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1成 都 世 茂 猛 追 湾 2 号 地 块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0、 提 要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一环路内的原游乐场所在地。由 8 幢 4650F、高 160m 和 5 幢 12F、高 40m 的住宅及附属商业( 1 4F)组成,设置有 23F 地下室,建筑物地下室埋藏较深,超高层建筑荷重很大,对地基强度及变形要求较高是本工程建筑物的主要特点。拟建场地在区域构造上属第四纪坳陷盆地,地貌上属岷江水系二级阶地。地形平坦,场地及地基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属抗震有利地段。场地地基岩土层以砂卵石层和泥岩为主,基础直接持力层为卵石层,基岩面埋藏较深是本工程岩土工程的一个主要特点。本报告书已将场地地基岩土层的埋藏条件、分布特点及其性质整理编制成各种图表列入报告书中。场地西侧为锦江(府河)。场地内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等三种类型。其中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是本场地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其水位埋藏浅,水量丰富,对本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最大;其它两种类型地下水水量不大,对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较小。场地地下水同锦江(府河)并无紧密的水力联系。高层建筑(12F 、4650F)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也可以采用桩筏基础,可以考虑的桩基方案有大直径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应通过现场桩载试验确定。附属商业及纯地下室可采用独立柱基础方案。工程降水和深基坑支护将是今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内容,工程降水和深基坑支护应根据本报告提供的有关设计参数进行专门的设计。1、序言1.1 工程概况成都世茂置业有限公司拟在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兴建高层住宅小区。受建设方委托,我院承担了本工程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设计工作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本工程主要拟建物由 8 栋 4650F 超高层住宅和 5 栋 12F 小高层住宅及附属商业部分构成,设二层大底盘地下室,局部为三层地下室,设计0.00 待定。各拟建物性质见下表 1.1。拟建物性质一览表 表 1.1 拟建物编号 层数(高度) 结构型式 地下室 拟用基础类型估计基底压力(kPa)预计基础埋深1#8#楼 4650F(160m) 剪力墙 23F 桩筏(筏板)基础 900 1014m9#13#楼 12F(40m) 剪力墙 23F 筏板(桩)基础 216 1014m附属商业 14F 框架 23F 独立(桩)基础 1014m纯地下室 23F 框架 23F 独立基础 1014m注:设计单层荷重为 1620KN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第 3.1.13.1.4 条确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18#楼为一级,其余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21.3 勘察目的据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图,结合现行相关规范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为: 查明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 查明场地内地基土层的组成、分布及工程特性,着重了解卵石层的密实度变化规律及其层间软弱夹层的分布与性质,提供场地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确定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抗震性能,并提供场地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判定场地内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问题;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等,并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基础开挖施工时降水设计等所需的有关水文地质参数; 测定各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的有关岩土参数指标;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对拟建场地地基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对建筑物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和建议,对基坑开挖与支护、降水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或评价。1.4 勘察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1.4.1 勘察工作的依据 国家或行业、地方现行技术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2009 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 22:2005)高层建筑箱形或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 112-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 50218-94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200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 2010 版) 建设及设计方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及拟建物性质; 场地周边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资料。1.4.2 勘察点的布置及实施根据建设方及设计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和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本工程共布置勘探点 144个。高层建筑部分共布孔 88 个,孔距一般为 10.024.0m,其中超高层部分控制性孔 21 个,孔深 40.144.5m, 进入中等风化基岩 5m 以上,一般性孔 40 个,孔深 4043.1m,进入中等风化基岩 35m;小高层部分控制性孔 10 个,孔深 25.526.5m, 一般性孔 17 个,孔深为20.221.9m。附属商业和纯地下室部分共布孔 56 个,孔距一般为 18.030.0m,孔深20.221.5m。各勘探点实际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NO:01)。1.4.3 勘察方法为综合评价场地及场地各土层性质,本次勘察在现场取样鉴别的同时,还采用了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N120)及室内土样的试验与分析等多种方法。 钻探钻探工作主要是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地层时代、成因及类别,重点查明卵石层内相对松软的砂夹层的分布和卵石层的密实度变化规律和基岩的埋深,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其亚层的分布及埋藏界线,采取原状土样、扰动样及水试样等。本工程钻探设备全部采用 XJ-100、GY-150、XY-150 型等迴旋钻机和 SM 植物胶护壁及金刚石钻头进行钻探,部分钻孔还采用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3了 SD 双管单动钻具。钻孔开孔直径采用 146mm,终孔直径全部采用 108mm,大大提高了岩芯采取率及地层划分精度,确保工程质量。 原位测试动力触探试验:主要是按贯入阻力(触探击数)划分不同密度砂卵石土的分层界线,评价砂卵石地基土工程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用适合成都地区砂卵石土的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进行测试。标准贯入测试:是评价场地粘性土和砂层力学性质的主要原位测试手段。波速测试: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卓越周期等,评价场地抗震性能。本次勘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 4.1.3 条规定,在拟建 13 幢高层建筑地段的 13 个钻孔地段进行了波速测试(测试结果见附录)。现场测试采用 RSM-24FD 工程动测仪、低频速度型检波器进行测试。地脉动测试:在拟建超高层地段,选取 3 个波速测试孔附近点进行测试,为工程抗震和隔振设计提供场地的卓越周期和脉动幅值。现场测试采用 RSM-24FD 动测仪、微功耗力平衡加速度计。 室内试验土工试验:采取原状土试样、砂卵石土扰动样和岩石试样进行室内分析试验。地下水、土壤腐蚀性试验:在场地内采取 3 件地下水样及 2 件地下水位以上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以评价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水位观测对场地 70 个钻孔进行了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观测,以评价场地地下水赋存状况。1.4.4 勘探点测放、工作周期及工作量勘探点的位置是由我院测量公司采用激光全站仪(TCR702)测放,坐标引测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 QQ10(X=20113.51,Y=21848.69)及 QQ7(X=20098.52,Y=21825.21)为基准进行,与各勘探点相对位置进行测放。勘探点的孔口高程依据紧靠 QQ10 点路灯电杆下人行道边缘红油漆标识 TP 点(X=20120.13,Y=21853.82 H=501.141m)引测,引测点和各勘探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NO:01)。本次勘探点的测放、钻探、测试工作于 2011 年 5 月 16 日5 月 28 日完成,共 13 天,实际完成勘探孔 144 个。现场钻探作业由我院岩土机械公司完成,室内土工试验由我院中心试验室完成,波速测试和地脉动由我院中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完成。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见表 1.4.4。勘探工作量表 表 1.4.4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数量1 测放勘探点 个 144完成总孔数 个 144植物胶钻探 m 2563.102 钻探(含植物胶)总进尺 m 4331.303 标准贯入试验 完成次数 次 73原状土样 件 40扰动砂、卵石样(颗粒分析) 件 27岩石样 件 26土腐蚀性分析 件 24 取样及室内试验水质腐蚀性分析 件 35 波速测试孔 个 136 地脉动 点 37 水位观测 孔 702、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猛追湾街与建设北路交汇处西南侧,原成都市游乐园内,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场地为林地和楼房拆迁地,整体比较平缓(见照片 1、2、3),实测钻孔标高为 499.36m502.49m。整个场地相对最大高差约 3.1m。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 II 级阶地。2.2 气象水文特征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4成都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向有“天府”之称。据成都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 16.2,极端最高 37.3,极端最低-5.9;多年平均降水量 947.0mm,日最大 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 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 1.35m/s,最大风速为 14.8m/s(NE 向),瞬时最大风速为 27.4m/s,主导风向为 NNE 向,出现频率为 11%;年日照时数为 12001300 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 960 小时。流经成都市的主要河流有府河、南河及沙河,均属岷江水系。岷江在都江堰分流以后分出许多支流呈扇形流入成都平原。其中府河、南河和沙河顺着地势从西北向流入成都市,府河与南河在合江亭汇合后称锦江,沙河在市区东南角汇入府南河,并向南流至彭山县境内再次汇入岷江主河道。在府、南河治理前,每到洪水期,暴雨成灾,洪水泛滥。1981 年岷江特大洪水时本场地曾遭淹没。上个世纪 90 年代成都市政府对府南河进行整治后,将成都市原来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两百年一遇的标准,周边环境大为改善。本场地在府河左岸(东北侧),距府河约 150m,府河从北西方向流经猛追湾后折向南西。2.3 区域地质概况成都在区域构造上处于龙门山山前断裂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凹陷盆地东缘。龙门山断裂和龙泉山断裂平行展布于成都坳陷盆地的两侧。位于成都凹陷盆地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地震烈度大,频度高;成都凹陷盆地内的断裂构造在中早更新世活动较为强烈,自晚更新世至今,活动性大为减弱,趋于稳定。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奠定了本区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成 都 平 原 在 构 造 上 属 第 四 纪 坳 陷 盆 地 , 成 都 市 区 位 于 该 平 原 的 中 部 东 侧 , 由 近 代 河 流 冲积 、 洪 积 而 成 的 砂 卵 石 层 和 粘 性 土 所 组 成 的 一 级 、 二 级 河 流 堆 积 阶 地 上 。 下 伏 基 岩 为 白 垩 系红 色 泥 岩 , 成 都 市 白 垩 系 基 底 西 部 较 深 , 向 东 逐 渐 抬 升 变 浅 。 其 埋 藏 深 度 在 成 都 东 郊 约 为15 20m, 市 区 20 50m, 至 西 郊 茶 店 子 附 近 陡 增 至 100 多 米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基岩土层的组成及分布根据本次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时代成因及土性特征自上而下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层,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 4ml)杂填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 3al+pl)粘性土及砂层和砂卵石层、白垩系灌口组(K 2g)泥岩层。其中、工程地质层按其土质类别、密实度差异等进一步划分出 35 个亚层。各土层的分布、埋藏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NO:02NO:56)及工程地质柱状图(NO:57NO:69),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报告见附录。现将各土层的主要野外特征(见照片 415)描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Q 4ml)杂填土层杂填土:褐色、褐灰色,湿,场地内厚度变化较大,为 1.06.6m。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建渣等回填,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 3al+pl)粘性土、砂层和砂卵石层:粘土 1:黄灰色、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少量氧化铁、铁锰质,无摇振反应,有光泽,总体韧性较好,干强度高,土质结构致密(见照片 4)。粉质粘土 2:黄色、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少量氧化铁、铁锰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较高(见照片 5)。细砂 3:青灰色、黄灰色,湿,松散,含云母片、石英、长石及各种暗色矿物等,含少量粉土。分布于卵石层面(见照片 6)。细砂 1:褐黄、黄灰色,稍湿饱和,稍密,含云母片、石英、长石及各种暗色矿物等,局部地段含中砂、粗砂薄层,多与松散卵石呈互层状分布,属卵石层中的夹层或透镜体(见照片 8)。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第 4.2.3 节表 4.2.3.-2,将卵石层(见照片 7、9、10)划分 4 层,划分标准如下表:碎石土的密实度划分 表 3.1密实度触探类型 松 散 稍 密 中 密 密 实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5N120 N1204 4N 1207 7N 12010 N12010松散卵石 2:黄灰色、灰色、青灰色,湿饱和,卵石成分以岩浆岩为主,卵石含量为 55%左右,卵石粒径 3050mm,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孔隙间充填物主要为砂粒、圆砾及少量粘性土等。局部地段松散卵石中夹薄层砂。部分卵石已强风化。稍密卵石 3:灰褐、黄灰色,湿饱和,岩性主要为岩浆岩,卵石含量 5560%,粒径一般 3060mm,最大大于 200mm,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卵石中漂石占 5%左右,孔隙间充填物主要为砂粒、圆砾及少量粘性土等。部分卵石已强风化。中密卵石 4:黄灰浅灰色,湿饱和,卵石粒径 4070mm,最大大于 200mm,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卵石中漂石占 10%15%左右,孔隙间充填物主要为砂粒、圆砾及少量粘性土等。部分卵石呈强风化状态,局部微胶结。密实卵石 5:黄灰浅灰色,饱和,卵石成份以岩浆岩为主,卵石含量大于 70%,粒径一般40100mm,最大大于 200mm,磨圆度较好,多呈圆亚圆形。含 1520%左右的漂石,孔隙间充填物主要为砂粒、圆砾及少量粘性土等。部分卵石呈强风化状态,局部微胶结。白垩系灌口组(K 2g)泥岩层强风化泥岩 1:层面埋深为 33.536.5m,层厚为 0.52.7m。黄红、紫红色,原岩结构较清晰,具溶蚀现象,裂隙发育,隙间充填褐色氧化铁薄膜等。沿裂隙带夹薄层全风化泥岩,岩性软硬不均。风化胶结较好,钻探取芯多呈短柱、碎块状,锤击声闷,手稍用力可折断,锤轻击易碎(见照片 11、12)。中等风化泥岩 2:层面埋深为 34.039.2m,黄红、紫红色,岩体结构清晰,具溶蚀现象,岩体较完整,局部夹有强风化薄层。钻探取芯多呈 1030cm 短柱状,少量为碎块或中长柱状。岩芯用手难以折断,锤稍用力敲击可碎。冲击钻进不能进尺。中等风化泥岩 2 岩芯采取率一般为 90%左右,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 80%左右(见照片 13、14、15)。需要指出的是:基岩各风化带的这种划分是根据成都地区经验而定的,事实上,基岩各风化带总体变化趋势是自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往往呈逐渐过渡的状态,地层分界线仅是相对而定。3.2 地基岩土层的测试指标为综合评价场地内各土层的工程性质,本次勘察对场地各土层进行了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经整理已绘制于工程地质剖面图(NO:02NO:56)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指标统计见表 3.2-13.2-5。标准贯入试验 N(击/30cm )统计结果 表 3.2-1土性名称 统 计 次 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标准值粘土 1 22 9.0 7.6 8.1 0.421 0.052 0.981 7.9粉质粘土 2 30 8.6 5.5 6.6 0.650 0.098 0.969 6.4细砂 3 14 7.4 5.4 6.2 0.503 0.081 0.961 5.9细砂 1 7 8.4 6.2 7.4 0.810 0.109 0.919 6.8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统计结果 表 3.2-2土性名称 统计孔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标准值细砂 1 30 4.1 1.0 3.1 0.892 0.288 0.909 2.8松散卵石 2 36 6.3 2.7 4.0 0.859 0.217 0.938 3.7稍密卵石 3 94 8.0 3.8 6.6 1.468 0.224 0.960 6.3中密卵石 4 109 13.2 6.8 10.2 1.041 0.102 0.983 10.0密实卵石 5 109 20.9 9.9 16.1 1.961 0.122 0.980 15.8备注: 据现场取样鉴别,卵石层中不同深度含漂石,统计时对部分异常值进行了剔除。强风化泥岩 2层试验指标统计表 表 3.2-3指 标项 目 频 数 n 范围值 平均值 fm标准差f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 s 标准值天然密度 0(g/cm 3) 6 2.122.26 2.16 0.055 0.026 0.979 2.11天然极限抗压强度f(MPa) 6 0.711.17 0.95 0.145 0.152 0.875 0.83中等风化泥岩 2层试验指标统计表 表 3.2-4指 标项 目频 数n范围值 平均值fm标准差f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 系数 s标准值天然密度 0(g/cm 3) 20 2.142.46 2.33 0.083 0.036天然 R 18 2.256.64 4.91 1.531 0.312 0.870 4.27饱和 Rw 7 3.274.65 3.98 0.485 0.122 0.910 3.60极限抗压强度 f(MPa )烘干 Rd 7 11.3918.77 14.47 2.976 0.206 0.848 12.27软化系数 7 0.170.32 0.28 0.053 0.188室内试验结果统计表 表 3.2-5抗 剪 强 度岩 土名 称统 计项 目天 然湿 度W(%)密 度0(g/cm3)天 然 孔隙 比e液 限L(%)塑限P(%)含水比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 缩 系 数a1-2(MPa-1)压 缩模 量Es(MPa)内 聚 力C(KPa)内 摩擦 角(度 )统 计 次 数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3 23粘 最 小 值 20.8 1.94 0.616 32.8 15.6 0.53 17.2 0.26 0.23 6.1 39 16.4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6最 大 值 26.5 2.07 0.795 40.0 21.2 0.64 20.1 0.36 0.29 7.5 68 20.8平 均 值 24.2 1.97 0.739 37.2 18.9 0.59 18.3 0.29 0.25 7.0 51.9 18.3变 异 系 数 0.072 0.017 0.064 0.045 0.080 0.057 0.043 0.086 0.059 0.054 0.141 0.060统 计 修 正 系 数 / / / / / / / / / 0.949 0.978土1标 准 值 / / / / / / / / / 49.3 17.9统 计 次 数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最 小 值 18.5 1.92 0.550 28.6 14.7 / 11.9 0.26 0.24 5.6 20 13.1最 大 值 28.0 2.08 0.818 37.0 22.0 / 16.9 0.44 0.32 7.0 49 18.1平 均 值 23.7 1.99 0.703 33.4 18.7 / 14.7 0.35 0.28 6.2 34.6 16.2变 异 系 数 0.140 0.025 0.121 0.071 0.146 / 0.105 0.196 0.105 0.070 0.220 0.080统 计 修 正 系 数 / / / / / / / / / 0.899 0.963粉质粘土2标 准 值 / / / / / / / / / 31.1 15.64、地下水4.1 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变化规律根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内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地下水,分别为上部填土中的上层滞水、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一般位于地面以下 1.54.0m,靠 大 气 降 水 和 管 沟 渗 漏 补 给 , 埋 藏 较 浅 。无 统 一 自 由 水 面 , 水 量 较 小 , 易 于 疏 排 。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靠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补给,水量较丰富,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控制。勘察期间正值地下水平水期,受成都市区整体地下水位下降和场地东北侧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在建办公楼二层地下室降水影响,于钻孔中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大,稳定水位埋深为 9.513.5m,相应绝对高程为 488.56490.72m。预计至丰水期,在无降水干扰自然条件下时,场地地下水位将上升到卵石层面附近,相应绝对高程为 493.0m; 孔隙潜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最大。根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我院在场地附近已有勘察成果,预计在不利条件下本场地孔隙潜水可能达到的最高水位标高约为 494.5m。另一种类型地下水为基岩风化带的裂隙水,各地段富水性不一,无统一的自由水面,具非均匀性。其富水性和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与连通程度及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控制,总 体 上 看 ,该 类 水 水 量 一 般 不 大 。 由 于 其 埋 藏 较 深 , 仅 对 人 工 挖 孔 桩 基 础 方 案 造 成 一 定 影 响 。总体上看,本场地分布的砂卵石层属强透水层,其孔隙潜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最大,基础施工时,应采取专门的井点降水措施。4.2 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场地内 4#、39 #、82 #勘探孔中采取 3 件地下水进行了水质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见水质分析试验报告),在 2#、85 #勘探孔中取 2 件土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结果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 年版)附录 G及第 12.2.1 条12.2.5 条,结合场地已有水文地质资料综合评定(水、土腐蚀性评价见表 4.2),本场地所处环境类别为 II 类,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 PH 值判定,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本工程无地下钢结构,暂不作进一步评价。地 下 水 及 地 基 土 的 腐 蚀 性 评 价 表 表 4.2水的腐蚀性判定 土的腐蚀性判定评价要求试验项目 判定标准 实测值腐蚀性等级判定标准 实测值 腐蚀性等级SO2 (mg/L) 6.5 7.43 7.52 微 6.5 7.637.68 微HCO-3(mmol/L) 1.0 3.45 3.53 微 / / /按地层渗透性判定砼结构的腐蚀性 侵蚀性 CO2(mg/L) 30 0 微 / / /判定对钢筋砼中的钢筋腐蚀性Cl-(mg/L) 100 10.2 14.1 微 400 11.311.5 微备注;其中对土的判定标准单位由水的 mg/L 相对应为 mg/kg。4.3 含水层的渗透性场地内主要含水层为砂卵石土层,该层具较强的渗透性与含水性能,根据我院在场地附近已有的降水工程施工经验及相关资料,结合本场地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含水层(砂卵石土层)的综合渗透系数(K)可按 20m/d 采用;基岩的渗透系数约为 0.020.5m/d。4.4 地下水同府河水的水力联系本场地在府河左岸(东北侧),场地西侧距离府河最近距离约 150m。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7我院在成都市区临河地段完成过大量的降水设计和施工工作,结合中石油在建办公楼降水情况,这些工程的降水经验表明:成都市区范围河水与地下水有一定水力联系但并不密切,这可能同府、南河河床及河岸采用浆砌石整治有关。河水一般对工程降水施工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在勘察期间对府河河水同本场地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调查和对府河上游放水和蓄水的水位观察。府河蓄水、放水造成府河水位波动较大,但本场地中各类型地下水水位几乎无变化,这也表明府河河水同本场地地下水水力联系并不十分密切。根据府河水位和本场地钻孔水位的简易分析,见图 4.4-1 和 4.4-2,府河河水对本工程场地降水施工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图 4.4-1 府河蓄水时水位分析图图 4.4-2 府河放水时水位分析图5、场地地震效应评价5.1 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成都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5.2 建筑场地类别本次勘察在 7#、11 #、21 #、27 #、30 #、39 #、49 #、56 #、62 #、71 #、74 #、82 #、88 #等 13 个勘探点地段采用瑞雷波法对场地进行了波速测试,测试结果参见附录地基基础检测报告及表5.2。测 试 结 果 表 明 场 地 覆 盖 层 厚 度 为 34.0 39.2m, 在 覆 盖 层 厚 度 范 围 内 的 地 基 土 层 等 效 剪 切 波 速范 围 值 为 223 319m/s(见表 5.2),依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第 4.1.6 条可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波速测试结果表 表 5.2孔号 等效剪切波速(m /s) 孔号 等效剪切波速(m /s)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87 244 56 27311 251 62 27021 224 71 31927 239 74 21730 253 82 29739 223 88 26849 2835.3 砂土液化判定根 据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2010)第 4.3.1 4.3.3 条 有 关 规 定 , 在 基 本 烈 度 为 7度 的 地 震 条 件 下 , 地 质 年 代 为 第 四 纪 晚 更 新 世 ( Q3al+pl) 及 以 前 时 , 可 不 考 虑 场 地 内 饱 和 砂 土 的 液 化影 响 。5.4 场地卓越周期根据场地内 3 个地脉动测试点测试成果,场地卓越周期 Tg=0.2400.256s。综上所述,场地整体平缓,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分布,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6、场地工程地质评价6.1 场地稳定性评价本场地在区域构造上处于龙门山山前断裂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的凹陷盆地东缘(见图 6.1),拟建建筑场地位于上述相对稳定地块的区域内,场地地势开阔,现场调查,场地及附近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6.1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6.2 地基岩土层力学性质评价据地基岩土层的野外性状特征和测试、试验结果,对场地内地基岩土层性质评价如下:杂 填 土 : 一 般 厚 度 为 1.0 6.6m, 土 质 杂 乱 、 结 构 疏 松 , 属 不 良 地 基 土 , 无 实 际 工 程 意 义 。粘土 1:具较高的承载力和中等压缩性,属本场地大层中力学性质较好的场地地基土。粉质粘土 2:属承载力一般的中等压缩性地基土,较 1层稍差。细砂 3:具有相对较低承载力和中等偏高压缩性,属力学性质较差的地基土层。上述两个工程地质层仅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总体厚度较小(为4.1m9.1m),基础施工时将被挖除,对地基基础设计影响不大,但进行坑壁支护时应注意其稳定性较差的特点。砂卵石层:层面埋深4.1m9.1m,相应绝对标高为491.77496.54m。根据原位测试及钻探取样结果表明,该层上部主要为松散卵石 2、稍密卵石 3及中密卵石 4,下部主要以中密卵石 4及密实卵石 5为主,其间夹细砂 1、松散卵石 2和稍密卵石 3透镜体或薄层。中密卵石及密实卵石具有强度高、压缩性低的良好工程性质;卵石层中分布的细砂 1和松散卵石 2,其强度偏低,压缩性稍大,尤其是细砂 1可视为卵石层中的相对软弱夹层。在 成 都 地 区 , 砂 卵 石 层 是 高 层 建 筑 基 础 最 主 要 的 持 力 层 及 下 卧 层 。 根 据 成 都 地 区 高 层 建筑 (14 45 层 )的 沉 降 观 察 统 计 资 料 , 基 础 置 于 卵 石 地 基 上 的 高 层 建 筑 最 终 沉 降 量 一 般 未 超 过30mm, 其 中 王 府 井 商 城 ( A 座 45F) 最 大 沉 降 量 为 37.2mm, 建 筑 物 倾 斜 也 远 低 于 规 范 所规 定 的 允 许 值 。 沉 降 观 测 资 料 表 明 , 成 都 地 区 的 卵 石 地 基 具 有 承 载 力 高 、 变 形 低 的 特 点 , 因此 , 成 都 地 区 绝 大 多 数 高 层 建 筑 筏 板 基 础 均 是 置 于 卵 石 地 基 上 的 。白垩系灌口组泥岩层(K 2g)泥岩层:包括强风化泥岩层 1、中等风化泥岩层 2。泥岩层面埋深为 33.536.5m,相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9应绝对高程为 464.58467.73m。强风化泥岩层 1,对高层建筑而言承载力较低,当作为高层建筑的地基下卧层时应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中等风化泥岩层 2 是本场地中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强度最高的地层,在进行地基变形设计时,可视为不可压缩的刚性基底。中等风化泥岩层 2是本工程采用桩基础的良好持力层。根据室内岩石试验结果,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 4.27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 3.6 MPa,属极软岩。根据钻探显示,岩体总体较完整,综合岩体的硬度和完整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009 年版)第 3.2.2 条可综合判定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V 级。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现场钻探及地基土层的埋藏分布、时代成因等情况,经综合分析后提出本场地各地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如下表6.2,以供设计选用。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一览表 表 6.2抗 剪 强 度 预 应 力 砼 管 桩 人 工 挖 孔 桩岩 石 单 轴 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土层名称及代号天 然 重 度(kN/m3)浮 重 度r(kN/m3)地 基 承 载 力特 征 值fak(kPa)压 缩 模 量Es( 1-2)(MPa)变 形 模 量Eo( MPa)天 然 饱 和粘 聚 力C(kPa)内 摩 擦 角 (度 )qpk(kPa)qsik(kPa)qpk(kPa)qsik(kPa)基 床 系 数k( MN/m3)杂填土 18.5 5 8粘土 1 20.0 10.0 200 8.0 / 50 18 / 80 / 85粉质粘土 2 19.5 9.5 150 6.0 / 40 16 / 70 / 65细砂 3 19.0 9.0 110 5.0 / 0 14 / 35 / 30细砂 1 19.5 9.5 130 6.0 4.5 0 26 / 40 / 35松散卵石 2 20.5 12.5 220 18 16 0 32 / 100 / 80稍密卵石 3 21.0 13.0 350 32 27 0 36 / 160 / 120 35中密卵石 4 22.0 13.5 560 48 42 5 40 8000 180 4500 140 50密实卵石 5 22.5 14.0 850 64 60 5 45 10000 200 7000 160 80强风化泥岩 1 22.0 / 350 12 15 80 30 / 150 / 130 50中等风化泥岩 2 23.5 / 1000 不考虑压缩 4.27 3.6 200 35 10000 260 5000 160 /备注 砂卵石层压缩模量为我院根据大量沉降观测资料反算得出的经验值; q pk: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sik:桩周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frk(嵌岩桩):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成都世茂猛追湾 2 号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16.3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由各工程地质剖面图可见,砂卵石层上部土层分布变化较大,杂填土厚度和粘性土大层分布、厚度变化较大,显示地基土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勘察结果表明,1 #楼13 #楼基底下(按 2F3F 地下室,埋深-10-14m 估计)的地基土层为砂卵石层和基岩层,属中低压缩性地基土层。 各亚层地基土在分布埋藏深度、层面坡度、厚度和性质上均具有一定的差异。相对松软的细砂 1 和松散卵石 2 层一般均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对地基整体均匀性的影响较小。为定量评价高层建筑场地地基的均匀性,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第 8.2.4 条,对场地的地基均匀性进行定量评价,每栋楼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计算(设计0.00 按 502.00 估计,地下室分别按 2 层和 3 层估算,基础埋深按-10.0m 和-14.0m 考虑,计算至中等风化泥岩层面),其计算结果见表 6.3-1 和 6.3-2。地基均匀性判别成果表(地下室为 2F) 表 6.3-1拟建物编号当量模量最大值smax( MPa)当量模量最小值smin( MPa)当量模量平均值(MPa)smaxsmin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均匀性判别1#楼 58.25 48.83 53.64 1.19 2.5 均匀2#楼 56.47 51.12 54.46 1.10 2.5 均匀3#楼 57.87 46.50 52.27 1.24 2.5 均匀4#楼 57.49 52.27 55.72 1.10 2.5 均匀5#楼 58.82 49.16 55.36 1.20 2.5 均匀6#楼 58.25 51.68 56.25 1.13 2.5 均匀7#楼 61.94 53.01 58.08 1.17 2.5 均匀8#楼 61.53 56.95 59.49 1.08 2.5 均匀9#楼 59.00 50.98 53.91 1.16 2.5 均匀10#楼 57.84 41.84 53.03 1.38 2.5 均匀11#楼 58.74 46.84 52.88 1.25 2.5 均匀12#楼 59.79 44.47 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心态管理课程
- 支气管哮喘课件
- 2025届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
- 1+x母婴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网店运营基础考试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 盾构机施工中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识别考核试卷
- 农药减量使用技术考核试卷
- 纺织品在家居收纳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高三高考冲刺主题教育班会:《高三考前心理调适指南:减压赋能 轻松备考》-2024-2025学年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植物油加工设备与工艺流程考核试卷
- 中建群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仿真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MOOC】数据结构与算法-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 项目六-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 印刷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模版(3篇)
- 道路运输免责协议书(2篇)
- 个人借款单范本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服务响应时间和服务保障方案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