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班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训练_第1页
高二历史班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训练_第2页
高二历史班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训练_第3页
高二历史班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训练_第4页
高二历史班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班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训练 31联系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说明孟子“仁政“学说的社会根源,分析其积极意义。(8 分)谈谈你对孟子的“仁政“ 学说与当前的 “以德治国“ 方略的认识。(4分)社会根源: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使社会生产飞跃发展,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时代的变革。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民贵君轻。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学观点,发展成“仁政”学说;积极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利益,是一种民主性的精华;认识:孟子的“仁政”学说,无疑打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其中包含合理的成分。当前的“以德制国”是对孟子“仁政”学说的批判继承,是和“以法治国”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2.(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图 1 图 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 玛宾、 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 论语等典籍介 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 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 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 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 强,以多 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 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分)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2)依据图 11 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 19 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分)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3)依据材料二,图 12 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分)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分)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 (分)德意志分裂割据; 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3民国初年,我国社会存在哪些进步思潮?指出代表人物和重要活动,并概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进步思潮: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和科学。(6 分)代表人物和主要活动: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张謇,兴办实业;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6 分)影响: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6 分)4“思想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 ”“在中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创新是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从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基本保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什么时候就会造成损失,付出代价,陷于被动局面;相反,什么时候能够面对国情,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据此回答:(1)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创新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是什么?(2 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 分)(2) 结合两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8 分)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集团“僵化”地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俄过革命模式,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势力;(2 分)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保卫城市”的中国革命战略,形成毛泽东思想,并最终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 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倾错误发展,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导致“文革”十年内乱和 19761978 两年的徘徊;(2 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完成历史转折,形成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 分)(3) 简要分析促使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3 分)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创新的产物;吸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外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指挥的结晶。 (答出三点即可得 3 分)【试题解析】本题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创新的角度对党的发展历程做总结,进行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回答应首先概括材料的观点,创新有发展,僵化受挫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 80 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总结。第问可直接答两大创新的理论成果,第问关键要准确概括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能说明影响的史实,第问应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注意展开。【试题评析】创新是中国现今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对党的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总结,本题将二者有机联系,实际上就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以适应高考的发展趋势。5(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 13 世纪到 17 世纪,才 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 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也只知道一种意义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材料二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材料三 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早最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恩格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宗教和神学。在 15、16 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宗教神学异端的形式。(2)材料二的论述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原则是什么?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因信称义。(3)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加尔文教比路德教有何进步?进步的表现是什么?不反对(信仰上帝)。 提出了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 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776 年 7 月 4 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说: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 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 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的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机关。马克思将独立宣言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问题:(8 分)(1) 结合材料分析,英国在北美的统治是否“合法”?具体说明理由。 (2 分)否;概括殖民统治侵害了北美人民的权利或列出相关史实。 (2 分)(2) 文中“政府的合法权力”指什么?独立后,美国“政府的合法权力”是任何体现的?(2 分) 人民赋予其权利;保障人民的利益;(1 分)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组成联邦政府;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 分)(3) 在独立后的一个世纪中,美国政府是否保障了“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2 分) 否;独立战争以后黑人奴隶制仍然存在,他们没有获得权利。 (2 分)(4) 独立宣言中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对于美国成为现代国家具有怎样的意义?(2 分)政治上,独立宣言的精神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体制的基本原则;(1 分)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高二历史班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训练 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郭沫若在咏乾陵一诗中写道:“岿然没字碑(见图 1)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全能。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来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反案续新篇。材料二:诗人杜甫忆昔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材料三: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图 1 墓碑前立一块导游牌,对墓碑的主要作一简要介绍和评价。如果让你执笔,你会写些什么内容呢?(3 分) 无字碑的主人是武则天。 (或乾陵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 ) 武则天是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重视生产、重视人才,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继续发展,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3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唐朝的社会风貌,透过这些材料和图片你获得了哪些重要信息?(8 分)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盛世局面。 (2 分) 图 2、4 反映出唐朝对外关系发达。当时许多国家派使节来华,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中国和非洲已经有了交往。 (2 分) 图 3、5 反映出唐朝民族关系融洽。和周边少数民族友好交往,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节。 (2 分)图 5、6 反映出唐朝文化繁荣。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成就非凡。 (2 分)(3)以上材料总体上反映出唐朝怎样的历史阶段特征?(2 分)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2 分,或答“繁荣开放” )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达尔文否认了神的创造行为,由于他说人类起源于猴子,损害了人类的尊严、道德和宗教,他受到了不公正的谴责 。本杰明 迪斯雷里庄严宣告:如果要在猿和天使之间做出选择,他将站在天使这一边。全球通史下册材料二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甲午战争后,他深感中国民族危亡的 紧迫性,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才可挽救祖国。为此,他陆续翻译并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著名政治思想家的著作,把达尔文的生物 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 ”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敢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材料三 19 世纪中期欧洲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住。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已得到 马克沁机枪,而他 们却没有。 ”回答:结合材料分析生物进化论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影响:一方面,进化论推翻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引起了天主教会和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进化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第三方面,进化论思想也被帝国主义者利用,成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认识:对待人类史的思想文化遗产要坚持按照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原则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并且要服务于我们今天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3、(33 分)18 世 纪 60 年代以来 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8。材料二 见图 9。材料三 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被译成了日文公开发行,值久间象山、吉田松荫、桥本左内等给予明治维新以重要影响的人士无不 竞相捧谈,成为日本统治阶级“审强弱之势,决胜败 之机”,更新 战略意识的武器。然而海国图志在其故乡却并不走俏,尤其对最高统治者的影响甚微 1871 年日本内 阁考察欧美国家,一致 认为富国方面要以英国为榜样,强兵方面要以德国为楷模,尽快缩短与西方各国的差距。材料四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 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 业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引 领人类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迈进。环顾全球, 发达国家实现了由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正向知识社会转化,而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工 业化的转化。面对工业化和经济知识化的双重挑战,国内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在加速工 业化的同时也必须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产业;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必 须先早日实现工业化,而后再由工业化向知识经济转化。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列举出三次科技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3 分)(注:除包括图中所代表成就外,各另外列出两例)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新交通工具。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2)解读材料二中四幅图片(6 分),以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的突出特征(2 分),并回答这一特征的影响。(4 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工场。也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的、封闭的经济结构,使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构成了 19 世纪中期世界历史的突出特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这一体系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这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不公正的体系,造成东方从属西方。(3)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日两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结果有何不同?(4 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8 分)不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成为亚洲强国。中国仍然贫穷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20 世纪初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的新思潮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成为日本统治阶级更新战略意识的武器,日本先进阶级在此基础上发动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明治维新,制定了经济学英国,军事学德国的方针,利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终于在 19 世纪后半叶成功崛起,跻身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而同一时期中国仍处在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无法使中国真正富强,戊戌变法也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继续侵略和掠夺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4)对材料四的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并请说明理由。(6 分)(注:没有说明理由,则不得分)赞同第一种意见 知识经济的优势: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知识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可结合美国 90 年代经济持续增长史实。两者同时并举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可结合历史上美、德、日后来居上的史实。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意义:今后各国竞争更多取决于知识经济发展程度。中国科技已有很大发展,且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自主创新,中国正向科技强国挺进。等等。赞同第二种意见 从中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目前尚未完成工业化,重要任务在于加速工业化进程,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过渡到知识经济。从中国科技能力看,中国虽取得了不少科技成就,但在不少领域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最发达国家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能力,即使发达国家向知识社会转化也尚需一个较长发展时期,由此看来,中国现在发展知识经济史是不切实际,超越社会条件。目前中国科教体制尚需进一步改革。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艰难地探索着救国救民之路。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人物 思想核心 民主理想 斗争性质康有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 实事求是 人民民主专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2)三人为实现民主理想而进行的重大实践活动,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上述三人领导的重大实践活动的结果,谈谈你的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能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 (历史上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