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除“绪论”外,根据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之一,与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构成互渗互补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本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在以往学过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读懂古代文学理论原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文论家、代表性文论著作、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想,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其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阅读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 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同步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业性、宗法性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范畴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偏重抒情言志的文学观念;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2识记:1.儒、道两大思想传统,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2.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3.欧阳修六一诗话为最早的诗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是重要的词学文献;4.最早用评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金圣叹把评点批评推向高峰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是最重要的小说评点。简单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综合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1、 先秦文艺思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文艺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了解先秦文论的中心内容及各家各派的基本文学观点;重点掌握分别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家的基本文学思想及其联系与区别。(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节 概述识记:1.“文学”一词,最早约见于论语先进 ,为孔门四教之一,泛指文章与学术;2.先秦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围绕着对礼乐制度的评价而展开;3.先秦政治、外交活动中往往通过诵诗表明自己的身份、志向和意图,这叫“赋诗言志” ;4.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此即“采诗观风”说;5.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艺术各部门理论相通。第二节 尚书尧典识记: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2.“诗言志”最早对诗歌本质作出理论概括,被朱自清称为中国古典诗论的“开山纲领”。领会:诗言志 3第三节 论语识记: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5.不学诗,无以言; 6.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领会:1、兴观群怨;2、文质彬彬;3、尽善尽美; 4、辞达;5、思无邪。简单应用:孔子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综合应用:孔子论述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第四节 墨子领会:1.非乐;2.三表法。第五节 老子识记:1.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第一部经典著作;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六节 庄子识记:1.庄子否定礼乐,崇尚自然,追求个体精神自由,是老子之后的先秦道家代表人物;2.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领会:1.解衣般礴;2.心斋、坐忘;3.言不尽意、得意忘言。4第七节 孟子领会:1.知言、养气;2.以意逆志;3.知人论世。第八节 荀子识记: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领会:从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理解其文学思想。简单应用:荀子乐论所体现的文艺思想。第二章 两汉文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两汉文论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了解两汉文论的主要内容及各文论家的基本文学观点;重点掌握毛诗序所体现的汉儒文学思想及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提出的“发愤著书说”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节 概述识记:1.汉人开始区分“文”与“学”,把讲究词章的作品称“文章”,把学术著作称“文学”;2.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3.毛诗序是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诗学论文,提出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4.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5.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提出“发愤著书”说;6.王逸是秦汉以来楚辞5研究的总结者,其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7.扬雄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汉大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并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8.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和独创性的是东汉王充,是在其著作论衡中提出的。第二节 史记太史公自序识记:1.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司马迁撰史记的目的是“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背诵“昔西伯拘”至“述往事,思来者”。领会:发愤著书。综合应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第三节 毛诗序识记:背诵“诗者,志之所之也”至“美教化,移风俗”。领会:1.诗大序;2.六义;3.发乎情,止乎礼义; 4.变风变雅;5.主文而谲谏。简单应用:1.毛诗序所述诗歌的本质特征;2.毛诗序关于诗歌社会作用的看法。综合应用:从对“诗六义”的阐发看毛诗序对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的认识。第四节 礼记乐记领会:1.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2.声音之道,与政通矣。6第五节 法言吾子识记:作者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领会:1.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2.雕虫篆刻。第六节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识记: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领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第七节 离骚经序识记:作者王逸,东汉人,著有楚辞章句。领会: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第八节 论衡识记:作者王充,东汉思想家,其论衡思想核心是“疾虚妄”。领会:1.王充对于文章和学术著作“真美”的推崇;2.王充对“文为世用”的看法;3.王充的复古与创新观。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原因,了解这一时期文学批7评在作家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文体论、声律论等方面的成就;理解曹丕的“文气说” ;理解陆机关于文学创作过程以及想象、灵感的论述;了解“四声八病”说;掌握刘勰关于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心物关系、情理与文采及文学鉴赏和批评等问题的看法;理解钟嵘关于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批评的标准等论述及“滋味说”的内涵。(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节 概述识记:1.魏晋是文学独立和自觉的时代;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即是彼此影响的产物;品评才性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2.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作家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文体论、流变论、声律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3.曹丕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提出了“文气说”,其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气质、才性和作品的风格等;4.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过程的专论,其写作目的是通过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文赋中分析了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提出了应、和、悲、雅、妍五种审美标准;5.挚虞文章流别集选录战国至汉魏文章,分体纂辑,并附评论,论及各体文章源流演变;后人将所附评论结集单行,题为文章流别论;6.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立言者贵于助教”的观点;7.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声律论和四声八病说;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以“宫商”来类比声律中的“清”与“浊”;8.刘勰文心雕龙是文论史上最为体大思精的著作;其中神思篇论艺术想象,情采篇论情理与文采,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物色篇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知音篇论文学批评与鉴赏;9.钟嵘诗品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一品,即上、中、下三品,品评了自汉魏至齐梁的122 位五言诗作家,章学诚称“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第二节 曹丕识记:背诵“夫文本同而末异”至“不能以移子弟”。领会:1.四科八体;2.诗赋欲丽;3.文以气为主;4.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8简单应用:试论典论论文的主要文学思想。第三节 陆机识记:1.字士衡,吴郡华亭人,官至平原內史,世称陆平原;2.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3.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4.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领会:1.诗缘情而绮靡;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3.应感;4.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综合应用:文赋对古代文论建设的突出贡献。第四节 抱朴子钧世识记:1.作者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2.抱朴子分内篇、外篇,其文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外篇的钧世、尚博、广譬、辞义等篇中。领会:葛洪“今胜于古”的文学观。第五节 宋书谢灵运传论识记:作者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著有宋书、四声谱等。领会:1.以情纬文,以文被质;2.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第六节 文心雕龙9识记:1.作者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2.文心雕龙五十篇,分上下两部分:前二十五篇是总纲和文体论,后二十五篇除序志总序全书外,余皆“剖情析采”,即创作论。领会:1.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2.神思;3.六观;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5.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6.情采。简单应用:1.文心雕龙情采 中“情”与“采”的关系;2.文心雕龙物色所述心物交融。综合应用:1.刘勰的神思(即“艺术想象”)的特点;2.刘勰认为应该培养艺术想像力;3.文学批评与鉴赏中努力达到“知音”。第七节 诗品序识记:1.作者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人,曾任梁衡阳王、晋安王记室,世称“钟记室”;2.背诵“若乃春风春鸟”至“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领会:1.建安风力;2.宏斯三义,酌而用之;3.直寻;4.滋味。简单应用:诗品序中的“物感说”的特点。综合应用:钟嵘的诗歌批评标准包含的内容。 第八节 文选序识记:1.作者萧统,字徳施,南兰陵人,梁武帝子,卒于太子位,世称昭明太子;纂文选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2.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3.事出于沉思,意归乎翰藻。简单应用:文选的选录范围和编撰体例。第九节 金楼子立言10识记:1.作者萧绎,字世诚,南兰陵人,梁武帝子,自号金楼子;初封湘东王,后平定侯景之乱,即位于江陵,称梁元帝;2.吟咏风谣,留连哀思者,谓之文;3.至于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综合应用:试论萧绎的文笔观。第四章 唐宋金元文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唐宋金元文学理论的特点,重教化和重审美的文学理论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意境理论的形成、成熟及其理论内容;唐宋古文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和掌握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皎然“取境”说、白居易“讽喻”说、司空图“韵味”说、严羽“兴趣”说的诗歌理论要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古文理论的要点,李清照的词学观。(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节 概述识记:1.陈子昂在与东方左氏虬修竹篇序中提出“风骨”、“兴寄”说,成为唐代诗文革新的旗帜;2.殷璠河岳英灵集代表了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诗学水平,其序文指出盛唐诗已融合南北,“声律风骨始备矣”;3.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明确提出“意境”的概念,成为审美意境论的先声,并从创作心理学角度提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构思境界;皎然提倡“假象见意”、“诗情缘境发”,并在诗式中论及诗歌取境,发展了意境说;4.日本和尚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保存了我国初唐至中唐丰富的诗学理论资料;5.韩愈在争臣论中提出“文以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报关实务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教师选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大庆市属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试卷(附答案)
- 2024年院感知识竞赛备考试题库50题几答案(含各题型)
- 无菌技术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Ⅲ类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政府采购基本法律法规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山东省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竞答试题含参考答案
- GB/T 12243-2021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 GB/T 10066.4-200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 PMC知识培训课件
- CJJ82-201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讲座课件第五章-三角函数
- 个人信息(模板)
- 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工作底稿模板
- 婚育情况登记表
- (完整版)水电工安全技术交底
- 骨科学研究生复试真题汇总版
- 久日新材料(东营)有限公司 年产87000吨光固化系列材料建设项目环评公示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