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节 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一、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讓學生瞭解演算法、窮舉法、程式設計語言、編寫程式和偵錯工具等概念。(2) 讓學生知道對現實問題的自然語言的描述,特別是類似程式設計語言的自然語言描述。(3) 讓學生理解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編寫程式、偵錯工具這一用電腦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認識其在演算法與程式設計中的作用。2、 方法與過程(1) 培養學生發現舊知識的規律、方法和步驟,並把它運用到新知識中去的能力。(2) 培養學生偵錯工具的能力。(3) 培養學生合作、討論、觀摩、交流和自主學習的能力。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韓信點兵”這個富有生動情節的實例和探究、講授、觀摩、交流等環節,讓學生體驗用電腦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二、 重點難點本節的重點用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和上機偵錯工具等步驟。用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也是本節的難點。三、 教學環境1、 教材處理教學內容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2003 年 4 月版)中資訊技術部分的選修模組 1“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第一章的第一課“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材選用廣東省普通高中資訊技術選修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第三章第一節,建議“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模組在高中一年級下學期或高中二年級開設。根據 2003 年 4 月版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闡述,“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是普通高中資訊技術的選修模組之 1,它的前導課程是資訊技術的必修模組“資訊技術基礎”。學生在“資訊技術基礎”模組裡已經學習了電腦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啟動程式、視窗操作和文字編輯等基礎知識。學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礎知識,用於本節課的啟動 Visual Basic 程式設計環境,輸入程式碼,運行程式等操作。本節課“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模組的第一節課,上好這節課是使學生能否學好“演算法與程式設計”這一模組的關鍵。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編寫程式和偵錯工具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認識其在演算法與程式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後續課程如模組化程式設計、各種演算法設計等課程的基礎。讓學生在人工解題中發現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等步驟,並把它應用到用電腦解決問題中去,這是構建主義中知識遷移的方法。本節課還採用了探究、講授、觀摩、交流、閱讀材料等多種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的方法。2、 預備知識本節課相聯繫的舊知識是電腦的基本操作中滑鼠、鍵盤操作,啟動、關閉程式,視窗、功能表操作和文字編輯等基礎知識,還有解決數學問題的步驟等知識。3、 硬體要求可以進行螢幕廣播的多媒體電腦室。教師自行設計製作的課件。準備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活動表。4、 所需軟體學生機要安裝 VB6.0 或以上版本。5、 所需課時2 課時(100 分鐘)四、 教學過程(一)引入教師:“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電腦的蹤影,感受到電腦給學習、生活帶來的方便。然而,在驚歎電腦的神奇和享受的歡樂的時候,你是否瞭解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有沒有思考過其中的奧妙呢?下面我們先看一個古典的問題:”學生觀看約 1 分鐘的電視劇漢劉邦片斷,內容大致如下:“韓信是我國西漢初著名的軍事家,劉邦得天下,軍事上全依靠他。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不僅如此,還能經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與楚軍決戰時韓信指揮諸侯聯軍,在垓下十面埋伏,擊敗楚軍,楚霸王項羽因此自殺。”片斷結束時螢幕出現“韓信點兵”問題:“相傳漢高祖劉邦問大將軍韓信統禦兵士多少,韓信答說,每3 人一列餘 1 人、5 人一列餘 2 人、7 人一列餘 4 人、13 人一列餘 6 人。劉邦茫然而不知其數。你呢?”(二)問題教師:“下面我們先助劉邦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展示題目:“韓信點兵”問題 1:求整除 3 餘 1、整除 5 餘 2、整除 7 餘 4 的最小自然數。(三)探究把全班分成 16 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討論問題。利用已學過的數學知識找出題目已知什麼求什麼、明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和寫出求解問題的解題步驟。並填寫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活動表中的“探究問題記錄表”。如下:探究問題記錄表分析問題(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 寫出解題步驟 結果給 5 分鐘學生討論,教師在這過程中到各學習小組中,引導個別學習小組分析問題、寫出解題步驟。教師提問 23 個同學,從中逐漸引導出類似如下的分析問題和解題步驟,並給出演算法的概念。 分析問題(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 寫出解題步驟設所求的數為 X,則 X 應滿足:X 整除 3 餘 1X 整除 5 餘 2X 整除 7 餘 41、令 X 為 1。2、如果 X 整除 3 餘 1,X 整除 5 餘 2,X 整除 7 餘 4,這就是題目要求的數,則記下這個 X。3、令 X 為 X+1(為算下一個作準備)。4、如果算出,則結束;否則跳轉 2。5、寫出答案。教師解釋第 3 步“另 X 為 X+1”並指出它與數學中的區別,並從上面的解題步驟中總結出窮舉的演算法。教師:“剛才有些同學把題目解出來了,答案是 67,韓信作為大將軍,統率士兵當然不止 67 人,下面我們來解決一個資料量稍大的問題。”展示題目:“韓信點兵”問題 2:求整除 3 餘 1、整除 5 餘 2、整除 7 餘 4、整除 13 餘 6、整除 17 餘 8 的最小自然數。給 2 分鐘學生分析上述問題並寫出演算法,不用計算。學生有了第 1 題的經驗,很快會寫出和第一題類似的演算法。如下:分析問題(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 寫出解題步驟設所求的數為 X,則 X 應滿足: 1、令 X 為 1。2、如果 X 整除 3 餘 1,X 整除 3 餘 1X 整除 5 餘 2X 整除 7 餘 4X 整除 13 餘 6X 整除 17 餘 8X 整除 5 餘 2,X 整除 7 餘 4,X 整除 13 餘 6,X 整除 17 餘 8,則記下這個 X。3、令 X 為 X+1。4、如果算出,則結束;否則跳轉 2。5、寫出答案。教師:“上面的結果超過 1 萬,人工計算要很長時間,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你想到什麼?”(用電腦解題)(四)用電腦解決問題教師:“電腦怎麼樣解決問題?用電腦解決問題,同樣要經過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兩步驟。”在講授過程中展示人工解題中分析問題和設計演算法這兩個步驟。教師:“用電腦解題,是不是輸入上面的演算法?上面用自然語言描述的演算法,電腦不懂,必須翻譯成電腦的語言,這就是程式設計語言。” 教師展示與用 Visual Basic 語言編寫的程式作對照。簡單解釋變Y 的作用,並提示學生程式設計語言是我們以後學習的重點。本例用 Visual Basic 語言編寫的程式請看教材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X = 1: Y = 0DoIf X Mod 3 = 1 ThenIf X Mod 5 = 2 ThenIf X Mod 7 = 4 ThenIf X Mod 13 = 6 ThenIf X Mod 17 = 8 Then Y = XEnd IfEnd IfEnd IfEnd IfX = X + 1Loop Until Y 0Print “韓信統禦士兵數:“; YEnd Sub教師:“程式編好以後,通過鍵盤輸入電腦,並運行程式查看結果這個過程叫偵錯工具。”(五)觀摩根據前面編制的程式,啟動 Visual Basic 程式設計環境,輸入程式碼,進行調試,最後得到運行的結果。具體操作步驟請看教材(第 4、5 頁)。要求同組內先完成的同學幫助還未完成的同學。幫助的時候不能代勞,只能動口不動手。教師演示操作步驟。學生上機偵錯工具,教師作個別指導,時間是 10 分鐘。操作時有些學生很快完成,有些學生則很慢,解決案是佈置操作快的同學閱讀教材並完成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活動表中的填空題。較慢的同學在他們調試了約 8 分鐘後告訴他們可以通過網上鄰居下載程式。以便能在 10 分鐘內調試出程式。(六)交流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用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它和人工解有什麼關係呢?同一學習小組的同學一起探討人工求解問題和用電腦求解問題的異同,並把討論結果記錄在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活動表的“討論記錄”表中。如下:關於求解問題的方式討論記錄求解問題的方式 相同點 不同點人工求解問題 用電腦求解問題教師提問 23 個小組的討論結果,並引導出大致如下的形式結果:求解問題的方式 相同點 不同點人工求解問題 對題目進行解答、運算速度慢、不需要電腦等用電腦求解問題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得出結果、驗算結果等 編寫程式、偵錯工具、運算速度快等五、 課外拓展相關資源技術課程標準介紹:/bmzy/jwc/uploadfile/kcbz/JISHU.PPT東莞中學資訊技術網: /Article_Class.ASP?ClassID=32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網: /6002/category/4662.aspx 1-2 节 1-2 節 演算法和演算法的描述一、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瞭解演算法的定義及其表達方法;(2) 認知流程圖的六種基本符號;(3) 理解電腦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2、 方法與過程(1) 理解用不同的表達方法描述演算法的優缺點;(2) 掌握用流程圖描述簡單的演算法。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演算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二、 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1、 演算法的定義;2、 演算法的三種表達方法;3、 流程圖的六種基本符號;4、 用流程圖描述簡單的演算法。(二)教學難點5、 演算法的描述(三種);6、 用流程圖描述演算法。三、教學環境1、教材處理通過物理學中的實例瞭解演算法的概念和演算法的描述方法掌握用電腦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用多媒體教學網開展教學;用“先自主探究,後教學指導”的方法進行教學。2、預備知識學生已掌握了用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了電腦運用基礎。3、硬體要求建議本節課在多媒體電腦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廣播教學系統或投影儀,為拓展學習,學生機應允許上互聯網。4、所需軟體學生機要安裝 VB6.0 或以上版本。5、所需課時:2 課時(100 分鐘)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預期目標新課內容:一、對演算法的初步瞭解1一個簡單的物理問題:書中例 6-1-1:求物體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據在物理課中學過的知識,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多種方法:方法一:a) 測量出物體的品質 m、拉力 F 和滑動摩擦力 fb) 將測量所得的資料登錄電腦c)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F-f=m*a,計算出加速度 ad) 輸出所得的結果方法二:a) 測量出物體從靜止開始移動的距離 s、時間 tb) 將測量所得的資料登錄電腦c) 利用公式:s=a*t*t/2 計算出加速度 ad) 輸出所得的結果2演算法的定義這種為解決某一問題而設計的確定的有限的步驟稱為演算法。二、演算法的描述要把解決問題的步驟表達出來,有多種方法可以表達演算法。1用自然語言表達用自然語言表達演算法,就是把演算法的各個步驟,依次用人們熟悉的自然語言表示出來。優點:容易理解缺點:書寫較煩、不確定性、對複雜的問題難以表達準確、不能被電腦識別和執行2用圖形符號表達用圖形符號表達演算法必須要有一組規定統一、含義確定的專用符號。常用的“流程圖”所用的基本符號圖形符號 符號名稱 說明 流線起始、終止框表示演算法的開始或結束起始框:一流出線終止框:一流入線輸入、輸出框框中標明輸入、輸出的內容只有一流入線和一流出線處理框 框中標明進行什麼處理只有一流入線和一流出線判定框 框中標明判定 一流入線兩流出線引入物理學中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理解演算法的概念引導出演算法的概念 介紹三種演算法的表達方式,並對它們進行比較,分析優缺點。給出流程圖的基本符號,對其功能和使用情況加以說明,以便今後在具體運用中的正確使用。條件並在框外標明判定後的兩種結果的流向(T 和 F)但同時只能一流出線起作用流線 表示從某一框到另一框的流向連接圈 表示演算法流向出口或入口連接點一條流線優點:直觀、形象缺點:不能被電腦識別和執行例 6-1-1:“物體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的演算法用下圖表達。3用程式實現演算法用電腦能理解和執行的程式設計語言把演算法表示出來,然後把程式輸入到電腦並執行,電腦才能按照預定的演算法去解決問題。不同類型的電腦能夠識別的指令和語言不盡相同,即使對同一種電腦語言,不同類型的電腦對該語言的解釋程式也有差異。因此,用程式表示演算法時,必須按照程式設計語言適用某類電腦的具體規定來進行。例:用 Pascal 語言表示“從鍵盤輸入一組資料並求該組資料的平均值”的程式如下:Program ex_averVar I:integer;x,av:real;BeginAv:=0;I:=0;Do while not eof()Begin給出流程圖的作法,通過詳細的解釋說明使學生初步掌握流程圖的使用和基本畫法。瞭解電腦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為今後用程式設計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開始M=mF1=FF2=fa=( F1-F2)/M輸出 a結束Readln(x); av:=av+x;I:=I+1;Endav:=av/I;Writenln(“The average value is :”,av);End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使用電腦解決一個問題,一般包括四個過程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弄清楚問題的要求,包括需要輸入什麼資料,要得到什麼結果,最後應輸出什麼。“需求分析”就是確定要電腦“做什麼”。2設計演算法弄清楚要電腦“做什麼”後,就要設計計算法,明確要電腦“怎麼做”解決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演算法。例如,數學題常常有“一題多解”。這就是說,解決一個問題的演算法可能不止一種。這是,應該通過分析、比較、挑選一種最優的演算法。3編寫程式電腦只能接受並執行電腦程式設計語言編寫的程式。當我們為解決一個問題確定了演算法後,還必須將該演算法用電腦程式設計語言編寫程式。這個過程成為“編碼”或“程式設計”。4上機調試與維護編寫完成的程式,不一定完全符合實際問題的要求,還必須在電腦上運行這個程式,排除程式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才能得到結果。這個過程稱為“上機調試”。即使是經過調試的程式,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仍然會被發現錯誤或不足之處。這就需要對程式做進一步的修改,使之更加完善。這個過程稱為“維護”。在實際解決問題時,上述四個步驟可能會根據不同的問題有所側重。五、課外拓展1、相關資源東莞中學資訊技術網: /Article_Class.ASP?ClassID=32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網: /6002/category/4662.aspx 2、課外練習小明是小學一年級學生,請你為他設計一個小程式,專門用來練習加法運算。具體講就是讓電腦產生兩個整數並組成加法豎式,再從鍵盤輸入一個結果數,最後讓電腦來判斷結果是否正確。1-3 程式與程式設計語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原始程式碼,並理解演算法、程式設計、程式設計語言之間的關係,瞭解程式設計語言的發展及種類。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初步體驗程式設計樂趣,瞭解如何編輯程式、編譯器和連接程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進一步領會演算法和程式設計在解決問題中的地位,體會編寫出程式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程式設計的興趣。二、重點難點(1) 重點:瞭解代碼所包含的演算法思想;(2) 難點:電腦是如何編輯程式、編譯器和連接程式的。三、 教學環境1、教材處理上一節課學習了三種描述演算法的方法,但這三種演算法電腦無法識別,必須編寫程式碼,方可實現用電腦解決問題。本節課將學習用 VB 編寫“韓信點兵”問題的演算法,然後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認識一下 VB 程式設計方面的知識。2、預備知識學生已掌握了用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對演算法及其作用有初步的認識。3、硬體要求建議本節課在多媒體電腦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廣播教學系統或投影儀,為拓展學習,學生機應允許上互聯網。4、所需軟體學生機要安裝 VB6.0 或以上版本。5、所需課時2 課時(100 分鐘)四、 教學過程正課講解(一) 嘗試用 VB 編寫程式1、 麼是 VB?VB 是一種基本 BASIC 語言的視覺化程式開發工具。2、 編寫程式從桌面上啟動 VB,彈出“新建工程”對話方塊,從“新建”頁面中選“標準 EXE”,然後“打開“按鈕,建立”標準 EXE 工程。注:為了避免打開時總是出現“新建工程”對話方塊,在首次啟動時,勾選“不再顯示這個對話方塊” 。按一下工具箱“CommandButton”的按鈕,在 Form1 表單中拖出一個“Command1”按鈕。Command1 是命令按鈕,它有 6 個屬性、2 個事件和 4 個方法。 屬性 Caption 標題 Default 決定表單的預設命令按鈕 Enabled 決定物件是否回應使用者生成事件 Style 控制項的外觀 Visible 決定物件是否可見 Picture 顯示的圖形 事件 方法 Click 按一下 Drag 拖動 Refresh 刷新 KeyPress 字元鍵被按一下 Move 移動 SetFocus 設置焦點,將當前焦點強制設置到文字方塊物件上 選中此按鈕,從屬性視窗中將 Caption 改為“韓信點兵 ”。給按鈕添加代碼,在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和 End Sub 之間添加代碼:Dim N As Integer 聲明 N 為整型N=1 賦初始值Do(N mod 3=2) and(N mod 5=3) and (N mod 7=2)Then 滿足條件列印 N,不滿足繼續迴圈Print NExit doEnd ifN=N+1Loop從“運行”功能表中“按一下”啟動命令,運行程式。運行後,按一下“韓信點兵”按鈕。注:運行時,不能修改程式碼。實踐題:從“調試”功能表中點擊“逐語句”命令(F8) ,然後按 F8 鍵試著單步運行程式,觀察代碼是如何運行的,程式執行注釋部分嗎?在程式運行的過程中,用滑鼠指向變數 N,看看它的值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這樣變?(二) 演算法、程式設計與程式設計語言之間的關係演算法提出問題:什麼是演算法?演算法有哪些特徵?程式設計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將其實現步驟寫成電腦可執行的程式的過程。程式設計語言泛指一切用於書寫電腦程式的語言。演算法是程式設計的前提,它包含方法和步驟;程式是實現演算法中的思想的過程;程式設計語言把演算法轉化為電腦認識的語言。(三) 認識程式設計語言1、 發展過程機器語言:由一串“0”和“1”構成二進位碼。組合語言:是一種符號化(英文助記符)的機器語言。高階語言:如 Basic、C/C+、Fortran、Pascal 、Cobol、Java 等。2、分類(按轉換方式不同分類) 編譯型語言 解釋型語言 編寫的來源程式需要用編譯器先翻譯成機器語言的目的程式,然後再由連接裝配程式進行連接裝配,生成可執行程式,這樣才能被電腦執行。 來源程式輸入電腦後,運行來源程式,相應的解釋程式會逐條分析來源程式中的語句,每解釋一句由電腦執行一句。 C/C+ 、 VB 、 Pascal 、 Cobol Qbasic 、 Lisp 3、編輯程式、編譯器和連接程式編輯程式包含內容:一是將來源程式逐個字元輸入到電腦記憶體,二是修改來源程式,三將修改好的來源程式保存在磁片檔中。編譯器:將已編輯好的來源程式(已存儲在磁片檔中)翻譯成二進位的目標代碼。二進位碼在 UNIX 下尾碼為“.o”的文件,在 DOS 下是尾碼為“.obj”文件。連接:將各模組的二進位目標代碼與系統標準模組經連接處理後,得到具有有絕對位址的可執行檔,它是電腦直接執行的檔。在 UNIX 下它以 “.out”為尾碼,在 MS-DOS 以下“.exe ”為尾碼。執行過程:五、 課外拓展1、相關資源東莞中學資訊技術網: /Article_Class.ASP?ClassID=32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網: /6002/category/4662.aspx 2、課外練習寫出“求 100 以內能被 3 整除的數”的演算法,並試編寫程式。2-1 节 VB 語言及程式開發環境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 VB 定義的常用的基底資料型別,常量與變數的定義方法,運算子、函數和運算式的描述。熟悉 VB 程式設計語言的開發環境,能調試簡單的 VB 程式。2、 方法與過程 本節涉及到基礎知識較多,所以要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從一個簡單的求圓的面積的程式入手,從中分析 VB 程式一般包括的四部分,基底資料型別、常量與變數,運算子、函數和運算式,而且結合練習來加強對這些新知識的鞏固。通過介紹 VB 程式的開發環境中的功能表、常用工具和常用視窗等,再通過上機操作運行一個程式,讓學生更容易上手。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節是學習 VB 程式的重要的入門課,授課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思路,逐個問題解決,不可一蹴而就。二、 重點難點1、 教學重點(1) VB 常用的的基底資料型別,常量與變數,運算子和運算式(2) VB 程式的開發環境2、 教學難點把本節的內容加以運用三、 教學環境1、 教材處理教材選自廣東省普通高中資訊技術選修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第二章第一節,教材的內容編排合理,導入的方式也很好,而且能結合練習,所以直接使用教材的內容,不作修改。練習的題量可以適當地增加。2、 預備知識學生已掌握使用電腦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分析問題、建立模型、設計演算法和編寫程式。3、 硬體要求:建議本節課在多媒體電腦教室中完成,有廣播教學系統或投影儀。4、 所需軟體:學生機要安裝 VB6.0 或以上版本。5、 所需課時:2 課時(100 分鐘)四、 教學過程導入:以下是一個“求半徑為 r 的圓的面積” 的程式,請你注意觀察程式的組成結構及其功能,並思考如下的問題:(1)程式有多少行,每一行的作用是什麼?(2)如果按語句的作用區分,這個套裝程式含幾個部分?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定義名為 command1_click()的事件程序Const pi as single=3.14 說明程式中 pi 是常量Dim r as single,s as single 定義半徑 r 和面積 s 為單精確度實型r=inputbox(“r=”,”請輸入半徑”) 輸入 r 的值s=pi*r*r 把運算式 pi*r*r 的值賦給 sprint “圓的面積 s=”;s 把 s 的值輸出到當前的表單上End sub 過程結束考察上述程式,我們容易看到:程式共有代碼 7 行,每一行都是 VB 的一個語句,VB 的程式就是由這樣的一組語句組成。每一個語句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則書寫的。總結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 VB 程式的一般包括如下部分:(1) 資料類型說明部分(2) 資料的輸入部分(3) 資料的處理部分(4) 資料的輸出部分一、基底資料型別描述客觀事物的數、字元以及所有能輸入到電腦中,並被電腦程式加工處理的集合稱為資料。資料既是電腦程式處理的物件,也是運算產生的結果。為了更好地處理各種資料,VB 定義了多種資料的類型。基底資料型別是系統預先定義的資料類型,表2-1 中列出了 VB 定義的常用的基底資料型別。例如在上述的程式中,既有單精確度實型數的資料(如 3.14 等) ,也有字元類型的資料,如“輸入半徑”、 “圓的面積 S=”。二、 常量與變數(1)常量常量是指在程式運行過程中始終保持不變的常量、字串等。例如在上述的程式中,3.14、 “r=”、 “輸入半徑”等都是常量。在程式設計中,以於一些經常使用的常量,可以用常量說明語句來定義。這樣可以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常量說明語句的格式是:Const 常量名 As 類型 = 運算式在上述程式中,第 2 行就是一個常量說明語句,說明程式中需要使用的常量。(2)變數在程式處理資料時,對於輸入的資料、參加運算的資料、運行結果等臨時資料,通常把它們暫時存儲在電腦的記憶體中。變數就是命名的記憶體單元位置。在 VB 中,變數名必須是由英文字母開頭,後面則可以由字母、數位或其它符號組成;變數的名稱最好與它所表示的內容意義相同的英文單詞來確定。(3)變數說明使用變數前,一般應先說明變數名及其類型,以使系統為其分配存儲單元,變數說明語句格式如下:Dim 變數 As 類型如 Dim r as single,定義半徑 r 為單精確度實型三、 運算子、函數和運算式(1)運算子運算子是對資料進行加工的過程。描述各種不同運算的符號稱為運算子,參與運算的資料稱為運算元。在 VB 中,常用的運算子有算術運算子、字串運算子和邏輯運算子等。算術運算子有:運算子號 + - * / MOD含義 加號 減號 乘號 除號 乘方 整除 取餘數算術運算子的運算規則和數學中相同,如果意義不明確時,可以加上括弧使其看起來更明白。VB 中只使用一種括弧“() ”,它可以多次嵌套。字串運算子有:s 把 s 的值輸出到當前的表單上End sub 過程結束二、 設定陳述式在上述的程式中,r=inputbox(“r=”,”請輸入半徑”),s=pi*r*r 的含義分別是將賦值號右邊的函數inputbox(“r=”,”請輸入半徑”) 的值賦給變數 r, 將賦值號右邊的運算式 pi*r*r 的值賦給變數 s。它們的作用都是將運算式的值賦給左邊的變數,這種語句稱為設定陳述式。設定陳述式的基本格式是:變數=運算式這裡的“=”是賦值符號,它的含義是將運算式的值賦給左邊的變數。觀察下列設定陳述式的作用:(1) A=B,它是將變數 B 的值賦給變數 A,但 B 的值並未改變。(2) A=123 表示將數值 123 賦給變數 A。(3) A=A+10 表示將變數 A 的值加 10 後,再賦給變數 A。如果原來 A 的值為 30,則執行此語句後,A 的值為 40。(4) 如果 A=30,B=40,則依次執行語句 T=A,A=B ,B=T 後,A 、B 兩個變數的值發生交換A=40,B=30 。三、 輸入資料的函數Inputbox()是提供從鍵盤輸入資料的函數,利用它可產生一個對話方塊,提示使用者輸入資料並按一下命令按鈕。該函數返回值是字元類型。利用這個函數,上述程式中的 r=inputbox(“r=”,”請輸入半徑”),所以在程式運行時,從鍵盤上輸入資料賦值給變數 r。Inputbox()的語法格式為:Inputbox(提示資訊,標題,預設值,位置)其中:提示資訊:指對輸入資料的提示,顯示在對話方塊中,不能省略。標題:指運行此函數後彈出的對話方塊的標題。預設值:指預設的輸入資料值。位置:指運行此函數後彈出的對話方塊的左上角在螢幕上的位置與提示資訊和標題是用引號引起來的字串。例如:執行下面的程式運行情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A = InputBox(“A=“, “輸入“, 12, 100, 20)End Sub運行該程式,螢幕上視窗的左上角將位於座標為(100,20)的位置,標題為“輸入” ,視窗的提示資訊為“A=”,而在輸入欄內會出現預設的資料 12。如下圖所示:四、 輸出資料的方法Print 是輸出資料、文本的一個重要方法。在求圓的面積程式中,print “圓的面積 s=”;s 就是利用Print 方法將計算出來的圓的面積 s 的值輸出到表單上。Print 方法輸出資料的基本格式是:Print 輸出內容在這裡,輸出內容可以是數、變數、運算式,也可以是用引號括起來的字串。說明:(1)如果輸出的內容是數、變數、運算式,則輸出的是數、變數、運算式的值。如果是引號引起來的字串,則原樣輸出。例如:語句 Print 3 的結果為 3語句 Print 2+2 的結果為 4語句 Print “你好” 的結果為 你好(2)輸出內容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如果是多個輸出內容,則各輸出內容之間可以用逗號或分號分隔;如果用分號,則後面一個輸出內容緊跟前一個輸出;如果是逗號,則按照分區格式輸出。 例如:A=5,B=3Print “A=”;A, “B=”;B輸出結果為:A=5 B=3A=5,B=3Print “A=”;A;“B= ”;B輸出結果為:A=5B=3(3)如果輸出內容後面沒有符號,則表示下一個 Print 換行輸出;如果 Print 中沒有輸出內容,則表達輸出一個空行。例如:A=5,B=3Print “A=” ;APrint “B=” ;B五、 練習問題 1: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編寫一個程式,求長方體的全面積和體積。(1) 分析問題設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 A、B、C,由於長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兩兩對應相等,所以長方體的全面積為:S=2*( A*B+A*C+B*C) ,體積為:V=A*B*C。(2)設計演算法 輸入 A、B、C 的值 計算 S=2*(A*B+A*C+B*C) 計算 V=A*B*C 輸出 S,V 的值(3)編寫程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single,B as single,C as single,S as single,V as singleA=Inputbox(“A=”,”輸入”)B=Inputbox(“B=”,”輸入”)C=Inputbox(“C=”,”輸入”)S=2*(A*B+A*C+B*C)V=A*B*CPrint “全面積 S=”;S, “體積 V=”;V(4)調式程式六、 小結在以上的程式中,執行時按語句出現的順序執。即當執行第一條語句後,必然從第二條語句繼續,循序執行所有的語句,直到執行完最後一條語句為止。像這樣的控制結構稱為程式的順序結構。順序結構的最大特點是在這個結構內按由上到下的的書寫循序執行,它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這是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結構。如圖五、 課外拓展試編寫程式從鍵盤上輸入一個三位元數,然後將它反方向輸出。例如輸入 456,輸出應為 654。2-3 节 程式的選擇結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程式選擇結構中的條件選擇語句的執行流程,掌握條件選擇語句和多種選擇語句的使用方法,能夠編寫簡單的選擇結構的程式,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計算問題。 2、方法與過程 本節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通過一道求一個數的絕對值的題目,讓學生明白條件選取擇語句的執行流程及使用方法。通過一道輸入學生分數,判斷該分數是屬於哪種等級的題目,讓學生初步接觸多種選擇語句的使用。進而再做類似的練習,加強學生的理解,課程安排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充分挖掘學生潛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程式設計選取的題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強學生利用本學科解決日學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二、 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1)條件選擇語句和多重選擇語句的使用(2)程式條件選擇結構的執行流程(3)會使用條件陳述式和多重選擇語句編寫程式解決簡單的應用題2、教學難點:根據題目寫出正確的程式三、教學環境1、教材處理教材選自廣東省普通高中資訊技術選修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第二章第三節,原教材的第一個程式例子有關矩形的計算,涉及到解二元一次方程,使用的運算式也較為複雜,授課過程中可能花的時間太多。所以上課時,把教材的導入例子作了的簡單的處理,以求一個數的絕對值作為導入,學生更易理解條件陳述式的執行。至於多種選擇語句,教材選用一道求恩格爾係數,從而判斷生活水準的高低的題目,授新課前,就簡單說明一下,再用另一道根據學生分數判斷該成績是屬於哪一個等級的題目作為實踐,從而與學生的學習更有聯繫,提高學習興趣。2、預備知識:學生已掌握演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方法,定義常量與變數的方法,程式設計的四個步驟分析問題、建立模型、設計演算法和編寫程式。3、硬體要求:建議本節課在多媒體電腦教室中完成,有廣播教學系統或投影儀。4、所需軟體:學生機要安裝 VB6.0 或以上版本。5、所需課時:2 課時(100 分鐘)四、教學過程導入:演示求一個數的絕對值這道題的程式,讓學生明白通過程式可以解決數學中的問題,也給學生展示完整的程式碼,這道程式的功能就是靠這些代碼來控制的,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一、演示上述的程式,並把程式碼中的各行代碼的作用解釋一遍,順便把程式的執行流程說明一下,編寫的程式與設計的演算法是一致的。程式 2-3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定義名為 command1_click()的事件程序Dim A as single 定義求絕對值的數 A 為單精確度實型A=inputbox(“r=”,”請輸入半徑”) 輸入 A 的值If A=0 then 如果 A=0Print “Y=”;A 輸出 A 的值ElsePrint “Y=”;A 輸出A 的值End if End sub 過程結束二、條件陳述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對事物進行判斷和選擇,如上題中,求一個數 A 的絕對值,如果A=0,則這個數的絕對值為 A,否則為A 。在程式設計中,如何實現判斷和選擇呢?在上述代碼中,有一個用 if 開頭的語句,這就是條件陳述式。(一)條件陳述式的基本格式是:if 條件 then 語句組 1 else 語句組 2或if 條件 then語句組 1else語句組 2end if其中,條件是一個邏輯運算式,語句組是一組 VB 的語句。(二)條件執行語句的執行過程條件陳述式的執行過程是:當條件成立時,執行 then 後面的語句組 1,否則執行語句組 2,條件陳述式的執行流程圖如下圖所示。在條件陳述式的基本格式中有時可以省略 else 和語句組 2,這時條件陳述式的執行過程是當條件成立時,執行 then 後面的語句組 1,否則退出條件陳述式,執行下面的語句。 (三)關聯運算式在程式 2-3 中,程式的第三行是一個條件陳述式,其中的條件 A=0 運算式,一般稱為關聯運算式,關聯運算式是用關係運算子連接起來的式子。關係運算子號有:運算子號 = 含義 等於 大於 大於等於 小於 小於等於 不等於當關係表式成立時其值為真(Ture),當運算式不成立時其值則為假(False ) ;關聯運算式的值既不是數值型量,也不是字元型量,而是一種新的數量類型邏輯型。邏輯型只有兩個可能的值:假(False)和真(Ture) 。關聯運算式的值定義如下:(1)對數值型的資料比較,是按照數值的大小來進行比較。如 136 的值為真。(2)對其它類型資料的比較,則按照其序號進行比較。如DB其值為假。2c+d and a=5 or not c0 or d=2,則 y=1.5*x*0.8,否則 y=1.5*x。(2)設計演算法 輸入 x 的值 如果 x=2,則 y=1.5*x*0.8 否則 y=1.5*x 輸出 y 的值(3)編寫程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as singlex=Inputbox(“請輸入購買蘋果的重量”)if x=2 theny=1.5*x*0.8 elsey=1.5*x end if Print “應付款 ”;y;“元”(4)調式程式五、 多重選擇語句問題 2:輸入一個成績,如果 90 分以上,則輸出“優秀” ;80-89,則輸出“良好” ;70-79 ,則輸出“中等” ;60-69,則輸出“及格” ;60 分以下則輸出“不及格 ”,請編寫程式。如果這道題使用 if 語句來編寫程式的話,程式如下:程式 2-4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X=inputbox(“請輸入一個分數”)If X=90 then print”優秀”If X=80 and X=70 and X=60 and X=90Print”優秀”Case 80 to 89Print”良好”Case 70 to 79Print”中等”Case 60 to 69Print”及格”Case elsePrint”不及格”End select End sub(三)練習問題 3:我們把字元作如下的分類:大寫字母:AZ;小寫字母: az;數字:09;其它字元。編寫程式,根據上述分類的方法,輸入一個字元,報告該字元所屬的類型。六、小結與順序結構相比較,選擇結構就是程式的執行不再完全按照語句的循序執行,而是根據某種條件是否成立來決定程式執行的走向,它進一步體現了電腦的智慧特點。在 VB 語言中,選擇結構通過 if 語句和 select case 語句這兩個條件陳述式來實現,運用條件陳述式的關鍵是條件的表示,如果能夠正確地表達條件,就可以簡化程式,在多重選擇的情況下,使用 select case 語句,可以使程式更直觀,更準確地描述出分支的走向。五、 課外拓展問題 4:編一個程式,輸入三個數,輸出其中的最大數。問題 5:自已上網查資料,搜集有關氣象風級表的資料,比如說 0 級是屬於無風,12 級是屬於颶風等,試編寫程式,輸入一個風級,輸出相應的概況,名稱,速度等。2-4 节 程式的迴圈結構(for 迴圈結構)一、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掌握迴圈結構程式設計的一般步驟及特點。 (1)掌握 VB 語言的 FOR 迴圈語句、語句的格式、功能和執行過程;(2)掌握 VB 語言的迴圈嵌套的規則。培養和提升學生:(1)學會使用 VB 語言的 FOR迴圈語句來實現迴圈控制結構,解決實際問題;(2 初步掌握程式調試運行的方法。2、 方法與過程採用“問題解決教學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經歷用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2)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同學共同探究問題,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協助學習的樂趣。二、 重點難點讓學生學會使用 VB 語言的 FOR 迴圈語句來實現迴圈控制結構,解決實際問題。三、 教學環境1、 教材處理教材選自廣東省普通高中資訊技術選修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第二章第二(4)節,原教材的編排是以問題為線索,層層深入,通過親身設計一個簡單的程式實踐來加深本節知識的理解。以 VB 程式設計的基本步驟為線索,通過對各階段性問題的解決,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讓學生在“做中學” “學中做”的過程中加深知識的理解,通過適當地為學生提供拓展性的內容,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讓有餘力的學生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它既強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又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有規可依,使學生在程式設計中得到適度的創新體驗。2、 預備知識學生已掌握了程式設計基礎的順序及選擇結構。3、 硬體要求建議本節課在多媒體電腦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廣播教學系統或投影儀,為拓展學習,學生機應允許上互聯網。4、 所需軟體學生機要安裝 VB6.0 或以上版本。5、 所需課時2 課時(90 分鐘)四、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意導入從袁隆平的超級水稻研究的故事入手,又到“輸出100 以內的所有偶數的算術平方根”的的問題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拉開了本節教學的序幕。學生邊閱讀邊傾聽。提問:有同學試圖用以下方法解決: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Print Sqr (2)Print Sqr (4)Print Sqr (6)Print Sqr(100)End Sub由此老師引入今天的迴圈問題:即問題中包含有重複執行的處理。新課講解1通過組織學生探究“輸出 100 以內的所有偶數的算術平方根”的問題、設計演算法、編寫程式、偵錯工具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過程: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For I=2 To 100 Step 2Print Sqr (I)Next IEnd Sub讓學生感到用 VB 提供的迴圈結構語句,能很簡便地解決迴圈問題2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輸出 100 以內的所有偶數的算術平方根”問題的程式,歸納總結 VB 語言的 FOR迴圈語句的格式、功能、執行過程,以及書寫的注意事項,歸納總結 VB 語言的 for 迴圈特點。For 迴圈變數=初值 To 終值 Step 步長值語句組Next 迴圈變數3老師提出上機實踐問題:分別求甲、乙、丙三位同學的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分。要求學生展開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編寫程式、偵錯工具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4、要求學生課堂練習:指出所列程式中的錯誤,加強知識學習和把握。5、上機練習:(1)P53 實踐 2(2)求 13519 的值。6、由問題“已知 m 個學生進行 n 個科目的考試,請計算每個同學的平均分。 ”引出迴圈嵌套的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學會嵌套的技巧與方法: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m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Dim fen As Single, sum As Single, average As Single m = InputBox(“請輸入學生人數 :“) n = InputBox(“考試科目數:“) For i = 1 To m sum = 0 For j = 1 To n fen = Val(InputBox(“請輸入第 “ + Str$(i) + “個同學第“ + Str$(j) + “科“) sum = sum + fen1學生對問題展開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編寫程式、偵錯工具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60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安徽中医药大学招聘教学、科研人员3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技术管理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江苏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招聘编外专业技术人员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西百色市西林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国网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肇庆市广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临聘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湖北恩施州宣恩狮子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西北部湾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5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全屋定制经销商合同协议
- 胸腺-胸腺瘤课件
- 供管水员知识培训课件
- 学堂在线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章节测试答案
- 精细化学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
- 彗星光谱分析技术-洞察及研究
- 钢结构拆除施工应急预案范文
- 膜式燃气表培训
- 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铁路消防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校瓶装饮用水采购供应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