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前置音频连接座和针脚定义_第1页
主板前置音频连接座和针脚定义_第2页
主板前置音频连接座和针脚定义_第3页
主板前置音频连接座和针脚定义_第4页
主板前置音频连接座和针脚定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板前置音频连接座和针脚定义,如下图:在连接前置音频之前,主板的前置音频连接座的 5 和 6,9 和 10 针上面有跳线帽短接,连接前置音频线时需要取下。如果取下后不连接前置音频线,后置就没有音频信号输出。、前置音频面板的插座2一般情况下,符合 AC97 标准的前置音频连接线至少有 7 根:1 AUD_MIC_IN 前置麦克输入。2 AUD_GND 模拟音频电路的地线。3 AUD_MIC_BIAS 麦克偏置。5 AUD_FPOUT_R 输出音频信号至前置右声道。6 AUD_RET_R 音频信号从前置右 声道返回。39 AUD_FPOUT_L 输出音频信号至前置左声道。10 AUD_RET_L 音频信号从前置左声道返回。还有把 5/6 和 9/10 各自合并为一根线,同时 5/6 和 9/10 又通过导线连接,共 5 线 7 个插针的。也可以认为符合 AC97 标准。因为 5/9 是输出到前置耳机,6/10 是通过耳机插座的常闭开关返回再连接到后置音频输出插座。当没有插前置耳机时,音频信号经耳机插座返回到后置音频输出,后置音箱输出声音。插前置耳机后,插座的常闭开关断开,音频信号不能返回到后置音频输出,后置音箱无声音输出。标准的 7 线连接是前后置音箱不能同时使用。如果是 5 线 7 针的,由于 5/6 和 9/10 通过导线短接,音频信号不再经耳机插座开关返回,所以前后置音箱可同时使用。、前置音频的连接AC97 标准中规定了前置音频接线规则,并给出示意图:4下面是实际接线图例: 2、HD Audio 的前置音频接口定义和连接、主板前置音频连接座和针脚定义,如下图:5HD Audio 为了在连接针座方面与 AC97 兼容,仍然采用 2X5 的插针座。与 AC97 不同的是取消了 5/6,9/10 的跳线帽,另外针脚定义和名称也不相同。下面是 HD Audio 与AC97 的针脚定义对比:从上面的对比表可以看出,10 个针脚里第 1、2、 3、5、9 虽然名字有所变化,其功能没有改变。仍然是用于音频输入/输出的。AC97 规定 1、3 针是麦克输入,HD 规定是模拟6音频口 1 的左右声道,即可用于音频输入,也可用于音频输出。所以,1 、3 针仍可连接麦克输入。5 针和 9 针仍然是输出给前置耳机音频信号,与 AC 97 的定义相同。因此,AC 97前置面板的 1、2 、3、5、9 针插在 HD Audio 插座上是没有问题的。、前置音频面板的插座:从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 HD Audio 采用的前置音频插座与 AC 97 完全不同。AC 97 声道常闭开关,以便于前后置音频切换。HD Audio 采用的是独立常开开关,用于感知设备插入。、前置音频的连接HD Audio 标准规定了前置音频的连接,同时给出连接参考图:7下面是 HD Audio 前置音频线和 AC 97 前置音频线连接在主板 HD Audio 接线座的实例图:目前,配置 AC 97 前置面板的机箱较多,配置 HD Audio 前置面板的较少。HD Audio的主板可以搭配 AC 97 前置面板的机箱,按上图的连接没有问题。但是前置耳机和麦克会没有声音输入。这是由于 HD Audio 要求音频插座必须是带有感知设备用的独立开关,而AC 97 的音频插座没有这个独立的开关,不能感知耳机和麦克插入,所以耳机和麦克没有声音。CODEC 芯片设计时考虑到这个问题,解决办法是通过音频控制面板软件“禁用前置面8板插孔检测”,关闭前置面板的感知功能,就能正常听到声音。如 Realtek ALC883/885/888 声卡:9本人的仲裁者机箱,前置音频连接线是 7 线 7 针 AC97 标准。而我的主板是 HD Audio 接线座(主板的前置音频连接座的 5 和 6,9 和 10 针上面没有跳线帽短接),如果不勾选“禁用前面板插孔检测”,开机后,把耳机插入机箱前置音频插孔,没有声音。如果勾选“禁用前面板插孔检测”,把耳机插入机箱前置音频插孔,有正常的声音,后面插入的喇叭也同时有正常的声音。呵呵!注意:新款仲裁者机箱,前置音频连接线有两条:一条是 7 线 7 针 AC97 连接线,另一条是9 线 9 针 HD AUDIO 连接线。机箱面板上的两个插孔是两用的,可实现 AC97 标准,也可实现 HD AUDIO 标准。前置音频线英特尔对前置音频电缆做了明确的规范。为了减少串扰、信号衰减和电磁耦合干扰,要求前置音频线采用屏蔽线。由于麦克信号是低电平信号,并且对噪声很敏感,屏蔽对于麦克线尤为重要。标准建议前置音频线长度在 18 英寸以内。下面是标准中有关前置音频线的规则图示:目前在国内的机箱里很少看到有符合 Intel 标准的前置音频线。大部分是无屏蔽的排线,这种排线由于抗干扰能力差,必然降低声卡的音质。特别是 HD Audio,影响更大。所以配置 HD Audio 后,最好选择配置标准音频线的机箱。参见下图:10AC97 的前置插头改为 HD Audio主板上前置音频插座的第 4 脚在 AC97 规格是给模拟音频功放提供 +5V 供电的,在 HD Audio 规格里改为 PRESENCE#信号。这个 PRESENCE#信号是前置面板插头插到主板的前置音频插座上的感知信号,低电平(0)有效,并把信号送给 BIOS,让 BIOS 知道已经插上前置音频插头。所以前置音频插头的第 4 针与第 2 针连接接地。当插头插到插座上时,PRESENCE#信号变为低电平, BIOS 知道连接了前置音频插座。声卡驱动安装后,从BIOS 那里知道前置音频面板已连接。如果没有插,PRESENCE#信号是高电平,通知 BIOS,没有插前置。现在大部分机箱的前置音频面板是 AC97 的,第 4 针是空的。所以插在主板的前置音频插座上,不能使 PRESENCE#信号变为低电平。 BIOS 认为没有插上前置音频插头。从上面讲述的道理来看,只要在 BIOS 里把 PRESENCE#信号改为低电平(0),就可以兼容 AC97 前置音频插头。目前有些主 板的 BIOS 已经做成与 AC97 兼容。11HD Audio 还要求前置音频插口是带插入感知开关的。可以感知音频插头插入和拔除,Codec 芯片有一个 SENSE_SEND 信号线,发出插口感知信号,同时还有SENSE_RETURN 信号线用来接收插口的感知信号。SENSE_SEND 信号线只有一根,SENSE_RETURN 信号线有多根。前置音频有两个插口,所以前置的 SENSE_RETURN 信号线有两根。SENSE_SEND 信号对应前置音频插座的第 7 针, SENSE_RETURN 信号对应第6、10 针。SENSE_SEND 信号和 SENSE_RETURN 信号通过导线连接到音频插口的感知开关上。当插头插入时感知开关闭合,SENSE_SEND 信号线与 SENSE_RETURN 信号短接,从而感知到有插头插入。插头插入的感知是通过声卡驱动的管理面板控制的。因此,兼容 AC97 的 HD Audio驱动,一定要有开启、关闭前置插口探测功能的选项以前的本文理论方面说的太多,现修改如下:一、机箱前置面板连接1、HD Audio 前置音频面板的新变化12前置音频面板有两个音频插口。这两个音频插口在 AC97 里是分工明确的,粉色的是插麦克,绿色的是插耳机。HD Audio则改为智能插口,两个插口都是双声道,既可以插耳机也可以插麦克,通过软件自动识别。因此,主板上的前置音频插座的针脚定义有了改变。2、HD Audio 的前置音频接口针脚定义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到最明显的是 HD Audio 取消了 5/6,9/10 的跳线帽,同时针脚定义的名称也有了很大改变。下面是 AC97 的前置音频插座和针脚定义,可以与 HD Audio 的对比看出变化。下面是 HD Audio 与 AC97 的针脚定义对比表:13从上表可以看出,第 1、2、3、5、9 虽然名字有所变化,其功能没有改变。这就可以使 HD Audio 前置音频插座与 AC97的前置音频面板兼容。目前市场上还没有 HD Audio 前置面板的机箱,都是 AC97 的。如果把 AC97 的前置音频面板连接到 HA Audio 的前置音频插座上,基本上与原来接到 AC97 插座一样,还是要把 AC97的麦克输入(MIC_IN)连接 1 针,把麦克偏置(MIC_BIAS)连接在 3 针(如果机箱提供 MIC_BIAS 就连接,没有就不用)。同样把前置右声道输出(FPOUT_R)接到 5 针,前置右声道返回( RET_R)接到 6 针(也可以不接)。前置左声道输出(FPOUT_L)接到 9 针,前置左声道返回(RET_L)接到 10 针(也可以不接)。地线(GND )接到 2 针。参见下图:AC97 机箱前置音频线AC97 机箱前置音频线一般都很熟悉了,有不太清楚的可以看看下面:一般符合 AC97 标准的前置音频连接线至少有 7 根:141 AUD_MIC_IN 前置麦克输入。2 AUD_GND 模拟音频电路的地线3 AUD_MIC_BIAS 麦克偏置。5 AUD_FPOUT_R 输出音频信号至前置右声道6 AUD_RET_R 音频信号从前置右声道返回。9 AUD_FPOUT_L 输出音频信号至前置左声道。10 AUD_RET_L 音频信号从前置左声道返回。还有把 5/6 和 9/10 各自合并为一根线,同时 5/6 和 9/10 又通过导线连接,共 5 线 7 个插针的。也可以认为符合 AC97 标准。5 线 7 针的优点是前后置音频可以同时使用。7 线 7 针的就不能。前置音频的连接AC97 标准中规定了前置音频接线规则,并给出示意图:15下面是实际接线图例:16联想内置音箱的改造2010-03-30 14:39旧的联想电脑有的有内置的音箱,这种内置的音箱分成 LE-IT01 和 LE-IT02 两种型号。最近找到一个联想旧机箱,其中有一个型号为 LE-IT02 内置的音箱。由于接口是 7 根插针的,不能用在其他电脑上,于是就对其进行了改造。拆开音箱,是带功放的双声道音响,集成块是 UTC2050。插头是八孔的,一个孔是空的。其它 7 根线中红、白接音频,输入声音信号。蓝色和黄色线是音频接地。橙色和棕色并在一起是电源的正极。两根黑色线就是电源的负极。LE-IT01 电源用的是的电源,LE-IT02 电源用的是的电源。原来的音频接线 (图一)9 1011 1213 1415 169 白色 左声道 10 红色 右声道11 黑色 12 黑色 接地13 蓝色 14 黄色 左右声道接地2015 橙色 棕色 12v 电源正 16 空位电源:电源可以直接在口上直接取,也可以在电源输出 D 型口上取,红的是的正极,黑的是的负极。黄的是的正极,黑的是的负极。找一个 D 型口公插头,橙色和棕色并在一起是电源的正极,LE-IT01 型号电源是 5 伏接红色线,LE-IT02 型号电源是 12 伏接黄色线。两根黑色线就是电源的负极,将其中的一根接黑色线。 PCI 挡板上的开关串在电源正极,不用音响时可以关闭电源。音频接线:方法一:将白色的左声道和红色的右声道音频线,黄绿色的两根线焊在一起,三根线延长后直接接到 3.5mm 音频插头上,然后插到电脑后挡板绿色的插孔就可以了。有废旧耳机插头接线可以利用。耳机 一般里面有红蓝黄(有的不一样) 三根线, 黄线是要分成两根的,一根和红线连接右耳机,一根和蓝先连接左耳机,用电烙铁焊上就可以了 !方法二:根据机箱前置音频插座和连接线的定义,将内置音响原来的插头改造。先把插头里的所有插针取出,将红白黄绿四根线的插针,根据定义插入 5 6 9 10 孔位。第八针位是防呆位,可以用一小段塑料插在孔里,用胶封住,可以防止插头插错位置。效果:改造后的内置音箱适用现在的主板,只要机箱内有空间安放即可。改造后试听,声音清晰,没有失真,音量较大,没有杂音。非常适合空间比较小,经常用于视频对话的人使用。1616近日发现家里一废弃的联想电脑里有一内置音箱,型号为 LEIT01,接口是 7 根插针的,不能用在其他电脑上,于是我动了改造的念头,上网一查,得知 7 根线中红色和白色为左右音频信号线,蓝色和黄色为音频地线,网上也没说清楚是左是右,其实左右并不一定,音箱左右倒过来放也就颠倒了,真要讲究自己接接看就知道,音频地线更不分左右,不接也响,剩下是一条红色和棕色并在一起的线,这条是正极,还有一粗一细两条电源地线,细的那条不接也可以,电源需要 5V,可以从 IDE 硬盘、光驱用的那种 D 型电源口取电,也可以接上 USB 线,从主板 USB 口取电。 电源部分: 由于没有现成的 USB 线,我就将正极线插在电脑的 D 型口红线上,地线插在隔壁的黑线上,注意不要插错,要插紧,我第一次接的时候由于跟 LEIT02 搞混了,IT02 是 12V,我接了黄和黑,结果烧坏了音箱里面的保险管(幸好有保险管),更换保险管之后接红黑,正常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接完音频线之后一次的试验中电源线松动了,红黑相碰了,冒烟了,电脑由于电源有短路保护重启了(吓死了),一定要插紧啊!那条比较细的黑线建议用胶布包起来,这条线容易惹祸! 音频线部分: 碰巧家里有 7 盒大学 4 级磁带要转为 MP3,我就买了一条 Line-in 录音线,从录音机输出到电脑声卡录音,录完后把线剪断用于改造,这条线外皮里面是裸线,作用是音频地线,里面包着一条小的漆包线,是音频信号线,对着接就是,接完包上黑胶布,开机试音,效果不错,低音比我那对 50块的 2.0 音箱还好!单位的那台联想同禧电脑主板有些问题,总是重启,没办法,到废品仓库淘了一台旧电脑,是技嘉主板,赛扬 600 的 cpu,20G 的硬盘,开始总是开不了机,警告音总是长声,换了各 128的内存条好了。格盘重装,发现 xp 跑起来的速度居然超过了同禧的赛扬 900 的 cpu,真是不解。 系统装起来了,不过没有喇叭,用耳机听起来很是不爽,怎么办?DIY 呗。同禧本身有个内置音响16箱,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拆下来装上去。拆下来一看,是个 8 芯 7 孔的接口,直接插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