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文件如下】【机械类设计类】CAD图纸+word设计说明书.doc【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企鹅97666224】.bat
下横梁零件图.dwg
主缸装配图.dwg
活塞杆零件图.dwg
活塞零件图.dwg
液压机总装图.dwg
液压系统图.dwg
移动横梁零件图.dwg
立柱零件图.dwg
设计说明书.doc
YT32-100通用液压机设计
摘 要
本设计为四柱式液压机,四柱液压机的主机主要由上梁、导柱、工作台、移动横梁、主缸、顶出缸等组成。其中主缸可完成快速下行、慢速加压、保压延时、释压换向、快速返回、原位停止的动作;顶出缸可实现向上顶出、停留、向下退回、原位停止的动作。本设计主机最大工作负载为1000KN。通过对液压缸工况分析确定液压缸负载的变化,拟定液压系统图和电磁铁动作顺序。在设计主液压缸的时候,首先计算主液压缸的尺寸和流量,主缸的速度换接与安全行程限制通过行程开关来控制。根据技术要求及设计计算选择液压泵、以及阀元件的选择。通过液压系统压力损失和温升的验算,液压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液压机顺序循环的动作要求。通过载荷的分析以及通过同类型产品类比的方法,设计出液压机机体的横梁和立柱。设计的四柱液压机能够实现塑性材料的锻压、冲压、冷挤、校直、弯曲等成型加工工艺。该液压机结构紧凑,动作灵敏可靠,速度快,能耗小,噪音低,操作简单。
关键词:液压系统;液压缸 ;液压机机体
目 录
摘 要 v
Abstract vi
绪论 1
第一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 3
第一节 工况分析 3
第二节 主液压缸载荷的组成和计算 3
第三节 绘制负载图和速度图 5
第四节 初选系统工作压力 6
第五节 拟定液压系统图 7
第六节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10
一、 主缸工作压力、内径、活塞杆的直径的确定 10
二、 确定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11
三、 确定活塞杆的最大行程 11
第七节 液压缸动作时的流量 11
第八节 液压泵的额定压力、流量计算以及泵的选择 12
一、 泵的工作压力的确定 12
二、 液压泵的最大流量的计算 12
三、 液压泵的选择 13
四、 泵的流量的验算 13
第九节 电动机的选择 13
一、 主缸各工况的功率计算 14
二、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以及型号的确定 15
第十节 液压阀的选择 15
第十一节 管件的选择及计算 16
一、 主缸液压油管内径计算 16
二、 管路、管接头的选择 17
第十二节 油箱容量的确定 17
一、 油箱有效容积的确定 17
二、 油箱外形尺寸确定 18
三、 油箱的结构设计 18
第十三节 辅助元件的选择 18
一、 滤油器的选择 18
二、 空气滤清器的选择 19
三、 选择压力表 19
四、 选择液位仪 19
第十四节 液压油的选择 19
第十五节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20
一、 液压系统压力损失 20
二、 液压系统的发热温升计算 22
第二章 缸的结构设计计算 23
第一节 液压缸基本结构设计 23
一、 液压缸的类型 23
二、 缸口部分结构 23
三、 缸底结构 23
四、 缓冲装置 23
第二节 缸筒的设计 24
一、 缸筒的结构和材料 24
二、 对缸筒的要求 24
三、 缸筒的强度校验 25
四、 缸底厚度的计算 26
五、 缸筒的制造加工要求 26
第三节 活塞的设计 27
一、 活塞材料 27
二、 活塞结构型式 27
三、 活塞的尺寸确定 28
四、 活塞的密封 28
五、 活塞的技术要求 28
第四节 活塞杆的设计 29
一、 活塞杆的材料 29
二、 活塞杆尺寸的确定 29
三、 活塞杆的技术要求 29
四、 活塞杆直径d的校核 29
五、 主缸长度的确定 30
六、 活塞杆稳定性校核 30
第五节 主缸结构设计总结 31
一、 缸体与端盖的连接形式 31
二、 活塞杆导向结构形式 31
三、 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 31
第六节 导向环的设计 32
一、 导向环的型式 32
二、 导向环的尺寸 32
第七节 导向套的设计 32
一、 导向套的材料 33
二、 导向套长度的确定 33
三、 导向套的密封 34
四、 导向套的加工技术要求 34
第八节 缸盖的设计 35
一、 缸盖的材料和结构 35
二、 缸盖的尺寸的确定 35
三、 缸盖的技术要求 35
第三章 立柱导杆的设计计算 36
第一节 立柱直径的计算 36
第二节 连结形式 37
第三节 立柱的螺母及预紧 38
第四节 立柱的导向装置 39
第四章 横梁参数的确定 41
第一节 上横梁结构设计 41
第二节 活动横梁结构设计 41
一、 活动横梁的主要作用 41
二、 活塞杆与横梁的连接 42
第三节 下横梁结构设计 42
第四节 各横梁参数的确定 42
结束语 46
参考文献 47
外文资料 48
中文译文 56
致谢 62
YT32-100 Universal Hydraulic Press Design
Abstract
This design for the four pillars hydraulic machine, the host of the four column hydraulic machine mainly by the beam, guide column, a work table, a movable beam, master cylinder, top of the cylinder. The master cylinder can be completed quickly down, slow pressure, holding pressure time delay, release pressure reversing, quick returns, in situ to stop the action; the top of the cylinder can be achieved to top out, stay, down the back, in situ to stop the action. The design of the host of the maximum working load of 1000K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change of the loa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determined, the diagram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and the sequence of the ac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 are drawn up. I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hydraulic cylinder, the first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hydraulic cylinder size and flow, the speed of the main cylinder and the safety of the stroke limit switch to control through the strok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calculation selection of hydraulic pump, and the choice of valve component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pressure loss and temperature rise of hydraulic system,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rder cycle of hydraulic machin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oad, th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of the column. By analogy of the same type of product, the beam and column of hydraulic press machine body are designed. Four column hydraulic machine design can realize forging, stamping, Leng Ji, straightening, bending and other forming processes of plastic materials. The hydraulic mach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reliable action, high spee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noise, pressure and stroke,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Key words: hydraulic system;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machine
参考文献
[1] 孙桓等.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于惠力等.机械零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6
[3] 张平格等.液压传动与控制,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
[4] 杨宝光等.液压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4
[5] 毛平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
[6] 王树才等.机械创新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7] 沈鸿.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8] 李育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9] 濮良贵.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
[10]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1]联合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6
[12]秦大同.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
[13]王守成.液压元件及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14]雷天觉.液压工程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2
[15]黎启柏.液压元件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12
[16]邓文英.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17]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18]天津市锻压机床厂.中小型液压机设计计算,天津人民出版社,1977.12
[19]俞新陆.液压机的设计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20]张利平.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