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说明书.doc

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rar
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MG300-700-WD型采煤机截割部装配图.dwg
MG300-700-WD型采煤机装配图.dwg
内齿圈.dwg
截二轴标注.dwg
截割部传动系统图.dwg
行星机构.dwg
轴3示意图.dwg
齿轮.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7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2847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2-17 上传人:信达机械Q****3512... IP属地:江苏
39
积分
关 键 词:
MG300-700-WD型 采煤机 设计 cad图纸 毕业论文 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
资源描述:

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

74页 24000字数+论文说明书+8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MG300-700-WD型采煤机截割部装配图.dwg

MG300-700-WD型采煤机装配图.dwg

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说明书.doc

内齿圈.dwg

截二轴标注.dwg

截割部传动系统图.dwg

行星机构.dwg

轴3示意图.dwg

齿轮.dwg

摘  要

长壁工作面采煤设备由三大件组成: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和采煤机。随着长壁采煤经验的增加,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对采煤机做了一些改进,使长壁工作面采煤在将来的煤炭工业上起到更显著的作用。本论文设计的是电动机功率为700hp。电动机主要是为截割部割煤和牵引部提供动力,采煤机装有两个电动机,一台用于牵引部和一个截割部,另一个电动机则为另一个截割部和其他辅助设备提供动力。

本文主要讲述了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采煤机截割部是实现采煤机减速的单元。截割部里采用了四级减速,动力由采煤机电动机通过齿轮传递到采煤机滚筒来实现割煤。对称的摇臂结构使采煤机实现左右摇臂可以互换。截割部采用增加惰轮的个数来增加摇臂的长度,从而实现增大采煤机的截深。

关键词:滚筒采煤机 截割部 摇臂 长壁工作面采煤

ABSTRACT

Longwall equipment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components:the hydraulically powered roof support,the chain conveyor,and the coal-cutting machine.As a result of increased experience with longwall installation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certain improvements are being made.since longwall mining is obviously going to play a much larger role in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 in the future.this text design is the electric motor power is a 700 hps.Electric motor mainly is the power source for the shearer.It provides for the cutting drum.The large capacity shearers are generally equipped with two electric motors: one for the haulage unit and one gearhead and the other for the other gearhead and other ancillary equipment.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ranging-arm of the cut unit.The ranging-arm is a speed reduction unit.It consists of four stage drives.The power applied by the cutter motor through three spur gear transmissions and one epicyclic gearing drives the drum to cut coal. The external form of the ranging-arm is straight and symmetrical structure which enables the lest and right ranging-arms can replace each other. The gears referred in this parper are all profile-shifted gea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ir strength.

Keywords: Shearer  cut unit  Ranging-arm  longwall mining  

目    录

1 绪论 1

1.1我国采煤机30多年的发展进程 1

1.1.1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1

1.1.2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 1

1.1.3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时代 2

1.2  国际上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发展状况 4

1.3 国内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状况 5

2总体方案的确定 6

2.1MG300/700-WD型采煤机简介 6

2.1.1概述 6

2.1.2主要技术参数 7

2.1.3结构特点 7

2.2摇臂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7

2.3截割部电动机的选择 7

2.4传动方案的确定 8

2.4.1 传动比的确定 8

2.4.2 传动比的分配 9

3 传动系统的设计 11

3.1各级传动转速、功率、转矩的确定 11

3.2 齿轮设计及强度效核 13

3.3 轴的设计及强度效核 23

3.3.1 先确定Ⅲ轴 23

3.3.2轴4的设计及强度效核 29

3.3.3惰一轴的设计 35

4 行星传动机构的设计过程 37

5 采煤机的使用与维护 57

5.1采煤机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与处理 57

5.2 大功率采煤机截割部温升过高现象及解决方法 58

5.3采煤机轴承的维护及漏油的防治 59

5.4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的改进途径 61

5.5 硬齿面齿轮的疲劳失效及对策 65

总结 68

参考文献 69

致  谢 70

1 绪论

1.1我国采煤机30多年的发展进程

1.1.1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集中主要科技骨干,研制出综采面配套的MD-150型双滚筒采煤机,另一方面改进普采配套的DY100型、DY150型单滚筒采煤机;70年代中后期,制造出MLS3-170型双滚筒采煤机。20世纪70年代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装机功率小

    例如,MLS3-170型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70KW;KD-150型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50KW;DY-100和DY-150型单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00KW和150KW。

    2.有链牵引,输出牵引力小

    此时期的采煤机牵引方式都是圆环链轮与牵引链轮啮合传动,传递牵引力小,牵引力在200KN以下。

    3.牵引速度低

    由于受液压元部件可靠性的限制,设计的牵引力功率较小,牵引速度一般不超过6m /min 。

    4.自开切口差

    由于双滚筒采煤机摇臂短,又都是有链牵引,很难割透两端头,且容易留下三角煤,故需要人工清理,单滚筒采煤机更是如此.

    5.工作可靠性较差

    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元部件质量较差,反映在采煤机的寿命普遍较低,特别是液压元部件的损坏比较严重。

1.1.2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总共引进143套综采成套设备。世界主要采煤机生产国如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日本等都进入中国市场,其技术也展示在中国人的面前,为我们深入了解外国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20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采煤机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确立了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方向,即仿制和自行研制并举。

    解决难采煤层的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重大课题之一:具体的课题是薄煤层综合机械化成套设备的研制:大倾角综采成套设备的研制:“三硬”、“三软”4.5m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的研制:解决短工作面的开采问题,短煤臂采煤机的研制。

据初步统计,20世纪80年代自行开发和研制的采煤机品种有50余种,是我国采煤机收获的年代,基本满足我国各种煤层开采的需要,大量依靠进口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20世纪80年代采煤机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1.重视采煤机系列的开发,扩大使用范围

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采煤机,一种类型只有一个品种,十分单一,覆盖面小,很难满足不同煤层开采需要。20世纪80年代起重视系列化采煤机的开发工作,一种功率的采煤机可以派生出多种机型,主要元部件在不同功率的采煤机上都能通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工作面的适应范围,而且便于用户配件的管理。采煤机系列化是20世纪80年代采煤机发展中非常突出的特点。

2.元部件攻关先行,促使采煤机工作可靠性的提高

总结20世纪70年代采煤机开发中的经验教训,元部件的可靠性直接决定采煤机开发的成功率,所以功关内容为:主电机的攻关,以解决烧机的现象;齿轮攻关,从选择材质上,热处理工艺上着手,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成功经验,以德国齿轮为目标进行攻关,达到预期目的,解决了低速重载齿轮早失效的问题:液压系统和液压元部件的攻关,主油泵和油马达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牵引部工作的可靠性,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把斜轴泵、斜轴马达、阀组和调速机构等都列入重点攻关内容。

3.无链牵引的推广使用,使采煤机工作平稳,使用安全

在引进大功率采煤机的同时,无链牵引技术传入中国,德国艾柯夫公司的销轨式无链牵引和英国安德森公司的齿轨式无链牵引占绝大多数,而且技术成熟。为此,我国研制采煤机的无链牵引都向引进机组的结构上靠拢。仿制和引进技术生产的采煤机更是如此。无链牵引使采煤机工作平稳,使用安全,承受的牵引力大,因此,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大功率采煤机都采用无链牵引系统。

1.1.3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时代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减员提效,提高工作面单产成为煤炭发展的主流,发展高产高效工作面势在必行,此采煤机开发研制围绕高产高效的要求进行,其主要方向是:

(1)大功率高参数的液压牵引采煤机:最具代表性的机型是MG2X400-W型采煤机。

(2)高性能电牵引采煤机: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全面发展,电牵引的发展存在直流和交流两种技术途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中厚煤层采煤机中推广使用,上海分院先后开发成功MG200/500-WD、MG200/450-BWD、MG250/600-WD、MG400/920-WD和MG450/1020-WD等采煤机,变频调速箱可以是机载,也可以是非机载。另外派生出8种机型,都已投入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太原矿山机械厂在引进英国Electra1000直流电牵引全套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MG400/900-WD和MG250/600-WD型两种电牵引采煤机,鸡西煤机厂、辽源煤机厂也开发了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总结

经过三个多月的用心钻研和大量的查阅相关资料,我的毕业设计已接近尾声。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大学四年学习内容的综合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对我们每个学生来说,毕业设计都特别重要,它既总结了大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又给我们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和查阅相关书籍的自学能力,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检验和完善。

我此次设计的题目是MJ300/700WD型电牵引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截割部是实现采煤机落煤和装煤的重要结构。在石油、天然气、水力发电和核动力获得巨大发展的今天,煤炭仍然是我国一次性能源的主体。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采掘机械自动化、先进化是煤炭工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环境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煤炭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动力和原材料消耗的有效技术措施。采煤机是目前重要的采煤设备,它的技术状况和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采煤机进行设计和改善是必要的,有现实意义的。

本次所设计的截割部,既借鉴了前人已有的优秀成果,同时也渗入了自己的思考。采煤机采用电动机横向布置的形式,取代了以前采煤机固定减速箱里用于改变传动方向但极易损坏的锥齿轮,四级减速全设在摇臂里还可以增加摇臂长度,用以增大采煤机的截深。其次采煤机左右部分的摇臂采用对称的形式,实现了采煤机左右摇臂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通过这样的设计,使采煤机截割部的生产加工以及采煤机井下的安装、调试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有利于促进采煤机的系列化和通用化。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应用已学的知识,深刻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使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必要性,逐渐形成一套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整套思路。这些宝贵财富都会使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非浅。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实际经验缺乏,因此,我的毕业设计中难免存在缺陷与不足,恳请各位老师及评阅者批评指正,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1] 王洪欣. 机械设计工程学(Ⅰ).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 唐大放. 机械设计工程学(Ⅱ).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 李昌熙. 采煤机.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8

[4] 许洪基. 现代机械传动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5] 谢锡纯. 矿山机械与设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6] 李贵轩. 采掘机械.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

[7] 赖昌干. 采掘运机械的控制.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8] 王启广. 采掘机械与支护设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9] 刘鸿文. 简明材料力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单丽云. 工程材料(第二版).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11]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第2卷.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2] 吴相宪. 实用机械设计手册.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3] 陶驰东. 采掘机械.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14] 宁思渐. 采掘机械.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15] 掘进机械化成套设备选型手册.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16] 方慎权. 煤矿机械.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

[17] 程居山等.矿山机械.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18] 王启广. 电牵引采煤机的现状与发展. 矿山机械,2004

[19] [苏]保晋等.采煤机破煤理论.王庆康等译.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                    

社,1992

[20] [苏]B.Ⅱ索洛德等著:刘福棠等译,采矿机械与自动化机组,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

[21] Proposed Technologies for Mining System Deep-Seabed Polymetallic Nodul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s Workshop held in Kingston,Jamaica.August3-6,1999.

[22] Design Reports of Manganese Nodule Mining System for 6000m.Institute-fur Konstruktion University Siegen,November,2000.

致  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多重要的参考意见,并定期和我讨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耐心的教诲.无论是刚开始总体方案的确定,还是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图纸的绘制,都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使我的设计设计在原有基础上更合理更完美.在此,我衷心的向感谢他们在设计过程给予我大力帮助和极大的鼓励;最后,感谢各位参阅教师在百忙之中给我的设计评阅与指导.

内容简介:
摘 要 长壁 工作面采煤设备由三大件组成: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和采煤机。随着长壁采煤经验的增加,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对采煤机做了一些改进,使长壁工作面采煤在将来的煤炭工业上起到更显著的作用。本论文 设计的是电动机功率为 700动机主要是为截割部割煤和牵引部提供动力,采煤机装有两个电动机,一台用于牵引部和一个截割部,另一个电动机则为另一个截割部和其他辅助设备提供动力。 本文主要讲述了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采煤机截割部是实现采煤机减速的单元。截割部里采用了四级减速,动力由采煤机电动机通过齿轮传递到采煤机滚筒来实现 割煤。对称的摇臂结构使采煤机实现左右摇臂可以互换。截割部采用增加惰轮的个数来增加摇臂的长度,从而实现增大采煤机的截深。 关键词: 滚筒采煤机 截割部 摇臂 长壁工作面采煤 of a of is to a in in is is a 700 is is of of is a of by to of is in in to 目 录 1 绪论 . 1 0多年的发展进程 . 1 0世纪 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 1 0世纪 80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 . 1 0世纪 90年代至今是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时代 . 2 国际上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发展状况 . 4 内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状况 . 5 2总体方案的确定 . 6 00. 6 . 6 . 7 . 7 . 7 . 7 . 8 动比的确定 . 8 动比的分配 . 9 3 传动系统的设计 . 11 率、转矩的确定 . 11 轮设计及强度效核 . 13 的设计及强度效核 . 23 确定轴 . 23 的设计及强度效核 . 29 . 35 4 行星传动机构的设计过程 . 37 5 采煤机的使用与维护 . 57 . 57 功率采煤机截割部温升过高现象及解决方法 . 58 . 59 . 61 齿面齿轮的疲劳失效及对策 . 65 总结 . 68 参考文献 . 69 致 谢 . 70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页 1 绪论 国采煤机 30 多年的发展进程 0 世纪 70 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集中主要科技骨干,研制出综采面配套的 双滚筒采煤机,另一方面改进普采 配 套的、 单滚筒采煤机; 70 年代中后期,制造出 双滚筒采煤机。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装机功率小 例如, 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 170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 150 单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 100 150 2有链牵引,输出牵引力小 此时期的采煤机牵引方式都是圆环链轮与牵引链轮啮合传动,传递牵引力小,牵引力在 200下。 3 牵 引 速度低 由于受液压元部件可靠性的限制,设计的牵引力功率较小,牵引速度一般不超过 6m / 4 自开切口差 由于双滚筒采煤机摇臂短 ,又都是有链牵引 ,很难割透两端头 ,且容易留下三角煤 ,故需要人工清理 ,单滚筒采煤机更是如此 . 5工作可靠性较差 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 ,元部件质量较差 ,反映在采煤机的寿命普遍较低 ,特别是液压元部件的损坏比较严重 。 0 世纪 80 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我国总共引进 143 套综采成套设备。世 界主要采煤机生产国如英国、德国、 法国、波兰、日本等都进入中国市场,其技术也展示在中国人的面前,为我们深入了解外国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 20 世纪 70 年代自行研制采煤机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确立了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方向,即仿制和自行研制并举。 解决难采煤层的问题是 20 世纪 80 年代重大课题之一:具体的课题是薄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煤层综合机械化成套设备的研制:大倾角综采成套设备的研制 :“三硬”、“三软” 4 5m 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的研制:解决短工作面的开采问题,短煤臂采煤机的研制。 据初步统计, 20 世纪 80 年代自行开发和研制的采煤机品种有 50 余种,是我国采煤机收获的年代,基本满足我国各种煤层开采的需要,大量依靠进口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20 世纪 80 年代采煤机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1 重视采煤机系列的开发,扩大使用范围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的采煤机,一种类型只有一个品种,十分单一,覆盖面小,很难满足不同煤层开采需要。 20 世纪 80 年代起重视系列化采煤机的开发工作,一种功率的采煤机可以派生出多种机型,主要元部件在不同功率的采煤机上都能通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工作面的适应范围,而且便于 用户配件的管理。采煤机系列化是 20 世纪 80 年代采煤机发展中非常突出的特点。 2元部件攻关先行,促使采煤机工作可靠性的提高 总结 20 世纪 70 年代采煤机开发中的经验教训,元部件的可靠性直接决定采煤机开发的成功率,所以功关内容为:主电机的攻关,以解决烧机的现象;齿轮攻关,从选择材质上,热处理工艺上着手,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成功经验,以德国齿轮为目标进行攻关,达到预期 目的,解决了低速重载齿轮早失效的问题:液压系统和液压元部件的攻关,主油泵和油马达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牵引部工作的可靠性,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把斜轴泵、斜轴马达、阀组和调速机构等都列 入重点攻关内容。 3无链牵引的推广使用,使采煤机工作平稳,使用安全 在引进大功率采煤机的同时,无链牵引技术传入中国,德国艾柯夫公司的销轨式无链牵引和英国安德森公司的齿轨式无链牵引占绝大 多数,而且技术成熟。为此,我国研制采煤机的无链牵引都向引进机组的结构上靠拢。仿制和引进技术生产的采煤机更是如此。无链牵引使采煤机工作 平稳,使用安全,承受的牵引力大,因此,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大功率采煤机都采用无链牵引系统。 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是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时代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煤炭生产向集 约化方向发展,减员提效,提高工作面单产成为煤炭发展的主流,发展高产高效工作面势在必行,此采煤机开发研制围绕高产高效的要求进行,其主要方向是: ( 1)大功率高参数的液压牵引采煤机:最具代表性的机型是 W 型采煤机。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3 页 ( 2)高性能电牵引采煤机: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起步, 20 世纪 90 年代全面发展,电牵引的发展存在直流和交流两种技术途径。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中厚煤层采煤机中推广使用,上海分院先后开发成功 00500020 020采煤机,变频调速箱可以是机 载,也可以是非机载。另外派生出 8 种机型,都已投入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太原矿山机械厂在引进英国 流电牵引全套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 00 00两种电牵引采煤机,鸡西煤机厂、辽源煤机厂也开发了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国产电牵引采煤机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性能和可靠性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 I 采煤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一些有实力的矿务局,在装备高产高效工作 面时,把目光移到国外,进口国外先进电牵引采煤机。如神府华能集团引进美国的 76牵引采煤机;兖 州矿业集团公司引进德国的 和日本的 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但由于价格昂贵,故引进数量较少, 90 年代采煤机技术发展的特点如下: 1多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的总体结构成为 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主流 我国开发的电牵引采煤机,一般都采用横向布置。各大部件由单独的电动机驱动,传动系统彼此独立,无动力传递,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因而有取代电动机纵向布置的趋势。 2 我国采煤机的主要参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 差距在缩小 在装机功率方面,我国的液压牵引采煤机装机功率达到 800牵引采煤机装机功率达到 1020牵引功率为 2满足高产高效工作面对功率的要求。在牵引力和牵引速度方面,电牵引的最大牵引力已达到 700大牵引速度达 12 56m/处理机的工矿监测、故障显示、无线电离机控制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技术水平。 3液压紧固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成功 采煤机连接构件经常松动是影响工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解决难度较大,液压螺母和专用超高压泵,在电牵引采煤机中得到推广应用, 防松效果显著,基 本解决采煤机连接可靠性的问题。 回顾这 30 多年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和仿制引进结合的道路,也是一条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的发展道路,从 20世纪 70 年代主要靠进口采煤机来满足我国生产需要,到近年几乎是国产采煤机占我国整个采煤机市场,这也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4 页 国际上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发展状况 80 年代以来 , 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 , 为适应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发展和实现矿井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 积极采用新技术 , 不断加速更新滚筒采煤机 的技术性能和结构 , 相继研制出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 的“重型”采煤机。其中 , 最具代表的是英国安德森的 列 , 德国艾柯夫的 列 , 美 国乔依的 列和日本三井三池的 2列电牵引采煤机。这些采煤机 , 体现了当今世界电牵引采煤机的最新发展方向。 德国艾柯夫公司 , 整机结构特点为机身 3 段式 , 两边传动部分为铸造箱体结构 , 中间电气部分为焊接框架结构 , 摇臂为分体联结 , 左右对称通用 , 可满足不同的配套要求 ; 牵引部电气传动系统采用两直流电机他激并列 , 电枢采用微机控制 , 励磁采用串联 , 既能满足四象限运行 , 又能满足双 牵引 , 趋于负载均衡 , 目前正全力发展交流电牵引。美国乔依公司从 37 机身为3 段焊接结构形式 , 摇臂为分体联结、左右通用 , 牵引部电气传动系统为 2电机串激串联 , 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 7流电牵引采煤机。日本三井三池公司 为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 其结构形式为以前的截割电机布置在机身的传统结构形式 , 机械传动和联结相当复杂。 总结这些国家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 : (1) 装机功率和截割电动机功率有较大幅度增加 为了适应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快速 割煤的需要 , 不论是厚、中厚和薄煤层采煤机 , 均在不断加大装机功率 (包括截割功率和牵引功率 ) 。装机功率大都在 1000右 , 单个截割电机功率都在 375 最高达 600流电牵引功率最大达 2 56 交流电牵引功率最大达 2 60 (2) 电牵引采煤机已取代液压牵引采煤机而成为主导机型 世界各主要采煤机厂商 20 世纪 80 年代都已把重点转向开发电牵引采煤机 , 如德国艾柯 夫公司是最早开发电牵引采煤机的 , 80 年代中后期基本停止生产液压牵引采煤机 , 研制出 列电牵引 采煤机 , 90 年代又研制成功交流直流两 用的 采煤机。美国乔依公司 70 年代中期开始开发多电机驱动的直流电牵引采煤机 , 80 年代先后推出 3 4 6 个 新机型 , 其电控系统多次改进 , 更趋完善。英国安德森公司 80 年代中期先后开发了 L 煤层电牵引采煤机。日本三井三池公司 80 年代中期着手开发高起点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 最具代表的是 2 2煤机 , 为国际首创。法国萨吉姆公司 在 90 年代也已研制成功 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交流电牵引近几年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5 页 发展很快 , 由于技术先进 ,可靠性高、简单 , 有取代直流电牵引的趋势。自日 本 80 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第 1 台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至今除美国外 , 其它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等都先后研制成功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 是今后电牵引采 煤机发展的新目标。 (3) 牵引速度和牵引力不断增大 液压牵引采煤机的最大牵引速度为 8m/ 右 , 而实际可用割煤速度为 4 5m/ 不适应快速割煤需要。电牵引采煤机 牵引功率成倍增加 , 最大牵引速度达 15 20m/ 美国 18m/ 牵引速度很普遍 ,美国乔依公司的 1 台经改进的 4煤机的牵引速度高达 2815m/ 于采煤机需要快速牵引割煤 , 滚筒截深的加大和转速的降低 , 又导致滚筒进给量和推进力的加大 , 故要求采煤机增大牵引力 , 目前已普遍加大到 450 600 现正研制最大牵引力为 1000采煤机。 (4) 多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的总体结构日益发展 70 年代中期仅有美国的 列采煤机、西德 采煤机采用多电机驱动 , 机械传动系统彼此独立 , 部件之间无机械传动 , 取消了锥齿轮传动副和复杂通轴 , 机械结构简单 , 装拆方便。目前 , 这类采煤机既有电牵引 , 也有液压牵引 , 既有中厚煤层用大功率 , 也有薄煤层的 , 有取代传统的截割电动机纵向布置的趋势。 (5) 滚筒的截深不断增大 牵引速度的加快 ,支架随机支护也相应跟上 , 使机道空顶时间缩短 ,为加大采煤机截深创造了条件。 10 年前滚筒采煤机截深大都是 630 700 现已采用 8001000 1200深 , 美国正在考虑采用 1500深的可能性。 (6) 普遍提高供电电压 由于装机功率大幅度提高 , 为了保证供电质量和电机性能 , 新研制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几乎都提高供电电压 , 主要有2300V , 3300V , 4160V 和 5000V。美国现有长壁工作面中 , 45 %以上的电牵引采煤机供电电压为 2300V。 (7) 有完善的监控系统 包括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的工况监测、数据采集、故障显示的自动控制系统 ; 就地控制、无线电随机控制 , 并已能控制液压 支架、输送机动作和滚筒自动调高。 (8) 高可靠性 据了解美国使用的 000 型采煤机的时间利用率可达 95 % 98 % ,采煤量 350 万 t 以上 ,最高达 1000 万 t 。 内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状况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 , 煤科总院上海分院与波兰合作研制开发了我国第 1 台 在大同局雁崖矿使用取得成功。借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6 页 助 牵引采煤机的电牵引技术 , 对液压牵引采煤机进行技术更新。第 1 台 6802电牵引采煤机是在鸡西煤矿机械厂生产的 列液压牵引采煤机的基础 上改造成功 , 并于 1996 年 7 月在大同晋华宫矿开始使用。与此同时 , 在太原矿山机器厂生产的 压牵引采煤机上应用交流电牵引调速装置改造302电牵引采煤机。截止目前 , 我国已形成 5 个电牵引采煤机生产基地 , 鸡西煤矿机械厂、太原矿山机器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辽源煤矿机械厂生产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 西安煤矿机械厂则生产直流电牵引采煤机。 我国近期开发的电牵引采煤机有以下特点 : (1) 多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电牵引采煤机。截割电机横向布置在摇臂上 , 取消了螺旋伞齿轮和结构复 杂的通轴。 (2) 总装机功率、牵引功率大幅度提高 , 供电电压 (对单个电机 400以上 ) 由 1140V 升至 3300V , 保证了供电质量和电机性能。 (3) 电牵引采煤机以交流变频调速牵引装置占主导地位 , 部分厂商同时也研制生产直流电牵引采煤机。 (4) 主机身多分为 3 段 , 取消了底托架 , 各零部件设计、制造强度大大提高 , 部件间用高强度液压螺母联接 , 拆装方便 , 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 (5) 电控技术研究和采煤机电气控制装置可靠性不断提高。在通用性、互换性和集成型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 功能逐步齐全 , 无线电随机控制研制成功 , 数字化、微机的电控装置已进入试用阶段。 (6) 在横向布置的截割电机上 , 设计使用了具有弹性缓冲性能的扭矩轴 ,改善了传动件的可靠性 , 对提高采煤机的整体可靠性和时间利用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7) 耐磨滚筒及镐形截齿的研究 , 推进了我国的滚筒及截齿制造技术 ,开发研制的耐磨滚筒 ,可适用于截割 f = 3 4 的硬煤。具有使用中轴向力波动小 ,工作平稳性好 ,块煤率高 ,能耗低等优点。 2 总体方案的确定 00采煤机简介 述 00机载交流电牵引采煤机,该机装机功率 700割 功率 2 300引功率 82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7 页 该采煤机使用的电气控制箱符合矿用电气设备防爆规程的要求,可在有瓦斯或煤层爆炸危险的矿井中使用,并可在海拔不超过 2000m、周围介质温度不超过 40 或低于 10 、不足以腐蚀和破坏绝缘的气体与导电尘埃的情况下使用。 要技术参数 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 适应煤层 采高范围: 层倾角: 35 度 煤层硬度:中硬或硬 煤层 2 总体 机面高度: 1457 臂摆动中心距: 2541 结构特点 00采煤机采用多电机横向布置方式,截割部用销轴与牵引部联结,左、右牵引部及中间箱采用高强度液压螺栓联结,在中间箱中装有泵箱、电控箱、水阀和水分配阀。该机具有以下特点: 1截割电机横向布置在摇臂上,摇臂和机身连接没有动力传递,取消了纵向布置结构中的螺旋伞齿轮和结构复杂的通轴。 2主机身分为三段,即左牵引部、中间控制箱、右牵引部,采用高 度液压螺栓联结,结构简单可靠、拆装方便。 臂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由于煤层地质条件的多样 性,煤炭生产需要多种类型和规格的采煤机。利用通用部件,组装成系列型号的采煤机,可以给生产带来很多方便。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是采掘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这里把左右摇臂设计成对称结构。 割部电动机的选择 由设计要求知,截割部功率为 300 2每个截割部功率为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8 页 300据矿下电机的具体工作情况,要有防爆和电火花的安全性,以保证在有爆炸危险的含煤尘和瓦斯的空气中绝对安全 ;而且电机工作要可靠,启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效率高。据此选择由抚顺厂生产的三相鼠笼异步防爆电动机 300,其主要参数如下: 额定功率: 300 额定电压: 1140V 额定电流: 206A; 额定转速: 1475P/m 额定功率: 50 绝缘等级: H 接线方式: Y 工作方式: 量: 1502 冷却方式:外壳水冷 该电机总体呈圆形,其示意图及外形主要尺寸如图 1 所示: 该电动机输出轴上带 有渐开线花键,通过该花键电机将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摇臂的齿轮减速机构。 动方案的确定 动比的确定 滚筒上截齿的切线速度,称为截割速度,它可由滚筒的转速和直径计算而的,为了减少滚筒截割产生的细煤和粉尘,增大块煤率,滚筒的转速出图 1 Y B C 3 - 3 0 0 电 动 机 外 形 尺 寸 图沉孔 深 2 0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9 页 现低速化的趋势。滚筒转速对滚筒截割和装载过程影响都很大;但对粉尘生成和截齿使用寿命影响较大的是截割速度而不是滚筒转速。 总传动比总滚总 n 电动机转速 r/n 滚筒转速 r/ 传动比的分配 在进行多级传动系统总体设计时,传动比分配是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合理分配传动比,将直接影响到传动系统的外阔尺寸、重量、结构、润滑条件、成本及工作能力。多级传动系统传动比的确定有如下原则: 1 各级传动的传动比一般应在常用值范围内,不应超过所允许的最大值,以符合其传动形式的工作 特 点,使减速器获得最小外形。 构匀称;各传动件彼此间不应发生干涉碰撞;所有传动零件应便于安装。 3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接近相等,即要达到等强度。 4使各级传动中的大齿轮进入油中的深度大致相等,从而使润滑 比较方便。 由于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过载和冲击载荷,维修比较困难,空间限制又比较严格,故对行星齿轮减速装置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这里先确定行星减速机构的传动比。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0 页 本次设计采用 原理如图 2所示: 该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主要由太阳轮 a、内齿圈 b、 行星 轮 g、行星架x 等组成。传动时,内齿圈 b 固定不动,太阳轮 a 为主动轮,行星架 x 上的行星轮 g 面绕自身的轴线 动,从而驱动行星架 现减速。运转中,轴线 这种型号的行星减速装置,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传动功率范围大 ,可用于各种工作条件。因此,它用在采煤机截割部最后一级减速是合适的,该型号行星传动减速机构的使用效率为 动比一般为 图 2 7 所示,当内齿圈 b 固定,以太阳轮 星架 动比的推荐值为 9。查阅文献 4,采煤机截割部行星减速机构的传动比一般为 4 6。这里定行星减速机构传动比 747.5总 于采煤机机身高度 受到严格限制,每级传动比一般为 ;43轮的传动比分配原则和摇臂的具体结构,初定各级传动比为: ,i ,i 行 星 架图 2 机 构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 页 以此计算,四级减速传动比的总误差为: 1 56 2 29 5 747) 36 75 0 2 在误差允许范围 5内,合适。 3 传动系统的设计 级传动转速、功率、转矩的确定 各轴转速计算 : 从电动机出来,各轴依次命名为、轴。 轴 14701 n /r 轴 m 4 7 03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2 页 轴 1/234 r轴 m 6/346 各轴功率计算: 轴 30031 97轴 29721212 轴 81223 轴 931234 轴 131245 轴 31256 轴 531267 轴 731278 各轴扭矩 计算 : 轴 95509550111 914 7029 7 轴 95509550333 轴 95509550444 轴 95509550777 轴 95509550888 49 90将上述计算结果列入下表 ,供以后设计计算使用 运动和动力参数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3 页 编 号 功率 /速n/(r ) 转矩 T/(N m) 传动比 轴 297 1470 轴 轴 轴 轴 轮设计及强度效核 这里主要是根据查阅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借鉴以往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设计经验 初步确 定各级传动中齿轮的齿数、转速、传动的功率、转矩以及各级传动的效率,进而对各级齿轮模数进行初步确定,具体计算过程级计算结果如下: 统的设计经验 初步确定各级传动中齿轮的齿数、转速、传动的功率、转矩以及各级传动的效率,进而对各级齿轮模数进行初步确定, 截割部齿轮的设计及强度效核,具体计算过程及 计算结果如下: 齿轮 1 和惰轮 2 的设计及强度效核 计算过程及说明 计算结果 1)选择齿轮材料 查文献 1表 8 齿轮选用 20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确定齿轮传动精度等级,按 3111 /)t 估取圆周速度 13,参考文献 1表 8 14,表 8 15选取 小轮分度圆直径 1d , 由式( 8 64)得 3 211 )(12 齿宽系数d查文献 1 表 8 23 按齿轮相对轴承为非对称布置,取d 0 6 5662 13 公差组 6级 d 0 6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4 页 小轮齿数 1Z 惰轮齿数 2Z 2Z i 数比 u u 19/34/ 12 传动比误差 0/ 误差在 %3 范围内 小轮转矩 19294901 载荷系数 K 由式( 8 54)得 A 使用系数 查表 8 20 动载荷系数 57 得初值查图 8 60 齿间 载荷分配系数 55及 0 得 co s)/1/1(21 +1/34)=表 8 21并插值 K 1 则载荷系数 K 的初值 1.2Z 查表 8 22 64 0,021 合度系数 65 0许用接触应力 由式 698 得 H 1Z =19 2Z 34 u 适 1 75 1 11 K K 1 .2 Z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5 页 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21 、查图 8 69 应力循环次数由式 708 得 )103 0 020(21 4 7 060601 hn 912 则 查图 8 70得接触强度得寿命系数 121 查图 8 71 及说明 接触强度安全系数 查表 8 27,按高可靠度 取 S 221 /11 4 5 0 故1 11 查表 8 3 小齿分度圆直径的参数圆整值9191 圆周速度 v 6 0 0 0 0/1 4 7 0 0 0/11 t与估取 13很相近,对必修正K 1 惰轮分度圆直径 3 0 634922 21 /1450 22 /1450 91 N 92 N 121 Z Z 1 S 9m 171mm K 711 062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MG300-700-WD型采煤机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2847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