 。A1996 年 3 月 5 日 B1996 年 3 月 6 日C1996 年 3 月 7 日 D1996 年 3 月 8 日7自然人犯罪的特殊主体指( ) 。A不同于一般主体的主体B法律明文规定的主体C除了具备一般主体的要求以外,法律对身份还有特殊要求的主体D共同犯罪的主体8犯罪主体在我国刑法中可分为( ) 。A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B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C公民主体和法人主体D个人主体和集团主体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指( ) 。A14 周岁到 16 周岁 B14 周岁到 18 周岁C16 周岁到 18 周岁 D18 周岁到 20 周岁10精神病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 ( )自己的行为时,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 D不能控制(九) 1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 。6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2希望( ) 。A可能是过失 B可能是间接故意C只能是直接故意 D可能是直接故意3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 )不正确理解。A犯罪事实 B性质 C事实情况 D违法性4某甲与某乙有仇,欲置某乙于死地。某甲趁某乙熟睡,用性能良好、子弹上膛之手枪对准其脑后贴近射击。某甲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行为人误用空枪射杀他人,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属于( ) 。A行为实际性质的认识错误 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6行为人的法律认识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C有的有影响有的无影响 D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7某甲与某乙有仇,欲杀害某乙,而在夜间误认某丙为某乙加以杀害,未造成某丙死亡。对某甲( ) 。A因无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B应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C属于意外事件 D构成犯罪,但因无实际危害,应免除刑事责任8犯罪动机的作用主要在于( ) 。A影响定罪 B影响量刑C影响定罪与量刑 D决定犯罪的目标和侵害程度 9某煤矿仓库保管员违反仓库保管规定,叼着烟进仓库取炸药,将烟头随手扔在仓库内,引起爆炸,死伤 45 人,震坏房屋 30 余间。该保管员的主观方面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E意外事件 10某旅客不知道船舱里装有酒精,该客轮及其乘务员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告诉他这艘客轮的某一船舱里装有酒精。该旅客在途径装有酒精的船舱时,顺手将烟头扔在船舱旁地上,后引起泄露的酒精燃烧,造成爆炸性火灾。某旅客的主观方面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E意外事件11一个雨天,张某与陈某运铁块去货场,车至坡顶时,陈对张说:“今天路滑,车载货过重,在车轮下加个木板吧。 ”张说, “没啥!这段路我熟,闭上眼睛也能避开。 ” 在下坡时,因车重路滑,陈无力控制车辆,将一位横越公路的老太婆撞死。张某的主观方面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E意外事件 12一个汽车司机晚间驾驶车辆行驶时,不按照交通规则和驾驶惯例超车,在与其他车辆会车时,将一辆天津大华面包车挤出公路,滑下斜坡,造成 1 人死亡 3 人重伤的严重后果。该司机的主观方面是( ) 。7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E意外事件 13席某,男,30 岁。某日晚 11 时许,天下着小雨,席某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余某下车将车库门打开,席某关灭大灯,只开小灯准备驶人车库,在调头倒车时,后轮将包裹着黑色塑料布借宿在车库旁屋檐下的肖某当场压成重伤。席某的主观方面是( )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E意外事件 (十)1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当合法的行为,这是因为( ) 。A正当防卫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B正当防卫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C正当防卫行为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D正当防卫是为了保全更大的合法利益而牺牲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2正当防卫须针对( ) 。A不法侵害者或其他人B可以对其他人防卫C特殊情况下可以对其他人防卫D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3甲乙二人相互斗殴,乙见自己身单力薄招架不住而逃跑。甲穷追不含,乙无奈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乙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C故意伤害罪 D防卫不适时 4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应是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 ) 。A必须小于所保护的权益 B必须大于所保护的权益C可以大于所保护的权益 D可以等于所保护的权益5甲为了防护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某日晚上有两个小孩子进人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事前防卫 C紧急避险 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6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 ) 。A已经在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B已经着手实行侵害行为C已经造成危害后果D不法侵害预备行为的结束7赌博犯张某某日在王某家赌博,王某将身边的 8000 元现金全部输给了张某,王某十分气恼,向张某要回 8000 元现金,张某不同意。于是,王某就动手去抢,张某为了不使8000 元钱被抢回,将王某打伤。张某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事后防卫 D不属于正当防卫 8李某在林区行走,遇到猛虎的侵袭,危及生命,李某用随身携带的猎枪将猛虎打死。李的行为属于( ) 。A非法狩猎罪 B正当防卫C紧急避险 D非法持有枪支罪89对正在进行中的下列哪一种行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 。A殴打行为 B诽谤行为C诬告陷害行为 D贪污行为(十一)1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存在于( )过程中。A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C过失犯罪 D任何犯罪2我国刑法对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比照既遂犯减轻或免除处罚B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3甲某蓄意盗窃,但打开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甲的行为是( ) 。A盗窃既遂 B盗窃中止 C工具不能犯未遂 D对象不能犯未遂4犯罪未得逞是指( )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目的没有达到C犯罪行为未实行 D未完成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邀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6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 )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以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中止之后7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是( ) 。A是否产生危害结果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而犯罪未遂无此规定C停止犯罪是否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8钟某与王某有仇,欲伺机报复。一日钟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治安联防队在巡逻,钟某深感害怕,遂折回家中。则钟某的行为属于( ) 。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 犯罪未遂 9某甲系 A 市三中学生,15 岁,一日因故与其母发生争吵,遂心生恶念,持刀杀母。其母受伤尚未死亡,某甲急忙送其母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 。A意外事件 B故意杀人未遂 C故意杀人既遂 D犯罪中止10我国刑法规定,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罚原则为(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免除处罚 D可以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11王小甲故意向王小乙传授犯罪,王小乙没有接受王小甲传授的犯罪方法。则王小甲的行为( ) 。A构成犯罪既遂 B构成犯罪未遂C构成犯罪预备 D不构成犯罪12张某因其丈夫与别的女人通奸而欲害其夫。一日,乘其夫外出,张某在屋内点燃几根“ 神香”,跪在地上诅骂后,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然后取香灰和纸灰少许,拌人白糖中,让丈夫回家后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夫杀死。经鉴定,张9某丈夫所喝之物系无毒物,不会致人死亡。则张某的行为( ) 。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不构成犯罪 C属于犯罪未遂 D属于犯罪既遂(十三) 1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帮助犯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2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是( )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C可能是主犯、从犯或胁从犯 D主犯或从犯3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分类中,以有无分工为标准的是( ) 。A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B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C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D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4对于从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5甲蓄意盗窃厂房附近堆放的木料,就骗乙说该批木料为自己所购,请其帮助拉回,乙深信不疑,答应帮助。于是,甲、乙共同装车,将木料拉回,乙的行为属于( ) 。A不构成犯罪 B帮助犯 C窝赃犯 D从犯6以下( )人,可以成为共同犯罪的主体。A12 岁和 14 岁 B12 岁和 16 岁 C17 岁和 18 岁 D13 岁和 21 岁7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子从仓库抢走价值 2 万元的财物。该保管员的行为属于( ) 。A不作为犯罪 B胁从犯C因身体受强制,不应对被抢结果负责 D过失犯罪8某甲经常指使其 13 岁的儿子盗窃别人财物,数额巨大,甲和其儿子的行为属于( ) 。A共同犯罪 B甲为教唆犯,其儿子不构成犯罪C甲为间接正犯,其儿子不构成犯 D甲和其儿子均不构成犯罪9甲主动勾结乙预谋抢劫邻居丁家的财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