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导光板模具设计
7页 2900字数+论文说明书+CAD图纸【详情如下】







CHT0502044-101.dwg
CHT0502044-102.dwg
CHT0502044-103.dwg
CHT0502044-105.dwg
CHT0502044-106.dwg
CHT0502044-107.dwg
CHT0502044-119.dwg
CHT0502044-201.dwg
CHT0502044-205.dwg
CHT0502044-206.dwg
CHT0502044-301.dwg
CHT0502044-401.dwg
CHT0502044-402.dwg
CHT0502044-405.dwg
CHT0502044-406.dwg
CHT0502044-407.dwg
CHT0502044-408.dwg
CHT0502044-409.dwg
CHT0502044-412.dwg
CHT0502044-BASE1.dwg
CHT0502044-BASE2.dwg
CHT0502044-BASE3.dwg
MP3导光板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模具组件及相关资料.dwg
第一章 塑件分析
1.1塑件设计要求
此款注塑模具所成型产品为MP3导光板,属于光学元件顾精度要求很高,作用是导光、聚光,从而起到增加亮度的作用(说明:当模具完成后会对一侧模仁进行放电处理,从而使注塑件一面有一定程度的凹凸不平,当光通过时发生漫反射起到导光作用;另一面则做上网点,起聚光作用。)。
塑件图如下:
第二章 模具结构
2.1分型面的选择
如下图所示,出于对模具结构、使用寿命、易于推出机构的设置、易于排气、模具加工的方便以及结合注塑机的技术规格(在设计中我已附带一份有关注塑机的技术规格书)等多方面原因考虑选择塑件的上表面为分型面。
2.2型腔型芯及浇口、流道的设计
选用一模八腔布局,其型腔型芯部分布局及图纸已附,但有一点要说明,由于塑件很薄,为使开模时塑件留在动模侧,其动模侧部分脱模角是像到钩般反扣的。如下局部放大图:
由于塑件很薄且宽,为使塑料熔体在宽度方向流动得到更均匀的分配,减小内应力,避免流纹和定向效应,所以选用扇型浇口,浇口的厚度取塑件壁厚的2/3。
由于是一出八的结构所以要考虑选择哪种分流道为宜。为使在相同情况下各型腔能同时注满,所以选择平衡式流道。当然在保证必要的壁厚及注塑能饱满的情况下,我也尽可能的缩短了流程。
由于主流道部分在成型过程中,其小端入口处与注塑机喷嘴较高温度和压力的塑料熔体冷热交替地接触,很容易损坏,且对材料地要求较高,此模具为批量生产而设计,顾设计成浇口套(料嘴),便于日后更换。淬火硬度50HRC。并在其大端端面上铣R32.6排气系统
这款模具设计为在分型面上开设排气槽排气。由于一出八型模具,排气槽的位置不好选定,顾在总工程师的建议下排气槽位置开设如上图。
为便于模具的制造与清理,排气槽设在动模一侧分型面上,且在料流末端和料件较厚处。为防止溢料或出现毛边其尺寸为宽4mm*深0.01mm。
2.7加热系统
此模具由上海浜田公司所生产的一套加热系统为其加热(当冷水通过加热机时被加热到设定的温度80℃,经过橡胶水管导入模具。当模具的温度升至80℃时便可注塑)。顾模具的动模和定模上各设计了两个通孔,用于水循环。
2.8其他零部件
其他零散部件图纸上已详细画出,在此就不多赘述了。在图纸上未画出的零件则选用标准件。
体会与感受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首先要感谢我在模具方面的启蒙老师吴老师,他的谆谆教导使我在模具这个领域打下了较好的功底,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工作。其次要感谢蒋工(总工程师),从蒋工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蒋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理论水平和扎实的实践工作经验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
在系统的模具设计过程中总工程师也给于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我能顺利完成此款模具的设计工作,还有和我同一研发部的同事及注塑车间的模具工等都给与我不少帮助,使我这个新员工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我公司的产品,对我的设计有了很大的帮助,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在这次的实际工作中我感受较深。干好模具设计这份工作首先就是要有好的理论功底,不仅是模具方面的知识要学好,还要把机械设计、公差与配合及金属工艺等各方面的知识学好。因为对于模具设计不是简单的画画图,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各个零件的配合和不同零件在不同用途时所用的材质等方面。因为要将模具的成本和制造加工难度降到最低,将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提升到最高。以上所说的只是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部分方面,在实际的设计中也要具体问题具体来对待。我个人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那就是各个零件的公差配合,因为不管是要注塑是什么样产品的模具,对精度要求、成本、加工难等高还是低,都要设计好公差配合,不然即便是做出了模具也是没法使用或经济效益不好,甚至没法制造或用于生产实践,那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还有就是要考虑实际的加工能力能否达到设计的要求等问题。
还有就是我在学校学到的关于材质、模具部件的名称等和在工作中所用到的有所不同,有些名称我都没见过,如S35C~S55C是中碳钢;SKS2是合金工具钢等。在学校都没听说过S35C、SKS2、SK3、SCM440H、SUJ2等这些名称。所以我从一些模具书上总结了一些有关不同模具部件名称、所用材质及其加工方法等并作成了表格一并附上(由于资料不足总结得不是很全面,但都是或至少在我公司的模具设计时常用,比较有实用性),我想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给学弟学妹们提提,让他们了解一下也好。(表格内容摘自香港、日本和台湾出版的几本书)
在学校时我认为作为一个模具设计人员就因设计好一切工作。可在工作中我才发现在国内很多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设计和制造时可能连图纸都不全甚至没有图纸,而是由模具设计人员与模具部件制造人员在模具制造过程中互相沟通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这是蒋工对我说的)。所以公司并不要求我将图纸之类做的面面俱到。加上这是我刚踏入社会的第一分工作、第一次设计模具,一切都比较生疏,所以很多方面有不少遗漏和不足之处望老师能谅解,并给我意见!
参考资料
1. 陆 玉主编《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付建勋主编《模具设计与制作技术基础》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 刘会霞主编《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廖念钊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5. 赖耿阳主编《精密塑料模具与成形技术》复文书局,2003
6. 吴俊煌主编《塑料射出成形模具设计》复文书局,2003
7. 林清安主编《Pro/ENGINEER2001模具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