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习题集_第1页
现当代文学习题集_第2页
现当代文学习题集_第3页
现当代文学习题集_第4页
现当代文学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概述胡适1.中国现代诗歌诞生于何时?它与中外诗歌的关系是?答:五四时期;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诗的优秀传统,吸收了外国诗歌的有益部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2.新诗初期的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主要有谁?答: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3.初期新诗在形式上和风格上的特点?答:做到了多样化,而统一于白话。4.“被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的是?其作者是?出版于哪一年?答:尝试集 ;胡适;1920 年。第三讲 新诗的祭奠郭沫若1. 郭沫若原名是?举出其两个常用笔名?答:开贞;郭鼎堂、麦克昂。2. 开创“一代诗风”的新诗集是谁的哪部诗集?其艺术特征是?答:郭沫若的女神 ;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3. 列举郭沫若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历史剧?答:棠棣之花 、 屈原 、 虎符 、 孔雀胆 。4. 列举郭沫若建国后的历史剧?答:蔡文姬 、 武则天.5.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参与创办的文学社团是?答:创造社。6.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风格是?答: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7. 全诗共 29 行,句句以“我”领起,显示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最强音的诗歌是?答:天狗 。8.天狗是“五四”时哪位作者抒情诗名篇?答:郭沫若。9.天狗的风格?答:强悍、狂暴、紧张。10.天狗的艺术特点?答:粗犷、率真、直抒胸臆,气势奔腾汹涌。11.赏析天狗?4答:这首天狗要表达出超出常态的强烈感情,诗人用天狗自喻, “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激情狂奔而来,要吞掉日月宇宙,要推翻一切约束人的旧的天地,这种“天狗”般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代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的体现。 天狗中运用幻想的夸张的形象,反映了“五四”青年要求个性解放,彻底改造旧世界和旧我,创造新世界和新我的社会理想。和天狗一诗强悍、狂暴、紧张的风格相适应,在形式方面,它又表现出粗犷、率真和直抒胸臆的特点。整首诗气势奔腾汹涌,显示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第四讲 新诗的规范化(一)前期新月派之闻一多1.闻一多的名和号分别是?是哪个文学流派的成员?答:名:闻家骅,号:友三。前期新月派。2.闻一多的两个新诗集分别是?其中主要写于留美时期的是?主要写于归国后的是?自费出版的是?答:红烛 死水 。 红烛 。死水 。红烛 。3.闻一多在全诗中对“太阳”意象进行人格化处理,表达其爱国之情的诗篇是?答:太阳吟4.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是?答: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辞藻美丽有色彩。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5.闻一多在清华周刊连载的系列读书笔记是?答:二月庐漫记6.列举四首新诗集红烛中的诗?答:太阳吟 孤雁 忆菊 晴朝 。7.闻一多的第一篇白话文是?答:旅客式的学生8.闻一多作为学者的贡献是?谁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答:在诗歌理论上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郭沫若。9.闻一多新诗创作期是?其前后期的诗歌理念有何变化?答:20 世纪 20 年代。早期的诗歌体现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后期的诗歌融入了对现实的关怀。10.鉴赏太阳吟?8答:太阳吟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想象奇特,意境深远,公分 12 节,其间情绪起伏不定,跳跃转折。从开篇对太阳的“怨” ,认为“刺得我心痛”的太阳惊醒了我的游子梦,其间又将太阳引为知己“你我的身世一样的不堪设想” ,到结尾对太阳的“赞” ,将其比喻成“生命之火” ,比喻为家乡,实质上表达了诗人自身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并且诗人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已经扩大延伸成为对于整个祖国的思念。此诗虽然是一首现代诗歌,句式长短不定,但韵律却是一韵到底,充分体现诗人“戴着镣铐舞蹈”的诗歌理念。此诗对“太阳”意象的人格化处理是其艺术特色之一。在中国传统诗歌里, “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赋予它人格化的色彩,不仅说太阳“也是我家的太阳” ,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另一方面又说太阳也想自己一样“无家可归” ,在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 ,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第五讲 新诗的规范化(二)前期新月派之徐志摩1.徐志摩是哪一年开始新诗创作的?1923 年他发起成立的文学社团是?答:1921 年。 新月社。2.徐志摩是哪个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答:后期新月派。3.1924 年,徐志摩与胡适、陈西滢创办的刊物是?答:现代评论周刊。4.徐志摩与哪些人一起开展了新诗格律化运动?以何为阵地?答:闻一多、朱湘。 晨报副刊诗镌 。5.徐志摩南下后创办的期刊是?答:新月月刊。6.徐志摩的诗歌风格是?艺术特色是?答:轻盈飘逸,潇洒灵动。意象新奇美妙,音韵和谐,旋律优美飘逸。7.列举徐志摩的诗歌集和散文集?答:诗歌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云游 。散文集:落叶 巴黎的鳞爪 自剖 秋 。8.列举徐志摩的小说散文集、戏剧、日记、译著?答: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 (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 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9.徐志摩诗歌里,以“雪花”自比,巧妙表达诗人对爱情与理想的追求的诗篇是?写于何时?答:雪花的快乐 。1924 年 12 月 30 日。10.鉴赏雪花的快乐?14答:徐志摩诗歌的魅力在于语言的优美与情感的真切,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美丽的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甚至不惜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丝毫不感到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飏,飞飏,飞飏” ,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 雪花的快乐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如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飏”不乏轻快的韵律。在用词上, 雪花的快乐也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三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诗人一生信仰爱、自由和美,而这首雪花的快乐正是充分体现了他这一人生观,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读者。第六讲 新诗的纯粹化(一)早期象征派诗歌与李金发1.李金发留学法国时所学专业是?当时法国文坛流行的是?答:雕塑艺术; 象征派诗歌。2.对李金发影响较大的两位外国诗人是?答:波特莱尔,魏尔伦。3.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什么主义的诗人?答:象征主义。4.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是?该诗集的第一首诗是?他的另外两部诗集是?答:微雨 ; 弃妇 ;食客与凶年 为幸福而歌 。5.在新诗坛上,李金发被称为?答:“诗怪” 。6.李金发回国后加入的文学团体是?答:文学研究会。7.李金发的诗歌在内容上和艺术上的特点是?答:在内容上,多是伤春悲秋、哀风叹雨,充满消极厌世、抑郁凄凉的愁苦情绪和颓废色彩。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寄托等手法,打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学准则,营造出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情境,尽管给人以生硬晦涩、古怪难懂的感觉,但却影响深渊。8.弃妇的创作受到哪种主义的影响?答:象征主义。9.除弃妇外,再举出两首李金发的代表作?答:有感 、 故乡 。10.赏析弃妇?11答:弃妇是李金发第一部诗集微雨中的第一首。 弃妇是李金发的代表作,很能体现李金发的象征诗歌的特征。作为把法国象征派手法介绍到中国诗歌里的“第一个人” ,李金发被称为“诗怪” 。他的创作受到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魏尔伦的明显影响。这首诗主要写了三个意象:蚊虫、游蜂和夕阳,并用这三个意象抒写了弃妇的清白、哀戚和烦闷。弃妇这个形象象征着诗人自己所受的种种社会压迫和厌世的心态。作为象征派诗歌, 弃妇这首诗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诗中暗示的指向是内在的生命,是象征主义哲学所理解的人的内在生命,与通常的诗的暗示很不一样。弃妇的创作收到唯美主义思潮的浓重影响。李金发当时认为:艺术是与道德,也与社会不同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创作在艺术上,不是建设在社会上。他的思想是颓废的、神奇的,他的为人是厌世的、远人的。这首诗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意想的连接,跳跃但又有逻辑联系,这使得传统读者读它时感到费解难懂。李金发出现在 20 年代的中国诗坛,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具有十分深刻、丰富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的文学史现象,它是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和中国新诗自身发展规律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七讲 新诗的纯粹化(二)现代派诗人卞之琳1.卞之琳除了是诗人、学者以外,还是一位杰出的?答:翻译家。2.“汉园三诗人”是指?出版有?答: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汉园集 。3.卞之琳在抗战时期出版的诗集和报告文学集分别是?答:诗集:慰劳信集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4.卞之琳的诗论集是?答:人与诗:忆旧说新 。5.卞之琳诗歌的艺术特色是?答:卞之琳的诗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 , “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心酸”的特殊风格,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的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6.卞之琳用以强调“相对”哲思的四句话构成的诗是?答:断章 。7.断章写于哪一年?答:1935 年。8.诗人自言断章的着眼点是?答:“相对” 。9.卞之琳是哪个诗歌流派的代表诗人?答:现代派。10.赏析断章?17答:断章用非常简明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作者将一刹那的感觉通过“看”与“被看”之间的相互转化,表达了一种相对性的哲理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之一而被别人观赏;可以看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窗子,也可能这整个儿又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你” “我的形象互换在对方的眼中和梦里。诗人自己的主要意图则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本诗虽然表象的是抽象的观念,但却以鲜明美好的生活形象写出。诗行间的逻辑关系也十分明确,因此诗意深沉,邈远而不虚空,颇见功力。诗中主要词语的复现,既是内容的需要,也造成了节奏与诗意的往复回返。第八讲 新诗的纯粹化(三)现代派诗人之戴望舒1.戴望舒抗战前参与创办的三份刊物是?答:1928 年无轨列车半月刊;新文艺月刊;1935 年新诗月刊。2.戴望舒何时加入左联?答:1931 年。3.戴望舒自费赴法国留学期间,受哪种诗歌影响?答: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4.1938 年,戴望舒主编的诗刊名是?答: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5.戴望舒是哪个文学流派的代表?答:现代派。6.戴望舒的成名作是?被誉为?答:雨巷 ,雨巷诗人。7.戴望舒的哪三部诗标志了他的诗歌艺术的变化历程?答:雨巷 、 我的记忆 、 我用残损的手掌 。8.戴望舒诗歌的前后两个阶段分别是?有何不同?答:“雨巷 ”与“记忆”时期;“残损”时期。前一阶段的思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后一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9.我用残损的手掌选自哪部诗集?它的主要手法是?答:灾难的岁月 ;幻觉和虚拟。10.赏析残损的手掌?2223答: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诗歌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 ,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 ,触到的只是“血和灰” ,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 ,即“依然完整” ,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描写沦陷区阴暗,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面缀连。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摩,加之一连串充满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使诗章透现出和煦明媚的色彩。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诗人在狱中的时候,想象祖国广阔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仅可以真切的看到它的形状、颜色,而且可以感触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强烈的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的情感。诗人在想象中,又对现实事物做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堤上的繁华如锦幛,嫩柳枝折断发出的芬芳,以及长白山的雪峰,夹着泥沙的黄河,岭南的荔枝花等。着一些细节描绘透露了诗人对祖国的眷念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所产生的哀痛。值得注意的是,在直观式的细节描绘中,诗人还运用“虚拟性想象”的手法:触到水的“微凉” ,感受到长白山的“冷到彻骨” ,黄河水“夹泥沙在指尖滑出” ,都是直观式描绘中存在的想象与虚拟,是诗的开头“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一幻觉的具体化。至于写到蘸着“没有渔船的苦水” ,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以及在写到对于解放区的挚爱时,说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一比喻的恰切,包含的感情的丰富性,一再受到人们的称赞。戴望舒是以想象派诗人出现的,以抗日战争前后为分界,前期的他大都待在大学校园的象牙塔中,以自己一贯悒郁的气质,写出一些逃不出个人狭小空间的诗作,所以被人批评说“看不到时代的影子,听不到民族的的声音” 。抗日战争的爆发,让他心底的男儿气概爆发,一个凛然正气的中华男儿骤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镌刻在中国现代诗坛的历史上。从雨巷到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走过了一条“中国正直的、有高教养的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典型之路,也似乎印证了一点:优秀的作品只有融进现实,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第九讲 新诗的纯粹化(四)九叶诗派之穆旦1.穆旦原名是?答:查良铮。2.穆旦除了是一位诗人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答:翻译家。3.体现穆旦作为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人本困境问题的诗是?答:诗八首 、 隐现 。4.穆旦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希冀的诗是?答: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 赞美 。5.出发的写作背景?答:出发写于 1942 年 2 月,穆旦参加中国远征军,任司令部随军翻译,出征缅甸抗日战争。这是一首对那场伟大战争进行思考的诗歌。6.穆旦属于哪个诗歌流派?答:“九叶派” 。7.赏析出发?2526答:在这首诗中,诗人拒绝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与平衡,将方向各异的各种力量,相互纠结、撞击,以至撕裂。因此这首诗一开始就充满了对立的概念:“和平”与“杀戮” ;“欢喜”与“可厌” ;“人”与“机械” 、 “野兽” ;“新的美”与“失去了自由”;“希望”与“失望”以至死;“善感”与“僵硬” ;“个人的哀喜”与“被蔑视” 、 “被否定”.这种种并非简单化的二元对立,也不是直线化的一个吃掉一个,而是相互对立中渗透、纠结为一团,比如:要获得“和平”就要通过“战争”去获得,而这样的方式又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