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_第1页
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_第2页
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_第3页
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一、背景材料1第 34 届世界经济论坛 2004 年 1 月 21 日在瑞士东北部山城达沃斯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建立繁荣与安全的伙伴关系” 。2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会上发言指出,人类要真正实现和平,繁荣和安全缺一不可。一个国家不可能单独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和平,各国间必须寻求建立繁荣与安全的伙伴关系。3与往届不同,本届论坛不再强调经济全球化问题,而是将目光转向人类社会本身。美元的持续疲软与欧元的过于坚挺及其影响是本届论坛的一大议题,伊拉克的未来及其重建问题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点议题之一。4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趋势。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全球的竞争更趋激烈。5中国积极参与有关区域合作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目前已经加入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曼谷协定、博鳌论坛、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中日韩东盟(10+3)合作机制等,合作对象包括欧洲、北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二、历史学科知识链接1本专题可联系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分析如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必然会把中国卷入其中,对中国造成深远影响,此类知识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政治侵略和经济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对中国本身而言,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政治制度半殖民地化,自然经济受到冲击逐渐解体,传统思想观念受到猛烈冲击,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启动了近代化历程,社会内部发生变革,先后出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一定的发展;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种探索历史经历了从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意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适应全球一体化的要求,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且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大中,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组织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2本专题可联系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分析如下:全球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在近代史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包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三个部分: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相关的知识包括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深化;二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之相关的知识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通过各种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逐渐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世界其他地区作为其附庸强行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全球一体化趋势在现代史上不断得到强化,此类知识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断出现,如国联、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建立;区域性集团正在形成和不断完善,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世界各地各国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更加密切,如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即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变相反映,再如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兴起并加强了交流和合作,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对这种情况的变相反映,此外第三世界国家还与发达国家展开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区域集团化是本专题的主题之一,当今世界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由此切入,可以联系的知识有这几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背景、原因、经过、特点和影响等。欧洲联盟:1952 年,西欧 6 国(法、德、荷、卢、比、意)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 年又建2立了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 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 年,英国、爱尔兰、丹麦三国加入;1981 年希腊加入:1986 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加入;1991 年底,欧共体 12 国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决定建立“欧洲联盟” ;1993 年,欧洲联盟宣告诞生;1995 年,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 15 个。1997 年 12 月,欧洲联盟首脑会议通过扩大欧盟的决定;从 1998 年起,同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 6 国就入盟问题进行谈判,条件成熟后,再批准其他国申请入盟。2002 年 11 月 18 日,欧盟 15 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10 个中东欧国家入盟,这将是欧共体成立以来吸收国家最多的一次。2004 年 5 月 1 日为欧盟正式吸收 10 个中东欧新成员的日期,扩大后的欧盟将从 15 个成员国增加到 25 个。欧洲联合的前途是建立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自由、民主、高度发达的,整个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政治经济统一的欧洲。北美自由贸易区:1987 年 10 月,美国和加拿大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1989 年 1 月,美加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1992 年 10 月,墨西哥加入该协定;1994 年 1 月,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北美三国将在 15 年内逐步取消全部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早在 1994 年,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就确定了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最后时间表,并商定要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逐步南扩。根据随后逐步达成的协议,各国要在 2002 年 5 月前开始关税谈判,2003 年上半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扩到中美洲,从 2003 年下半年开始扩展到南美洲,最终于 2005 年 1 月正式组建涵盖 34 国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一九八九年一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提出“汉城倡议“ ,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以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首届部长会议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六日至七日在澳首都堪培拉举行,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的外交、经济部长参加了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地区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它的宗旨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亚太经合组织现有 21 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中国、智利、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台湾、香港、俄罗斯、越南和秘鲁。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以此切入可考查两者之间的关系,此类知识有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A前提条件: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b.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扩展了海外市场。c.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d.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B进程:a.18 世纪 60 年代起,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b.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c.工业生产逐渐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d.1840 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C重要发明:a.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b.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c.1785 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d.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e.1807 年,富尔顿发明汽船。f.1814 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D工业革命的扩展:a.法国: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 世纪 20 年代起,工业革命得到较快发展,19 世3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b.美国:18 世纪晚期开始工业革命,19 世纪以后,工业革命得到发展,19 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c.德国:19 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但分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工业革命的进程。e.俄国、日本等国 19 世纪中期以后,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E工业革命的影响: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c.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d.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也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e.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积极展开了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A背景:a19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b1870 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主要表现: a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成为新能源,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还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d化学工业建立:80 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1867 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 年代制成无烟火药,塑料、人造纤维开始生产。C特点:a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b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c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第三次科技革命。A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a.时间: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b.内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条件: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求的结果。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a.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