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_第1页
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_第2页
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_第3页
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_第4页
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孙溯源 2012-12-31 10:17:59 来源:国际政治研究(京)2007 年 3期作者简介:孙溯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200433)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分析框架,研究跨国公司与国家的权力与利益关系,以及两者互动与体系结构的关联。首先盘点国际政治对跨国公司研究的得失,进而提出重构的思路。放宽行为体假设,以二元行为主体作为立论基础,融合国际商学的跨国公司研究成果,借鉴和发展国际政治的理论资源,重点借用现实主义的概念和理论,如权力、均势、体系结构等,并且利用相互依赖论的两个概念,研究现实主义范式忽视的对象跨国公司。在单位层次上,建构三角相互依赖结构分析跨国公司与国家的互动。在体系层次上,将相互依赖融入体系理论的权力逻辑,解释跨国公司与国家如何在特定的领域构建体系,以及体系稳定的原因和变化的根据。关 键 词:跨国公司 国际政治经济学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激进主义 研究框架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是 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跨国公司已然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影响权力利益分配关系、重塑体系结构的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跨国公司现象在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均受到广泛重视。联合国 1974年专门设立跨国公司中心,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与管理。国际商学(International Business)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变化不断补充和修正。跨国公司的兴起冲击着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学术壁垒,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因此重新受到关注。当生产要素的频繁跨国流动使跨国公司几乎成为全球化的代名词时,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独立行为体,跨国公司对传统的权力与财富关系带来了历史性的挑战,给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并暴露出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研究困境和理论限度。因此,需要从权力和利益的角度,认真疏理并重新建构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本文将回顾 IPE三大理论范式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指出每个理论范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塑研究框架的总体思路,即在修正前提假设的基础上,借鉴、修正和发展三大范式的理论资源,融合国际商学的相关理论,以权力利益关系为着眼点,在单位和体系两个层次上重构跨国公司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现实主义的研究盲点与理论资源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现实主义范式来源于政治经济学的古典重商主义,以及国际政治学的传统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流派也被称为国家主义,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于财富,强调国家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研究国家行为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国家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假设是,经济活动应该服从于国家建设和国家利益。由于经济政策屈从于国家利益,因而政治决定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学中以霸权稳定论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流派,研究霸权与国际体系结构的关系,从体系结构的角度,“集中关注民族国家体系的作用,以及国际政治关系在组织和管理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尽管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在分析单位和研究视角上有所不同,但对跨国公司的论断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沿袭国家主义政治决定经济的逻辑,认为国家是跨国公司海外活动所需要的安全和政治环境的提供者,跨国公司则是母国在海外开展政治、经济、外交活动的工具。而在民族国家与跨国公司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优势仍在民族国家这一边。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为母国重要的国家利益服务,充当母国的政治杠杆或政治武器。母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技术转移等行为进行操纵或控制,以便吸引或迫使其他国家政府对它唯命是从。而没有国家的制约,跨国公司无法运作。因此,在现实主义范式中,跨国公司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体,在政治上无足轻重。跨国公司只是重要的经济行为体,它的活动必然服从和服务于母国的政治和安全需要。国家必须加强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干预和管理。然而,跨国公司的行为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主义范式的解释。跨国公司的利益与母国的政治外交目标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既不是跨国公司的唯一功能,也不是其核心利益所在。比如,在美国与委内瑞拉政治关系紧张对立的背景下,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仍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保持投资合作关系。显然,现实主义流派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存在理论缺失,这主要源于该流派自身在前提假设、逻辑思路与核心观点等方面对跨国公司的忽视和简单化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现实主义范式与国际政治学的现实主义范式在理论前提上如出一辙,都假设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是国际社会单一、自主和理性的重要行为体。因而,在缺乏合法权威、本质上是冲突性的国际体系中,国家确保生存和安全的手段是不断攫取权力,包括军事和经济权力,尤其是军备建设。经济竞争与安全竞争一样都是零和博弈,冲突总是不可避免,因而国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潜能,追求绝对的经济权力以确保生存。尽管国家主义和霸权稳定论都不否认政治和经济密切相关,但最终还是主张政治决定经济,经济从属于国家对强权的追求。因此,现实主义解释跨国公司现象的思路是,跨国公司作为重要的经济角色,其经营活动应该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保持一致,在地位上从属于国家,在功能上辅助政府。在国家主义流派中,跨国公司是处于第二等级的次要行为体。新现实主义虽然意识到国际政治中的经济因素,但局限于国家的经济权力,却忽视了跨国公司和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与转移,及其对国际体系的影响。霸权稳定论则几乎完全忽略了跨国公司以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一种专注于国家和无政府状态的结构主义,认为其他理论都从这两个基本概念衍生而来。现实主义者过分强调国家和政府因素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忽视现实国际体系中的非正式渠道,如跨国公司所构成的联系渠道。(11)现实主义学者还普遍不太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摩根索致力于国家间权力关系与国际和平的研究,华尔兹认为国际关系应该主要研究大国关系,米尔斯海默则主张国际关系只是大国关系。因此诸如马来西亚和哥斯达黎加之类的小国根本不可能进入现实主义的研究视域,(12)更何况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国公司。总之,尽管跨国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已经进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视域,跨国经济活动催生的全球化给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造成的影响日渐明显,但现实主义仍然没能正视这些变化和影响,坚持非国家行为体只是国际政治关系中的辅音,对国际体系结构的形成不重要,从而简单地将跨国公司归结为国家获取权力的工具。然而,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13)它们都处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环境中;都拥有可供支配的资源;都要求雇员或公民对其绝对忠诚(对雇员来说,对公司的认同往往比对国家的认同更重要);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跨国公司是在主要公司间划分世界市场,确立自己的影响范围,而国家是按照实力对比确立各自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都有外交和间谍行为(这在以往是国家独占的排他性领域);都是独立的有组织功能的行为体。跨国公司与国家的差别在于,跨国公司是没有领土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目标,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国家拥有独立主权、领土和人口,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以确保生存和安全。(14)因此,作为无政府状态下的一种全面而且实用的解释性理论,现实主义不乏值得跨国公司研究借鉴的概念、理论和分析工具。第一,权力理论。权力理论是现实主义的核心之一,国家的权力是重要的概念和分析视角。作为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行为体,跨国公司自身存在着权力的来源、使用与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而跨国公司与国家之间则存在权力的分配、冲突、对比和转移等问题。第二,均势理论。均势理论中的三种均衡模式,即权力均势、利益均势和威胁均势,解释了国际关系中实现稳定的条件和途径。而跨国公司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也是权力和利益分配的问题,跨国公司和国家都需要获得稳定的收益,所不同的只是跨国公司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国家追求权力或安全的最大化。可以从均势的视角理解跨国公司与国家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三,体系理论和方法。新现实主义建立了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研究国际体系形成和变革的原因。跨国公司正日益成为世界体系中的独立行为体,与国家共同参与体系结构的塑造,跨国公司在体系中的功能不只是工具性的,而且是构成性的。因此,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必然不再是国家体系的简单复制品。自由主义的理论贡献与研究误区现实主义范式在跨国公司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受到其他理论的诟病,尤其是自由主义范式中的经济自由主义、新功能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等流派。经济自由主义意识到跨国公司权力的增加及其对国家权威和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跨国公司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使主权国家陷入困境,诸如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实力等术语已经失去原有的含义,(15)跨国公司还使母国和东道国政府对如何行使职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例如,美国控制的跨国公司不仅在美国经济中举足轻重,也是东道国重要的经济来源。一方面,美国政府决策者在处理国家收支平衡问题时,需要预先将那些能激励跨国公司的因素考虑在内;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加深,两者关系变得紧张。(16)跨国公司权力的增长与国家权威的衰落形成了许多新生问题领域。跨国公司的技术输出和直接投资在母国造成产业空洞化,被舆论指责为输出就业机会。跨国企业凭借其掌握的技术、资本和市场,进入东道国的社会和经济,分享原本由国家独占的控制社会和经济的权威。(17)因此,很多经济自由主义者认为,跨国公司已经取代国家成为主要行为体。(18)沃尔福斯多年前就曾提出,跨国公司是“国际舞台上的行为体,并成为国家的竞争者”。(19)经济自由主义者进一步提出建立国际机制的政策主张,管理和规范跨国公司行为。一些学者认为,国际社会应该控制和塑造跨国公司的增长,如建立“国际公司法”,联合国应该在建立管理跨国公司行为的法规中发挥重要作用,(20)构建规制跨国公司的多边行为规范,等等。新功能主义理论(21)从国家间功能性联系的角度将跨国进程具体化,认为国家间关系主要是联系和进程,因而更强调进程而不是行为体。新功能主义建立了一个共同依赖的网络来研究政治经济的一体化,把权力的重心从国家和军事领域转移到国家间的功能性连接和经济领域,将技术功能的依赖所形成的软权力提升到国际关系中一个具有工具性意义的地位。根据新功能主义,跨国公司是一种无形的技术性和功能性连接,是非政治性的和非民族主义的行为体,也是按照自利的理性原则行事的经济实体。跨国公司的行为导致了国家间进行协调和治理的需要,以及国际机制、标准和规范的产生。随着一体化研究从融合扩展到机制,新自由制度主义崭露头角。新自由制度主义(22)将功能性连接和有效协调结合起来,研究国际机制的成因,以及机制如何在国家间充当媒介,影响国家的行为,协调和规范国家间关系。制度在国家利益、非国家行为体和国际机制之间形成了新型三角关系。(23)比如,相互依赖理论将其他非国家行为体纳入相互依赖的分析框架,分析次国家行为体如何通过跨国进程和国际组织充当国家权力的中介,以及它们如何在国家之间建立联系,为国家间确立行为规范提供论坛。综上所述,自由主义范式对跨国公司的重视无疑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突破,它对现实主义范式忽视跨国公司的批判无疑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它对跨国公司作用的强调既有矫枉过正之嫌,又有不够彻底之误。自由主义范式对跨国公司的作用明显存在夸大和误判的倾向。自由主义范式对跨国公司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虽符合以往乃至当今的现实,但是问题在于跨国公司的本质是否如经济自由主义所描述的那样,对国家权威乃至主权构成了严重挑战。首先,跨国公司权力威胁国家权威的评价是根据某些经济数据做出的,即跨国公司的年收入几乎相当于一些中等国家一年的国民收入。但是,跨国公司的经济收入接近或者超过某些国家的国民收入这一现象,与跨国公司是否拥有挑战国家权威的能力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值得商榷。图尔博格曾以瑞典与皇家壳牌公司为个案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其结果否定了两者的相关性。(24)2002 年壳牌的年收入达到瑞典国民收入的 98%,似乎壳牌的权力已经接近瑞典这个国家的水平,但实际上,壳牌公司的利润仅相当于瑞典国民收入的 12%。其次,尽管国家的权威乃至主权受到冲击,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也在发生重大转变,但主权国家仍是国际政治中的主要行为体之一。在跨国公司出现和发展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跨国公司取代主权国家的事件,国家有充分的能力调整和转变功能同跨国公司进行讨价还价。东道国对跨国资本的国有化,东道国之间建立共同对付海外投资的联盟(如 OPEC)等案例说明,“国家主权一直在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现实”。(25)尽管自由主义范式对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采取了比现实主义更加宽容的态度,包容了更多非国家行为体和跨国进程,但是分析的基本单位还是国家,而不是非国家行为体。在这一点上,自由主义范式与现实主义存在共同的研究误区,即都把民族国家视为国际体系中的核心自变量,将跨国公司视为国家、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派生出的因变量,而不是自变量。(26)如经济自由主义只是在微观上尽可能充分地描述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但在解释国际经济关系时,仍将非国家行为体作为中间变量而不是自变量加以对待。经济自由主义因此没能在实证研究上突破以主权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框架,其规范研究更是带有明显的国家中心主义色彩。再如相互依赖理论,也没能将非国家行为体,尤其是跨国公司,作为独立的行为体和自变量。相互依赖论最终还是回到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框架中,其研究议题仍是民族国家之间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依赖关系,问题等级的模糊,以及多渠道联系等等。相互依赖只是国家间关系的形态,其政策含义归结为“非对称相互依赖是权力的来源”(27),其中权力来源的归属也只是国家,而非公司。虽然新功能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从研究议题入手,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研究与经济自由主义相比有所突破,但对跨国公司研究的重视仍然不够。致力于一体化研究的新功能主义倾向于边缘化跨国公司,将其视为连接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中介,而不是国际体系中的构成性实体。而新自由制度主义研究的非国家行为体,主要是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反地雷公约组织等。虽然同属非国家行为体的范畴,但与国际治理机制相比,跨国公司的重要性仍被边缘化了。跨国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明确的经济利益目标,而国际组织不是,国际治理机制的功能在于协调和规范国家间关系。由此不难看出,跨国公司在成因、行为逻辑、功能目标等方面与国际治理机制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跨国公司仍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研究中的一个盲区,关于国际组织和制度的理论也不适用于跨国公司研究。激进主义的理论价值和自我迷失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范式激进主义也对跨国公司进行了研究,而且在研究深度上远远超过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范式,其研究角度也与前两者存在很大区别。虽然也涉及国家、体系结构和国际进程,但激进主义更多是从阶级的视角,以批判的方式研究跨国公司问题。本文所涉及的激进主义范式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28)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帝国主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国际冲突与战争的帝国主义根源。依附论从资本主义体系中外围国家的角度研究帝国主义问题,关注的是帝国主义扩张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后果,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29)世界体系论也是批判资本主义现有体制的一种理论,研究资本主义体系的起源、运行原理、基本趋向和最终衰退。(30)这三支理论的分析起点都是资本,其基本逻辑是:资本的本性在于追求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在国内造成资本家对无产者的奴役,导致阶级的对立,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的扩张在国际上造成落后国家的贫穷和对发达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