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8年高考英语全攻略--阅读理解有解析一套_第1页
2016至2018年高考英语全攻略--阅读理解有解析一套_第2页
2016至2018年高考英语全攻略--阅读理解有解析一套_第3页
2016至2018年高考英语全攻略--阅读理解有解析一套_第4页
2016至2018年高考英语全攻略--阅读理解有解析一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至 2018 年高考英语全攻略-阅读理解有解析一套高考英语之阅读理解全攻略通过认真研读 2016-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的阅读理解部分,笔者总结了关于此题型的 4 个考点,分别为主旨题、细节题、词义题、推理题, 在下面的篇幅中,笔者会针对这 4 个考点逐一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类题型。(一) 主旨题解题技巧和规律1、把握文章逻辑结构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有: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或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属于这种结构的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2)一般 。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首段。3) 具体 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主题在末段。4) 对比 进行对比的各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5) 分类 分类说明的各大项相加为主题。2、抓主题句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它句子均围绕它进行说明或议论。它在 文章中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所 以阅读时对这些地方要特别关注。3、概括段落大意4、根据论述详略确定通常与主题有关的部分有较详尽的论述,而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部分论述较简略。主旨题除了上述形式之外,还有如下变体:1、标题问标题的题也是一种主旨题,与主旨题的解题主法和技巧完全一样。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于选项的形式:主旨题的答案通常以一句话表示,而问标题的答案大多为一个名词词组。此外,标题必须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而且只能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这就要求选项的归纳范围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只提及文中的一个细节,也不能将本文以外的内容概括于其中。2、写作目的写作目的与文章主题不同,但与它关系密切,所以也可以算作主旨题的一种变全体。二者的异同可以从下面的对比中看出:文章主旨问中心思想、文章大意,而写作目的则阐述文章为何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等于文章大意论述方法( 或作者口吻) 。文章大意可以根据前面所述的方法找到。至于论述方法,可以根据高考阅读理解的主体文章确定一些。advice(建议,劝告 )argue for(论证),argue against(驳斥)(这两种答案仅适用于议论文体裁)convice(说明)present(阐述)propose(建设)warn(警告)既然全文的写作目的与文章的主旨密切相关,那么段落的写作目的也与段落的大意密切相关,只有反映了段落大意的答案才是段落的写作目的。3、作者态度解作者态度(attitude)或语气(tone)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对全文主体事物( 与主题有关) 或某一具全事物的态度。表达作者态度褒义、中性和贬义的手段主要有 1)加入形容词定语;2) 加入副词状语;3) 特殊动词。英语中有些动词也表明说话者的正负态度,如:fail(未能)、ignore(忽视) 、overestimate(估计过高)等动词表示一种负态度。由上可知,确定作者态度,可以有两种思路:问全文主体事物的(包括主题) ,可以根据阐述主题或有关主体事物的相关句中的形容词、副词或动词确定作者的态度;如果问的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则可以定位到具体相关句,然后确定答案。(二) 细节题解题技巧和规律1、是非题出题形式:三正一误(三项正确,只有一项不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三误一正(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解题方法:1)定位法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回原文,找到相关句,与选项相比较确定答案。2)固定思路这种做题方法主要与三正一误的下列问法相联系:which of the following mentioned excep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这种问题的正确选项所包含的信息通常连续出现在同一段,而且往往无列举标志词,如first,second,third 等。做题时只需阅读有关段落,根据一个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找其他两个正确先项,剩下一个原文中未提到的,为正确答案。2、例证题例子为高考阅读理解的常见考点之一,这类题的基本结构为 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或 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意思是问文中举出某现象或例子的目的。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文章中举出一些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这个例子在原文出现的位置,但不管如何,这个例子之前或之后不远处通常都有一句总结说明性的话,这句话就是答案,即举例的目的。如果例子与全文主题有关,则例证主题,答案为主题句。如果例子与段落主题有关,就例证段落主题,则答案为段落主题句;此外,答案为例子前后总结说明性的话。3、其他形式的具体题1)定义定义可以分为两种:a.与主题有关的篇章定义,理解它有助于做主旨题。b.具体定义对中某个现象或术语加以定义,有时成为词义题的考试内容。2)年代与数字这个考点有几种出题方式,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只要题干问年代与数字,答案就对应于文章中的年代与数字。3)比较比较考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比较级与含有比较意义的词汇手段和句型结构;b.表示绝对意义的字眼:first(第一),least(最不) ,uttermost(最)等;c.表示惟一性的词汇:only,unique 等;阅读最最好能圈草表示最高级、惟一性和绝对意义的词汇,便于做题对回原文定位。4)原因这种题的答案在原文通常有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手段提示:1)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result,reason;2)表示因果关系的动词:result in(结果 ),result from(由于,由),base on(以为基础),be due to (由于);3)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或介词:because,for,why;4)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as a result,consequently 等,阅读时对这些提示词应该予以注意。除了上述原文有因果关系提示词的显性原因考点之外,隐性原因(两个句子之间为因果关系,但无有关提示词)也是常见考点。不管是显性原因考点,还是隐性原因考点,原文相关句出现的格式都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而在题干中通常给出结果,就其原因提问。(三) 词义题解题技巧和规律1、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如何破解词本身的意义呢?方法之一是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不仅平时可以用这个方法记忆大纲中的词汇,考试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推测词汇意义。假如对英语词汇中包含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的含义或功能比较了解,就能较准确地推测出它们相互组合形成的整体词义。2、利用一下文线索除了以构词法破解词汇的意义以外,做词义题用得更多的方法是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词义。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的句子本身,也包括这个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假如二者为同义关系,那么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意思;假如二者为反义关系,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反义。3、利用语法和逻辑有时根据上下文提代的线索或者其他方法,仍然不能得到唯一答案,就可以利用语法和逻辑方面的规则来判断,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可能为正确答案,反之则不是正确答案。4、指代题指代题作为词义题的一种,也是常见题型之一。解这类题,要注意代词批代总的原则就近指代:代词指代在性(阴性或阳性 )、数(单数或复数)、格(主格或宾格)、逻辑、意义、位置等方面与之接近的名词。就位置而言,如上所述,代词所指代的名词通常在本句或其上句之中;就数而言,单数代词指代单数名词,复数代词指代复数名词,例如:it 指代单数名词( 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 ,也可指代一个句子;they 指代复数名词主格;them 指代复数名词宾格;one 指代单可数名词等。除了位置、性、数和格等方面的要求外,逻辑和意义也是衡量的标准,也就是说,正确的答案应该从意义( 主要指语法搭配) 上和逻辑(主要指思想内容)上而言都通顺。(四)推理题解题技巧和规律推理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一定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小试身手:A5 startling statistics about rhinos1. Rhinos have been on Earth for around 50 million years. In that time, species in the rhino family have roamed across not only Africa and Asia but also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ere was even a rhino species we dubbed the Giant Unicorn, which grew up to 20 feet in length and had a horn that reached 7 feet long! 2. Some 500,000 rhinos could be found across Asia and Africa just one century ago. Bu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ir numbers have fallen precipitously. There were just 70,000 by 1970 and a mere 29,000 in the wild today.3. The price for rhino horn is extremely high so high, in fact, that Save the Rhino asks journalists not to publicize it. Although the price is widely reported anyway, many conservationists worry this publicity can encourage more criminals to enter the rhino-horn trade and stimulate more consumer demand. And regardless of the specific price for a kilogram of rhino horn, its worth noting that all this fuss is about keratin a product thats the ex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