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撞水撞粉法探索_第1页
工笔人物画撞水撞粉法探索_第2页
工笔人物画撞水撞粉法探索_第3页
工笔人物画撞水撞粉法探索_第4页
工笔人物画撞水撞粉法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目 录 中文摘要 引言 1 第一章 撞水撞粉法的由来 2 2 3 3 第二章 撞水撞粉法的发展 6 6 9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运用“撞水撞粉法”的体会 10 结语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参展情况目录 17 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期间部分绘画作品 18 近现代的发展中,工笔人物画家越来越多的深入生活, 在生活实践中汲取养料,创作出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工笔人物画 作品。近年来的工笔人物画技法和艺术语言较传统的工笔画也有了新的突破 ,在当今画坛,色彩语言在艺术表现力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色彩 的渗化效果被很多艺术家所运用。 “撞水撞粉法”作为传统的色彩渗化的重要 表现技法,已经被众多工笔画家所认可和使用,并创造出了一批具 有现代气息的绘画作品。 本文讲述了“撞水撞粉法”的由来,前人对“撞水撞粉法”的运用, “撞水撞粉法”的艺术特点, “撞水撞粉法”在当今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和影响,以及我个人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运用此方法的 心得体会。内容虽少,但可以比较全面的让我们了解“撞水撞粉”这一技法 在中国工笔画中的运用价值,让我们领略它给工笔人物画带来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色彩渗化 撞水撞粉法 工笔人物画 分类号: n of in of In is a in a in by as of by a of on of my in of of of be to us in s us it to 1引 言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带动下,艺术家对美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正在不断变化,大众审美心理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中国工笔画的色彩语言也在以新的姿态不断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绽放着它生机无限的面貌。在当今画坛中,色彩语言在艺术表现 力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色彩的渗化效果作为传统技法形式, 被很多艺术家所运用并有所创新,成为了极有特色的表现方法。 2 第一章 撞水撞粉法的由来 水撞粉法是在第一遍色彩未干之时,注于水或粉色,使原有的色彩在材质上产生色彩渗化。 那么什么是色彩渗化?即用水作为媒介使颜色融化、稀释,使水和颜色在作画的材质上进行流动交汇,形成水与色、色与色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使画面产生自然丰富的肌理效果。 利用注水注色使色彩渗化的源头,可追溯到宋代工笔画,但当时运用者不多。在色彩上注水注色的方法真正得到业界的关注,是从晚清岭南画派的奠基人居巢、居廉兄弟创立的“撞水撞粉法”开始的。 所谓“撞水撞粉法”是指水与色、水与墨、色与色、色与墨之间在第一遍色彩尚湿润的情况下的相互碰撞和渗透, 由此产生自然渗化的效果。 “撞水撞粉法”使画面中的色块具有流动感的生动变化,将中国画以墨、色、水、粉等在画面中的肌理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 图 1 荔枝图(局部) 居巢作品 南画派的奠基人为晚清时期的画家居巢、居廉二人,两人被画史合称为“二居” 。据说, “撞水撞粉法”的由来是居廉从房顶漏雨得来的灵感。他曾居住在十香园的时候,由于房子破旧,每当下雨时就会有雨水从房顶漏下,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雨水滴在白色蚊帐上形成的不同水渍很是富有美感, 于是就受此启发在宣纸上用水用墨随意冲撒尝试了一番,效果独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由此开创的“撞水撞粉法”之路。 “二居”在发展撞水撞粉法的贡献上是功不可没的。注水法虽然早在宋人的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并在其后也有所发展,如清人恽寿平所作的锦石秋花图就采用了这种技法,可见前代画家已经尝试过此类技法的运用。但是, “二居”的撞水撞粉法所形成的墨色的流动变幻效果要明显的比前人丰富了很多, 画面效果较前人是有所区别的;其次,二人对撞水撞粉法的使用极为普遍,以至于被广为认知和流传,对此技法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 “二居”把撞水撞粉法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二居”的实践影响下,这一技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于绘画当中,从他的弟子“岭南三杰”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到后来的容祖椿、李野屋,再到现在的诸多年青一代画家, “撞水撞粉法”频频出现在画面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所认可,也被大众所欣赏。 4 在“二居”的绘画作品中, “撞水撞粉法”到底是怎样去体现的呢?下面的两段文字可以先帮我们了解几分。 高剑父曾著文居古泉先生的画法 ,对“撞水” 、 “撞粉”法有详细的描述: “以粉撞入色中使粉浮于色面,于是润泽松化而有粉光了。在一花一瓣当中,不须着意染光阴,惟以浓淡厚薄的本身为光阴。此与印象派专欲再现以色光的结果暗合。且色中每有带一点粉的成分, 尤以紫黄二色含粉较多。 有粉则其色显而不焦,又较和谐一点。 ”1此为高剑父对居廉运用撞水撞粉法在其工笔花鸟画中的体现。 居巢的代表作有荔枝图 、 含笑花 、 大头鱼等。在荔枝图 (图 1)中,在叶子未干时注入少许水分,使得画叶子的花青色冲向两边,在叶子边缘形成轻微的轮廓线的样子,让整片叶子显得自然鲜润。画荔枝果实时是先用大红画外沿,再加上少许粉,然后加水稍把画面倾斜,形成一边偏重一边偏浅的渐变效果。这样效果真实,图 2 南瓜花(局部) 居廉作品 5还富有趣味。 在居廉所画的南瓜花 (图 2)中,画面的取景虽小,中有几片叶子、 一朵南瓜花和两只蚱蜢, 但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却是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把水从向阳的方向注入叶片上,让花青色等顺着水的流动凝聚在枝叶的背阴处,显现出枝叶的凹凸质感。 “撞水撞粉法”是将色、水、粉三者巧妙地相撞相融而形成的特殊的画面效果,水色淋漓,洒脱自如,极具绘画感。 “撞水”法的特点:多用不透水的熟宣或熟绢,水、色趁湿加在上面,将原有色彩冲撞流动停 留于纸或绢上自行变干。 “撞水”可以使画面形成轻重不同层次的色阶,被 冲部分颜色随之流走而变淡,周围部分颜色凝聚变浓。 “撞粉”法的特点:撞粉是在浅的水色色彩基础上撞入白粉,由图 3(这幅画是典型运用撞水法的一幅精品。通过撞水法,叶子显得润泽而有生气,如果不注水,那么就只是一些比较平淡的色块而已。) 6 此呈现出凹凸有致、色粉融洽自然、资质光泽的艺术效果,使粉的运用,不存刻意痕迹,更有绘画感。 清末画家任伯年的部分绘画中也运用了撞粉的技法。如作品雏鸡争趣(图 4)所示,画面中的小鸡在撞粉法的作用下显得厚重而生动,韵味十足。 居巢、 居廉 “撞水撞粉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于水在画面的运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不用传统的方式去勾勒轮廓,而是用撞水撞粉的方式巧妙的形成物象的边缘,生动而自然。 “二居”对于这一技法的发挥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创新精神,形成了“岭南画派”的独特面貌,扩充了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为中国工笔花 鸟画的技法开辟了新的天地, 同时也为后来的工笔人物画的借鉴埋下了伏笔。 图 4 雏鸡争趣(局部) 任伯年 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原发形态之一, 它那丰富的色彩和装饰性的构图一直深为中国历代人们所喜爱。近现代 的工笔人物画家在题材、范围、造型、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拓展,创作出了一批批不同风格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 种绘画理念、技法材料层出不穷,为现代工笔画创作的展现形式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现代的工笔画家都不甘落后于当代的新艺术潮流, 力争不被新绘画思想观念所淹没,在继承传统工笔画技法的基础上又大胆借鉴西方油画、中国古典民间艺术、水彩等众多领域的表现方法。他们把众多领域的技术特色融汇贯通,在实践中琢磨推敲,形成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全新绘画理念和绘画风格。 近年来的工笔人物画技法和艺术语言较传统的工笔画又有了新的突破, 对撞水撞粉法的运用即是其中之一。 在当今画坛, 越来越多的工笔画家把色彩渗化的方式融于自己的绘画作品。“撞水撞粉法” 和 “没骨法”图 4 豆蔻年华 潘缨 第二章 撞水撞粉法的发展 8 在工笔人物画中的结合运用,以及加入矿物质颜色的使用,也逐渐成了工笔人物画的一种特有的技法形式。 当代画家潘缨的绘画风格清晰独特,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种独到的没骨技法。她近年的重彩画作品 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浓重的矿物颜料被运用出鲜活流畅的动感。传统工笔画法突出用线,她则取法于没骨;传统工笔画技法强调平涂和渲染的匀、净、透,她则在熟宣上大量引入不均匀的 积染手法,即“撞水撞粉法” 。着力发挥色彩和水墨之间渗化、融汇的情趣;传统重彩画处理色彩讲究随类赋采, 她则追求光线感和色调的高度统一。 如潘缨的作品 豆蔻年华(图 4) ,画中的塔吉克族女孩多以红色为主色调, 背景色则是反差较大的色彩,能够实现色彩的呼应,着色方式就用“撞水撞粉法”对色冲和渗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当代画家陈孟昕在自己的作品暖月 (图 5)中也运用了撞水撞粉的技法。他同时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一些特点,如颜色的强烈对比等,把西方绘画常出现的颜色加以改进放在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当中。 加上利图 5 暖月 陈孟昕 9用撞水技法出现的独特效果,巧妙地用在了绘画当中,使得大众对他的画的色彩有了强烈的视觉感受。 当代青年画家陈子的多数绘画作品都用到了撞水、积色的技法。 (如图 6) 女画家林兰的花卉系列作品(如图 7)同样是运用撞水撞粉法作画的典型范例。她在画面中同时运用了没骨和撞水撞粉的技法,叶片的边缘凝聚成重色,加之白粉的介入,使得花卉的花瓣灵动自如、温润飘逸,画面给人一种清透的视觉美感。 “撞水撞粉法” 从绘画技法方面使传统技法和特殊材料相结合, 使得现代工笔人物画技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面貌。 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图 6 陈子作品 图 7 花卉系列之一 林兰 10 当代工笔人物画也走出了传统的束缚, 通过对 “撞水撞粉法” 的运用,与特殊材料一起结合使用, 产生了一些过去在熟宣纸上用传统方法和材料所不常见到的视觉效果。 当代工笔画家不仅用较轻的传统的中国画颜料,还用较重的颜料,如矿物质颜料、高温结晶颜料等,加上水在画面的冲撞作用,是画面呈现出很强的厚重感。这些明显的技法变化,体现出艺术家对新的审美观念的 追求,和对美的再创造精神。 工笔人物画家对技法形式的变革取决于思想观念的更新, 而思想观念的更新很大程度上也通过技法的变革体现出来。 “撞水撞粉法”作为色彩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利用色彩渗化为色彩语言的运用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空间。 第三章 个人在创作中运用“撞水撞粉法”的体会 当今社会的艺术是多元化的, 它的主流是一个表达个性、 发展独特魅力的舞台。 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想通过对自身所处艺术领域的独特见解和领会, 来表现生活,表达个人感情。下面谈一下我在工笔人物画创图 8 大喜的日子 宋波 11作中的体会。 在我前期的作品中,大都是表现风土人情的场景,如作品大喜的日子 (图 8) ,一个喜庆的场面展现出山里人民的质朴纯情。整个画面, 不论在构图的设计、 色彩的选择还是在人物造型的夸张变型上,都展现出浓郁的山乡情境与淳朴人情。 在表现技法上主要为传统的分染和罩染,基本没有其他技法手段的运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实践之后,我体会到只去追求构图、色彩搭配和人物变型并不足以表达我在作品中的感情。 于是,在之后的创作中我多次尝试了其他的表现技法,去寻求最适合画面内容和思想的语言。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撞水撞粉与没骨等技法的综合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的流动与交融,正是我所期待的展现形式,毋庸置疑成为了我的创作的主要技法语言。 在确定了表现对象、主色调、人物造型等方面的基础上,我个人的作品多以运用“撞水撞粉法”来实现对画面大的感觉的把握。在画面中, “水”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水的流动并带动颜色进行相互碰撞和渗化, 给人一种思图 9 午后 宋波 12 维融于画面中游走的视觉感受。同时与没骨法、泼色法、烘染法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我最近的一些作品, 表现的题材是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自足和无奈,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彷徨。像作品午后(图 9) ,是一名学生在自己的书桌上睡去的画面,把较冷的紫色作为主色调,用撞水撞粉的方法形成色彩的相互碰撞和渗透,把不同的物象融合在了一起,颜色的深浅不规律变化,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也让人内心产生朦胧迷茫的处境。作品奔 (图 10)同样运用了撞水撞粉的着色方法,以绿色调为主,墨色、黄色、白粉为辅,几个颜色在水的带动下随机渗化,同时与没骨法、泼色法等方法相结合,让画面中人与景更密切的连在一起,造成了强烈的整体感,画面显得生动而洒脱,效果独特新颖。 通过在创作中对“撞水撞粉法”的运用,我认定这正是我想要的表现技法,它跟我的绘画思路能够达到一致, 可以比较准确的表达我在作品上的个人情感。可见一个合适的表现手法对绘画 作品的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我在工笔人物画上对撞水撞粉法的探索还没有停止, 我的绘画创图 10 奔 宋波 作还会继续。相信在自己的努力、老师的指导下,我还会有新感觉的作品在现在绘画新理念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13结 语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是多方面相互密切融合协调的成果。有了好的灵感来源,找到想要的取材,有了比较全面的构思,确定了得当的构图和人物造型,运用适合的表现形式及技法,再加之个人主观的努力,融汇贯通,全面把握,定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撞水撞粉法”作为色彩渗化的重要 表现形式,已经被众多工笔画家所认可和使用, 并创造出了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绘画作品。 我想,在对于“撞水撞粉法”的研究和运用上,会有更好的突破,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